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凯叔、栗浩洋等大咖谈教育创新思维

2019 年 4 月 3 日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钱颖一教授的回答是,“科学探索,技术突破,商业创新,仅靠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行的操作方法有哪些?做了哪些尝试?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些?


在2019年亚布力年会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正略集团董事长赵民、「凯叔讲故事」品牌创始人凯叔、卓越教育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俊京、iTutorGroup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正大、YoKID优儿学堂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德中和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围绕教育领域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探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科学队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纪中展担任该场论坛主持人。


以下为对话精编:


纪中展:过去几年尤其是近五年来,教育行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模式的改变让很多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感受到了冲击,O2O让很多从业者措手不及;技术创新方面,AI的应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在线直播等。因为大家所处的行业比较分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共性问题作有针对性的交流,主要聚焦到两个层面:第一,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第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公司,即我们正在做的教育行业的事情对于下一代有哪些帮助。


宋敏:我是武汉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在本场教育论坛,我代表的应该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大学精英教育。大学教育是研究型教育,更多的是以研究为驱动的教育,即我们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简单知识的传播者。这是一个一流大学最基本的标准。大学教育研究精神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告诉学生结论,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同时还要启迪他们有可能有别的结论,要用一种批判性思维去传导知识。


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独特的创新知识,还要教授学生一些人类社会多年积累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和理解世界的框架,这个框架有可能不太合理不够成熟,也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一旦有了一个框架我们就可以不断帮助他们去改进和完善,这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大学教育强调的是创新性知识和框架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吸收和完善,这是大学教育一个最基础的出发点。


我认为,创新思维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脚点。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果纯粹把重点放在知识传播上,大学特色就没了,所以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内涵很丰富,我的个人理解是:首先,要有好奇心,要对世界充满好奇。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其次,要有想象力,要对事情要有一个大概的分析和想象,然后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第三,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批判性的思想,保持批判性思维。对于老师教你的,领导说的,要敢于质疑,怀着批判性思维去学习,否则很难创新。最后,要有学习能力,即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等最基本的传统教育的学习能力。


唐俊京:我们很早就在思考,未来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提出孩子面向未来需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创造力、学习力、健康力、幸福力。


创造力是孩子面向未来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从模型结构来看,创造力位于整个模型的最顶层,可见其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作用。而创造力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更是我们孩子面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创造力需要以学习力和健康力作为支点。创造力是建立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孩子具备优秀的学习力,指的是他们不仅仅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拥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已知中探寻未知,实现创新,因此学习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前提;作为创造力的另外一个支点,健康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整个人类社会的挑战越来越激烈,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速,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价值观、百折不挠的韧劲、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优秀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最后是幸福力。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所做的一切,将回到人生的意义上:我们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为社会进步带来了什么价值,我们所寻找到的幸福人生是怎样的?当每个人都具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就是"未来力"能力模型中心的"幸福力"时,我们将会内心充盈而美好,将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在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所长,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这是我们人生的终点,也是我们教育的起点。


苏德中:今天的题目是创新思维,我希望我们做教育的,不要只谈科技创新和AI、数据、线上创新。因为我认为在教育理念、服务模式、用戶体验上,也可以有创新思维去经营教育企业。


第一,教育理念的创新。现在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让孩子学算术、学音乐、学体育,但最终还是为了升学,为了上更好的学校奋斗,这种功利性是不是对孩子心智的成长、价值观、判断力等等跟他一辈子挂钩的元素有益,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也是我对教育理念创新的坚持。


第二,商业模式创新。过去国内幼教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是以加盟为主。这样无论是在品质、服务和运营上都是无法完全控制的。YoKID日托品牌全部是直营,我们把运营权抓在自己手上。也许正是这样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我们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服务创新,或许说是用户体验创新。我们谈情怀,但不能只谈情怀,也要真正从用户角度,从家长角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幼儿园下午三四点就关门了,但YoKID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真正解决了家长上班没办法及时准时接、带孩子的问题。


