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造火箭是一种什么体验?

2018 年 7 月 20 日 i黑马

点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作者 | 李夜


2018年下半年,蓝箭终于要发射首枚固体运载火箭。

 

据报道,2018年4月,星际荣耀发射了一枚固体亚轨道火箭;5月,零壹空间也发射了一枚自主研发的亚轨道火箭——OS-X火箭 “重庆两江之星”。

 

一年前,蓝箭曾离“中国首个发射火箭的民营公司”的荣誉只有一步之遥,但因火箭发动机的交易合同迟迟没有签下来,首飞计划搁浅。不得已,蓝箭CEO张昌武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发计划加速,“我们本来想先通过集成打开局面,再快速推动。”

 

而现在,张昌武告诉i黑马&黑智,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任何企业,要经历困难、挫折后,才能找到方向。关键技术、关键配套产品是买不来、要不来的。这也倒逼我们在航天领域做深、做透。”几天前,蓝箭宣布,完成中国首款商用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全系统设计工作。“朱雀二号”是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长48.8米,直径3.35米,箭体绘有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




1庄里“造火箭”的人们

 

亦庄是片神奇的地方。这块只有50.8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却汇聚了星际荣耀、零壹空间以及蓝箭航天,还有其他更多的国内民营火箭公司。

 

星际荣耀在亦庄的地盛南街。它成立于2016年10月,据资料显示已完成A轮融资,累计获得各类投资逾 6 亿元。今年5月底,星际荣耀完成自主研发的 15 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变工况高效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验证。

 

从星际荣耀向南行2.8公里,便到了零壹空间的所在地。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8月,因5月发射首枚“中国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火箭”而闻名。目前,它已完成几轮融资,募集资金达到五亿元。OS-X和OS-M系列火箭是其主要的两款火箭产品。

 

蓝箭位于星际荣耀西北方的荣华南路。它创立于2015年6月,创始团队中,除了张昌武以外,还有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王建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洪堡学者吴树范等。目前,蓝箭航天已完成B轮融资,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超过5亿元。

 

距离荣华南路不远的荣昌东街6号,翎客航天就位于这里。翎客成立于2014年1月,创始人胡振宇。迄今翎客已公布了两次融资,包括2014年获得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以及2017年获得的数千万A轮融资。2016年,它在国内首个完成火箭悬停飞行技术。

 

此外,星途探索(成立于2017年,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亚轨首飞)、九州云箭(成立于2017年,正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灵动飞天(成立于2017年,完成第一款火箭发动机方案设计)也聚集于此。

 

亦庄东高地,正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所在地。这些民营航天企业纷纷选址于此,也是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争夺科研人才。

 

i黑马&黑智发现,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大多集中在2015年-2017年成立。这不是巧合,背后是政策的利好驱动。2015年3月,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7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中央办公厅、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陆续下发关于军民融合的文件。

 

在中国60年航天的基础上起步的商业航天,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张昌武提到,现在是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最好的一个时代。

 

首先,是人才。国内的航天人才丰富,国家几十年来不计成本地投入,买设备、修实验室,培养航空航天人才。星际荣耀负责人曾估算,“航天科技集团18万员工,航天科工集团大概也是这个数,加起来40万人左右。”

 

其次是供应链。过去的60年,在我国航天产业发展过程中,体制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社会产业链,一开始给体制内的航天工业做配套,后来逐渐发展,已经可以形成一整套做出弹箭星船的供应链体系。其实,航天产业链并不是外界印象中的封闭而又神秘,它跟很多民间工业,比如航空、船舶或其它的重工业,有诸多交集。

 

立方星是张昌武口中“商业航天最好时代”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立方星的技术的成熟,目前,单颗立方星的造价为百万人民币,这个价格远低于GEO轨道的卫星(单价高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LEO轨道的卫星星座网络被认为是商业航天落地的主流方案。

 

在张昌武看来,火箭发射市场和卫星市场相互成就。卫星市场不可估量。它作为基础设施,为互联网、物联网、地图、地质信息、遥感信息、通信服务、数据传输等提供服务。未来,随着万物互联的成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卫星(LEO轨道的卫星)提供服务。

 

“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卫星应用,就有越来越多的卫星,有越来越多的卫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火箭发射服务。未来5年,中国卫星发射的需求、增长速度,比国外的还要快一些。现在,国内有50多家民营卫星企业。它们的星座都在论证、建设当中。”



2被逼出来的发动机

 

今年,是蓝箭成立的第四个年头。

 

蓝箭成立之时,军民融合刚被提起。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民营火箭公司,蓝箭和它的同伴都是拓荒者、探索者,都需要思考:这个行业该如何定位、该怎么样走?技术上、商业企业的技术脉络又是什么样的?

