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的时候,张一鸣在想什么?

2019 年 11 月 14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2013年的时候,今日头条将自己定义成新媒体,对未来的发展一无所知。今日头条最开始可能想成为社交与媒体属性兼备的产品,在算法技术和推荐流程的裹挟下,阴差阳错成为了纯信息分发型产品。

全文共 3883 字 14 图,阅读需要 7 分钟


—————— BEGIN ——————


前两天凑巧拿到了一份今日头条2012年-2013年期间B轮融资的BP,看了一遍发现亮点果然不少。



熟悉头条的朋友,应该知道B轮可能是头条迄今为止融资最艰难的一轮。


A轮和A轮之前,主要靠张一鸣及其团队本身的背景以及和投资人的私交拿的钱;C轮开始,沈南鹏突然发现自己投晚了,非常后悔,红杉资本连续在C轮D轮都加了钱。


但B轮融资从2012年开始,谈了很久都没有下文


中间的时候,A轮投资人海纳亚洲王琼为此还专门给了一个A+轮,100万美金,再加100万的过桥贷款,好让头条团队顺利过冬,并把数据给再做得漂亮些。


就这样,他们在2013年下半年才等到了DST,这家俄罗斯知名基金已经投了一个叫Prismatic的产品,也是在做个性化阅读软件。王琼联系上Yuri后,对方评测完头条当时的产品,就给了一个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估值,投了1000万美金。


听上去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不过故事的另一面是:Prismatic在2015年就已经倒闭了。所以说,有时候投资人下注,从结果来看和瞎蒙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同样逻辑投资的东西,一个没过两年就挂了,一个成了可能有千亿美金市值的庞然大物。



接下来,我挑PPT里有意思的几张给大家讲讲。


一、巨头在早期对自己能做多大一无所知


就和马化腾曾经非常想卖掉OICQ一样,头条融资PPT的第一页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新媒体。



回过头来看,肯定说小了;但顺着时间线走,这好像是成立不到一年的头条,在当时对资本市场能讲的最大的故事了。


二、信息效率 VS 社交关系


下面这个图大家应该已经非常眼熟了,箭头的左侧代表的本质是信息,右侧代表关系。这个箭头模型后来经常被用来区分这个产品到底是社区,还是社交,还是新闻产品。



但在2012年前后,能表达得这么明白还是不容易。


当时在很多人的幻想里,是做出这样一款产品:让信息最大效率传播,又在这个过程中沉淀所有的社交关系。


但就算每个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的今天,这两者又怎么可能同时最大化?


比如,当时业内最大的一个论调就是:以微信IM为基础的朋友圈和微信公号生态出现后,微博是不是就要死了?


事实当然是微博没死,但微博的熟人社交基本死了,也就是关系被无限弱化了。但以明星和大V为节点的信息分发立起来了,也就是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


后来,靠着社交媒体和二次崛起的概念,微博股价还比最低点时涨了差不多有15倍。


但让张一鸣可能没想到的是:他当年很可能是想让头条能成为位于箭头中段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但上述箭头模型在后来很多年的不断衍化里,今日头条APP由于体量大、分发内容广,但平台关系弱,渐渐成为了大家最爱举例的、处于最左端的纯信息分发型产品。


三、头条和微博的渊源


在头条成立前后的很多年里,张一鸣对微博的思考之勤,可能是除了微博管理层之外最操心的人了。



前面头条自称基于社交挖掘做新媒体,其实这个社交挖掘说的主要就是从新浪微博上爬数据。比如,PPT下面这一页说到社交挖掘分析,直接用的微博web页面的截图举例。



早期非常依赖微博数据的张一鸣,让微博在C轮左右投了进来。后来发现不对的曹国伟赶紧撤了,尽管财务上赚钱了(毕竟是曹会计),但也失去了狙击头条长大的最好机会。



后来,被头条拉大V、爬数据的微博终于受不了了,封了一切头条相关的接口和链接。和后来头条系内容无法在微信朋友圈传播一样,当时双方也爆发了一场狼性公关战——当然,这对实际业务并没有什么影响。