凯叔:“我们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我们公司的理念,四句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永不磨灭的好奇心”。这四句话变成了我们打磨极致产品的底线,创立品牌到现在四年时间,我们公司每天为近三千万的孩子提供“故事服务”、“内容服务”和“教育服务”。


谈到素质教育,我的观点是不要“妖魔化”应试教育,因为很多人才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就是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所谓的应试教育,不过是将一个人成长的核心素质挑出来,然后在那个领域进行考核,但它本身也是在提升我们的素质,由此可见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千万别“非此即彼两元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它正在由反人性慢慢顺应人性,而且这个趋势正在逐步推进。比如我们所做的一些列诗词学习产品,用诸多技术和艺术手法使这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个闭环。教育通过技术、多媒体的表达,越来越顺应人性,使得学习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很愉悦的体验过程,与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今天孩子在非课堂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远远超过我们小时候。


学校的职能,随着孩子在生活、家庭中获得的信息和教育越来越丰富而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件事绝对不可以有巨大变革,它一定是渐进性的。随着这个进程的推进,我认为,“学”和“习”会分开,“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是生活场景中可实现的,比如一个人在台上或屏幕上讲,一个人听,这种状态获得的信息远远要比在学校获得的多。今后学校的教育重心有可能由“学”转为“习”。这是一个趋势,但需要很长时间去实现。“习”这个字特别有意思,它的甲骨文就是一只鸟,振起翅膀,下一个动作就是高高地腾飞。未来,学校的功能也会逐渐向这个方向去转化。


杨正大: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偏向填鸭式的,老师把准备的讲课内容提供给所有人,每个人接受的知识都一样。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哈佛大学早年在商学院、医学院甚至法学院采用的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给学生培养了这种意识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不断参与和提问,鼓励犯错,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人的问题。因此,能够保持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让每一位适合的老师来教这堂课,透过大数据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他需要学习的内容。


栗浩洋:我认为,一直以来中国最大的教育问题就是优质老师的资源稀缺问题,真正211、985毕业的学生选择做老师的屈指可数,这就导致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相比全球低了不少。特级教师是中国政府给教师的最高荣誉,平均每3000位老师中才能选出1位,要有20年到30年教学经验才能评上。特级教师,就像是经历过大数据的人脑训练一样,对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案。


那么,AI的教学水平能够超过特级教师吗?2014年美国三大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巨头,都相继举办了人机大战,结果显示,AI教学水平最后得分超过了特级教师教学17分至24分。盖茨基金会经过三年研究,也认为AI知识教育是我们人类最需要的,AI教育将会颠覆整个教育行业。我们也在各地举办了人机大战,结果都是AI教学胜出。在我看来,AI教学之所以效果比特级教师好是有原因的。AI教学汇聚了包括特级教师、命题组、资深的教研员等700多位研发人员、300多位教学专家,他们其实是把他们所有的经验都拆解到一个教学系统中去。并且AI教学是个性化教学,可以精准检测知识点漏洞并推荐最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路径及内容,因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赵民:要做好创新思维,我认为从社会层面来讲是三期叠加:第一是要改革,第二是要开放,第三是要用新科技。


第一,改革。我认为改革现在做的还不够,但听了大家的演讲,我认为这就是改革巨大的动力和组成部分,教育行业还没有出现太多的独角兽和千亿人民币、百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所以需要大量的创业者投入到教育行业,用自己的各种理解和办法来做创业的驱动者。


第二,开放。我觉得目前中国的教育开放也是不够的,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开放中是属于滞后的,平均水平以下的。现在想获得体制内教育部正规的批文很难,但是可以通过创业的方式来实现,绕个道来开放,我觉得这在中国是可行的。


第三,用新科技。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分地点,打破了地理位置边界,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我认为教育行业在接下来的五年会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行业,因为它是家庭消费升级最主要的支出部分。教育是人人都需要,而且需要终身教育,因此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入。


我认为现在教育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是细分市场创新思维的市场接受程度,归根结底是战略执行力的问题,即定了市场目标,做了相应定位,风险投资也投了钱,但最终如何实现目标是需要相应的战略执行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企业家队伍要呼唤“中国的乔布斯”、呼唤“中国的马斯克”,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业创新的根本来自于创意,而创意的根本来自于创新思维的教育。


【互动】


提问:在中国目前的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科技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你们觉得未来五年教育领域会是什么样的格局?课内和课外教育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一些大的教育公司是否有替代学校甚至是大学的趋势?这些教育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是否有可能会颠覆教育行业?


