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百度“阵亡全家桶”:万亿美金养的儿子们,也难活!

2017 年 12 月 29 日 创业财经汇 秦予


作者:秦予

来源:创业家(ID:chuangyejia)


阿里“阵亡全家桶”

4400亿美元帝国的垫脚石


2017年的马云,似乎比以往更热衷于演绎多面角色。他既在《功守道》里演绎武林高手,也会化身店小二接听淘宝买家的电话,转眼又站到了湖畔大学的讲坛上。而他身后的阿里巴巴,也已经成为一家横跨电商、金融、文娱、传媒、医疗、企业级服务等各界的庞大帝国,难以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


4438亿美元市值的阿里,在帝国扩张的道路上,也伴随着新项目不断地孵化与收购。和其他巨头一样,它们之中,不仅有成功,同样也包含着无数失败。当年科技界见证了雅虎中国和阿里的一场盛大并购,最后的结局,却是雅虎邮箱、相册等产品在国内的消失;口碑网也经历了停止运营与重启;阿里的淘江湖默默消失在互联网江湖中;来往成为明日黄花……


阿里曾经的产品“阵亡”榜,这份长长的名单,包含了阿里在电商、社交、搜索等不同领域的失败尝试。在阿里“做死”的产品里,创业家&i黑马也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失败总比成功的经验来得更有价值,而这些,也能让我们尝试梳理阿里产品路线的发展轨迹。



雅虎中国


加入时间:2005年被阿里收购

结果: 2013年停止服务

失败主因:战略频繁更迭,雅虎产品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2005年,雅虎将中国区业务连带品牌交给阿里“代管”,前提是雅虎投资10亿美元换取阿里集团40%的普通股,成为阿里第一大股东。当年雅虎中国的门户业务、搜索业务都还不错,而且这两块市场当时还大局未定,雅虎中国尚有足够的机会突围,因而马云也对此期许极高。他曾表示,搜索业务与自家的电子商务整合之后,可以做到“中国本土搜索第一”和“电子商务第一”,雅虎中国未来也会独立上市。


然而,后续并不像马云想得那样完美。从被收购到最后停止运营的8年时间里,雅虎中国的业务经历了多次转型失败后被边缘化,陷入了恶性循环。


从马云的豪言中可以看出,最初他醉心的业务,是搜索。这也和淘宝的商业逻辑一脉相承,在站内搜索广告上,马云看到了商机。而之后的问题是,在门户转型的十字路口,后来的中国雅虎举棋不定,在不同的战略更迭中,频繁变化着自己的业务重心。2007年1月,中国雅虎重组为面向企业的搜索引擎业务,但很快它又取消了原来新媒体、搜索、通讯三大事业部的设置,新成立网站运营部、邮箱运营部等四个部门,却没有了搜索部门的影子。


2008年,中国雅虎与口碑网合并,业务重点彻底转向生活服务,原有资讯、搜索等门户业务被淡化,大批工程师转为淘宝搜索研发。2009年口碑网并入淘宝后,中国雅虎再次回归“门户”,成为独立公司。


除了战略频繁变化之外,还有一个团队磨合的坎,阿里一直没有迈过去。雅虎作为国际化的团队,与国内民营企业的文化天然存在障碍,更不要说个性极强的阿里文化了。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的证实,在口碑与雅虎合并后,他透露雅虎与口碑人、阿里人做事风格迥异。


中国雅虎的业务几经转型,均以失败告终,保留它对阿里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2012年,阿里与美国雅虎达成回购股份协议。该协议规定,阿里巴巴最晚需在2016年前将雅虎中国品牌归还给美国雅虎。2013年4月,雅虎中国向用户发出停止邮箱服务的通知。6月,雅虎宣布关闭12款产品,其中包括一个老牌搜索引擎。8月31日,雅虎中国正式下线,网站转向阿里公益页面。同时,中国雅虎邮箱正式停止服务,由阿里云接管。


淘江湖


诞生时间:2009年

结果:2013年9月被合并至“我的淘宝”

失败主因:重运营、轻产品,阿里做社交先天不足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淘江湖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它曾是当年阿里进入社交领域的第一步棋。


