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

2019 年 1 月 30 日 MOOC

 | 全文共10709字,建议阅读时21分钟 |


本文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赵可云 亓建芸 黄雪娇 杨鑫 赵雪梅

摘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决定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发展程度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及人生角色转变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该研究探索性地确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诸影响因素,并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构建了各影响因素与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阐释,得出了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期望能为留守儿童研究开拓新的视角,推动实践领域从社会化发展角度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726万[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这一客观现实也催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这一社会历史性议题,并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明确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作为新时期政府及教育工作的重点,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以特别的现实关照及关怀,足见对这一群体的现实重视。

 

个体只有通过社会化过程,其行为才能构成连贯一致的人格[2]。一般而言,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多元化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学习和内化,逐渐适应社会并不断创造新文化的过程[3]。就人的成长社会化而言,其幼年时期所发生的社会化过程,对儿童形成价值观念、构建角色认知、外化角色行为等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也正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4]。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学习社会化概念,用以表征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与互动,逐渐在学习层面上表现出适应性的过程。即个体在不断内化学习方式、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个体特色的学习风格,并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表现出积极地社会化学习行为[5]。

 

一般而言,学习社会化中的学习概念指的是广义上的学习,泛指生活过程中,能够获取经验的所有行为。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文化环境之贫瘠,其学习社会化的场所、形式、因素则受到较大的限制。从其实际生活环境来看,学校仍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及学习社会化最主要、最关键的场所。但从儿童的成长发展来看,其社会化过程又受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其社会化过程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需求,对其学习社会化生态的重建提出了迫切要求。厘清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是儿童社会化生态重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基于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献,确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在大规模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借鉴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量化分析研究。以此为支撑,认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要素内在逻辑及影响关系,尊重并把握儿童社会化发展内在规律,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社会化进程,以期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以切实的发展关怀。

 

一、影响因素的确立与关系模型的构建

 

(一)影响因素的确

 

要厘清学习社会化的外部影响因素,就要从社会化这一上位于学习社会化的外部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影响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外部机构,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般将其分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四个主要的影响机构。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开始的起端,对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基础性影响作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John指出,家庭是社会化机构中最重要的一个,没有什么比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更能培养出一个快乐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孩子[6],家庭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发展。家庭社会文化水平或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儿童学习的重要因素[7]。学校则将孩子们的社会世界扩大,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人际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儿童既接受着人类传承的文明成果,也了解了学校作为一个机构所建立的客观规则与严格时间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同辈群体是儿童进入学校后,与自己周围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正如皮亚杰的观点:同伴互动可以帮助儿童在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与他人观点的差异。大众媒介是影响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必然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诚如谢维和指出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话语、形象与解释框架的主要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再组织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是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的组织和公共化的核心地点[8]。

 

学习社会化作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四种机构系统的影响;但分析可以发现,同辈同体的建立或者置于学校环境之中,或者置于除家庭、学校等以外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增加除家庭、学校以外的另外一个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不包括家庭与学校),增加“社会环境”这一影响因素的另一原因也是建立在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现状的基本剖析之上: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功能补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与判断能力极易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从目前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及学术领域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来看,社会环境这一大因素均被纳入到了其中。基于此,本研究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划分维度确立为四个: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大众媒介;而将同辈群体这一影响因素分别归入到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

 

(二)假设性影响因素的确立

 

1.家庭维度下家庭背景、教养观、家风三个假设性影响因素的确立

 

家庭背景包括:父、母亲的职业,收入状况,连续外出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监护人受教育程度等。1966年,科尔曼(Coleman)指出:家庭背景因素说明了学生学校成绩的最大差异。国内学者李志峰在其研究中亦提到学习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同伴互动的共同生产过程,导致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不仅有个人原因,同时存在家庭的原因[9]。教养观包括教养方式,教育期望,教育态度,教育观念等。心理学证明,父母的行为、教养观念及与儿童的情感互动对儿童心理发育、行为和认知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家风是研究者在文献检索与思考中国儿童家庭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家族或家庭经过数年形成的家族风气、风尚和风格。主要包括:父母关系,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文化氛围。刘玉飞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家风不仅有助于儿童道德形成,而且是儿童感知、建构社会人际关系认知的起点[10]。诚然,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学习社会化。

 

