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将坚持技术长征,抓住未来技术的定义权。”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 2022 云栖大会上表示。
张建锋表示,随着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深入发展,一个全新的计算体系正在到来。过去十多年,云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首先出现了分布式虚拟化,而后实现了资源池化,形成了广泛的应用规模。现在,云计算已经从软件创新,走向软硬件协同创新,用云来定义整个 IT 硬件体系。
张建锋认为,云计算给软件研发范式带来的变革有三个层次:第一,新兴软件开发方式崛起,软件架构全面 Serverless 化;第二,软件开发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低代码让未来 80% 应用能够由业务人员直接开发;第三,未来所有软件都是 AI 化的,大模型开源将加速 AI 真正普及。其中,Serverless 是软件研发范式变革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在本届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向外界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发成果和技术趋势分析。继飞天为阿里云打下扎实技术基础后,自研 CPU 芯片倚天 710、下一代云计算体系架构 CIPU 等将为阿里云构建第二技术曲线,成为云面向下一代技术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优化数据处理和传输效率,阿里云构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云计算架构体系,提供近网络计算和近存储计算的加速技术支撑。
飞天操作系统在 2013 年首次全球范围内突破单一集群 5000 台服务器规模(飞天 5K),并率先对外提供这一能力。此后,飞天操作系统成功支撑了十多年双 11 和 12306 春运购票等极限并发场景。
而在今年的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一款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 CIPU,替代 CPU 来管理和加速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CIPU 是一种全新的架构方式,实现了全面专用硬件加速的高性能,包括高带宽、高吞吐和弹性 RDMA 的能力。
在飞天 +CIPU 加持下,Redis/Tair 数据库的缓存 QPS 性能可提升 80%,数据库的主从复制延迟降低 50%、全局一致性读性能提升 5~10 倍,大数据 Spark 性能提升 30%,AI 深度学习图形分类训练性能提升 30%,OLAP 实时数仓查询性能提升 2 倍以上,冷热分层四种存储类型,一份数据支持多种计算引擎……另外,阿里自研的 CPU 倚天 710 已经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并以云的形式服务阿里巴巴和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算力性价比提升超 30%、单位算力功耗降低 60%,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 CPU。据悉,在 2021 年双 11 期间,天猫双 11 核心交易系统平滑迁移至倚天 710 实例。未来 2 年,阿里云 20% 的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 CPU。
在这个体系下,“倚天 + 飞天 +CIPU”的组合表现也非常亮眼,在数据库、大数据和 AI 及高性能计算、视频编解码等场景下普遍优于业内同类产品,性能可提升 20% 以上。
据悉,搭载倚天芯片的阿里云弹性计算实例 G8M 将于 11 月 15 日正式上线,同时 CIPU 也被首次引入到专有云形态,为政企客户提供存算分离的“一云多芯、一云多 region”架构能力。
Serverless 让云计算从一种资源真正变成了一种能力。张建锋表示,过去云计算用云服务器替代了物理服务器,但客户依旧按“几核几 G 服务器”的模式来购买云资源,未来云计算将全面 Serverless 化,更加接近“电网”模式,按计算的调用次数付费。
这意味着软件开发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软件架构从原来的主机架构迁移到 Serverless 架构,客户只需要开发业务逻辑,不再需要关心运维问题。此外,Serverless 架构可以降低软件开发门槛,提供更多的预制模块,大幅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目前,阿里云已经拥有超过 20 款 Serverless 产品,包括函数计算 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Serverless 容器服务 ASK、PolarDB 数据库、AnalyticDB 数仓等。其中函数计算日调用次数超过 200 亿次,有效支撑历年双 11 百万 QPS 洪峰,业务年均增速超 300%,整体规模位居国内首位。
同时,相关产品也不同领域有广泛应用。比如,零售商超世纪联华将会员系统、交易系统等放在了阿里云函数计算上处理,告别了靠扩展机器支撑大体量业务,促销准备时间从周级缩短到小时级,成本下降 40%。南瓜电影在遇到大量用户涌入时,可在短时间内切换到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峰值时秒级自动扩容,峰谷时按需自动缩容,总成本下降 40%。
“我们希望让用户做得更少而收获更多,通过 Serverless 化,用云就像用电一样简单。”张建锋表示,未来云将全面 Serverless 化,更加接近“电网”模式,按计算的调用次数付费。
阿里云Serverless布局
在 2022 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宣布 PolarDB、AnalyticDB(简称 ADB)、RDS、Lindorm 等核心数据库产品已与自研 CPU、CIPU、飞天操作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并全面 Serverless 化,对外更好地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测试数据如下:
RDS 数据库基于自研 CPU 的软硬协同优化,整体性价比提升 25%;
PolarDB 通过融合自研 Smart-SSD 智能固态硬盘技术,实现性能零损耗,数据存储成本最高下降 60%。
