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兰光创新 ,作者沈斌
改革开放兴工软,
自主开发四十年。
两代人杰披肝胆,
为能实现小追赶。
有心可控且安全,
无奈外品已垄断。
不进反退差距大,
怎让老将不感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的更新与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中分析指出:人类历史上权利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企业知识资源将成为与人力、资金、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世界工厂”,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竞争的加剧,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使得我国原来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低环境保护要求的增长已经不可持续。有远见的制造型企业向高端设备制造、知识密集的制造方向转移。
国内知识管理的首个吃螃蟹者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98年左右。在2000年左右有企业开始知识管理的实践,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国内第一个知识管理的吃螃蟹者是北方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万宝公司。当时它在国内最早搭建了知识管理平台,迈出了国内知识管理实施的第一步。
万宝公司知识管理项目的出发点在于解决项目信息共享、项目经验传承以及组织知识沉淀等问题。公司自身业务决定需要与国际同行竞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万宝公司领导层感觉到“危险”与不足:同样是投标,国外公司投标的效率、质量和速度都远远高于自己。所以万宝公司希望通过对企业内分散、杂乱的信息和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建立知识库的方式支撑企业的核心业务。从0到1,通过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的知识库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措施,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随着内容越来越多,业务的进展和升级,知识库里堆积内容越来越多、良莠不齐,使得知识的查找与利用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知识管理项目过了新鲜期以后,迅速冷却下来,甚至无人问津。
万宝公司的知识管理代表了21世纪初的前10年里中国制造业第一代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共性:它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或意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利用当时的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管理理念,一般以知识库的形式、以文档内容为对象进行知识沉淀和管理,知识管理的主要动作是“上系统”与“存文档”。
联想服务的知识管理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在2003年左右联想集团任命了首席知识官(CKO),建立了全集团层面的知识管理推动团队,试图推动整个集团的知识管理实施和实践。但随着联想业务和竞争环境的变化,CKO去职,
相应团队人员流失,集团的知识管理进展不畅。
在“大而全”的知识管理渐渐无疾而终的同时,一些以某一项职能或业务为范围的知识管理开始显露生机,以客户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所)、生产管理(制造、工艺管理等)、运维(维修、维护)中心等为典型代表。联想集团的服务部门(联想服务)也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建立了知识库管理系统,但那时候的知识分散在呼叫中心、服务渠道等各个地方,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2006年,联想服务改变了内部各个服务部门分别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且“群雄割据”的局面,将其全面整合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管理平台,同时支持联想呼叫中心、全国维修站,以及联想用户通过Web网站进行查询使用。有了这个基础,联想在2008年推出了“三网合一”的服务体系(网站、电话和服务网点)——eCare,其网页智能机器人的回答问题准确率也逐步提升到50%左右。
此外,联想服务还将维基(Wiki)的模式和技术运用到知识管理平台上,这让联想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档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给维修工程师和用户也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其运作方式是:首先,建立流程让服务工程师随时提交知识文档,并将平时解决的客户问题,随时贡献出来;其次,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贡献知识、应用知识的人根据得分的多少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最后,在应用设计上,给大家提供更便捷的方式。联想服务探索出一条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实践之路,它紧密地结合自身业务和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从动力上解决了第一代知识管理“麻烦制造者”的问题,使知识管理真正融入企业业务发展并发挥应有的价值。
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近15年的中国知识管理历程中,有不少的成功案例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更有许多失败的尝试,让我们总结出了许多教训。从失败中学习,中国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愈加成熟。马云说:“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犯了这么多错误,我说阿里巴巴一定要写一本书,这里是阿里巴巴曾经的错误。”向失败学习,才能知道如何走好知识管理的路。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对于15年的知识管理实践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提炼,沉淀出以下3条错误,这些错误可以帮助准备实施知识管理的机构规避风险。
问题1:对知识管理欠缺正确认知
由于知识管理是新生事物,而且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在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在制造企业中对知识管理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片面认识: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建立一个知识库来支持产品设计和制造。事实上,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实现手段,它以知识工程为基础技术工具,它不仅仅是建立知识库,还包括规范知识流程、建立基于知识的工作方法,形成知识共享的氛围,使企业逐步转变成为一个知识型、创新型的企业,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必要支撑手段,这才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问题2:知识管理没有与具体业务结合
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实施,主要针对企业文档建立积累、存储和沉淀,使知识和信息内容脱离了实际业务而单独存在。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散落在各种文档中,员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难找到,甚至有时候根本不知道找什么、去哪里找。在信息和知识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不加以整理、区分和利用,仅仅存在知识库中,是不能发挥其价值的。
问题3:欠缺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专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指导,没有便利的知识管理工具,也是阻碍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问题之一。之前中国大部分知识管理项目都是基于软件工具发起的,但知识管理本身不是一个IT工具,只有工具没有方法的知识管理实施不可能成功。同时,随着互联网成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工具,他们已经养成了互联网方式的使用习惯。
但传统软件和互联网尚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知识管理软件系统易用性差,不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使用习惯。
未来发展趋势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知识管理的方式已经或正在经历如图1所示的变化,基于此,我们预测未来知管理趋势如下。
趋势1:按职能细分开展知识管理
制造业价值链比较复杂,在制造业的价值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是处于低端,而产品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所以,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不同的职能采用不同的知识管理方式,确定不同的知识管理目标。例如,可以按照采购、研发、生产、营销的思路分别确定不同的知识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法。
趋势2:基于问题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的作用是“被利用”,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换代加快的环境下,要从需求角度“倒推”出需要产生沉淀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并按照适合知识的组织方式去组织。没有人能够推动组织的知识型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只有在满足他们某项需求的时候知识管理才可能做成。所以,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基于具体问题,从应用场景“倒推”出知识内容需求和知识组织方式、方法,从“推动”到“拉动”的知识管理。
趋势3:个人知识管理作用凸显
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更多精力和成本投入知识型员工和知识管理专业人员身上,对于知识型员工主要解决知道、能力、意愿问题,千方百计提升知识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全社会共享高水平知识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需要理解知识管理是什么、能给自己的工作业务带来什么,同时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有相当的能力时才可能参与知识管理。对于知识管理专业人员,掌握知识管理实施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则是自身成长必须要走的路。
趋势4:知识管理的创新方式
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适应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对于信息和知识需求的变化,应对碎片化、移动化、可用性的变化。“学知识”和“用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和形态,知识型员工在利用知识做出判断和决策时,其需求与知识的产出和保存之间有较大的不同。如何从用的角度组织内容,如何适应移动性、碎片化的现状是知识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考虑利用社会化、可视化、移动化的知识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文档和内容管理系统。传统的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开发部署形式需要去变化,因为环境和需求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新的知识管理IT工具出现并在应用中证明了其价值。(本文作者为中国知识管理中心高级咨询顾问 宋建敏,原文首发于《中国信息界》)
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加入知识星球“产业智能研究院”:先进制造业OT(自动化+机器人+工艺+精益)和工业互联网IT(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产业智能化平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