该狭路相逢的对手一个都逃不掉,只是头条从基因层面决定了,它可以走得比微博稍远一点儿。



这个时候的微博和头条,其实在产品和数据处理层面,已经拉开了差距。


新浪本就是以编辑和运营见长的公司,技术能力脆弱。印象中,微博到最后都没做出一个能快速找到关注和粉丝交集的工具。


四、增速意味着一切


当年融资的时候,今日头条APP应该才上线5个月,日活不到80万,每日新增用户稳定在2-6万左右。苹果的留存和活跃都比安卓好(后来应该相反了?),日均打开1-5次,且每次使用1-10分钟的用户最多。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头条,尽管增长还可以,但因为当时的安卓机销量还没彻底爆发,它依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当时的头条看上去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核心内容都不属于自己,就连社交数据也要从其它平台抓取。



在这个时候,头条融资确实无比艰难。


当年头条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包在个性化推荐外衣下的一整套推荐算法及其对应的加工研发流程。但当时能看明白这些并给出合理估值的投资人并不多。


五、团队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土壤


张一鸣的背景大家都相对熟悉了,其实和他一起创业的人里,也没有一个是弱者——大家都有名校背景,清北南开的比例很高,且大都具备创业经历或创业精神。这对资源并不占优的头条来说,是相当关键的。




我过去创业&参与创业公司最大的感受是:一个牛逼的方向,需要有牛逼的人把它琢磨出来;但需要有更牛逼的人把它执行下去,打出一条路来。


尤其是在牛逼方向上遇到了之前无法意料的困难,如果只是聪明(伪牛逼)的人就退了,只有真牛逼的人才能走下来。


六、今日头条的借假修真


前不久在杭州和一个创业者交流。


他和我提到,虽然他现在只是围绕抖音生态在做工具和流量变现,但是他养的这只队伍,以后会做教育。

我大惊失色,忙问哪方面的教育,他说是短视频学院。

他的看法是:也许抖音有一天不再火了,但是短视频、广告、电商这些行业和需求依然是存在的;但凡他们存在,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他先让自己的团队成为最懂这方面的人,再为业内培养和输出这类人,他认为他这是在借假修真。

我又问,是不是杭州的互联网从业者因为马云的缘故,都很喜欢提借假修真。

他说,这是有一次听到去美团的那个阿甘的分享知道了这个词。

我说,那还是因为马云啊,阿甘毕竟是阿里铁军的老人。


“借假修真”的具体意思其实非常简单,体现到业务层面的大意就是:你做这一摊事,目的不仅是为了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起其它核心竞争力,能帮助你做下一摊更大的事。


很简单的一个举例:


如果年轻人拼命工作取得成绩,只是为了让公司给自己加点工资分点奖金,那是得不偿失的。在加班过程中快速锻炼出核心竞争力,几年后当然能挑战更大的项目,钱自然会来找你。


另一个例子是在带人层面:


如果你推动下属只是为了让他尽快完成一项又一项具体任务,那么长期来看,业绩不会太好,关系也很难融洽。如果你在推动的过程中把目的换一下,变成让下属不断提升和成长,任务只不过是成长的过程,那么结果很可能是皆大欢喜。


“借假修真”在老阿里人里被提及范围甚广,以至于有了一些被神化的意思,但其实也没那么玄乎。


比如:今日头条APP并不是这家公司做的第一个产品,也不是最火的产品。但在尝试过的数十个产品里,头条修出了一种后来被称之为APP工厂的供应链能力,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整套推荐算法及其对应的加工研发流程。



从一个维度上看,头条没被单个APP的“假”给掩盖耳目,而是修炼出了针对所有C端内容消费推荐的方法论这个“真”——这让它从基因上领先于只有一个APP的微博和在移动端无所建树的百度。


但从另一个维度上看,头条滥用了这套“真”,把这个方法论用在了社交、电商、金融、教育等领域,结果头破血流。


七、大力出奇迹有没有问题?


