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天!25位芯片业界领袖齐聚北京,隆重发出产业最强音

2018 年 6 月 1 日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 半导体产业大势论坛将于6月2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有数十位半导体、芯片、应用层的重磅嘉宾出席并演讲。会议注册已近尾声,识别二维码访问详情,部分余票先到先得。


DeepTech 深科技联合富士康科技集团、中科创星于 2018 年 6 月 2 日举行 DeepTech 2018 半导体产业大势论坛——“万众一芯,点石成晶”北京峰会,在此次峰会中,将邀请多位科技产业界重量级领袖精英人物到场发表主题演讲,并就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发展大势进行圆桌讨论对话。


其中包括富士康工业互联网(Fii)董事长陈永正、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兼紫光展锐 CEO 曾学忠、全球半导体联盟(GSA)前执行长卢超群、Arm 中国执行董事长兼 CEO 吴雄昂、应用材料集团副总裁余定陆、中科创达董事长赵鸿飞 、明导电子全球副总裁暨亚太区总裁彭启煌、群联电子董事长潘健成、台积电华北业务负责人陈文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 CEO 米磊、美国中经合董事总经理彭适辰等。

 


中国科技产业正站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刻,过去多年商业模式创新所累积的资本与实力,将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科技产业的转型的坚实基础,但科技产业必须被重新定义,这其中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融合,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产业落力之间的联结,以及完整生态价值链的建构形塑。

 

由互联网所创造的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国经济带来强劲的成长动能,而新一轮由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植累积的实力,则将成为中国经未来长期发展的厚实基础,由此可延伸开展出的,将会是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与生态体系,其中包括多项新兴科技与既有产业的融合,例如工业互联网、AI 芯片生态圈等等。

 

就在所有人深切寻找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价值的同时,长期在科学、科技、产业知识内容服务领域深耕的 DeepTech 深科技,看到了新一代中国科技产业重新定义的全新机遇。

 

从科学到科技,是人类探索未来的勇气;从科技到产业,是人类改造未来的自信。在全球科技竞赛与产业竞争中,如何提前卡位取得先机,决胜关键点在于选择与共识:选择对的趋势,进而获取共识,共同扩大科技应用层面,进而改变世界。

 


就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芯片产业驱动的是整体科技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历史机遇的风口浪尖上,中国半导体需要落地,需要共生,更要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新一代科技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后盾。 

 

也因此,DeepTech 深科技 2018 峰会就将先以半导体作为切入点,邀集全球数十位科技产业精英与青年科学家共同进行一场头脑风暴,我们将提出过去长期被忽视的短板关键,揭示长期坚持自有核心技术将建立的长板可能。

 

从科技创新到成为落地生根的产业,需要不只是一颗种子能量的迸发,而必须是环环紧扣、相互成就的产业聚落效应。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产业生态聚落已然逐步成型,从特定应用题目所衍生的芯片项目,整体产业价值分工定位也随之清晰明确,从资本到市场,从芯片、系统、到生态应用,从不同环节角度,逐一剖析半导体产业价值链的演化与升级。

 


6 月 2 日当天,DeepTech 2018 半导体大势论坛,将就“中国科技产业的全新定义——走出实验室的深科技,跃进未来的硬科技”、“全球半导体板块变动下的世纪交锋——半导体下一个十年大势”、“决胜于硬科技之巅——中国芯片生态圈的关键时刻”、“半导体与新兴技术的对话——中国芯片新势力崛起之路”等进行专题演讲与圆桌讨论。

 

此次峰会将从设备材料、开发设计、生产制造、乃至行业应用,探讨如何厚植深耕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核心实力;更将从全球视野、竞争消长、生态协同,剖析中国新一代科技产业将如何在世界竞争战场中取得具关键影响力的战略位置的布局策略。

 

本次会议由DeepTech深科技主办,富士康科技集团、中科创星联合主办,已确认出席的嘉宾如下:



陈永正先生现任富⼠康⼯业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芝加哥⼤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商管理硕⼠学位,以及俄亥俄州⽴⼤学(Ohio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硕⼠学位。


2001至 2003间,陈永正先生在摩托罗拉总公司任全球副总裁暨摩托罗拉(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2003到2007年间任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中华区⾸席执⾏官;此后曾在任NBA任⼤中华区总裁(2007-2010年),德福资本合伙⼈(2010-2012年),澳⼤利亚电信 (Telstra International Group) 国际总裁(2012-2015年),及台湾亚太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2018年)。



紫光展锐是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战略中的核心企业,在通讯领域经历超过20年的曾学忠,希望以“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精准抓住5G机遇,并投下重注,再辅以3至5年的努力,成为全球5G市场泛芯片的巨头之一,也看好未来中国5G会超过全球50%的份额。