2.学校维度下教学资源、校园人文、教师效能三个假设性影响因素的确立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的物质形态的资源的总和,包括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基金两部分。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既是学习发展的基础,更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问题意识以及怀疑精神的形成。校园人文主要指学校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学校相关政策等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存在。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儿童的影响不容忽略。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呵护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留守儿童长期缺失的父爱和母爱,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效能主要指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人格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其影响往往立即显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一向度,期间师生之间往往也不可避免的交织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双向互动。而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学意志等心理因素,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效果。

 

3.社会维度下政策机制、社会风气两个假设性影响因素的确立

 

郭煜在研究中指出留守儿童成为了城乡二元体制及其相关制度的牺牲品,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了不公平的教育待遇[11];万国威在研究中证实,政府在目前教育资金的支持上也比较有限,因而只能够针对特困的儿童进行适当的补助,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受到威胁[12]。社会风气指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存在的某种社会心理与价值取向,其表现为流行于社会群体之中的一种普遍个体社会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一个具体体现。宋洁、赵富才等人研究指出,管理相对松懈的农村文化环境,往往容易滋生不良的低俗文化,诸如“读书无用论”等诸多不良思想的存在,易使留守儿童沾染上不良习惯[13][14]。

 

4.大众媒介下媒介接触行为、媒介素养两个影响因素的确立

 

媒介接触行为主要包括:媒介使用种类、使用频率、使用时长、内容偏好。媒介素养主要由媒介意识、媒介道德、媒介能力三部分组成。儿童学习过程与接触大众媒介的过程相统一,媒介接触行为,一般包括种类(载体)、频度(时间及时间段)、偏好(内容种类)等,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到媒介素养的形成,包括审视能力、利用能力、需求能力等的发展。网络媒介与电视媒介均能够积极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15],儿童媒介素养越高,越能够有效推动其社会化发展进程。

 

5.学习社会化中介影响因素及学习社会化可见因素的确立

 

依据心理学中相关研究,将学习动机、态度、能力、风格4个因素列为学习社会化的中介影响因素。可见因素是学习社会化的外显因子,从研究社会化的三个角度(文化、个性发展、社会结构)出发,可以较好的表征学习社会化这一子概念的可见因素,即:文化、个性发展、社会结构。其中,社会学领域对于文化的解读主要是强调个体自身的一种准备状态,而学习社会化微观视阈下的“文化”则主要解释为影响、促进儿童学习行为发生的心理文化,意即个体本身的学习自觉性;社会学中对个体发展的解读是指个人特点的发展及行为倾向的形成过程,而在学习社会化中主要是指儿童所形成的符合自身特点及社会规范的外显学习特质及关于学习的内在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社会学中对于社会结构的表述主要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而在学习社会化中则主要表征儿童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或伙伴的合作、互动学习等,在群体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建构与群体合作认知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梳理,形成了如下的假设性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因素及学习社会化发生的中介变量因素、学习社会化因变量的可见组成元素,如表1所示。

 


(三)假设模型的构建与阐释

 

儿童学习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前期对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诸影响因素之间形成假设性关系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细致剖析(由于涉及到的变量及相关文献繁多,不再详细论述其假设形成的理论依据,且为便于描述分析,省去了四个划分维度之间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描述,后期研究中专门探讨了各划分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不再阐述),形成了如下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展示了各影响因素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之间的作用关系。假设模型中,家庭环境(家庭背景、家风和教养观)、学校环境(教学资源、校园人文和教师效能)、社会环境(政策机制、社会风气)、大众媒介(媒介素养、接触行为)为自变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为中间变量,学习社会化(文化、个体发展、社会结构)为因变量。

 

在家庭环境维度中,家庭背景通过直接作用于家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家风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教养观而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教养观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在学校环境维度中,校园人文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教学资源通过影响学习动机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教师效能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而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在社会环境维度中,政策机制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社会风气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在大众媒介维度中,媒介素养通过直接作用于媒介接触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媒介接触行为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在中介变量因素中,学习动机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来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学习态度既可以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也可以以学习能力为中介,进而继续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对象及抽样、实施方法

 

本研究于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选取了1200多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及一般性,选择的调查对象分布于不同区域(如县、镇、普通农村),在调查抽样过程中,兼顾样本学校的异质性(如城乡学校;独立建制与完全九年制学校、偏远教学点等),样本年龄跨度涵盖9-14岁,调查学生的性别比基本保证为1:1。此外,调查面向班级全体同学发放,以保护留守儿童隐私,对于无效问卷,研究者后期加以区分。

 