2009年,校内网等SNS好友互动平台风头正盛,阿里也不甘落后,基于淘宝推出了淘江湖这一“好友互动+购物分享”平台,开启了SNS化尝试。


但不得不承认,阿里做社交还是“先天不足”的。阿里的运营基因过重,对效率也过度看重。比如,在以KPI为导向的制度下,淘江湖为了完成指标,选择拉来淘宝用户并推荐商品,最后,将好端端的社交产品做成了电商。而几乎同时,阿里还上线了社区、帮派这两个与淘江湖一样功能的产品,让用户也“摸不着头脑”。最终,淘江湖于2013年9月下线,原业务转型为淘宝U站,并入“我的淘宝”。

 

值得一提的是,淘宝在淘江湖失败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社交的执念,陆续推出了“来往”、“后院”等一系列社交产品,但都已基本悄无声息。


来往


诞生时间:2013年9月

结果: 2015年11月改名为点点虫,转型做阅后即焚的90后社交

失败主因:打败微信的不会是第二个微信

 

与腾讯此前一直觊觎阿里的电商蛋糕一样,马云也想要在社交领域与马化腾分一杯羹,尤其是在微信发展如日中天、坐稳了移动社交领域第一把交椅的时候,马云更加按捺不住了——2013年9月,阿里正式发布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功能大体与微信类似。


“来往”作为阿里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的第一个核心项目,马云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除了马云亲自站台、请大量明星造势外,还使出了要求“每一个员工拉数百位粉丝,否则没有年终奖”这样的招数,试图迅速积累用户。


然而,正如马云在腾讯、百度做电商时所言“打败淘宝的不会是第二个淘宝”,能打败微信的也不会是第二个微信。


微信早期通过导入QQ多年积累的好友关系链,加之极佳的产品体验,早已构筑了在即时通讯领域的护城河,用户迁移成本极高。作为后来者,来往并没有做到差异化,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吐槽体验不佳。


单凭烧钱补贴的方式,想要战胜微信是不可能的。在风风火火的开局之后,来往并未交出好看的成绩单。2015年11月,交了上亿美元学费的来往改名为“点点虫”,转型做阅后即焚的90后社交,也放弃了与微信的正面竞争。


口碑网


加入时间:2006年阿里对口碑网战略注资,2008年被阿里全资收购

结果: 2011年停止运营,淡出公众视线;2015年阿里重启新“口碑”品牌

失败主因:与中国雅虎合并的战略错误

 

此口碑网并非2015年阿里新推出的“口碑”,而是2004年由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李治国离职后,创立的生活服务类网站,从房产信息切入,之后很快发展为当时国内早期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消费平台,覆盖餐饮、休闲娱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信息。


2006年,阿里对口碑网进行战略投资。巨头带来的红利,口碑网确实享用了一段时间——通过与雅虎中国、阿里旺旺以及淘宝网合作,口碑网迎来了巅峰时刻:日均200万独立访客,1000多万点击量,分类信息上领先于58和赶集,而餐饮信息仅略低于大众点评。


拐点出现在2008年。这一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口碑网,并把雅虎中国与口碑网整合为雅虎口碑,期望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一个搜索与生活服务结合的搜索生活服务平台。然而,这样硬生生的合并反而让口碑网陷入混乱,业绩持续下滑。2009年,阿里推出“大淘宝战略”后,口碑网又被并入淘宝网。


不断调整的战略也日益损耗着口碑网的斗志,此时,老口碑人此时已流失了一大半。2011年,口碑网停止运营,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虽然四年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合作重启“口碑”品牌,但业务体系已经与之前基本不同。

 

口碑网淡出江湖的时间,也给了大众点评、58赶集等昔日的竞争对手茁壮生长的机会。在格局基本已定的江湖上,新“口碑”已然成为后来者。


淘点点/口碑外卖


诞生日期: 2013年

结果:2015年淘点点改为口碑外卖,后者于2016年注入饿了么

失败主因:战略摇摆+淘宝的交易体系不适用于O2O

 