出身通讯终端产品领域,去年加入紫光集团且掌舵展锐营运的曾学忠是这样看半导体行业的,他认为未来20至30年间,半导体行业在全球位居无与伦比的核心地位,要在伟大的时代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将所有挑战化为不可能的机会。



吴雄昂现任安谋科技(中国)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领导 Arm 中国的战略、业务、经营、投资和生态发展等。吴雄昂是厚安创新基金投资委员会成员,还担任安创空间加速器董事、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中国半导体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 他於 2015 年至 2018 年 4 月期间担任 Arm 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7 年出任中国区销售副总裁,2014 年进入Arm 执行委员会。加入 Arm 前,他曾在硅谷工作并先后出任管理,销售和工程等多个职位。 


吴雄昂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Haas 商学院 MBA 学位,密歇根 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MSEE)和电子工程学士学 位(BSEE 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高管项目 (SEP) 的证书。




卢超群博士于30年来致力贡献于全球IC设计及半导体产业,着墨于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及企业管理,并落实于创办多项新事业,1991年创建钰创科技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长,且共同创办其他多家企业。


卢博士是国际电机电子学会荣誉会员(IEEE Fellow)及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因其对业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曾任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理事长及全球半导体理事高峰会 (WSC) 全球主席(2014-2015年)、全球半导体联盟 (GSA, the former FSA) 亚太区主席及全球主席 (2009-2011年) ,以及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



戴伟民博士是芯原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裁。他曾出任美国Celestry公司(2002年被Cadence并购)公司董事长兼CTO,还曾是美国Celestry公司前身之一,美国Ultima的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裁。


戴伟民是世界电子工程师协会多芯片模块国际会议的创办主席,世界电子工程师协会芯片封装综合设计研讨会的创办主席。目前,他担任创新科技国际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伯克利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


戴伟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



美商应用材料是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供货商,提供CMP、CVD、ECD、Etch、PVD等关键机台,是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军火供货商,提供质量最好的机台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协助客户将新技术以快速而稳定的节奏落实量产。


余定陆在台湾成功大学念材料系,进入应用材料至今资历超过20年,目前主掌亚太地区的半导体业务,看好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商机崛起,将翻转全球半导体应用领域,进而掀起一波全新的产业大革命。



赵鸿飞先生于2008年创建了中科创达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2年11月股改完成,更名为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现担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及CEO职务,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决策及实施,同时领导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工作。


赵鸿飞先生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创立中科创达之前,分别于NEC-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任职销售部长,北大青鸟任职事业部副总经理,他本人在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开发领域有长达20年的丰富工作经验。与此同时,赵鸿飞先生还获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军人物”、“中关村高端人才领军工程创业之星”等奖项,充分获得了主管政府机关的肯定。



明导国际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领导者,在1989年是最早投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EDA供货商,其IC设计EDA工具占公司营收约70%,位处半导体产业链位置的最前瞻,且明导也与许多大学进行产学合作,为培育更多优秀半导体人才好手而尽一份心力。


明导科技亚太总裁彭启煌看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商机浮现,是众多中国企业一个切入半导体产业大展身手的绝佳良机,且日前明导加入德国工业汽车巨擘西门子集团后,集团重压汽车电子市场的布局,将为明导迎来新一波的营运高峰。




当中国处于一片自主存储芯片技术的激烈情怀中,有一个附属于闪存芯片的小小组件叫存储器,缺少它,制造再多的闪存芯片也无法让终端产品真正实现应用,但全球独立的存储器供货商却是凤毛麟角。


出身马来西亚的群联董事长潘健成是半导体产业最年轻的创业家,一手打造的群联电子更是全球独立存储器市场的龙头,全球每三个随身碟就有一个是内含“群联芯”,潘健成看好未来闪存应用将无处不在,新一波商机崛起的聚焦点绝对是中国市场!



米磊博士现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CEO,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硬科技创新联盟发起人,提出科技创业是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主旋律的观点。米磊博士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起中国第一个硬科技天使基金和孵化平台,投资孵化230余家硬科技企业,已投资15亿元,带动就业6000多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打造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青年创业奖。



姚忠佑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任职甲骨文 (Oracle)、美国数据通信公司 (Anixter InternationalInc.)、Banyan System大中国区等。


他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市场和互联网产业,并曾于香港科技大学EMBA担任讲师,主持“新科技、产业转型与创新”讲座,其对于相关新创公司与产业投资有丰富经验与深刻见解,曾任启峰资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与总裁。



罗为博士于1995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99年取得了马里兰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1999年-2014年在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Lucent)、博通公司移动与无线部(Mobile and Wireless Division, Broadcom)从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算法研究工作。


