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eep Tech深科技
本文长度为4600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文为你解析在 BAT 已全数入局的情况下,谁最有机会借智能语音助手突出重围。
亚马逊 “Alexa + Echo”的成功,几乎让业界所有人都看到 AI 民主化即将从语音技术开始爆发的可能,只是没有人确切知道是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
而目前看来,其载体无疑将是智能语音助手,或者说是大部分人口中“智能音箱”。亚马逊已借助 “Alexa + Echo”撕开了市场切口,国内厂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也纷纷跟进。
图丨亚马逊Alexa + Echo
百度、腾讯、阿里三家均已入局,但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其中最类似亚马逊 Alexa + Echo 模式的无疑是阿里及其最新推出的 AliGenie + “天猫精灵X1”组合。后文会对本次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新品发布会进行详细介绍。
阿里选择了一条从语音平台到硬件产品全部由自己打造的路线,这一点与亚马逊是一致的,而且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均为电商,其语音助手产品也相应承载了电商入口这一相对高频的应用场景。
反观百度和腾讯,这两家分别开发了“DuerOS”和“小微”智能语音平台,然后与硬件厂商合作打造产品。BAT在将语音交互技术产品化方面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孰优孰劣暂且不论,我们认为,决定最后谁能在这场“语音交互革命”中胜出的,其实只有用户体验这一点。
现在的时间点其实很像十年前初代 iPhone 推出前夕,市场上已经有各类功能的手机,但直到 iPhone 的出现,才彻底颠覆了人们与手机交互的方式。一如当年的 iPhone 触屏,AI 势必也将大举进入消费级市场。
图丨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夏季新品发布会
在探讨BAT各家在AI领域的战略战术之前,我们先来简要的回顾下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天下午到底发布了些什么?
今天下午两点,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 2017 夏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他们推出了首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天猫精灵 X1”,内置了第一代中文人机交流系统 AliGenie,售价为人民币499元。
根据官方的介绍,因为“天猫精灵 X1” 面向的是家庭使用场景,所以体积做到尽可能的小,圆柱形的设计,高 128mm,直径 28mm,甚至小于亚马逊的 Echo 和苹果刚发布不久的 HomePod。
图丨亚马逊的 Echo、天猫精灵 X1(中)和苹果的 HomePod 对比
与国外巨头的智能音箱产品相比,“天猫精灵 X1” 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听懂中文普通话语音指令,AliGenie 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充值、叫外卖、音频音乐播放等功能。
“天猫精灵 X1” 底部设计了一圈隐藏指示灯,会通过声音来判断用户方位,亮起灯光以示提醒,灯光还会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场景配合进行提示。但“天猫精灵”这个唤醒词显然过长,有可能影响用户使用频次。
在配置方面,“天猫精灵 X1” 采用了SmartAudio 专业处理芯片,相比此前市面上的主流芯片,处理效率提升 25%,功耗降低 32%。
图丨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品发布会现场
显然,阿里官方对“天猫精灵 X1” 十分满意,认为其具有两大亮点:“声纹识别”和“声纹支付”,前者可以使这款产品分别记住最多 6 个人的声音特征;而后者则可以让淘宝或天猫的核心用户利用语音进行充值和购物,俨然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
图丨产品结构图的原图
除了此次发布的“天猫精灵 X1” 硬件产品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发布就是阿里自己家的 AliGenie 开发者平台。它主要面向四种类型的开发者,包括内容开发者、应用开发者、智能家居开发商和硬件生产商。开发者既可以创建技能,为更多的语音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将自己的设备接入云端服务,获取语音交互能力。
图丨天猫精灵X1
随着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 X1”的发布,也标志着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 BAT 已悉数入局。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市场量级庞大,而且相对的滞后和绝缘,为本地巨头们留出了足够的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现在看来居然长达2-3年!
