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招人、管团队?摩拜、美图的一线管理者跟你聊聊

2017 年 11 月 3 日 IT桔子


近日,由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产品 GrowingIO 主办的「GrowingIO2017 增长大会」在北京召开,IT 桔子(微信:itjuzi521)作为受邀媒体出席活动。

以下是「增长黑客专场」圆桌论坛内容,IT 桔子整理发布(有删减):

圆桌嘉宾:

摩拜产品增长负责人,王硕

美图海外事业部 CEO,Fox Liu

蚂蜂窝电商事业部 VP,都斌

主持人:《增长黑客》作者,范冰


范冰:各位在为增长团队招人的时候,会看重这些人什么样的特质,会通过哪些方法、手段和策略过滤出优秀的人才?

Fox Liu(美图海外事业部 CEO):第一、我认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千万不要把招聘的权利放到下面去。在我的部门里,我是从实习生到助理,所有人都要经过我的面试。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像谷歌委员会那样去做招聘。

第二、从面试来看,我们最少有三轮面试,最后一轮是我面试。我面试的时候,一般技术性的问题就不问了,主要是做压力面试,来识别一些过度包装自己的人。这是我是从腾讯里面的某个人跟我们做交流时学会的。例如:你想招一个数据方面的人,他可能将自己包装完以后看上去很数据。但是你通过快速提问的方式,进行有压力的面试,可以筛选出一些正常的人。比如:不要问「你会不会用什么?」这类问题,面试者会说「我都会啊」。但是你可以问他「你怎么样用?」「为什么不用另外一个或者为什么只会这种语言?」「有没有想过其他的?有没有?为什么没有?」「你不是说你自己很有上进心的吗?为什么你不学?」……

我是通过这种方法筛选一些人才出来的。

 

王硕(摩拜产品增长负责人):我和很多侯选人聊的时候,最开始我会问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做一名产品经理?」。其实这是从最本质的问题问他。因为有的人说他之前是写代码的,觉得做产品经理挺好,也不用写代码之类的,基本上他的初心就是有问题的。我比较关注的就是有人告诉我,虽然他之前不知道产品是什么,但是在生活中看到一好玩的东西,就想把它搞明白,这个东西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好玩。我就从这个方面来考察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是怎样的。

另外我会考察他有没有将问题做转化和拆分的能力。我可能会问他,做一个产品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或者之前做的事情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再往下会将这个问题拆分为哪几步,在哪一步遇到问题了,再将这个问题往下拆。就是看他会不会把非常大的问题一层层的往下拆,拆到最后能具体落脚的点上。如果候选人首先能拆得很详细,同时具体的每个点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方案,那就可以了。

再往后就是看这个人的沟通能力,或者是不是一个数据驱动、快速落地执行的人。


范冰:各位觉得从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或者独角兽公司的过程中,在践行增长、搭建数据团队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异同点,或者说一家公司在不同阶段应该做什么事?

Fox Liu(美图海外事业部 CEO):在做国际化的时候,你搭建团队会遇到美国人、印度人、印尼人等等,实际上是很难管理的。所以,我们做国际化第一步要思考的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在那边的市场上建立本地化的团队。摩拜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涉及到运营,需要有团队去做。但是你们看 LinkedIn 的经验,他们并不是在每个国家都要有产品的团队。并不是说在拓展印度市场的时候,就要招个印度人回来,这点不一定对。


都斌(蚂蜂窝电商事业部 VP):我最大的感触是,要在合适的阶段招合适的人。像我们从早期的招人策略到目前的招人策略一直在变化。早期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关注这个人的实战经验或者是单兵突破的能力,会强调增长黑客。那时候更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通过一两位工程师和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或者是靠我们的创始人、产品经理有非常好的点子,能够快速形成一个产品的爆点,促成用户的快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的时候,我个人觉得需要对人才的整个结构化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经验,但是往后走,产品负责人就需要思考你所负责的整个产品线,业务负责人就需要负责整体的业务架构。比如:我们应该有多少个供应商才是最合理的?这需要从前端去倒推我们现在的流量结构和流量转化情况,一定要给到供应商最好的流量输送方式。所以,供应商多了也不好,供应商少了也不好,一定是有多少水,养多少鱼。这种思考能力对于我们目前所处的高速增长阶段非常关键。因此在我看来,不同阶段还需要关注不同的人才结构。