美国工作期间,罗为博士领导参与了多项科研工作,成功研制并量产多款基带、射频芯片,发表了18篇代表性著作,署名申请了38项专利。


罗为博士于2015年1月加入北京紫光通信公司,任总裁助理,兼任锐迪科微电子公司副总裁,主持两项国家重大专项芯片项目。2017年2月加入富士康科技集团,担任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创建深圳5G研究所,研究5G无线通信以及在工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半导体制造厂,2016年在南京建立中国大陆的首座 12 吋晶圆厂,并计划于2018年投产。


陈文俊先生于 2000 年加入台积电,具有 18 年的半导体业务开发经验。在加入台积电之前,陈文俊先生曾在创意电子担任销售经理。陈文俊先生拥有得克萨斯大学硕士学位与北京大学 EMBA 学位。




彭适辰先生是中经合北京办公室的董事总经理。他有超过二十年在大中华地区和美国高科技行业、直接投资和基金管理行业的从业经验。彭适辰先生投资过的项目包括展讯通信, 美国芯源系统, 中芯国际,OmniVision, NetIQ , 艾讯电脑,诚创科技, 纬创资通, 慧友科技, 华冠通讯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加入中经合之前, 彭先生曾担任H&Q亚太地区的总经理,Fortune Venture Investment Group的资深副总裁,Golden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 Corp和Emergin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 Corp的总裁。彭先生曾于LSI公司工作7年,担任研发工程师在美国和亚太地区营销经理。彭适辰先生获得北京大学EMBA学位,美国加州Santa Clara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德州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眼擎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继志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专业,曾任职于中兴视频通讯部,积累了10年视频图像技术开发及产品管理经验,然后任职于国内最大的芯片分销商担任VP,有8年面向汽车、手机、工业、家电等行业的芯片推广营销经验,2014年年初创立眼擎科技,总部位于深圳,并在北京、杭州设立分公司以便于研发和技术支持。


眼擎科技是专注于研发成像引擎的原创高端数字芯片企业,致力于解决AI视觉产品现场部署的实施问题;除了成像芯片,还通过提供成像开发套件、成像模组、成像算法IP以及深度定制成像方案等一系列全套的成像技术方案及服务。2018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发布人工智能视觉应用场景解决复杂光线的eyemore X42专用成像芯片;同年4月,针对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推出了国内首个宽动态能力达到120dB 的专用解决方案 eyemore DX120,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货运、物流配送机器人、车辆道路/车内监测等场景。



周斌先生以高速信号和图像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包括传感器(视觉、红外、雷达、激光等)信号采集,异构系统(包括GPU, FPGA, CPU等)高性能深度学习处理系统架构,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分类、识别和跟踪等研究。累计发表论文 20 余篇,拥有国际专利2项,国内专利7项,软著3篇,承担项目 10 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为我国首创的结合高分辨率高光谱系统和激光雷达系统的对海探测项目;基于GPU的高效能复杂环境仿真方法研究,获得总装备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周斌先生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兼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研究员。目前带领NovuMind融合大数据、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和异构计算能力,让智能应用从云端延展至终端,为智能物联网(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赋能。



杨桦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并先后供职于威盛电子及安谋电子(Arm)。后于2016年创立合一智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面向机器视觉领域的端侧软硬件IP开发及芯片设计。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安谋、威盛、英特尔、英伟达等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拥有多年视觉与图像算法研究及GPU核心设计经验。公司致力于通过定制软件+专用芯片的组合,大幅提升端侧智能化质量与效率,通过工程与技术的完 美结合,大幅降低机器视觉方案应用成本。目前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IP已在中国航天系统的安防类产品中落地。



雷述宇博士于2016年10月创立西安飞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他带领团队,致力于突破市场现有技术,打造国内车载激光雷达产品行业新标准。通过与下游汽车电子厂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国内光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雷述宇在电子工程方向有20余年的研发、设计经验,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7项论著成果。曾在美国AMCC公司、Power-One公司担任过技术总工程师、首席设计师等职务,参与(领导)过多项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2006年回国后创立北方广微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前十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应商。


雷述宇拥有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USA)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电子学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学士,Texas A&M University电子工程博士,射频模拟技术专家。曾任美国博通资深首席科学家。发表超过10篇国际顶级会议以及期刊论文,包括JSSC、MTT、ISSCC、VLSI、CICC、RFIC 等,拥有5项美国专利。


2017年3月创立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通讯芯片尤其是NB-IoT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拥有来自美国Broadcom, Qualcomm, InvenSense以及国内华为展讯等具有世界领先芯片研发能力的科学家。现公司已成功研发超低功耗并集成PA的NB-IoT单芯片,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商用。



Ligntelligence创始人兼CEO, 沈亦晨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纳米光学教父,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 Joannopoulos和“天才奖”得主Marin Soljacic。拥有多年纳米光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科研经验,已入选2017年福布斯全球30 under 30,2017年当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以及2016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