我们先来看一个时间线:
2014年11月:亚马逊 Echo 正式推出;
2017年1月:百度联合小鱼在家发布搭载了 DuerOS 的视频对讲机器人;
2017年6月:腾讯联合数字家圆发布搭载了小微的“亲见 H2”;
2017年7月:阿里推出搭载了 AliGenie 人机交互系统的“天猫精灵 X1”。
图丨从左至右:小鱼在家视频对讲机器人、亲见H2、天猫精灵X1
然而,趋势毕竟是趋势,只是一种预期。而一款消费级产品是否成功,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整个交互体验是否令人愉悦。
历史上,比如从DOS到Windows,这种从命令代码到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升级就是体验的一次飞跃;比如从按键到触屏,向人类自然操作方式更近了一步。如果说十年前在乔布斯眼里,这种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是人们的手指,那如今则演变成了语音。
图丨从DOS到Windows
众所周知, AI 这项技术已经面世很久了,但因为交互体验的“甜点”(Sweet Spot)一直没有到来,所以只是一项远离消费市场的实验室技术。用亚马逊的例子来解读, Alexa 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因为达及了“甜点”,使用户的交互体验上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在此基础上,交互效率也实现了大幅提升,一场由 AI 导致的新的交互革命已经开始,而且这场革命将席卷一切,将来所有的机器、智能硬件都会被这场革命包含在内。所有的设备都将“听得到”你在说什么,“听得懂”你在说什么,然后去执行相应任务。
现在再回头看,当年智能手机时代突出重围的为什么是苹果,而不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微软?就是因为苹果领导了一场全新的交互体验革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者说苹果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 UE(用户体验)公司。
图丨苹果体验店
现在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当我们看到亚马逊 Echo 在重演当年 iPhone 大戏的同时,再看看中国,全球半壁互联网江山都在这里,在 BAT 已全数入局的情况下,谁最有机会借智能语音助手突出重围?
与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品发布会同一天,7月5日上午10 点,百度的首届 AI 开发者大会(Create 2017)也如期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毫无疑问,AI 是此次开发者大会绝对的主角,包括 DuerOS 对话式人工智能、 Apollo 智能驾驶平台及智能云计算等构成了此次大会的主要亮点。
图丨百度AI开发者大会
在百度AI生态的各个分系统的介绍之中,DuerOS 又成为了着墨最多的一项。百度度秘事业部总经理景鲲甚至直接将DuerOS定义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卓系统”。
这也就意味着DuerOS将在百度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被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开发者可以基于此开发出个性化的应用,而消费者也将因此而实现与硬件设备更好的交互。
除此以外,百度还在大会现场宣布了其全资收购西雅图语音交互技术创业公司 Kitt.ai 的消息。百度承诺,将会把 Kitt.ai 所掌握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以及热词探索和离线实时处理等语音技术免费对外开放。
图丨KITT.AI
百度在两年半以前就开始布局AI相关产业,同时下了很大力气将现有搜索转化为服务,通过把语音转为文字,再更进一步转化为后端需求。如果一家搜索公司做类似的事情,还是有优势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从 Google 到 Google Home,从回答问题,到对内容的理解、服务的覆盖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百度在战略和思路上已经把人工智能放在了公司的首要地位,而且步伐比较明晰,短期产品、中期规划、长期愿景都已经铺开。百度相信人工智能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只是时间问题。就像李彦宏自己说的:“我认为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之后才会被市场所认可。”
图丨李彦宏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我们看来,此次在语音技术上的“大跃进”足以表明百度在争夺人工智能各个制高点上的全力以赴。在亚马逊 Alexa 的成功示范之下,美国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已经打磨出了各自的“语音软硬件套装”,百度的 DuerOS 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升级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目前看来,百度将战线拉的太长,似乎有点错失先机了。从今年一月在CES上与小鱼在家联合推出了搭载DuerOS的语音助手后,市场反响并不强烈。半年过去了,现在腾讯与阿里相继追上,直接对百度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据阿里A.I. Labs 负责人浅雪介绍,从公司内部架构上看,阿里内部有三个专注人工智能的团队,分别是阿里云人工智能ET、iDST以及A.I. Labs。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此前某些媒体所言处于“竞争状态”,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使命。
