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主办方为与会人员统一安排论坛期间餐饮、酒店住宿并承担往返交通费用。另设立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此论坛“雨女有瓜”,快来围观吧!
清晨推开镀锌钢屋门,
穿过洒满阳光的走廊;
食堂的不锈钢餐盘上,
盛着肉包和香甜豆浆;
骑着锰钢的共享单车,
哼唱一曲快乐的畅想;
开启铝合金壳笔记本,
美好的一天就此绽放。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素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增进校际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研究品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与“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2019年9月26-28日在东北大学举行。现面向全国金属材料相关专业研究生征集学术报告。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创建于2016年8月,凝聚了一批又一批材料人的期冀与付出。论坛秉承“协同创新,知行合一”的宗旨,竭力为研究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的形式,展现各单位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个人风采,介绍学界最新发展动态及重大科研成果,积极推动各单位间学术交流互渗,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
上届研究生论坛精彩回顾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自举办以来,截止至2019年7月已成功举办三届。
2018年9月26-28日第三届“南钢杯”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沈阳东北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40多个单位的近110名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期间,同学们就国际热点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RAL主任王昭东教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宏林研究员,南京钢铁集团总工程师楚觉非先生出席论坛并分别作特邀报告。
最后,论坛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全体研究生同学一同参观了RAL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技术装备及东北大学校史馆,并合影留念。
第四届论坛时间和日程安排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南湖校区)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RAL)国家重点实验室
投稿条件
1. 全国金属材料相关领域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
2. 研究内容应符合论坛相关主题。
主题1 材料成形工艺
包括但不限于连铸、轧制、锻压及焊接等理论及工艺研究;金属成型过程数值模拟。
主题2 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
包括但不限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钢铁材料)、非晶合金及高熵合金材料组织性能与基础研究;计算机模拟下材料组织及性能智能预测;材料素化理论;位错、晶界工程理论;材料基因组工程。
主题3 材料热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包括但不限于轧制与冷却自动化控制模型、冷却换热机理、材料加工装备等相关控制理论与方法。
投稿说明
征稿阶段:填写“2019年RAL研究生学术论坛申请表”和“2019年RAL研究生学术论坛信息表”(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附件),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报告题目及报告摘要(500字以内),时间为即日起至投稿截止时间(9月1日),投稿邮箱:cral@mail.neu.edu.cn,邮件主题标为“主题+姓名”,例如:“主题1材料成形工艺+毛起佳”。PPT讲稿于报到当天拷至组委会。
评审筛选阶段:经专家评审初选后,对入选同学发送邀请函及详细日程安排。
确认回复阶段:邮件或电话确认参会,截止时间9月10日。
费用资助和评奖
第四届东北大学RAL“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论坛不收取任何参会、餐饮及住宿费用,论坛组委会为与会人员统一安排论坛期间餐饮及酒店。
论坛组委会为外地学校学生报销全部往返车旅费用(高铁二等座、硬卧、硬座)。
论坛结束即公布评选结果并颁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纪念奖杯及证书,共设置一等奖:5人,每人2000元;二等奖:10人,每人1500元;三等奖:15人,每人1000元。
组委会联系方式
刘栋电话:13234040701
毛起佳电话:18540222495
论坛主办单位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主办单位简介
一、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在老一代学长们的艰苦努力下,稳步发展,实力渐强。1989年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21世纪,RAL加快了发展步伐,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正在朝着成为本领域科研国家队的目标前进。
围绕钢铁生产的国家目标,RAL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加工过程材料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预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综合自动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RAL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合理、求真务实、精干高效、学科交叉、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实验研究系列1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讲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千人”1人,“优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人。
二、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为核心,联合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国内龙头企业,钢研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等研究院所,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201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
“中心”面向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急需,开发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装备,实现节省资源、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产品性能优良的钢铁生产,实现“钢铁绿色制造”;采用钢铁材料设计、洁净化制备、全流程产品质量保障等前沿技术,开发海洋、交通、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发展急需的钢材,实现“制造绿色钢铁”。
“中心”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点任务,引领国内外钢铁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聚集创新要素,汇聚一流人才,成为行业最重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成果转化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前沿探索,在钢铁材料基础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RAL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心”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7000多平方米,建有“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平台”、“金属组织与性能检测研究平台”和“控制系统参数检测与调试研究平台”。现有特色轧制研究设备14台套,并有齐全的、与之相配套的实验与检测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品种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的需求。
RAL及“中心”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讲学,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主持召开专题国际研讨会。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现场,到企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课题攻关。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RAL积极组织、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研究开发项目,近年来主持3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担承多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等。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近千项,科研合同额接近30亿。这些项目体现了我国在材料冶金领域里的国家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4项,发表研究论文3900余篇,出版论著69部。获得发明专利253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
RAL在国内外钢铁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欢迎国内外同行学者,特别是有为青年到实验室交流访问,申报开放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John Jonas教授到我室交流讲学
S. vanderZwaag教授到我室交流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