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决战 精彩纷呈|清华大学2019年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2019 年 8 月 23 日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8月17日-18日,清华大学2019年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大赛由清华公管学院发起,从初赛到决赛历时四个多月,包括面向全国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和对全球本科生开放报名的“全球SDGs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2019 Tsinghua International Case Analysis Competition of Public Polic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为英文赛事)”两个比赛 。


大赛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公管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旨在为关注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探索和思想交流的平台,鼓励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学生组成跨地区、跨院系、跨学科的调研团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深入田间地头,进入基层现场,实地调研并写作案例分析报告,研究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典型问题。



清华大学2019年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

精彩回顾

清华大学2019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于8月17日举行,分为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两个赛场。大赛以建国七十周年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要求学生基于问题导向,围绕七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选题。


硕士生组比赛吸引了75所高校113支队伍共427人报名,其中66支队伍的选题报告通过初赛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并最终提交了59份案例分析报告,经过专业评审,共有15支队伍获得参加决赛的机会;本科生组比赛吸引了131所高校349支队伍共1404人报名,其中100支队伍的选题报告顺利通过初赛,并最终提交了84份案例分析报告,共有18支队伍最终获得决赛资格。

决赛现场


17日上午,决赛隆重开幕。清华公管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致开幕辞,她介绍了本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一是通过案例大赛动员国内外的本科生、硕士生从具体案例入手,积极关注公共政策问题,深度了解中国现实国情,切实提升敏锐的问题意识、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二是通过现场决赛创造的短时间、高强度的交流机会,向其他团队和评委老师学习,借鉴别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分析视角、理论框架,实现共同学习与成长;三是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能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解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激发大家积极投身公共管理事业的抱负和梦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青年学子尤应培养扎根基层、求真务实的刻苦钻研精神,塑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成长为有思想、有觉悟、有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

慕玲主任致开幕辞


硕士生组决赛

首先进行的是硕士生组决赛。15支硕士生队伍围绕“河长制”治理变迁、农村“厕所革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大数据赋能精准扶贫、“城市眼云共治”智慧管理模式、村级医疗制度变迁、危化品行业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展示和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三位评委专家——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清华公管学院殷成志副教授、陈玲副教授,就每支参赛队伍的案例展示与分析进行了提问,选手们现场作答。

参赛选手风采


比赛中场,现场观众向参赛队伍提问互动,共同交流公共政策问题。大赛还设置了有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热点时事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有奖问答环节,观众积极踊跃比拼答题速度,展开了友好激烈的竞争。

中场互动环节


在全部15支硕士生队伍汇报、展示、答辩完成后,三位评委对参赛队员们的表现进行了集中点评,并提出建议与希望。


殷成志副教授指出,15支团队的案例研究聚焦了前沿问题及典型案例,还涉及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案例工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三个机遇,一是案例内容和案例教学方法本身是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对象,二是为大家创造了讨论和交流的平台,三是为国家乃至国际公共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依据。

殷成志副教授进行点评

陈玲副教授希望同学们本着研究的精神,把案例真正摸清楚,研究透,这是进一步开展案例研究和学术分析的基础。

陈玲副教授进行点评

副院长杨永恒教授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同学们的案例展示充分体现了大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案例分析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体现了较好的公共管理素养。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相对于蓬勃开展的实践创新而言,理论储备相对不足。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众多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学术问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也决定了只有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才能真正形成中国自己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就是为全球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做出贡献。年轻学子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研究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为全球公共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副院长杨永恒教授进行点评


本科生组决赛

本科生组决赛于17日下午举行。18支队伍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网约护士”现象、“村民说事”制度、殡葬改革、沙漠生态治理、农村林盘改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干部问责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展示和深入分析,并对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清华公管学院蒙克助理教授和钟玮助理教授三位评委的提问做出了回答。

参赛选手风采


在全部18支本科生队伍汇报、展示、答辩完成后,三位评委对本科生组的的表现进行了集中点评。


钟玮助理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的努力,表示案例分析体现出较高的公共管理素养,案例研究展现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潜力。由于大多数的研究都是积累性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后续的研究中,注重反思过程中的不足,探究所关注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实现持续的进步。

钟玮助理教授进行点评

蒙克助理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三种素质,一是培养学科视野,二是建立方法意识,三是提高人文素养。案例大赛能够让同学们细致深入地研究案例,是锻炼这三种素质的有效途径。

蒙克助理教授进行点评

副院长王亚华教授充分肯定了参赛队员们的精彩表现,并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如何更好地参加案例大赛的问题,给出了专业、中肯的建议:一是案例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可以从寻找最佳实践、探索前沿等角度来考虑;二是案例写作,包括案例故事和分析两部分,精彩的案例故事要把握真实性、典型性和冲突性三个要点,案例分析则要重点培养对宏观国情的认知,对理论的认知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三是参赛过程,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心设计情境,提高表达和展示能力。王亚华教授对同学们的激情和热情印象深刻,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将热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观点和方案来解决公共管理问题。

副院长王亚华教授进行点评


颁奖环节

经过精彩激烈的角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医境透视队”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TP-Link”团队分别荣获硕士生组和本科生组一等奖。副院长王亚华教授为获奖队伍颁奖。