淘点点是阿里于2013年推出的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期望打造餐饮行业的“淘宝+天猫”平台,将餐饮服务变成商品,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淘点点主要提供外卖和点菜功能,通过外卖送上门和到店消费来实现。通过“淘点点”还可以搜索到附近的盒饭、水果、饮料、蛋糕等外卖信息。背靠阿里的流量优势,淘点点一度成为餐饮 O2O 领域的前三甲。


但完全沿袭淘宝体系的淘点点,很快就面临了它的进一步成长瓶颈——传统餐饮店使用淘点点时,相当于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运营管理都需要自己进行,但这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反而增加了负担。而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竞争对手,则采取了餐厅更喜欢的第三方合作模式,能让餐饮企业专注于线下店的运营质量。


而且,淘点点频繁出现调整战略,把扫码点菜、订做系统、排队叫号等都挨个尝试了个遍,但都没有坚持做下来。另外,餐饮O2O的线下地推业务其实很重,但淘点点却将这块交给了代理商负责,导致了管理的松散。


基于这些原因,2015年的外卖市场正以同比340.8%的速度发展时,淘点点的市场份额却从11.2%下降到4.73%,并且持续走低。2015年7 月,淘点点APP正式被“口碑外卖”所取代。此后,口碑外卖也是做得不温不火,最后无奈放弃。2016年,饿了么宣布,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目前,口碑App、淘宝App和支付宝App的外卖入口,均已直接接入饿了么。


阿里通过开创性的淘宝与支付宝这两大产品,很早就占据了电商领域的主导者地位。然而,重视运营的阿里,在做产品时未免也会过于重视其“效率”,而忽略产品本身。而在许多战略制定上,阿里也有过非常多次摇摆不定的情况,经常给后来的竞争者留下了很多机会。


在社交、O2O等阿里并不熟悉的领域上,阿里也难免遭遇产品的“阵亡”。自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有特定的优势和劣势,BAT也不例外。而未来,随着阿里帝国的继续扩张,它将在更多的领域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短兵相接,而这,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腾讯“阵亡全家桶” 

5000亿美元巨头的儿子也难活


“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这种说法,早已深入人心。虽然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腾讯似乎是产品的最佳孵化器,尤其是在微信所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业界对腾讯一直赞誉有加,但在光环之下,腾讯并不是不会犯错。


昔日腾讯“失败”产品的列表中,包括了腾讯拍拍、搜搜、朋友网、微博、微视等产品,涉及了电商、搜索乃至社交等领域。创业家&i黑马在腾讯“做死”的产品里,也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梳理分析,尝试一窥腾讯产品路线的发展轨迹。


拍拍网


诞生时间:2005年9月

结果:2014年拍拍并入京东,2016年4月,拍拍网所有业务彻底关停。

失败主因:京东也救不了迷惘的C2C




2005年,腾讯开始了多元化的征途,电商是其重中之重,2005年9月上线的拍拍网就担当了这个重任。QQ的庞大用户基数让拍拍的早期发展比较顺风顺水:Alexa数据显示,拍拍运营100天后就位列“全球网站流量排名”前500强。


不过,还是应了马云的那句话:“打败淘宝的不会是第二个淘宝。”拍拍作为跟随者,除了亦步亦趋之外,并未找到自己的壁垒,反而是淘宝通过“支付宝”等颠覆式创新,迅速确立“搜索+电商”的护城河,垄断了C2C电商。


面对劲敌,马化腾也逐渐放弃了自己做电商的执念,将电商野心转交给了刘强东——2014年3月,腾讯将拍拍、QQ网购等电商业务全部并入京东,并用2.14亿美元+电商业务,换取了京东15%的股份。然而,京东似乎也救不了已半死不活的拍拍,京东最后以“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为由,宣布于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拍拍网平台服务,并在2016年4月彻底关闭拍拍所有业务。


腾讯搜搜(SOSO)


