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同孩子之间的身体接触对宝宝的发育很重要,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观点。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经常拥抱抚摸宝宝,还能在DNA分子层面影响孩子的基因表达,这种影响会持续数年之久。虽然这些变化对儿童未来发展有什么具体的影响还不得而知,但它无疑再次强调了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密接触的重要性。
经常亲亲抱抱举高高,对婴儿的发展有很大益处。这种说法你可能并不陌生。
这种说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恒河猴实验”。1958年,心理学家Harry Harlow将恒河猴宝宝同同两个假猴子放在一起,其中一个是挂有奶瓶的铁丝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瓶的毛绒妈妈。结果发现猴宝宝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和毛绒妈妈长相厮守,而在缺少毛绒妈妈的环境里,它们变得更加烦躁和不安。Harlow认为这说明肌肤接触对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恒河猴实验
同样的结论在人类宝宝身上也适用。刚出生的宝宝视力还未发育完全,因此身体接触就是他们和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温柔的触摸可以让哭闹的宝宝镇静下来,还能让他们睡得更好。今年5月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一篇文章称,在婴儿时期接受喂奶、拥抱和按摩,会对宝宝的脑功能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经常拥抱抚摸宝宝,还能在DNA分子层面影响孩子的基因表达,这种影响还会持续数年之久。
图片来源:©jolopes / Fotolia
这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最新研究,于上月发表在《发展精神病理学》(《DevelopmentandPsychopathology》)上,样本涵盖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的94位5周大的健康婴儿。研究人员要求他们的父母记录自己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时间,以及孩子的行为表现(例如睡眠,哭闹和饮食)。四年半以后,研究人员用棉签采集了这些孩子口腔内侧的DNA,结果发现婴儿与其照料者之间的亲密接触会在分子级别上对孩子产生影响,而这一影响在数年后仍会显现出来。
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是DNA甲基化程度,这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是一种外遗传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部分被甲基基团修饰,而这些甲基基团分子在作用上类似于“开关”,它们控制着基因表达,影响着细胞功能。
DNA甲基化的程度以及发生甲基化的具体位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儿童时期更是如此。而在成长过程中,甲基化的模式也会以可预知的方式发生改变。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和大人亲密接触的儿童”与“有较少亲密接触的儿童”在5个特定DNA位点存在甲基化差异。其中两个位点分别与婴儿的遗传系统和新陈代谢有关。
通过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用不同颜色代表的两组儿童,在某些DNA位点存在甲基化差异。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经常哭闹但得到亲密接触比较少的婴儿,他们的表观遗传学年龄要小于实际年龄。“对儿童来说,表观遗传学年龄小,表明他们的成长不太顺利。”团队成员Michael Kobor这样说。早在2013年,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就已经发现了类似的结论。
基于这项研究,科学家得出结论,婴儿时期如果没有接受足够的身体接触和关爱,孩子的表观遗传表达就相对滞后。这一研究首次表明,在人类婴幼儿时期,即便是简单的身体接触,也会对基因表达产生深刻的、潜在的终生影响。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差距可能会跟一些健康问题相关,但是科学家还不知道这对儿童未来发展有什么具体的影响,而本研究涉及的婴儿数量也很有限,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不过这是第一个分析亲密接触对人类婴儿表观遗传学影响的研究,它是进行下一步探索的基石。“接下来,我们计划研究这些变化是否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广泛影响,着重考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论文的主要作者Sarah Moore说道。她同时提到,如果后续研究证实了这个发现,那么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密接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news.org/blog/growth-curve/touches-early-life-may-make-big-impact-newborn-babies-brain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uddling-babies-alters-their-genetics-dna-for-year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1/171127094928.htm?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facebook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ouch-in-infancy-is-important-for-healthy-brain-development-74864
Sarah R. Moore, Lisa M. McEwen, Jill Quirt, Alex Morin, Sarah M. Mah, Ronald G. Barr, W. Thomas Boyce, Michael S. Kobor. Epigenetic correlates of neonatal contact in human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17; 29 (05): 1517 DOI: 10.1017/S0954579417001213
翻译 | 李福林
编辑 | 王妍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ID:huanqiukexu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选择及其识别算法研究》
为了有效处理基因表达数据,《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选择及其识别算法研究》从数据集和分类器两个方向入手进行讨论。在数据集方面,采用不同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选择与分类目标密切相关的基因提高分类器模型的泛化性能。在分类器方面构建训练集,利用集成方法提高旋转森林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核超限学习机的内权参数,提高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根据输出不一致测度,进行相异性集成,提高分类模型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在超限学习机模型中嵌入误分代价因素,实现对肿瘤的代价敏感分类。本书从机器学习的视角,提出了若干前沿的特征选择与分类算法,为后续基因表达数据识别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