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Ver”,选择加"星标"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近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引发质疑。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有在读博士生就表示:“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7月12日,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发布微博评论称:“医学神童,建议破格录取。”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丁香园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成果“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相关舆情发布了声明: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科技创新大奖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在线展示栏目中,展示了来自云南代表队生命科学类的小学组参赛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指导老师为吕冬梅、马清。
官网显示,该研究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陈某石的头像一脸稚气,挂在项目简介的左侧,看起来孩童模样。
以下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简介: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目的展示页面,还公布了陈某石的实验记录本:
“2018.1.6 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陈老师和杨老师提及低氧适应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评论称参赛项目科研水平与博士相当
陈某石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网络上曝光之后,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网友们认为,作为一个小学生,根本不可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用于研究生物科学的相关课题。
不少网友提出质疑:
“作为985的本科理工科化学系毕业生,表示真的很深奥,居然看不懂,服了!”
“我还在为生化的基因章节掉头发,这娃都研究C10orf67在结直肠癌的高表达了。”
“光是PCR一做就能做一天,小学生有能力有体力进行这种强度的工作?”
“我们实验室八点打卡晚上九点半打卡回宿舍,导师还觉得我们太轻松了?更别说转录组分析spss数据分析。mega、primer他会用?”
“我作为国内绝对一流的6年制医科大学毕业生,近30年的临床经验,如果不去认真检索文献的话,连这个项目简介都看不懂,尤其是那个C10orf67,压根不知道是什么鬼。他一个小学生,居然还以此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大奖,这等人物真是稀世天才啊。”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另据上游新闻,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表示,根据陈某石的实验记录,刚开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7月12日,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小学生就能研究基因和癌症关系,莫非这就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的文章。
文章评论称:
“纵观整个获奖项目,不论是项目的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图片来源:丁香园
还有网友质疑,涉事小学生在实验记录本提到“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和杨翠萍,而两位研究员与涉事小学生或存在亲戚关系。
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杨翠萍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学科组副研究员。其中,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前述被质疑的项目内容有重合。
图片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据澎湃新闻,13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该情况,他们正在进行调查,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会根据情况发布调查结果。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一位工作人员称,大赛方面正就该事件了解情况。前述课题研究是否涉嫌学术造假,如有相关证据线索,可以发送到大赛的邮箱。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于2019年7月20-26日在澳门成功举办。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确定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58项、二等奖133项、三等奖183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29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2项;“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10人;“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10所。
新华社半月谈此前曾发表题为《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造假保研事件背后有多少“隐形加分”黑幕?》的文章。
图片来源:半月谈
文章中称:
近日,有高校教师吐槽身边同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还送去参赛拿奖,引起不少“枪手”们共鸣。
一位曾当过“枪手”的博士说,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工”过一个项目,课题不复杂,是关于空气污染物在密集建筑中的传播。他按照项目需要,做了建筑物周围流场数值模拟,说明建筑不同密度对于气流速度的影响,佐证试验里烟雾的流动跟计算吻合,再配上高清摄像的视频,就拿去给导师交差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替某领导的孩子参加一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做的。”
半月谈记者查阅了某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方网站,从获奖名单和线上展厅来看,有几个突出感受:首先,中学组以上的项目水平都已达到硕士乃至博士水平;其次,大城市学生占突出优势;第三,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是,一等奖项目的展示里面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比比皆是,且不说这是不是学生自己做的,光是这些设备的申请就很难。
例如,南方某省一位高中生的一等奖作品用到了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获奖的同时该生还在核心期刊发表了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第二作者则是上海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位博士。巧合的是,这位博士所在高校学院的负责人、核心期刊的负责人,不仅与这位高中生同姓,研究方向也重合。另一位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从公开资料检索就能发现,是某院士的直系亲属。
一位科研人员认为,高校和科研单位都会鼓励本科生或者更低年级学生参与业余科研,也会让有想法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因此,高中生使用国家大科学装置看起来不合常规,但程序上并没有问题,更不能就此认为是造假。
但中科院一位研究员则质疑,他曾多次申请使用同步辐射光源科学装置,不仅项目申请门槛高、审批手续严格、排队时间也很长。“批给一个中学生做项目还参加评奖比较罕见,就算通过合作高校申请的实验学时搭便车,也不是一般的关系。”
下载
在CVer公众号后台回复:CVPR2020,即可下载CVPR2020 2020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在CVer公众号后台回复:ECCV2020,即可下载ECCV 2020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重磅!CVer-论文写作与投稿交流群成立
扫码添加CVer助手,可申请加入CVer-论文写作与投稿 微信交流群,目前已满2000+人,旨在交流顶会(CVPR/ICCV/ECCV/ICML/ICLR/AAAI等)、顶刊(IJCV/TPAMI等)、SCI、EI等写作与投稿事宜。
同时也可申请加入CVer大群和细分方向技术群,细分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和TensorFlow等群。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论文写作+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
▲长按加微信群
▲长按关注CVer公众号
整理不易,请给CVer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