诞生时间:2006年3月

结果: 2013年9月,搜搜业务并入搜狗

失败主因:烧钱也无法实现对劲敌的弯道超车


与电商一样,搜索这块肥肉也在腾讯的多元化征程中被马化腾盯上。2006年3月,SOSO正式发布,此后一直稳步发展。2009年,咨询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SOSO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谷歌,仅次于百度。2010年谷歌退出了中国大陆,SOSO用高薪吸引了不少原谷歌高管和技术人才,腾讯也给予了SOSO更多的资源,在同年成立了SOSO搜索事业部。


拥有豪华配置的SOSO在2011年推出了各种新产品,但都没有实质性突破,搜索到的内容还是时不时会让人想吐槽,这在市场没垄断的情况下是致命的。此外,腾讯并没有尝到搜索业务盈利的甜头,反而一直在烧钱——2011年11月,腾讯前首席技术官熊明华称:“已在搜搜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2012年继续投入近10亿元资金。”再加上SOSO产品线调整、高层动荡等原因,让这个昔日的明星业务迅速衰落。


2013年9月,腾讯宣布以 4.48 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并将搜搜和 QQ 输入法并入搜狗业务,腾讯持有新搜狗 36.5% 的股份。


不过,被并入搜狗虽然意味着SOSO的某种失败,但四年后搜狗赴美上市时,马化腾可能是王小川身后笑得最开心的一位。


朋友网


诞生时间:2008年8月

结果: 2017年8月6日宣布停止运营

失败主因:输掉了与QQ空间的PK




朋友网是一个基于QQ关系链、倡导实名社交的网站,前身是2008年8月开始公测的QQ校友。腾讯希望用朋友网来对抗当时风头正盛的人人网。 2011年 7月,QQ校友正式改为朋友网,随后也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2012年二季度朋友网宣布月活达到了2.48亿(QQ空间为5.89亿),而当时人人网的月活只有4000多万。


虽然看似超过了人人网,但朋友网却面临与QQ空间的对决。朋友网虽然也能依靠QQ获得数亿月活,但它所拥有的功能、用户群体,都与QQ空间存在高度重合,马化腾甚至坦白腾讯“内部还在PK”。


最终,数据上稍逊一筹的朋友网输掉了这场战斗,于2017年8月宣布停止运营。而昔日的外部最强对手——人人网,早已转型直播平台。毕竟,通过微信和QQ空间,腾讯已全面覆盖各年龄层人群的熟人社交,不再需要一个略显“鸡肋”的朋友网。


腾讯微博


诞生时间:2010年4月

结果:2014年7月宣布停止更新,腾讯微博事业部被撤销

失败主因:做微博的跟随者却没有突破




2010年可谓是“微博元年”,新浪微博来势凶猛,各互联网巨头紧随其后推出自家的微博形态产品。腾讯也于2010年4月开始了微博内测,并于一个月后正式开放用户邀请注册。


腾讯微博虽然背靠QQ这一入口,用户群足够大,产品在设计上也挑不出太多毛病,但在腾讯内部,微博也面临与朋友网一样的同类竞争。微博的产品定位一直比较模糊,与腾讯内部产品(如QQ空间、“说说”等)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合,内部的资源竞争十分激烈。而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腾讯微博定位于“防守型”产品,作为新浪微博的跟随者,它在功能上并未有突破,而且运营能力也差强人意——仅以邀请体育名人入驻为例。


新浪会选择一些善于制造热门话题的体育媒体人(如黄健翔等),而腾讯则是邀请像刘翔这样的奥运冠军,后者并不懂内容,发布的微博稀松平常,很难引爆话题、持续吸引粉丝。


挣扎之后,腾讯微博只剩下一堆鸡汤和营销内容。最终,腾讯微博2014年7月宣布不再做新功能,只维持基本的运营,而腾讯微博事业部也被撤销,部分员工被分流至腾讯微视团队。


腾讯微视


诞生时间:2013年9月

结果: 2017年3月,腾讯宣布微视将于4月10日起关闭

失败主因:没有微博助力,“8秒”短视频竞争优势弱于对手




短视频应该是这几年最火的领域之一,腾讯其实早在2013年就有所布局,微视就是在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落子。微视定位于开放关系链的8秒短视频分享平台。彼时微信的爆红,让腾讯对于自家的社交产品信心十足,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微视能延续产品神话,马化腾甚至亲自拍摄短视频进行宣传,微视也邀请了一众明星站台。这样烧钱的推广效果显著,2014年春节,微视日用户数一度高达4500万人。