副院长王亚华教授颁发一等奖


由清华大学同学组成的“清华脱贫攻坚研究组”和来自山东大学的“大道之行”团队荣获硕士生组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的“请回答2009”团队和来自四川大学的“川行队”荣获本科生组二等奖。蒙克助理教授为获奖团队所有成员和到场的指导老师颁奖。

蒙克助理教授颁发二等奖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寻个方便”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实事求是队”,以及天津大学的“全利的游戏”团队荣获硕士生组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的“玉米炒葡萄队”、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南粤明志队”荣获本科生组三等奖。钟玮助理教授为获奖团队所有成员和到场的指导老师颁发获奖证书。

钟玮助理教授颁发三等奖


最后,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慕玲主任为硕士生组优秀奖获奖队伍颁奖,张允副主任为本科生组优秀奖获奖队伍颁奖。

慕玲主任颁发硕士生组优秀奖

张允副主任颁发本科生组优秀奖

大合影

2019 Tsinghua International 

Case Analysis Competition

of Public Policy on SDGs

Final Round

8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2019年全球SDGs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2019 Tsinghua International Case Analysis Competition of Public Polic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inal Round)隆重举行。这是清华公管学院在每年举办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中文比赛)的同时,第二次设置面向全球本科生的英文专场比赛。本次大赛由清华公管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和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组织举办。


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和韩国31所院校28支队伍共115人报名并提交案例选题报告,经过实地调研,共有22支队伍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专业评审,12支队伍实力胜出,成功闯入决赛。


此次比赛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主题。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基础,同时包括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创新、可持续消费、和平与正义等新领域,是实现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续未来的蓝图。来自不同国家、地域和学术背景的参赛学生组成调研团队,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从国际化的视角和公共管理的学术角度思考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深入探讨如何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推动实现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和经验。


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清华公管学院潘洁教授以及朱俊明副教授担任决赛评委。

副院长朱旭峰教授担任决赛评委

潘洁教授担任决赛评委

朱俊明副教授担任决赛评委


首先,副院长朱旭峰教授致开幕辞,祝贺在场队伍成功进入决赛,随后阐释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同学们能够深入现场调研,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热情表示赞赏,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躬身实践,用行动力和创新力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中去,推动全球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接着,12支参赛队伍围绕教育公平、海洋渔业冲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海湾管理、扶贫安置、城中村治理等主题,详细展示了各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典型实践,并通过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理论,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机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各队展示完毕后,三位评委针对选手的案例分析报告和现场展示进行了提问,队员们用自己扎实的学术积累、充分的调研基础、创新的思维和犀利的思辨回应了评委的提问。

参赛选手风采


大赛中场设置了互动环节,主持人向现场观众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管理的互动问题,观众踊跃回答并取得了精美纪念品。观众还向参赛队伍进行了提问,共同探讨交流可持续发展议题,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中场互动环节


随后,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对所有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表示参赛队伍聚焦于各地本土化的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剖析为观众展示了这些具有典型性的精彩案例,同时他鼓励所有的同学们继续深入思考应该如何提炼总结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律和经验,将成功的模式和做法运用在其他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中。


颁奖环节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RUC JARK”团队和中国政法大学的“Dongguan New Village”团队并列冠军。副院长朱旭峰教授为两支队伍颁发了获奖证书。

副院长朱旭峰教授颁发一等奖

来自韩国东国大学(Dongguk University)的“DUPA”团队荣获二等奖。评委潘洁教授进行了颁奖。

潘洁教授颁发二等奖

由北京大学同学组成的“l'appel du vide”团队,由清华大学同学组成的“Sewage Managers”团队以及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同学组成的“EDUALITY”团队荣获大赛三等奖。评委朱俊明副教授为获奖队伍颁奖。

朱俊明副教授颁发三等奖

最后,慕玲主任为获得大赛优秀奖的获奖队伍颁奖。

慕玲主任颁发优秀奖

2019年清华大学全球SDGs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在参赛同学和各位嘉宾、评委的热情参与下圆满结束。参赛队伍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现场调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多样化的视角研究了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赛同学的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能力得以提升,一篇篇精彩的案例分析报告还将为公管学院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提供丰富的案例学习素材。

大合影

关于案例大赛

201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次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举办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选题。2017年,大赛立足于全球治理,以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不仅面向全国本科生,也面向全国硕士生开放报名。2018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主轴,以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为线索,继续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开放;同时首次开设面向全球本科生的英文国际比赛“清华大学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成功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26所院校的29支队伍共109人参赛,弥补了国内公共管理院校在举办国际性案例分析大赛方面的空白。2019年,大赛围绕建国70周年的发展历程这一主题,继续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硕士生举办中文案例大赛,同时面向全球本科生举办以SDGs为主题的英文专场案例分析比赛。截至目前,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261所高校的1936支队伍共7000多人报名参加。



清华大学2019年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

决赛获奖名单


硕士生组

一等奖

坚守还是舍弃,乡村医“境”如何破局?——从山西某市窥探中国村级医疗变迁

团队:医“境”透视队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成员:廖睿力、张荣岩、杨晓婷、毕怡琳

