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凤凰新闻 江苏频道
原题目:智造江苏丨长江学者岳东:研发者眼中的“智造”时代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一直走在制造业智能化领域前沿。江苏高校里的一些“智造”研究院,在智能化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南京邮电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前,凤凰江苏采访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南京邮电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自动化院院长岳东教授。从科研经历谈到智造发展,岳东教授就转型期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分享了个人思考。
岳东教授
先进技术研究院助力电网“智造”
学生时代的岳东就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十分感兴趣,日趋凸显出超越常人的学术能力。1995年,31岁的岳东顺利获得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并没有让岳东停下学习的步伐。此后的三年间,他一直留在中国矿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9月,岳东因研究成果丰硕顺利成为了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并担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这对于33岁的岳东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认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岳东获得了当年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在历年获得该奖项能源大奖的42人中,已有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纷纷看好该奖项获得者的未来发展。
2012年,已经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岳东来到南京邮电大学担任自动化学院院长。有数据显示,仅2016年,由岳东带领的团队就发表高水平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论文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
2013年,岳东正式担任南邮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院长。这个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信息相关领域,聚合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与先进控制、智能数字化系统与设备等研究中心,是南京邮电大学首个学校科研特区。
“学校对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采取人才年薪制等‘特区政策’,团队得以迅速发展。我以前就是带几个学生,现在建立了20多人的团队,还与南瑞集团共建江苏省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控制工程实验室。现在我的舞台更大了。”岳东说。
目前,岳东教授所带领的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在攻关一项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在新能源接入的电网环境下,大数据的优化协调控制问题。也就是在云架构下,用人工智能的一些方法来学习里面的知识,来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个项目能够保证电网更安全、经济、稳定,电能质量更高的运行。
岳东同时担任自动化学院院长与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值得一提的事,身兼两院事务的岳东,也为两院的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合作的视角。比如先进技术研究院目前正在开发多套系统,有一套面向智能微电网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开发将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岳东表示,因为自动化学院的研究方向有两大方向,一个是智能电网的检测与控制,一个是机器人与群智系统。此外,先进技术研究院与自动化学院又是平级关系,从研究方向、人员配置来说都是打通的,这十分有利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从量变到质变的“智造”浪潮
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的兴起,全球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的风潮。伴随而来的,是许多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不可否认,在这一次人工智能浪潮里,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谈到中国人工智能浪潮爆发的原因,岳东说:“我觉得是AlphaGo引发的一个浪潮。如果它是一个炮捻,就是通过它把这个炮点爆的。如果不是它,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去研究人工智能。” AlphaGo更像是一个引爆点,爆发是短时间之内发生的事,而人工智能的方法研究却是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岳东认为,人工智能长时间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渐使得它的应用在与人们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在研究基本的方法,在一些简单的场合下做一些应用。但随着如今硬件技术的积累与发展,人工智能慢慢达到了一个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浪潮爆发。”岳东说。
“制造”转型“智造”仍处徘徊路口
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世界顶尖企业已经开始步入工业4.0时代。虽然中国制造正积极追赶,加大了对智能制造的投入力度,但相比来说,中国总体还处于一个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阶段。
“我认为这种转型还处于初期,过去大家也一直在考虑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推进工业转型,但其实并没有推到真正能够转型的程度,还不能够真正地用人工智能去替代人工。”岳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造”的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这也使得更多的企业感到迷茫。是否真正要大范围使用人工智能改造生产、生活,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许多企业还在这样的浪潮中思变,在‘变’与‘不变’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还在犹豫中。”
“人们都专注于某些单独的点上,来做感觉很高端的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但很少人会去全面地考虑人工智能应用与整个工业生产系统的合适性和匹配性。所以在整个工业系统上,大家似乎还是用着传统的思路在做。”在岳东看来,是否所有的工业生产系统一定要“智能化”,能不能“使其智能化”,是在人人高喊口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有必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比如说,工业生产的流程中,决策层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但是像设备运行一类的底层就没必要,也不适合做过多的智能化。”
机器人给人类带来挑战和机遇
自动化与机器人紧密相关,机器人融合了机械、人工智能、控制、计算机等综合体,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岳东教授在探索自动化领域之外,对于机器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见解。
人们往往认为,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效率高,工艺精细,最重要的是成本低。然而岳东有着相反的看法,他说,更加精细、效率更高是一个方面,但有些机器人成本不一定会更低,例如AlphaGo。
岳东认为,机器更大优势不是成本,而是效率。“机器首先可以做一些重复的工作,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它可以很快的基于数据去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人读大学需要4年学习的内容,机器基于运算方法,可能一天就可以学会所有内容。”岳东说。
也正是因为机器人的高效深度学习能力,使人们开始渐渐担忧起了未来的工作岗位是否会逐渐被机器人替代,那时人类又将何去何从。对此,岳东教授表示未来机器人并不会完全代替人类工作。
“我个人觉得当人类不再需要做简单工作的时候,人也作为一个智能个体,要深入学习去整体提高自己。例如原来需要100个工人去做的事情,现在只要机器来做。那么人就会学习去做更上层的工作或者是去做服务了。我认为一个职业消亡了,会因此产生其他更多的职业。机器人将会伴生更多的研究机器人、造机器人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