然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微视似乎栽在了“8秒”这一设定上——过短的拍摄时间让微视局限于生活日常的记录,只能是社交的补充,而秒拍、美拍等通过更长的时间设定,能让用户提供更丰富、完整的内容。后者的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证明,用户增长速度明显强于微视。


当微视反应过来、加长时间时为时已晚。加之早期短视频社交严重依赖于微博平台的带动,美拍、秒拍都充分利用了与新浪微博的合作迅速发展,而微视本可以依赖的腾讯微博,此时已经奄奄一息。失去微博加持的微视还发现,微信在2014年10月新推出了“小视频”功能,这与自己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合,自己的角色愈发尴尬。


作为短视频领域的先锋,微视可谓起了大早、赶个晚集。2015年3月份,微视被并入腾讯视频,2017年3月,腾讯最终宣布微视4月10日起关闭。


QQ旋风


诞生时间:2008年

结果: 2017年9月宣布停止运营

失败主因:下载工具被时代淘汰




“下载”曾经是PC互联网时代的“刚需”。此前,几乎每个网民都会遇到网络带宽不够的情况,需要利用下载软件尽可能快速将视频、资料、软件等内容下载到本地。


对于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腾讯自然不会放过,并延续一贯作风推出了QQ旋风这一下载软件,以期依靠QQ的庞大用户群+免费的噱头抢夺迅雷的市场。这样的策略在初期依然是可行的,QQ旋风也因此迅速成长,市场排名一度仅次于迅雷。


但是,曾经的刚需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刚需。网络带宽的提升、PC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移动端应用市场等等原因出现,都让人们不再依赖于QQ旋风、迅雷这样的下载工具。与腾讯其他失败产品失败的原因略有不同,QQ旋风的下坡路更多出自外部市场的变化。同时,下载资源的版权问题也日益凸显,QQ旋风和它的同行一样,不得不面对日益变得艰难的生存环境,最终宣布停止运营。


腾讯OS(TOS)


诞生日期:2015年3月

结果: 2017年6月宣布停止服务

失败主因: 第三方ROM市场的萎缩




TOS是腾讯基于安卓进行开发的第三方智能手机系统,为智能手表、微游戏机、虚拟现实产品三大智能硬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腾讯2015年正式宣布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并发布TOS系统。


2016年6月,腾讯联合富可视公司联合推出了富可视蓝鲸S1手机,这款手机搭载Tencent OS 2.0操作系统,但这并没有在市场上溅出水花——此时用户对第三方ROM的需求已经不再强烈,安卓官方系统逐渐成熟、国内定制化系统也已基本完善,第三方ROM因此加速衰落。


与QQ旋风的失败类似,TOS的失败更多应该归因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于2017年6月宣布停止服务,而BAT也只剩下阿里还在坚持做云OS。


腾讯在产品多元化的过程中,初期也过度依赖于QQ的庞大用户群,并通过模仿+免费的方式扩张,这也让PC时代的腾讯一度成为众矢之的,面临糟糕的竞争与舆论环境。而在内部,腾讯一直延续内部产品的竞争机制——虽然确实能让做得更好的产品脱颖而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产品其实只是输给了内部的竞争对手。


2010年的3Q大战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事件让腾讯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此后的产品路线逐渐改变为主动联合+投资(搜搜、拍拍等案例都是最好的证明),从而建立了良好的腾讯生态。接下来,腾讯在产品上还会有哪些创新?这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百度“阵亡全家桶”

巨头养的儿子也难活


“All in AI”和回归“内容分发”的百度正在改变自己的产品策略。但在此前,百度的“全家桶”里,已经有了一份长长的“失败”产品名单。巨头要养活一个“儿子”,咋就这么难? 