指导老师:仝志辉

硕士生组

二等奖

寻找“脱贫+解困”最优解——山东乐陵“以贫扶困”模式破解特殊贫困难题的创新实践

团队:清华脱贫攻坚研究组

学校:清华大学

成员:于海龙、杨泽南、陈新帅、姚丽坤、李淳

指导老师:王亚华


“流动花朵”的春天在何?: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十年徘徊

团队:大道之行

学校:山东大学

成员:张俞杉、胡军霞、马熙青、高天依、刘丽敏

指导老师:楼苏萍、孙宗锋

硕士生组

三等奖

“方便”如何能方便:农村“厕所革命”探索之路——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厕所改造为例

团队:寻个方便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

成员:孙明宇、曹梦迪、何璇、雷妮妮、彭冬丽

指导老师:郑风田、孙龙


“大数据”真是治理“游商摊贩”乱象的灵丹妙药吗?——以杭州市小河街道“云共治”模式为例

团队:实事求是队

学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成员:杜新强、黄甄铭、赵雨利、韩雷、陈园园

指导老师:游志斌


冰与火之歌:补贴退坡路线下,如何破解电动汽车“蓝图火热”但“现状冰封”的困局?——以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团队:全利的游戏

学校:天津大学

成员:黄修齐、吴凡、李燕、王正民

指导老师:傅利平

本科生组

一等奖

春风又绿库布其——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变迁

团队:TP-Link

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成员:唐玮希、梁飞虎、燕道德、高嘉骐、张靖宇

指导老师:刘庆龙

本科生组

二等奖

宁波象山“村民说事”:让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团队:请回答2009

学校:浙江工业大学

成员:王莉颖、周杨、陈楠、漆凤岚、瞿丹蕾

指导老师:杨逢银


唯“快”不破VS专心致“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何以突破“效率陷阱”?——基于成都市武侯区改革的历时研究

团队:川行队

学校:四川大学

成员:结宇龙、颜成志、高博雅、唐榕、刘春宝

指导老师:姜晓萍、李强彬

本科生组

三等奖

十年破冰:“堵心墙”如何变为“连心廊”?——基于上海市Z和H小区的实证研究

团队:玉米炒葡萄队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成员:付天竹、张伟烨、林钦儿、曹宇晗、徐峥贤

指导老师:谢炜


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政策二级机制探索——以方庄地区“掌上四合院”为例

团队: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成员:吴郁薇、吴健、辛灿、杨昊、董思危

指导老师:高慧军


矫饰治下安且稳,太极之下做公卿:避责何以成为官员保护色?——来自拆迁干部余毅强的故事

团队:南粤明志队

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成员:李风山、李玉玲、吴桃龙、李智杰

指导老师:文宏


2019 Tsinghua International Case Analysis Competition of Public Polic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inal Winners


一等奖 

First Prize

Unknown Odyssey: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in Sansui County

Name of Team: RUC JARK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eam Members: 张宜秋、刘子璇、段诗涵、林雨、肖艳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Prospective of Rule of Law in Urban Village: Case Study of Village Legal Counsels in Beijing

Name of Team: Dongguan New Village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eam Members: 苏汉廷、范华、邱思捷、尚应瑞

Advisor: 何珊君

二等奖 

Second Prize

Settling Maritime Conflicts: Focusing on the Korea-China Fisheries Committee

Name of Team: DUPA

School: Dongguk University

Team Members: Seo Sangwon、Jang Hyunwoo、Moon Seokhwan、Park Joohyung、Kim Donghun

Advisor:  LEE Jooha

三等奖 

Third Prize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 to Climate -Induced Poverty: A Case Study in Xiji County,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Name of Team: l'appel du vide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Team Members: 薛尔清、金萌、刘洋

Advisor: 祁昊天


Conflict and Adjustment betwee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Land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Public Ownership: A Case Study of Wuwei Rural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Name of Team: Sewage Managers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Team Members: 梁怡晨、李融、郭凯迪、武若曦、骆晓倩  (Barbara Mergener)

Advisor: 唐啸


Can E-learning Shake the Tilt of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Hujia Project

Name of Team: EDUALITY

School: Peking Univeristy, Nankai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eam Members: 刘松颀、倪一宁、吴蕴萱、吴沛阳、成强


说明:

依赛事规则,本届大赛共设置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国际本科生组决赛结果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


转载自“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微信公众号

登录查看更多
9

相关内容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即1911年利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之退款在北京设立之清华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清华学校,1928年北伐后由国民政府改制为国立清华大学。对日抗战期间西迁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返北平复校。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58+阅读 · 2020年6月2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15+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5G全产业链发展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11+阅读 · 2019年6月7日
国际大数据分析竞赛(IWC 2019)
专知
6+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干货 | KDD2017现场:中国论坛直击(讲座完整PPT)
大数据文摘
3+阅读 · 2017年8月16日
A Survey on Bayesian Deep Learning
Arxiv
63+阅读 · 2020年7月2日
A Survey on Edge Intelligence
Arxiv
50+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0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30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