 

蓝箭最初曾打算通过采购固体发动机,先组装、发射运载火箭,再研发液体发动机和液体运载火箭。但事与愿违,虽然跟供应商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交涉,合同还是推迟了。

 

经此一役,张昌武也最终决定,将自主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加速提上日程,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与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制造工艺多掌握在军方及国企手中,民营火箭公司的脖子容易被卡住。”

 

2016年年中,蓝箭开始组建液体发动机团队。

 

而要研制出一款简易、优化、高效并且可制造的液体发动机,“非常非常非常难”。张昌武向i黑马&黑智,连用了三个“非常”来形容研发的困难。总的来说,液体发动机的技术难度有二:一是设计,二是工艺。设计,占液体发动机研制难度的40%;工艺占剩下的60%。“能设计出来,不代表有人能给你造出来。”

 

60%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制造的前后两环节:前端的生产制造,后端的试验。前端制造包括很多的关键的工艺、处理以及总装的技术;在后端环节蓝箭航天自建了全部试验台,包括液流试验、冷流试验、气流试验、热试车台等。

 

图:蓝箭液氧甲烷大发动机的“传奇喷管”

 

这是一段艰辛的建设过程,加班熬夜、“大干一百天”的攻坚战,那段时间对蓝箭员工来说是家常便饭。在7月5日的发布会上,蓝箭CTO康永来讲了一个“传奇”喷管的故事。这个喷管,就花了蓝箭技术团队将近两百天的时间进行攻关,“我们创新采用一系列的新型技术、新型材料,研制出属于蓝箭航天自己的新款发动机。”

 

蓝箭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技术负责人袁宇还曾提到一个“小龙虾”的故事。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推力室无法如期试车。1月19日晚,袁宇赶最早一班高铁去南京解决问题的途中,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超声波解决这个问题。经现场同事实验,办法可行。但是,去哪找一台高功率的超声波清洗机呢?袁宇想到了小龙虾店(这种机器多被小龙虾店买去清洗小龙虾用)。出了高铁,袁宇直奔小龙虾店,连比带划地说出了一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是做火箭的,我们在做液氧甲烷发动机,现在出了点问题,需要借用清洗小龙虾的设备救急。结果也出乎袁宇自己的意料,老板略一思考就说,设备你拉走,给我留个条子就行。

 

就这样,历时两年的研发攻关,蓝箭团队完成了十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十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以及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全系统的设计工作、天鹊百吨液氧甲烷发动机整体设计工作。

 

张昌武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发射一枚入轨运载火箭。这样,动力问题、全箭发射问题都解决了。解决了动力问题,蓝箭就有了立足点。将卫星送入轨道,业务才能自己滚动起来;做完它们,蓝箭可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并在国际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但放松只是暂时的,在张昌武看来,蓝箭还没有筑起自己的护城河。公司目前只是找到了方向,还要拼命地往前跑。“目前我们能说的是,蓝箭手里有杀手锏,但不能说就我们独一份。”

 

不过,张昌武认为,蓝箭已经定义了中国民营火箭的技术路径,确定了液体发动机、液氧甲烷推进剂、发动机黄金推力区间。“未来,同行要做,也只能走我们趟过的这条路。”

 

 


3商业航天的能力要求


商业航天行业,对于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张昌武表示,首先,企业要有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完整团队。除了解决技术问题外,还得解决商业模式问题,要把握好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度,这对团队的智慧和配合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只有综合水平强的团队,才能保证迭代速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只有单一方面强并不能保证你走到最后。”

 

在采访中,张昌武还花了很多时间讲述供应链。很显然,供应链管理是蓝箭工作重点,也是商业航天企业必须要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朱雀二号”有200多家供应商,其中发动机就有100多家。

 

张昌武承认,怎么为社会供应链搭建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蓝箭最头疼的事。“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这并不仅是工艺或者技术上有难度,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并且还不仅仅是内部管理问题,还涉及到供应商的管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社会供应链对质量的国军标没有异议,但管理的困难在于怎么样保证供应商按照国军标去生产、生产过程中,避免各种操作风险。质量管理失控,会带来周期控制的风险,“一个分系统有问题,其它分系统都要等它,如此,完工期一拖再拖。”

 

目前,蓝箭对供应链的品控,主要是通过人来解决的:找最有经验的人把控质量。蓝箭引进了一大批航天行业的从业者人士做品控;也从其他工业化生产的行业,比如汽车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引进供应链管理的人才。蓝箭希望通过不同人才的融合、交流,能保留住质量控制的精髓,摸索出一条将火箭变成大规模工业化产品的路径。