百度正在改变。它的路线变化,正直观映射到了它的产品上。


“All in AI”和宣布回到“内容分发”业务一年后,百度在feed流上的广告营收开始逐渐逼近今日头条,日前,百度又推出了“熊掌号”。爱奇艺要用AI打造“大娱乐生态场”的同时,百度新的短视频App“好看视频”亮相。


百度也开始涉足智能硬件产品。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新推出的渡鸦智能音箱Raven H,因为亮眼的颜值和1699元的售价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这不是百度第一次“求变”。在此之前,百度在“搜索引擎”之外,也曾推出过大量产品,但在最后,其中的大多数,却都难逃最后销声匿迹的命运。


昔日百度“失败”产品的列表中,包括了百度空间、百度有啊、百度游戏、百度Hi等产品,从电商、社交、游戏到软件平台,不一而足。在百度的“全家桶”中,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收购的产品,大多都被冠以百度的品牌名,是百度基于自身的流量,寻求更多变现方式的尝试。


而过重的品牌意识和对百度搜索数据与流量的依赖,也许正是它们失败的主因。创业家& i黑马在这些年百度“做死”的产品里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也许能够通过它们的命运,让我们窥见百度产品路线的发展轨迹。



百度空间


诞生日期:2006年

结果:2015年4月关闭

失败主因:新浪微博与QQ空间的步步紧逼




2006年正值百度产品的巅峰时代,百度空间就诞生于此时,背靠着百度搜索这个爸爸,百度空间的发展势头很猛,3年就成为了国内最大的SNS社区平台之一。


然而,在强社交属性的QQ空间和迅速走红的新浪微博的夹击下,腹背受敌的百度空间匆忙走了一步臭棋——强制升级轻博客,然而新产品的体验不尽人意,这也加速了百度空间的衰亡。2015年4月7日,挣扎了6年的百度空间宣布关闭,并从4月21日起停止让用户编撰更新博文,百度空间的内容也于2015年5月7日正式迁移到百度云。


百度有啊


诞生日期:2008年10月

结果:2011年3月关闭,商城业务转移给乐酷天

失败主因:“打败淘宝的不会是第二个淘宝”



2007年10月,百度认为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商才是大趋势,于是成立电商事业部,在2008年10月高调推出对标淘宝的C2C电商平台“百度有啊”,甚至放言“三年内打败淘宝”。


但马云说过,打败淘宝的不可能是第二个淘宝——百度有啊不幸被言中。选择“跟随战略”的它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差异化创新,难以打破已有格局,加之百度的支付产品百付宝(创业家&i黑马注:百度钱包的前身)一直未取得支付牌照,2011年3月,百度有啊宣布在线零售业务关闭,转型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原有商城业务也转移给了乐酷天。


乐酷天


诞生日期:2010年1月

结果:2012年4月关闭

失败主因:“外来户”水土不服,百度也依然不懂流量转化




有啊中后期的惨淡经营让百度决定放弃纯粹模仿的C2C模式,转而拥抱B2C。2010年1月,百度与日本第一大电商乐天合资创立B2C电商平台“乐酷天”,持股比例为49:51,百度负责入口和流量,乐天则主要做运营。


表面上看起来是强强联手,但乐酷天从页面设计到售后服务都全盘照搬已有的日本电商模式,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卖家入驻的成本也很高,而百度虽有流量优势,但对于流量怎样才能转化为购买这个问题,百度也从未有过成功经验。很快,这段合作走向终结,2012年4月,日本乐天以“经营不善”为由宣布“乐酷天”关闭。


百度Hi


诞生日期:2008年

结果:目前仅有百度内部员工办公使用

失败主因:体验还不如QQ,就不要打即时通讯的主意




2008年,百度推出了这款模仿QQ的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它同时还能用于商务交流。李彦宏对此尤为重视,期待“百度Hi+有啊商城”的组合能与淘宝+旺旺直接正面竞争,然而事与愿违,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加之百度Hi的体验也不如日益成熟的QQ,用户黏性低的百度hi虽然还没“死”,但早已“沦落”为仅有百度内部员工办公使用的边缘产品,新增用户大多来自于一批批前仆后继的实习生们。


百度说吧


诞生日期:2010年9月

结果:2011年8月关闭

失败主因:强制实名社交,这么做问过中国网民吗?