其中,iDST是基础研究机构,其技术服务于阿里系统内的其他部门,他们的技术积累会体现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上;而阿里云人工智能ET更像一个超级大脑,主攻各行业的定制化服务,面向企业级、政府级用户;A.I. Labs则更多面向AI消费级产品,很接近淘宝诞生初期,负责产出探索性产品。
在阿里的战略体系之中,云计算一直都是电商、物联网的核心驱动力。而阿里的人工智能也是放在阿里 DT 大商业体系内,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电商物流乃至物联网体系进行全面强化。
2016 年之前阿里在“人工智能”概念上的宣传要少于百度,更多是因为阿里的错位营销战略,把人工智能规划在“云服务”中。
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起步较晚,在产品还未成熟之前,刻意避免过早被拿来和谷歌、Facebook、百度等厂商对比。不过,随着阿里的 AI 技术发展,从 2016 年开始,已经明确地把部分产品和服务打上了人工智能的标签,直接与百度等公司展开正面交锋。
图丨天猫精灵X1
从阿里现有的人工智能产品来看,更多的是应用在电商业务中,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订单、解决复杂的服务场景、智能客服、违规图文识别、快递机器人等,更多的聚焦于电商的基础设施层面。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天推出的“天猫精灵 X1”除了抢占家庭智能语音助手市场之外,作为其电商核心业务的入口无疑也是主要目的之一。而且一旦像购物这类高频使用场景被加入硬件设备中,将比那些仅限于信息获取为主要目的的硬件产品更具吸引力。
诚然,亚马逊模式已在欧美市场得到了成功验证,但在中国是否能同样凑效可能还需要待产品真正开始投放市场后才有结论。
就在几周之前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腾讯 CEO 马化腾也表示出了对“云+人工智能”的极力追捧,甚至将其比作“电+计算机”。
在那次大会上,腾讯重点介绍了腾讯云小微平台的硬件开放、Skill 开放以及智能服务解决方案三种能力。其中,硬件开放平台的合作方就是数字家圆,他们所推出的“亲见 H2”智能音箱正是搭载了 AI 小微平台。双方合力,可以使腾讯的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更快速地输出给第三方,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形成类似“Alexa+Echo”的完美组合。
图丨硬件开放平台--亲见;Skill开放平台--滴滴;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奔驰
从中不难看出,垄断着中国社交媒介的腾讯也在紧盯有望成为下一代交互方式的语音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在 To C 端的应用越发成熟,人与机器的互动方式必将会出现一个十分巨大的变革,巨头们的纷纷进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从腾讯内部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可能有所建树的应该是腾讯云。 2016 年 5 月,腾讯云就展示了其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云存储和流媒体等技术应用,而腾讯云小微可能成为承载这些服务的具体形式。
但目前,搭载腾讯云小微的产品还未正式上市,这一点上似乎被阿里抢先了半步。
图丨用户体验将成为决胜的关键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BAT 都已经站在了 AI 时代的赛道上,各家的决心才是决胜的关键。但像亚马逊一样快速整合并购,并投入上千人、四年时间在 Echo 这样一款产品上进行软硬件开发,需要超强的技术远见,更需要势在必得的决心。
在中国市场,百度是最先果断转向 AI 技术的,其他两家在酝酿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力跟进,但这两家到底会投入多少资源来推动 AI 技术进入消费级,仅从推出智能语音助手产品这一点上来判断,恐怕暂时还难以得出结论。
目前来看,BAT 三家在这几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当然,成功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但用户体验只有一个标准,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各大厂商所面临较大的一个问题。
总之,不论是阿里的AI云平台与产品一家包办,还是腾讯和百度专注平台开发,与硬件厂商合作的模式,成功的关键归根究底都将是谁家的产品能最先达及消费者,同时给他们最佳的使用体验。
所以说,智能语音助手作为一个消费级产品,其软硬一体结合的紧密程度,语音识别率、交互易用性,还有产品外观设计,都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AI技术被消费市场所认知,还要从具体的产品开始。
为保证发文质量、树立口碑,数据派现设立“错别字基金”,鼓励读者积极纠错。
若您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发现任何错误,请在文末留言,或到后台反馈,经小编确认后,数据派将向检举读者发8.8元红包。
同一位读者指出同一篇文章多处错误,奖金不变。不同读者指出同一处错误,奖励第一位读者。
感谢一直以来您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能够监督数据派产出更加高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