PolarDB 是业内首创支持跨机 Serverless 服务的云数据库,突破了无感秒切和高性能全局一致性两大技术难点,与按照峰值负载配置容量的成本相比,最多可节省 95% 的数据库成本。同时,PolarDB 数据库最新商业化的云原生 HTAP 功能,在列存索引 IMCI 技术加持之下,TPC-C、TPC-H 性能实现行业大幅领先。
以 PolarDB 和 ADB 为代表的阿里云核心数据库产品也在 HTAP、离在线一体化等前沿技术上发力,进一步提升数据库产品的易用性,并进一步提升性能。其中,ADB 提供离在线一体化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基于一份数据融合两种计算模型 (MPP+BSP) 同时支持离线处理和在线分析,解决因数据同步产生的数据一致性和时效性问题,资源成本降低 30% 以上。
据悉,面向未来,阿里云数据库将整体向“四化”方向发展:
云原生化:资源解耦、Serverless 化;
平台化:基于云构建数据平台能力、OpenAPI 标准化;
一体化:处理分析一体化、离在线一体化、集中分布一体化、多模处理一体化;
智能化:AI for DB 简化运维、In-DB ML 挖掘数据价值。
另外,为满足用户多元化数据计算需求,阿里云 ODPS 升级为一体化开放大数据平台。升级后的 ODPS 支持大规模批量计算、实时分析等服务,提供实时流式计算、机器学习等多种计算能力,可同时调度超 10 万台以上服务器规模进行并行计算。
ODPS 实现了存储、调度、元数据管理上的一体化架构融合,支撑智慧交通、生命科学、风险精算等各领域数据的高效处理,并通过 DataWorks 提供一致的数据开发和治理服务。
在刚刚公布的 TPC-H 30000GB 基准测试中,ODPS-Hologres 刷新世界纪录,分数超过 2786 万分,领先第二名 23%。ODPS-MaxCompute 则在 TPCx-BB 100TB 标准测试中,连续 6 年保持性能和性价比第一。
为了突破计算性能、内存资源对 AI 模型训练效率的限制,阿里云打造了一套“磐久超高性能网络”,采用自研的 Solar-RDMA 高速网络协议,使处理器可访问其他任意服务器的内存,非常适合深度学习模型内神经网络的交互形态,相比传统模式可降低长尾时延 90% 以上,最低可至 2 微秒。
基于这套超高性能网络技术及软硬一体化能力,今年 6 月阿里云推出了新一代智能计算产品——灵骏,可最小化所有非计算开销,实现 5 倍的通信性能提升,千卡并行计算效率高达 90%,大规模 AI 场景下性能可提升 2-5 倍。
张建锋表示,开源是软件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过去开源推动了软件架构的进步,未来开源还将推动 AI 应用的进步和普及。
为了降低 AI 的使用门槛,充分发挥 AI 的潜能,阿里达摩院联手中国科大、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澜舟科技、智谱 AI、深势科技、鹏城实验室云计算研究所、哈工大讯飞联合实验室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推出 AI 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
魔搭社区践行“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的理念,在代码开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 AI 的代码变成模型,将模型变成服务。社区实现了零门槛 AI 模型体验,一行代码模型推理,十行代码模型调优。
达摩院等率先向社区贡献 300 多个经过验证的优质 AI 模型,超过三分之一为中文模型。利用这些基础模型,开发者只需针对具体场景再稍作调优,就能快速投入使用。
张建锋认为,云端加速融合,算力正在不断从终端转移上云,这让终端突破了物理限制,不仅手机、电脑、汽车、音箱会变成计算机,未来万物皆是计算机。
例如,Rokid 在推出的 AR 眼镜中接入阿里云无影架构,利用云上算力,用户打开仅有 85 克重量的眼镜就能在眼前的虚拟现实画面中,与人聊天、办公,并且还能做 3D 渲染、大数据编程等复杂工作。
在 PC 电脑端,未来阿里云继续将 RISC-V 芯片和无影架构结合,让创新终端具有更高性能、更低能耗,并实现全栈自研。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 RISC-V 技术与生态发展的引领者,并且已经完成了和云操作系统的适配,迈出了端边云一体的重要一步。
无影近期在多个场景推出生产力解决方案,包括研发、分支机构、RPA、教育等,往往都属于数据敏感领域。在为终端研发厂商提供更好的云流协议之外,无影进一步集成了安全能力。
无论用户使用既有应用、桌面实例池还是进行其他调度,都能够在敏感数据检测、行为日志处理、高危操作拦截、安全态势感知、外接设备权限、网络与应用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设定符合自己场景的权限与策略。
另外,阿里云最新发布的玄铁 C908 处理器实现了 RISC-V 架构的高能效突破,较业界同性能处理器能效提升超 30%。
为进一步提升 AI 算力及能效,玄铁 C908 采用最新 RISC-V Vector 1.0 标准,并基于标准新增 DOT 指令,全面优化 AI 算子及算法库,仅典型神经网络计算的性能就提升 50% 以上。在国际权威 MLPerf Tiny V0.7 推理性能测试中,玄铁 C908 超越此前夺冠的玄铁 C906,在图像分类任务中性能再提升 3.5 倍。玄铁 C908 可应用于视觉 AI、智能交互、AR/VR、5G 等场景。
“科技是阿里巴巴从过去走到现在,并且更好走向未来的基石。”如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云栖大会上所说,阿里希望用计算为社会提供一种数字化的基础能力。
根据行业权威研究机构 Gartner 发布 2021 年全球云计算 IaaS 市场份额数据,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 9.55%,连续六年实现份额增长;同时,阿里云排名亚太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 25.53%。而面对未来云计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阿里云能否凭借找出的第二技术曲线稳固如今地位甚至更进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
阿里云(阿里云-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服务。
阿里云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成为普惠科技和公共服务,为万物互联的DT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能源。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支持不同的互联网应用。目前,阿里云在中国、新加坡、美西、美东等地域设有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