2010年正是互联网巨头们争先恐后推出微博的一年,百度自然不甘落后,于9月16日推出了类似微博形态的“百度说吧”。也许是为了走差异化路线,说吧定位于“实名社交平台”,也就是说,用户想要注册必须绑定手机号、上传真实头像,且输入的身份证号和公安系统的中国居民身份证的数据库对应上才能注册成功。


这实在不符合当时绝大多数网民的习惯,用户增长数据一直很难看。意识到不该“逆用户习惯”的百度在2011年4月推出新版,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让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实名认证。可惜,这一改变似乎来得太迟,后续的用户增长并没有突破,加之百度内部对该产品的推广宣传也不上心,最后百度说吧于2011年8月宣布关闭,惨淡的结局也让它成为许多人眼中“微博大战中第一个失败者”。


百度云OS


诞生日期:2012年6月

结果:2015年3月宣布停止更新

失败主因:选择“队友”的失误




百度云OS是一个基于Android 4.0以上版本进行开发的第三方智能手机系统。与其他失败产品略有不同的是,百度云OS其实曾交过不错的答卷。对于百度云OS取得的成绩,据有媒体报道,它的用户数当年曾突破1000万。


根据刷机精灵发布的一份2014年手机刷机行业的数据报告,2014年的百度云OS曾在第三方ROM资源排行榜中超过MIUI、乐蛙等,排名第二。


在2013年,百度战略投资深圳百分之百公司。在该交易中,百度以云OS资产加现金的方式投资了百分之百,随后,百度云OS一直由百分之百运营,并支持百分之百的百加手机。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BAT中其他的巨头,也加紧了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布局。2012年,腾讯就投资了乐蛙ROM;2015年3月,腾讯推出自有ROM系统TencentOS。阿里在2015年入股了魅族,阿里YunOS的脉络也日渐清晰。而百分之百的百加手机在国产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中已经难见踪影,百度云OS资金不足,加以没有强大的手机硬件支撑,难以从这场硬仗中突围也是意料之中。


2015年3月,上线1000多天后,百度云OS和自己的千万用户道别,宣布停止更新。对此,百分之百创始人徐国祥给出的解释是百分之百在进行新的融资,因此停止了对云OS业务的投入。


而百度的心里,想必也是无奈的。


百度游戏


诞生日期:2014年4月

结果:2017年1月被第三方收购

失败主因:并不想做好游戏内容研发,凭什么打破游戏江湖的垄断?




与靠游戏赚得盆满钵满的腾讯、网易相比,百度游戏的命运实在令人唏嘘——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百度还有过游戏业务。2013年7月,百度花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轰动一时,并在2014年4月将多酷游戏业务与91无线的游戏业务融合,正式推出“百度移动游戏”。


遗憾的是,在持续的高层人事动荡、内部腐败中,原本有过优秀发行作品的的福州团队核心成员(创业家&i黑马注:原91游戏)陆续离职。 2016年3月,百度移动游戏宣布战略升级为“百度游戏”,同时裁撤了福州分公司运营团队。


升级后百度游戏依然不重视游戏内容的研发,而是希望借助渠道优势做代运营和游戏分发,而此时游戏行业也已形成腾讯、网易两巨头的格局。自此,百度游戏逐渐边缘化,并于2017年1月仅仅以1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贱卖”。至于4年前斥巨资收购的91无线,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实质业务。


百度mall


诞生日期:2015年11月

结果:无声地消失

失败主因:百度做电商,三而竭



百度mall最后消失得无声无息。虽然接连在电商领域折戟,但百度做电商的心依然没死,只是在2015年11月上线百度mall的时候显得低调许多。与前两次不同,此次百度mall定位于中高端品质电商,只和品牌官方直接合作,面向25-40岁的中产阶级,颇有些“消费升级”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背景是百度已经将重点放在O2O上,百度mall也肩负了打通线上线下的重任。理想虽然丰满,但在执行层面,产品设计依然让人吐槽不断,此后长时间停止更新、退换货无人回应,最终难逃悄悄下线的命运。


百度医生(百度医疗)


