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6116字,建议阅读时7分钟 |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2017年12月14日,
89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去世,
他的一首《乡愁》,
曾引发多少华人共鸣。
而有这样一个中国人,
他只是一名,
普普通通的中国大学老师,
可他却因为乡愁,
不仅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
还遭到追杀……
他,就是阮仪三
1934年,他出生于苏州。
其高祖阮元,赫赫有名,
是清朝乾隆、嘉庆、
道光时代的三朝元老、八省封疆,
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学大师。
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
国立中央大学第一届毕业生,
解放后,任苏州电厂总工程师。
在他年幼时,父亲就要求他,
承担起看守书房的职责,
因此他在书房读了很多书,
心中也不知不觉地埋下了,
一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6岁的他带着满腔爱国情,
毅然报名参加了海军。
舰队上涉及雷达、航海等多项技术,
部队要求每个人至少学两样技术,
而聪慧过人的他,样样都会。
因此他成了军舰上的大“红人”,
大家都说:
“有阮仪三在真好,哪里都可以补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53年,父亲因历史背景被抓,
而他作为反革命分子的儿子,
也被部队“请”了出去。
在他临走前,老首长对他说:
你回家去读你的书,
而且要读就要好好的读。
祖国的建设处处需要建筑人才,
你不如去考土木系或者建筑系吧。
这番话,如一盏明灯点醒了他,
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
考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师从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
从此与建筑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阮仪三(右一)与老师陈从周(前坐者)
1961年,他毕业留校,
给董鉴泓教授当助手,
并跟随教授考察了中国上百个城市。
在进行“中国城市建设史”这一课题时,
为配合教授实地调查,
他长年在外奔波,无论多偏远的地区,
都不辞劳苦前往,他说:
可以自豪地讲,
我是中国城市跑得最多、
县志读得最多的人。
经过师徒近20年的努力,
《中国城市建设史》一书问世。
该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奖”,
而亲身经历这本书撰写过程的他,
也深深地感悟到:
中国天南海北的城市各具特色,
这么漂亮的城市和山河,
应该将它们完整保留下来。
之后,他成为了,
同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本应是在校园里,
太太平平地教书、做学问。
可之后的他,为了“乡愁”,
不仅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还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上世纪80年代,
全国盛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各地纷纷开始拆老城建新城,
众多江南古镇面临不复存在的危机。
可有一个人,
却在大拆大建风起云涌时,
为抢救中国古建筑,逆流而上。
他不是别人,正是阮仪三!
他主动提出要为古镇作保护规划,
当时江南一带古镇有170个,
为调研,他一个个地跑,
并找到当地领导提出规划计划。
可别人根本不领情,直接送客:
“我们这儿发展得很好,
不要你跑这儿来多管闲事。”
被拒绝还不算什么,
有次他差点就丢了命。
1979年,
他看到九华山的自唐至清的小寺庙,
被富起来的人们一个个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的大庙;
属于庙产的森林也被砍伐,
庙里的老和尚只能默默流泪。
他愤怒了,拍案而起,
敲着锣,把砍树者喊下来,
没收斧头,登记姓名,再把他们训走。
那天半夜,老和尚突然叫醒他,
拽着他拼命往后山跑,到了山顶,
只见下面火把、电筒汇成一片,
原来是来抓他的!
他说,要不是老和尚报信,
说不定就被打死在九华山上了。
可即使面临如此多的危险,
他还是不肯放弃,依然奔走在一线,
奋力抢救古建筑,
在全国各地打响了保卫战!
阮仪三给外国专家讲解江南水乡
山西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
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6.4公里长的古城墙内,
完好围护着一个研究中国文化、
社会、经济、宗教发展历史的“活样本”。
它还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
日升昌票号就诞生在这里。
平遥还有198个明代民居、398个清代民居。
可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发展中,
平遥也面临着即将被拆的命运。
1981年,他带领学生在山西作规划,
平遥市文物保护队队长流着泪找到他,
叫他赶紧去看看平遥的城墙。
到那儿一看,吓一跳!
只见城墙被扒开了,
开进去一条大马路足有180米,
30多幢明代建筑、
100多幢清代建筑全部被拆掉了。
他痛心不已,立即跑去说服当地领导,
争取到一个月时间,做新的城市规划,
然后又赶紧跑到北京搬救兵。
在向罗哲文和郑孝燮两位权威专家,
汇报了平遥的情况后,
成功地争取到了,
一笔8万元修缮古城的经费。
孝燮先生当时就拿纸笔写下:
阮仪三平遥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是“刀下留城”!
争取到资金后,
他竭尽全力地对古城进行修缮。
可他发现了一件更痛心的事,
那就是,“缺乏技术干部”,
全县上下,甚至没有一个人,
懂什么是“单行道”,只会拆房拓路。
他立即自己出资开办了一个培训班,
请贫困县、镇的干部来学习,
除了吃饭,其他均免费。
在他的努力下,
平遥不仅被救了下来,
甚至还活了!
如今的平遥,
已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每年有几十万人去旅游,
连外国人都感叹说:
平遥古城能完整保存至今是个奇迹!