栗浩洋:关于教育科技对整个行业的颠覆,我认为,未来的老师要转型成由他们来监控所有的教育大数据,每个学生有标签,老师也有标签,老师通过数据来处理所有问题,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定制教育,而不是把老师自己变成一个脑力和体力工作者。


但人工智能不会代替老师,因为教学方面人工智能肯定会超过特级教师,但在育人方面,人工智能无法做到情感沟通、三观塑造这些还需要老师来做。但是如果不会用人工智能教育的老师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这是一个真正的颠覆式的转型,但目前社会对这一点的认知度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推广。


唐俊京:关于教育领域五年以后的格局,我个人认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和辅导机构,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融合贯通,比如说技术方面或学习数据共享方面,这是能够做到的。但这两种主体的组织形式,还是应该有自身固有的定位和思考,辅导机构教育是主流学校规范教育体系的补充,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因为辅导教育机构更多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的需要,而公办教育更多是解决公平问题,这两者的定位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凯叔: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要有一种妄念,那就是期盼一个完美教育体制的出现,或者说我们要共同打造一个完美的教育体制,我觉得这都是顶级妄念。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千差万别,那么就请不要期待有一个一致的教育体制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人才。


民间教育和官方教育会不会有一个融合?我认为这个融合需要分两个层面去看。第一,是两者的教育在孩子们个体心中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会越来越多,甚至根本分不清楚孩子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究竟是在课堂产生,还是在非课堂环境中产生的。第二,就是体制上或制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其实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在很多教育机构开始尝试为学校、为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提供服务,但是我认为从中国的体制发展上来看,很难说一家私营企业或者几家私营企业就可以取代教育部门的工作。中国人比较信奉中庸治学,我认为中庸其实是把合适做到极致,民间的力量、技术的推进一定会对体制内的教育有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一定不会取而代之。


赵民:我认为,未来五年,教育行业应该会出现百亿美元和千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企业。教育现在基本是一个没有主导公司的领域,虽然有一些大佬,也有过百亿的企业,但这个行业和人工智能领域一样,可以容纳太平洋,容纳很多的独角兽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苏德中:我们不一定有一个完美的教育理念,但是我们要争取打造一个更开放更去功利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不像科学那样1+1=2,它是不断进步的。我们不一定非要去构建一个完美的教育理念,但一定要通过社会、政府以及我们的教育企业去引导一个更开放的、更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


纪中展:最关键是社会的包容度有多大,我们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完美的教育体制,因为这几乎是妄念,但我们可以给孩子和家长更多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这是没错的。


杨正大:教育真正要打造的就是“一人一类,千人千面”的模式,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我认为中国目前教育体制不会在短期内有太大变动,学校本身有它存在的意义,同时还兼顾学校教育的责任和公平性。但是我认为,未来五年,除了0到3岁阶段的孩子外,课外教育将会被在线教育取代。因为线上可以采集到非常多的信息,而线下信息相对还是比较分散,比较难采集。当我们掌握到这些数据后,再实行“一人一类,千人千面”教育时,效率就会比学校教育要好。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乂学教育2015年成立,[1] 与美国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自适应学习联合实验室,成为国内第一家与世界一流学府建立合作研究关系的中国教育品牌。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10后”漫游人工智能指南》
商汤科技
3+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艾瑞:自适应学习凭什么成为AI+教育的核心?
艾瑞咨询
6+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I+教育"是虚火还是风口?
数据玩家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Talking-Heads Atten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Arxiv
30+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Knowledge Based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2日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L_0$ Feature Selection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7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6月1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6月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论文
Talking-Heads Atten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Arxiv
30+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Knowledge Based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2日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L_0$ Feature Selection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7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6月1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6月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