诞生日期:2015年1月

结果:2017年4月关停

失败主因:“KPI文化”遭遇“慢”医疗




百度血友吧被卖、魏则西事件让百度医疗相关业务臭名昭著,但其实这些都与百度医生无关。百度医生是一个医患双选平台,是2015年1月8日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后开始重点打造的一款产品,希望从“预约挂号”切入医疗服务。


然而,在后续执行上却频频遭遇困境。首先,挂号业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也因此一直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其次,遭人诟病已久的“KPI导向”在医疗事业部里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所有人都只关注最容易量化的“挂号量”,通过买量等方式烧钱补贴,而不顾医疗本身是个慢行业的事实。此外,涉及医疗相关的业务有7个,很难在短时间内整合,从而造成了管理混乱,医疗事业部也连续几年被贴上了“业绩最差”的标签。


2017年4月1日,百度医生正式被关停,医疗事业部也在同一时间遭裁撤。


百度外卖


诞生日期:2014年5月

结果:2017年8月被饿了么收购

失败主因:O2O是场恶战




百度外卖的兴衰一直是被众媒体津津乐道的好故事。从2014年5月成立开始,百度外卖就机智地选择建立外卖专送队伍、攻占白领市场——这是当时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校园市场里厮杀正酣时忽略的阵地,百度外卖也因此得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最高时达到了33%,一度被美团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风光无限的百度外卖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拆分独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彦宏“要拿200个亿支持O2O”。 


然而,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1月,饿了么、美团点评相继完成巨额融资,阿里、腾讯分别入局,更大的战役一触即发。面对粮草充沛的对手们,百度外卖却把精力分散到了外卖生态链的搭建上,而16年春节后骑手短缺、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接二连三袭来。不得不说,2016年也是百度最为风雨飘摇的寒冬,百度外卖也躲不过这样的阴霾——在集团持续降低投入的情况下,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急速衰落。


2017年8月24日,昔日的对手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作价为42亿元(创业家&i黑马注:由百度2017Q3季度财报“其他收入”一栏推算)。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日前,饿了么召开双方合并后的战略发布会,公布融合进展,并且表示,合并18个月后,“百度外卖”这个名字将被新的品牌名代替。


在不同的领域,百度基于自身的搜索流量,经历了一次次产品变现的尝试和失败。而“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百度却成为国内最先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巨头,并且,在现在的产品战略中,百度开始了立足AI的产品和商业化的布局。对于百度而言,这是否是一个新的产品时代的开启?还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系创业家&i黑马原创(ID:chuangyejia)作者,秦予。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

创业财经汇

创业&投资好助手

经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口碑网是淘宝网旗下网站,致力于打造生活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第一品牌。网站为消费者提供评论分享、消费指南,是商家发布促销信息,进行口碑营销,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度学习时代数据库:挑战与机会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0年3月6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3+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阿里技术论文】AliMe KBQA:阿里小蜜中的结构化知识问答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阿里技术干货】知识结构化在阿里小蜜中的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2017企业阵亡最全名单公布
小饭桌
6+阅读 · 2018年2月28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2017创业阵亡最全名单曝光,触目惊心!
今日互联网头条
5+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百度也跨界了? 腾讯阿里:我觉得OK
FinTech前哨
6+阅读 · 2017年10月23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Single-frame Regularization for Temporally Stable CNNs
Conditional BERT Contextual Augmentation
Arxiv
8+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Large-Scale Study of Curiosity-Driven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8月13日
Auto-Context R-CNN
Arxiv
4+阅读 · 2018年7月8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14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2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2017企业阵亡最全名单公布
小饭桌
6+阅读 · 2018年2月28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2017创业阵亡最全名单曝光,触目惊心!
今日互联网头条
5+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百度也跨界了? 腾讯阿里:我觉得OK
FinTech前哨
6+阅读 · 2017年10月23日
相关论文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Single-frame Regularization for Temporally Stable CNNs
Conditional BERT Contextual Augmentation
Arxiv
8+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Large-Scale Study of Curiosity-Driven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8月13日
Auto-Context R-CNN
Arxiv
4+阅读 · 2018年7月8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14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2月2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