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人脑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学科。当今人工智能发展势头正猛,未来有望在全球多个行业和场景下得到广泛运用。似乎在一夜之间人工智能从虚无缥缈的幻想成为了现实。
脑科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长期以来脑科学人工智能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相互之间很少有交叉。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一波进步,很可能受益于脑科学原理对其的启发和应用。我们希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成为通识教育的基本课程,并促成两门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可以预见,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在未来将深刻影响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推动人类文明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对话:基础与前沿》课程(以下简称课程),由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教授和医学院宋森教授以及洪波教授共同发起。课程旨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及其一些前沿领域的进展,并从脑认知的角度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
课程中,将请人工智能各企业界的领军人士走进课堂,向学生介绍产业界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将有机会听到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工业界领袖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与脑科学家就基本概念和现在热门话题的交叉对话。
课程自2016年秋季第一次开课至今,已经请来授课的人工智能各界领军人士有(按上课顺序列举):王小川、赵勇、李航、张峥、余凯、洪小文、孙剑、吴声、吴甘沙、胡郁、张宏江、宋继强、陈罡、焦可、马维英等。
2018年课程 · 第八讲
AI时代的计算演进与芯片发展
简介: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下,我们正在拥抱加速到来的数据洪流和多样化的自主型智能系统。自主系统的特点是具备完整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各个步骤同时进行形成与世界交互的闭环,有不同的数据输入形态和处理要求,因而需要不同的计算能力支持,也推动了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课从智能计算发展的过去到未来,展示计算的演进与芯片技术的发展,给听众揭示未来智能系统的潜力,普及智能芯片的知识。
讲者:宋继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讲者介绍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宋继强现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自主智能系统技术,多种形态的智能设备创新,移动多媒体计算,移动平台的性能优化,新型人机交互。他于2008年加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任清华大学-英特尔先进移动计算中心应用研发总监,是创造Intel Edison产品原型的核心成员。他领导研发了基于Edison的智能设备开发套件来促进Edison技术在创客社区的普及,并发明了称为交互式瓷器的新的设备类别。他目前大力推动基于英特尔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自主智能系统技术和智能基础设施研究。他于2001年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加入英特尔之前,他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首席工程师、北京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多媒体研发总监等职。2003年,他研发的算法获得IAPR GREC 国际圆弧识别算法竞赛一等奖。2006年,他参加的计算机读图技术研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他是IEEE和CCF高级会员,在IEEETPAMI、IEEE TCSVT、Pattern Recognition、CVPR、ICPR等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18年课程列表
第一讲:课程介绍和导论
讲者:胡郁(科大讯飞)+洪波(清华大学)
第二讲:视觉
讲者:沈徽(商汤科技)
第三讲:语音与音乐
讲者:王小勤(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學)+胡晓林(清华大学)
第四讲:教育与情绪
讲者:杨滢(好未来)+张丹(清华大学)
第五讲:“云、端、芯”上的视觉智能
讲者:孙剑(旷视科技)+宋森(清华大学)
第六讲: AI与物流
讲者:周伯文(京东)+宋森(清华大学)
第七讲:决策与博弈
讲者:袁泉(启元世界)+苏航(清华大学)
第八讲: AI时代的计算演进与芯片发展
讲者:宋继强(因特尔中国研究院)
课程 · 时间
时间:1月2日(周三) 晚19:20-21:00
地点:清华大学
↓ 点击阅读原文 或 扫描二维码 ↑
赶快报名吧!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