有,请看下面的例子:



(来源:财经杂志)


这种方式,如果是做纯内容产品,头条可能早就做起来了,但泡芙至今反响不大。


实际上,头条年初推过的几个电商类产品都不温不火。到最后和阿里签下大单的还是抖音,并且是基于广告的合作。头条系的达人,接点广告可以,在带货层面远弱于淘宝和快手。


不同的领域,需要炼出不同的真。


这可能也是张一鸣为什么让最能打、跟了自己最久的陈林去接手创新业务,并彻底放下头条APP等老业务。


修炼新的真,无异于一次从头再来的创业。


八、创业无有尽时


创业是一件持续操心的事,除非失败退出回去打工,不然难有解脱。


从张一鸣的经历来看,创业对他就如宿命一般,从大学毕业开始就没停下来过。


下面这段话,由他和他在海内网的拍档王兴说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2013年的时候,美团也不好过:尽管千团大战告一段落,但是市场前所未有的看空团购这个低毛利商业模式的持续性;王兴拿了阿里的钱,双方却逐步产生矛盾。



回头来看,美团也是借团购这个“假”,锻炼出了地推团队这个“真”,才有了后面外卖和酒店业务的反超。


美团近日短暂达到了一下100港币的顶,希望头条也在钢丝上越走越远。


不然,纯流量型的线上互联网行业,已经没什么好写的了。


—————— / END / ——————




—————— / 推荐阅读 / ——————


>> 今日头条:用算法计算世界

>> 今日头条,才是知识付费的终极形态?

>> 是张小龙太克制,还是张一鸣太膨胀?

>> 字节跳动:张一鸣的克制、野望与效率

>> 1.5亿日活的抖音,张一鸣的另一道围墙


—————— / 好课精选 / ——————


当前市场互联网公司竞争更加激烈,如何确定品牌定位找准目标用户?如何从单一到多元,渠道拓展/运营/管理/促销的方法?如何制定高效的传播策略推动用户增长?如何深度剖析增长内核之品效合一,落地增长方法?都是值得每一个运营、市场、品牌营销人思考的地方。


这里推荐由起点学院打造的【营销增长实战训练营】,课程由千万级项目营销增长操盘大咖亲授,通过方法论+案例+实战训练,帮你系统掌握用户整合、渠道整合、传播整合、用户增长落地方法和策略,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新课升级,全新上线,火爆预售中!当前组团立减700元,立即扫码联系助教Michael(微信/Tel:18682213395)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一份简明有趣的Python学习教程,4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6月22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和积网络综述论文,Sum-product networks: A survey,2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4月3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模型压缩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的需要模型压缩么?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说说我的老同事,前端大神程劭非
余晟以为
17+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为什么AI公司都在一边融资,一边投资?
腾讯创业
6+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有没有必要把机器学习算法自己实现一遍?
AI研习社
12+阅读 · 2017年11月27日
AI都干过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全球创新论坛
4+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你以为自己真的了解用户画像?其实猫腻可多了
THU数据派
8+阅读 · 2017年7月12日
贾跃亭的汽车梦,还轮不到我们嘲笑
虎嗅网
5+阅读 · 2017年7月6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21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3月10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一份简明有趣的Python学习教程,42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6月22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和积网络综述论文,Sum-product networks: A survey,2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4月3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模型压缩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的需要模型压缩么?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相关资讯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说说我的老同事,前端大神程劭非
余晟以为
17+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为什么AI公司都在一边融资,一边投资?
腾讯创业
6+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有没有必要把机器学习算法自己实现一遍?
AI研习社
12+阅读 · 2017年11月27日
AI都干过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全球创新论坛
4+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你以为自己真的了解用户画像?其实猫腻可多了
THU数据派
8+阅读 · 2017年7月12日
贾跃亭的汽车梦,还轮不到我们嘲笑
虎嗅网
5+阅读 · 2017年7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