至于本地化团队的问题,我们之前也尝试过做一些本地化的事情,但我们发现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耗费管理成本和精力的事。因为在当地,管理费用和场地本身就是很大的支出。其次是当地增长业绩的完成,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管理机制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暂时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个方向,目前我们还是以一个总部来做全国甚至海外的一些业务。

 

王硕(摩拜产品增长负责人):我觉得一个团队或者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至始至终的目标应该是不变的,这也是国内很多公司和团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北极星指标的原因。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公司的整个业务和团队规模会越来越大,很多人每天在忙很多事情,会忘记自己要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所以这点很重要。

从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来看,可能在中早期就需要这个人能更快的把一些具体事情快速落地执行,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果;再往后随着团队或者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就需要一些有视野的人帮助整个团队看得更远,带领大家走到更远的地方。

 

范冰:各位本身都在领导一个增长相关的团队,增长团队日常的规律节奏安排是怎样的?比如说多久开一次例会,会上时间安排是怎样的,主题如何限定,会上一般会采取哪些行为,开完会我们会做什么?……类似这样的增长团队日常的工作流程给我们分享一下。

王硕(摩拜产品增长负责人):我大概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整个增长团队的日常节奏。每天早晨 10 点半,我们会雷打不动的把产品、运营、市场和城市端的同事聚在一起开个早会,如果这个人不在北京就通过电话远程接入。我们聊的问题非常具体,例如:在当前城市端,一些重点运营的城市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在用户端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将这些问题细化到非常具体,方案一般到下午或者是第二天一定会有一个能落地执行的方案,然后拉着研发和设计做出来。我们是一天出方案,两三天做研发,再过几天直接上线,去看一下效果,快的话基本上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我们做的一些实验效果。我们每天做的都是这样的事情,不断地迭代,不断地检查进展。

 

Fox Liu(美图海外事业部 CEO):我说一下总体的情况。如果说我们定的是每周见一次,那么我会限定人数,不超过 8 个人,这是开会有效的人数。因为很多人都说要开会,但是叫了很多人来,却不知道要干什么。如果是讨论上次的结果怎样这类事情,我们会把这部分的开会省掉,因为这些在日常的文件中大家都可以看到,不需要开会再去讲一遍。我们开会讲的都是一些想法,以及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等等。

 

都斌(蚂蜂窝电商事业部 VP):我负责的是马蜂窝整体的电商工作。我们内部会根据旅游品类做一些业务线的划分,比如说会分目的地的产品线。我们的基本工作节奏是,每天早上都会在对应产品线里面发昨天的数据,发完以后我们会在微信群里讨论,昨天这些数据具体的表现如何,比如昨天的整体转化率或者导入流量为什么会增长,为什么会降低。我觉得数据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但是我们会结合业务的实际问题看数据。

此外,像日常一些以周为单位的周例会我们也会有,在会上更多地是讨论具体的业务问题。除了会议之外,日常对一些比较紧急的事件也不一定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沟通,大家有什么事情随时会叫在一起做深度探讨。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重磅!吸金 488 亿人民币,2017 前三季度新消费领域投融资报告


▲ 为何中国 SaaS 企业鲜有独角兽?

▲ LinkedIn告诉你:产品不好用,数据增长投资做的越多越浪费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GrowingIO是基于用户行为的新一代数据分析产品,提供全球领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企业无需在网站或app中埋点,即可获取并分析全面、实时的用户行为数据,以优化产品体验,实现精益化运营,用数据驱动用户和营收的增长。
【实用书】学习用Python编写代码进行数据分析,10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8+阅读 · 2020年6月29日
打怪升级!2020机器学习工程师技术路线图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6月3日
【复旦大学-SP2020】NLP语言模型隐私泄漏风险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4月20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度学习时代数据库:挑战与机会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0年3月6日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你见过马化腾17年前写的代码吗?
互联网it观察
5+阅读 · 2017年7月3日
Single-frame Regularization for Temporally Stable CNNs
Arxiv
4+阅读 · 2018年10月5日
W-net: Bridged U-net for 2D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rxiv
19+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17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