(二)量表制定:测量指标的确立及信效度检验

 

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研究者初步形成了各因素的测量指标,并分别在东西部对总共1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试测,依据主成分分析数据结果,对问卷做了略微调整。一是对划分维度进行微调。确定了媒介接触行为、接触偏好及媒介素养三个潜在变量;二是进行题项调整。将媒介素养维度中的题项与学习能力维度中的题项进行调整[16]。三是题项删减。删除因子载荷量小于0.5的题项XB1、XD2,最终形成了如表2、下页表3、表4所示的测量指标。大规模调查完成后,对调整后的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问卷的整体KMO值为0.837,各维度的KMO值均高于0.7,sig为0.000,说明问卷效度良好,适合用于后续研究;问卷各维度的信度Cronbach’s alpha均在0.65以上,最终问卷的总体Cronbach’s alpha为0.838,说明问卷信度良好。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为保证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科学性与说服力,研究进行了数次的拟合分析与因素修正,最终的拟合指数均在标准值以上(作为最重要拟合指数的RMSEA与CFI均达到了理想值;其中平均概似平方误根系数RMSEA数值均<0.05表示模型适配度良好;CFI属于增值适配度统计量,是判别模型契合度要指标,数值均>0.09,说明模型契合度较高。适合度指数GFI、AGFI数值均>0.90说明模型解释力较强;χ2/df<3,表示模型与样本数据契合度可以被接受),最终所构建的各个模型适配度良好,均可以被接受。

 


(一)家庭环境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

 

由下页图2及表6可以看出,教养观、家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态度、能力具有较强正向影响;教养观对学习风格无影响。而家庭氛围,尤其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家族对学习的认识”可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认知。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家族中良好的读书学习风气对农村留守儿童以主动心态进行学习有正面影响;儿童的父母及看护人对儿童学习的关注程度越高、关注方式越正面,儿童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越强。另外,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背景对于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如经济条件越好、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其孩子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都相对差一些,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需要探讨深层次的原因。父母连续外出时间越短,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都会得到加强,但家庭背景不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能力。

 


另外,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因素中,学习动机通过作用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间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发展;学习态度既可以直接影响学习社会化,也可通过作用于学习能力间接影响学习社会化;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社会化;学习风格对学习社会化无影响。通过计算得知,学习态度对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学习动机,之后是学习能力。

 

(二)学校环境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环境中(如图3及表7所示),教师效能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呈现出正相关影响,教师效能越高,儿童学习能力越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校园人文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有直接影响,对学习能力有间接影响,对学习风格无影响。表明良好的校园风气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研究者本想关注学校层面出台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作用,但可惜的是,这一测量指标未能进入到影响因素中,这可能与当地缺失相应的政策或对政策落实不够致使这一指标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承载不够有关。关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因素对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分析,上同图2,不再赘述。

 


(三)社会环境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

 

政策机制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均无影响(如下页图4及表8所示);观社会风气,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直接影响效应也较小。研究者将社会环境纳入到影响因素中是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但从结构方程模型来看,整体社会环境这一因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都较小,需要引起思考。关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因素对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分析,上同图2,在此不再详述。

 


(四)大众媒介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

 

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如图5及表9所示)对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说明留守儿童越长时间、越频繁的关注媒介,其学习动机越低,学习态度越不端正;而留守儿童的接触偏好、媒介素养则对于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均显示出正相关,这说明留守儿童接触的内容的适恰性对于其学习发展有重要价值与作用,留守儿童对于媒介使用的能力越强,其学习积极性越强烈,学习态度越端正,学习能力越强。关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因素对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分析,上同图2,在此不再详述。

 


(五)各因素与学习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描绘

 

除去对各影响因素内部之间互相影响关系的描述,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家庭背景、家风、教养观、学习环境校园人文、教学资源、教师效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大众媒介媒介偏好、媒介素养、媒介行为均会通过中间变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对学习社会化产生影响。

 

四、主要结论与发展建议

 

(一)主要结论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大众媒介等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数据结果显示,相比较于松散的外在社会环境,系统组织的学校、家庭、大众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影响效应较高。

 

1.家庭背景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具有负相关性,家风、教养观对其具有正相关性

 