刚刚过去的2017年,
是“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周年,
平遥的四条环城路,
一直是以东西南北命名。
东西南北,
寓意着驰骋万里、汇通天下。
而平遥人为了感谢他,
重新给这四条老街更名为:
阮仪三街、郑孝燮路、
王景慧街、罗哲文路。
因为他是把平遥带向世界的大功臣!
除了平遥,江苏周庄,
也几乎同一时间被他抢救下来。
当时还很偏僻的周庄,
保存着良好的传统民居生态,
他主动提出免费作规划,
提议应该在古镇外建工厂。
为表达诚意,
他主动帮助周庄招商引资,
还把自己5000元的科研经费,
直接打入周庄的账号。
要知道,那可是,
一毛钱可以吃一顿早饭的年代。
可许多人却根本不买账,认为:
“保护古镇就是保护落后,
马达响才是硬道理……”
为进一步发展旅游,
苏州市又规划修建一条公路,
从周庄的西北侧穿镇而过。
很快,公路就修到了周庄门口,
这条路再修下去,
会把周庄的古镇格局完全破坏掉。
心急如焚,护镇心切的他,
竟不惜以命阻截,他放言:
“要在周庄开路,
先让车从我身上轧过去!”
最终,
此役以修路人的退缩而告终,
他用命保下了近千年历史的周庄。
在国家首批,
“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
有5个镇的保护规划,
竟全部都出自他之手,
它们分别是:
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
有人说,
这些都是“小桥流水人家”嘛,
他却回答:它们每个都不一样,
此小桥非那小桥,此流水非那流水。
保护规划做得越来越多,
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湖南凤凰古城,
原本只有13座古老的吊脚楼,
现在却有了130多幢。
较真的他硬是站出来说:
这100多座吊脚楼是假古董,不该搞。
他成了被攻击的目标,
可他还是坚持:
这是一件造福当代、遗泽子孙的大事,
来不得半点的“想当然”,
更来不得丝毫的“假冒货”,
免得留下历史的笑柄!
有一段时间,
上海“拆迁”之风也十分兴盛。
当他规划南京路时,很多人本着,
打造“大商业”的“现代理念”,
要求拓宽南京路,拆掉人民公园画廊。
他反对说:
不能让蝇头小利破坏了十里南京路。
结果,上海一张日报连篇累牍,
发表了30多篇文章,
全是商界、文化界人士批评他的。
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
才使今天的上海南京路没被破坏。
抢救上海划船俱乐部,
也是惊心动魄的一役。
上海划船俱乐部,
是见证百年风云的建筑之一,
可这里也被规划拆除。
他得知后立刻向市政府发出紧急快件,
并请来几家媒体,用镜头“威胁”施工队:
“你们到底要做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上面做出批复:要听取专家意见。
后来规划局长找他理论,
他毫不留情地说:
“你就是糊涂蛋!”
北京有个背景极强的开发商,
想要在上海外滩造高层,
他得知后又坐不住了,
丝毫不顾忌对方背景,坚决反对,
外滩这才没再冒出新的高层来。
他做上海外滩规划时发现,
有高层建筑破坏原本美丽的轮廓线。
于是,他频频在公开场合指出,
海港大厦、联谊大厦、金陵大楼、
文汇报新大楼这四幢高楼是败笔。
要知道,那几幢楼的设计者,
可都是他老师辈的人物,
于是有人打电话上门说:
“阮仪三,你说我造不好房子,
你懂不懂建筑啊......”
不仅中国同行,连外国同行做错事,
他也照说不误。
一次,他质问德国设计师:
“为什么把德国式古堡搬到中国来?
古堡在这里,违反建筑常理,
毫无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言,
只有打折扣的使用价值!”
对方申辩:“是你们政府要做的……”
他不肯宽恕:“如果你是厨师,
客人要你烧一堆垃圾给他吃,你也烧吗?
建筑师就是要教育人们,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上海环球金融大厦封顶时,
日本NHK到上海专访。
他直言不讳:“争世界第一高有什么意义?
金茂大厦像中国的塔、宝剑和毛笔,
造在中国,有中国味、
时代味,才算好建筑。
日本有好多建筑大师,
学欧洲那么早,为什么不造一幢,
生态的、节能的、现代的、中国的大楼?”
日本人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从来没有人这样批评我们日本人的!”
一次,他又发现同济有两位老师,
奉命在做“北外滩”方案,
要把那里拆平了建高楼。
他马上赶去调查,呼吁保护摩西教堂、
犹太人居留地、日领馆等旧址。
可那些人不屑一顾:
“什么犹太人?开发商第一!”
可他没有知难而退,
写材料报了上去,不久后,
市政府公布了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
及时增补的第12个正是犹太人保护区。
许多犹太老人重返故地,
看到原来住的地方还在,都满脸泪水,
再次深深地感谢中国人的友好。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找到他说:
阮老师,我们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吧。
我们所有的犹太人纪念地,
都是反映犹太人遭受的压迫、
杀戮和悲惨命运。
而这里反映的是和平与友谊。
几家犹太籍财团萌发了投资的愿望,
他激动地说:“这才是商机,
跟造新高层概念完全不一样!