沈博士与当代人工智能教父Yann Lecun (现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oshua Bengio教授,Hugo Larochelle(加拿大谷歌大脑实验室主任)等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单位均有深度合作。博士期间,沈亦晨已经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光子》等顶级杂志和《ICML》等人工智能顶级会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并且拥有8项发明专利。




从高中到博士,再到创业者、教授,王星泽刷遍海内外6所顶级高中、大学,拿到横跨理学、工学、管理学的6个不同学位,更在光电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顶尖成果。


28岁离开美国回到家乡,出任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教授,并创立了志在将光电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合刃科技(Coherent AI)。王星泽和他的团队使用 AI 加光电技术,设计开发新颖图像传感器,收集光波中额外物理量,进而结合与之相匹配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训练场景,达成大幅度地改善视觉感知的实际效果,对于提升制造工序自动化效率、以及绕障物体识别技术带来创新突破进展,应用场景覆盖自动驾驶、机器人、安防军工等。2017年当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2015年底创办氪信,作为第一家深入全国大型股份制银行核心风险控制系统的初创公司的掌舵者,现带领氪信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从事AI升级金融业务的前沿探索实践工作,之前曾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雅虎、eBay担任数据科学研发负责人和携程大数据部门负责人。


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科大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计算机所从事大规模语义图挖掘工作。拥有多项一流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学术论文和专利,现兼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2017年当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姚颂,2015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访问学者,于2016年创立深鉴科技,并担任CEO。姚颂带领团队自主研发高效的深度学习压缩加速算法与深度学习处理器平台,致力于提供算法、软件、芯片一体的人工智能方案。目前产品已在智慧安防,辅助驾驶,云计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深鉴科技在创立2年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金沙江创投领投的天使轮融资,Xilinx、清华控股等领投的2A轮融资,以及蚂蚁金服与三星领投A+轮融资。作为一名年轻优秀的创业者,姚颂曾获得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等诸多荣誉,并于2017年当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脑科学博士,并在深造期间带领哈佛教授和哈佛脑科学中心科学家创立了脑机接口技术公司BrainCo,而另外基于脑科学研究与脑机接口技术,韩璧丞也帮助创立了为残疾人制造智能假肢的半公益项目 BrainRobotics。目前 BrainCo 的团队获得了中国电子,光大控股,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等机构的投资,正在研发世界上第一款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脑信息处理芯片(Brain Bio markers processing chips),脑信息芯片的研发成功会引导脑机接口领域的巨大发展,对于包括老年痴呆,自闭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治疗检测会起到巨大作用。2017年当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理事、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碳素材料分技术委员会薄层石墨材料工作组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委员会会员、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物理化学电源协会会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超级电容器标准工作组会员、现任中科院煤化所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组(709组)组长。


我国石墨烯首批研究者之一,主要从事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石墨烯基新型储能、导电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亲历了石墨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样品到产品、从制备到应用的蜕变,也见证了国内石墨烯研究和行业发展的历程。


-End-


更多参会信息请扫以上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科创星是中国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专业平台。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中科创星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投资、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同时,探索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学与社会深度融合。公司目前在西安和北京设立双总部。 中科创星(西安)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是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创业投资的专业化一站式平台,成功探索出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 与 “四融合” 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将合适的领军人才、成熟的创新技术、专业的天使资本、贴身的孵化服务高度统一,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有效融合。 中科创星(北京)是中科创星通过前期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后,利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中科院和著名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缘优势,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建设的硬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孵化服务平台。中科创星(北京)同步全球最新科技步伐,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中心的地域优势,致力打造首都硬科技创业生态。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知识图谱】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
产业智能官
22+阅读 · 2019年7月3日
【工业4.0】德国工业4.0解析
产业智能官
18+阅读 · 2019年6月16日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IoT】2018年AIoT产业蓝皮书!
产业智能官
12+阅读 · 2019年2月16日
【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产业智能官
15+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徐小平讲了个投资奇迹,3年不到75万变3亿
商业价值
3+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人工智能与医疗,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重头戏
机器之能
6+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2017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出炉 旷视(Face++)上榜
Megvii旷视科技
3+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AliCoCo: Alibaba E-commerce Cognitive Concept Net
Arxiv
13+阅读 · 2020年3月30日
Arxiv
102+阅读 · 2020年3月4日
Arxiv
30+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Arxiv
24+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2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相关资讯
【知识图谱】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
产业智能官
22+阅读 · 2019年7月3日
【工业4.0】德国工业4.0解析
产业智能官
18+阅读 · 2019年6月16日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IoT】2018年AIoT产业蓝皮书!
产业智能官
12+阅读 · 2019年2月16日
【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产业智能官
15+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徐小平讲了个投资奇迹,3年不到75万变3亿
商业价值
3+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人工智能与医疗,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重头戏
机器之能
6+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2017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出炉 旷视(Face++)上榜
Megvii旷视科技
3+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