数据表明,家庭背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具有负向影响,只有家风、教养观的引入才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安全等问题频频显现,很大程度上责任不在于父母或者监护人所拥有的财富或者社会地位,其根源在于家风及家庭教养观的缺失或者不到位。为此,良好的家庭背景下,父母或者监护人如何强化家庭教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校园人文、教学资源、教师效能均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教师是个体学习活动直接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氛围的创造、学习成功的评价以及自我潜能的挖掘,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教学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效能的感知。本研究数据结果对此也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教师的教学效能是居于学校环境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发展各因素中的首要位置,通过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间接影响学习社会化。另外,教学资源与校园人文对学习社会化的总影响效应相差不大,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充裕的教学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协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

 

3.政策机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无影响,社会风气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模型中,政策机制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来间接影响政策机制,然而数据结果显示,政策机制对学习动机无影响。故政策机制对学习社会化无影响。对于社会风气而言,社会风气通过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间接影响学习社会化,并呈现正相关性。由此表明,在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补救欠佳的情况下,对于正处于人格特征发展关键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周围同伴是影响其良好发展的重要情境,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会与周围同伴保持一致,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更倾向于选择周围同伴寻求学业支持,并给予自己积极地暗示,更加主动投入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业成就。

 

4.媒介接触行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有负相关性,媒介素养和媒介偏好对其有正向影响

 

数据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对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表明的媒介接触频率与接触时间越多,对其学习社会化负面影响越大。媒介素养和媒介偏好对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产生正面影响。表明的媒介素养越高,或者说接触的内容与学习越密切,越能够正向促进自身学习社会化的发展。所以,家庭或者学校如何严格把控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到的媒介内容,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发展建议

 

1.构建良性互动的“家庭-学校-社会”沟通机制,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

 

显然,农村留守儿童在家族环境中表现出的物质缺失,并不是影响其社会化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物质上的满足无法替代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精神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良好的家风、教养观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更加重要。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学业发展具有“熏陶、教化”的作用。此外,社会是支撑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而社会干预只有与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互通有无”,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立体沟通机制,才可以形成系统干预力。详言之,在家庭层面,家长的成长是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应当通过主动学习、与外界交流等方式来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学校层面,学校方则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家庭、学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实现优秀家庭教育资源或者经验的社会共享;在外部社会层面,则可以整合周边社区的内外部资源,完善弱势家庭教育帮扶服务项目,如创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帮扶服务。

 

2.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提升教师效能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的主要阵地,其中,教师效能对儿童社会化成长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教师为发展自身效能,应当主动学习儿童发展知识、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形成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念与实践行为能力。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积极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学校完善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以发挥技术的优势,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依据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儿童对留守生活有正确的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强、乐观的心理素质。而所有这些学校环境的改善,都重在于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过程中态度的进一步端正与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撑。

 

3.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机制,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积极有效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设,促进构建留守儿童成长的氛围环境,以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应组织开展优良家风、家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将优良家风、教养观融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中,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价值观。此外,应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服务,以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为切入点,以服务儿童学习展为出发点,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针对不同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现实需求,将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生活相结合,实现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开展新风讨论会,并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细则,通过制度化的规范来约束各位社区成员的社会行为。

 

4.多管齐下,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发展

 

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儿童通过大众媒介主动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是留守儿童实现自主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应着力发展、提高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以保证学生能够合理、正确、健康的使用媒介。其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实施者,教师专业发展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结合是促使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师范生的从师技能中应包含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内容,涉及对媒介的选择、辨别、应用、评价等方面。其二,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中。学校将课程教学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相互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对媒介的认知。并且,学校应构建教育资源库,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技术支撑。其三,社会应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实施积极的引导,加大对农村媒介环境及氛围的检查及建设。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应当从家庭、学校、社会、媒介等多维角度综合入手来进行统整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切实围绕留守儿童现实需求提供相应支持,真正使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进程呈现出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态势,促进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学习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新媒体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CSH05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可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等。亓建芸: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应用、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等。杨鑫: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智慧课堂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信息化教育应用。黄雪娇: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等。赵雪梅: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等。


转载自:《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8期

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新维空间站相关业务联系:

刘老师 13901311878

邓老师 17801126118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啦

快把“MOOC”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日好文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替代多重回归、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大数据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2+阅读 · 2020年5月2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标签生成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141+阅读 · 2020年4月25日
因果图,Causal Graphs,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46+阅读 · 2020年4月19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
MOOC
7+阅读 · 2019年3月20日
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MOOC
20+阅读 · 2019年3月5日
Anomalous Instance Detection in Deep Learning: A Survey
Deep Learning for Deepfakes Creation and Detec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9月25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