你想想,全世界那么多犹太人纪念地,
唯有上海保留着活的‘诺亚方舟’,
物在,纪念意义就在,
犹太人会一代代传下去,
这不是我们的骄傲吗?
这地方,肯定是世界遗产!
图为前上海犹太难民一行故地重游,他们边寻访边回忆,一路指点着曾经居住过的房子,讲述着当年在提篮桥一带生活过生活的点点滴滴……
鲜为人知的是,
丽江“申遗”成功的背后,
也有着他的功劳。
当时丽江申遗,正恭候,
联合国“申遗”专家组的光临,
不料云南发生七级大地震,
专家组决定取消丽江之行。
远在上海的他不甘心,立即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打电话,
仔细说明丽江的木结构房屋,
是中国建筑精华的范例,
足以对抗七级地震,
恳求他们按原计划前往考察。
最终,丽江“申遗”成功了。
人们赞誉他为“古城卫士”、
“古城保护神”、“都市文脉守护者”。
著名作家冯骥才如此评价他:
“那么多历史遗存今日犹在,
是他直接奋斗的结果;
那么多历史遗存不幸消匿,
也曾留下他竭力相争的痕迹”。
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
“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也授予他,
“2003年亚太地区,
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他成为了中国建筑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可他至今都还面临着很多质疑,
有记者说他,总是大吵大闹,
不像个知识分子,他却回答:
“对毁掉珍贵遗产的错误,你不抵制吗?
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
我的倔强,基于公德心。”
有人说他太会骂人,他回答:
你说那些古城镇的败家子,该不该骂?
有的地方城市保护要拿三五百万说没钱,
但建假古董却能花上亿。
和他们说城市保护,
不想接受就说我的观点新鲜。
我说:
我的观点不新鲜,你的脑子很糊涂。”
现在粗略计算起来,
他已经保住了四五十个重要的,
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历史城镇,
可他还是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越保护,就会发现需要保护的越多。”
他痛心疾首地说:
“平遥为什么幸存下来了?
因为它穷,人家拆掉几百幢、
几千幢了,它拆得慢……”
他总是叹息抢救出的古建太少,
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导致其个性消亡,
留下一个个失忆的城市,是极其可悲的。
他实在伤心:
十个手指按不住全部,
只好按一个是一个了。
所以,如今已经84岁的他,
依然在保护中国古建筑的路上。
左图为20世纪80年代阮仪三(后排中)在平遥古城,进行调研保护工作时的留影;右图为步入耄耋之年的阮仪三
他不顾身体,几十年如一日地外出,
亲自调查中国各地的村镇,
谈起那些老房子仍像小孩子,
看着要被抢走的玩具,
眼里闪烁着渴望而坚定的光。
而做这些事他不仅没赚钱还赔,
每年,他都要倒贴,
给古城镇调研一辆小车,
作为建筑学家,这位名教授,
自己却长期无力改善自家的住房。
因为,
他把积蓄都拿去成立了: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在他的带领下,基金会进行了,
一系列遗产科研、教育活动。
得青少年者,得未来。
基金会每年都举办活动,
为青少年普及保护知识,
每年暑假都举办志愿者工作营,
让孩子们与历史建筑亲密接触。
在他的影响下,
许多青少年都成为了古建筑保护者,
就连他的两个孙子都爱上了古建筑,
投身于对它们的保护当中。
志愿者工作营
阮仪三办公室,招牌上的书法是他13岁的孙子写的,家学渊源,使这个家庭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不久前,他出了一本书叫,
《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
什么是“乡愁”?
他这样解释:
“乡愁是对童年、对故乡的留恋,
是对过去生活过的历史场景留下的深刻记忆。
千城一面的城市没有记忆,
我们要把乡愁留住!
留住这些历史建筑物,
不光是要留住皇宫别墅,
还要留住我们自己真正的房屋和记忆。”
他说:
“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不光是今天要留下一些真东西,
而是为了下一代,
为了子子孙孙们留下一些真东西。”
是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才能记得住乡愁。
做出来的假古董,只会骗钱,
不会勾起人们的情思,
只有原汁原味才能留得住记忆!
在这个一切都在变的时代,
“旧貌换新颜”成了流行趋势,
多少古老建筑被一拆了之,
使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永远消泯于中国的版图。
还有些改造得不伦不类,
历史文化古韵所存无几。
而他说:
这辈子所做的事,
所追的梦,就是保护古建筑。
它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记忆活体。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国人才能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是啊,
一个民族在丧失国家主权后,
还可以夺回来,
但是如果丧失了文化,
是夺不回来的!
还好,
有他这样的人出来捍卫。
他挽狂澜于既倒,救文物于危难,
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为中国人留住乡愁,
为中华民族留下文化之根!
这样的智者、仁者、勇者,
值得每个人中国人,
向他致敬和点赞!
阮仪三:我这一生保了很多古城,有的是成了,有的是败了
视频来源:一席(ID:yixiclub)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