 

张昌武喜欢用特斯拉和Space X的例子来讲述汽车与火箭融合的化学反应。他认为火箭可以去学习汽车的大批量化、工业化的经验,“在生产上,Space X的火箭跟特斯拉之间,也是有很强的纽带关系或者说可借鉴性的。”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现在,蓝箭也要做这样一个探索,即便我们谁都不知道边界在哪。”

 

在商言商,蓝箭对于大批量化、工业化的探索,也是出于成本的考量。张昌武认为,未来降低成本的核心是实现批量化。批量化以后,通过大规模的采购,降低在供应链维度上的采购成本。“降价需要一个量的支撑。如果你是小批量、多品种的购买,供应商很难降价。如果你能保持一个高速增长,并且每年的需求量达到一定规模,降价的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4能否复制“Mojave”?

 

 

美国洛杉矶东边,有一个叫Mojave的偏远小镇。

 

美国航天产业开放以后,Mojave成为私人航天的重镇。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是美国私人航天的首都,甚至是全球私人航天的首都。

 

美国私人航天产业的开放史不长,只有十几年。十几年前,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总局)花了很大的力气研制航天飞机。研制之前,它的目标是将航天飞机做成波音747,能够每天起降。没想到研制多年,研制出的航天飞机还是只能每年起降一次,而且每起降五次,还要失事一次。

 

NASA不得已叫停了航天飞机计划,并决定开放航天产业。美国将国有的航天技术能力转移到民间,将社会资本导向私人航天领域。美国的国防部、NASA以及其他组织,更是以高的离谱的价格购买私人航天公司的订单,日后为人们所熟知的Space X、Blue Origins、Virgin Galactic才得以崛起。

 

对于全世界来讲,美国私人航天产业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示范和冲击”。一方面,它告诉观望者,商业航天可以跟“国家队”掰手腕,可以做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和规模;另一方面,私人航天可以作为NASA的有效补充,增强了美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于太空资源的开发,美国掌握了很大的先机。”

 

在这一背景下,不甘落后的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大力推动建设更加多元的航天体系。这是一场航天领域的全民战役。 但,这场仗并不好打。

 

首先,人才流动并不畅通。对体制内的航天人才而言,跳出来走向民用航天企业,并不仅仅是离职那么简单,相当于他们要放弃原有的所有积累。比如星际荣耀的董事长为了创业,选择从体制内“出走”,24年的工龄清零。

 

其次,很多国有技术还并没有通道,可以与社会资本结合,转化成商业化产品。

 

第三,商业航天领域,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这也限制了社会资源对此的投入。

 

“我们要基于目前的环境,独立自主的去发展。”张昌武说。

 

有文章指出,相比美国民营航天,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更强调和“国家队”的互补和配合,比如它们的产品主要是小火箭,补充国家队未覆盖的低轨领域,填补国家队无暇顾及的小卫星发射市场。

 

星际荣耀负责人讲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国家队好比是世界杯,好看,但不是天天有;民营火箭公司就好像是俱乐部联赛,更加市场化、商业化。”

 

不过,俱乐部联赛要想踢得精彩, 也需要更加规范化的规则,“球员们”才能各自突破,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航天竞争中来。

 

亦庄,能否成为Mojave的翻版,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 本文由黑智(ID:VR-2014)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李夜。让创业不再孤独,提升普通创业者的成功率,欢迎关注i黑马。



☞戳“阅读原文”,报名参与↓↓↓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张昌武,蓝箭航天创始人、CEO\APEC中国青委会执行委员\2019经济年度人物新锐\清华大学MBA,先后就职于汇丰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APEC中国青委会执行委员、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2019经济年度人物新锐。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中国人民大学】机器学习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31+阅读 · 2020年3月25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为什么AI公司都在一边融资,一边投资?
腾讯创业
6+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全球最大AI独角兽诞生中国,商汤科技凭什么?
商业周刊中文版
5+阅读 · 2018年4月9日
人脸识别独角兽之战
数据玩家
6+阅读 · 2017年9月30日
“独角兽”:开工资,我们不比BAT低
IT时报
4+阅读 · 2017年7月16日
为什么不能和阿里巴巴好好说话呢?
创业邦杂志
3+阅读 · 2017年7月3日
Arxiv
24+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5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2月7日
Arxiv
12+阅读 · 2018年1月28日
Arxiv
2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中国人民大学】机器学习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31+阅读 · 2020年3月25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