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清华大学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研究生院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简称研究生教改),创新机制、优化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改项目设立以来,成果渐丰,特推出《走进清华研究生教改》系列成果展示,以加强经验交流,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图1 智网中心前主任管晓宏老师与项目负责人贾庆山老师
秉承“立足实践、启智创新、教研结合”的基本理念,本项目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着力深耕,来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标:
1. 以自动化系本研课程为支撑,实验环节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综合教学实验平台,有效提高自动化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思考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相关能力。
2. 将实际问题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尝试和技术实践,结合智能建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平台,以达到培养科研兴趣、创业灵感、启迪智慧的教学目的。
3. 背靠智能建筑科研平台,为本领域研究生的科研探索提供有利保障,培养其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问题、建立模型、调研、测试想法、改进等全方面能力。
贾庆山老师有多年的从教经验,其开设的课程因内容深入浅出、教风严谨生动而深受我校同学喜爱。贾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对于高年级本科生以及低年级研究生来说,理论学习能力并不是他们唯一需要培养的;在清华大学的培养理念下,动手实践、创新尝试、验证想法的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应突出实验环节在课程讲授中的作用。本项目结合《复杂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研究生)、《网络化系统建模与评价》(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本科生)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建立建筑室内定位系统等在内的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建立丰富、自由、多样的实验环节,在夯实课程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立足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今后的科研、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室内定位系统
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贾老师一直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以启迪智慧,发挥想象,创新实践为教学原则,希望培养同学们能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建筑人机交互平台就是其中值得一说的一个例子。结合智能建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平台的项目背景和教学目标,以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的一部分房间为实际基础,该平台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为终端实时查看室内温湿度,并由用户对当前的室内环境进行反馈,比如是否过热、过冷等。这些数据与环境数据汇聚在一起,可以通过学习算法生成人员的个性化舒适模型。
图3 智能建筑人机交互平台架构
结合目前处于科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等,贾老师开设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小项目,鼓励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一同参与,比如“基于谷歌眼镜的消防疏散指引”、“基于HoloLens的建筑内救援头盔”及“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城市环境中互联自主车的动态优化”等。这一系列小项目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实践应用背景为支撑,着实起到了锻炼同学们科技前沿理念、创新探索意识和动手实现能力。
图4 基于HoloLens的建筑内救援头盔
在研究生培养中,贾老师秉承智网中心讲席教授组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视实际贡献为最终目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其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问题、建立模型、调研、测试想法、改进等全方面能力。在智能建筑这一大背景下,以建立舒适、安全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目标,贾老师课题组针对FIT的逾百个监控摄像头数据,进行了基于监控视频的人员分布估计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大楼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对视频中的人物位置进行判定等,设计相关算法来对区域内的人数进行估计。在新的研究中,利用人员停留模型,能够将基于红外、监控视频的估计误差消除50%。长期运行后,常规方法估计值因误差累积而发散,新方法估计值收敛,能够达到很好的估计效果,相关成果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和专利,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图 5 基于监控视频的人员分布估计
智网中心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在本领域合作多年,基于这些研究积累,出版了中文学术专著《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这是本领域在国内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图6 《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专著
供稿:自动化系 贾庆山 龙腾
编辑:研究生院 湛勇智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