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前,生物信息学科方兴未艾,为推动我国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2007年全国生物信息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于2007年7月26日至8月24在清华大学举办,暑期学校的组织安排工作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负责,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张学工教授任暑期学校校长。暑期学校采取脱产全日制学习,并提供免费食宿。此次暑期学校共收到网上报名820人,最终来自全国8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75名同学和老师成为暑期学校正式学员,学员专业涉及生物学、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暑期学校为多学科背景的学员提供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课程,邀请国内外11名教授开设了11门107学时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择需要的课程。授课专家阵容强大,主要授课教师有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Michael Q. Zhang教授,美国Rockefeller大学Jurg Ott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Jun S. Liu教授,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Xihong Li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Tao Jiang教授,北京大学生物系罗静初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张学工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系林元烈教授等。此外,暑期学校还将特邀美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Michael S. Waterman教授等十余位国内外杰出科学家作了16场专题报告。除了课程和专题报告外,还组织了七场专题研讨会,就一些热点研究问题在学员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暑期学校的学习安排紧张充分,学员们纷纷表示得到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训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暑期学校还组织了联欢会、篮球赛等一系列课余活动,增加学员间的了解,真正做到了团结、严肃、紧张、活泼。短短一个月的暑期学校在大家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十年以后,生物信息学有了重大发展,暑期学校的一大批学员已经成为我国生物信息学学术界和相关产业界的骨干。2017年8月12-13日,以当年暑期学校的学员和老师为主,在清华信息国家实验室召开了“2017年全国生物信息学暑期研讨会”,对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大数据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与会的同学们也一同回忆了十年前一段美好的时光。根据近50位暑期学校学员的行业分布情况,我们发现超过60%的同学在学术界或产业界继续从事生物信息方向,一方面体现了生物信息行业的吸引力,一方面印证了暑期学校的深远影响。有近70%的同学在学术界,就职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包括多位青年千人计划、优青获得者,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汪小我副教授、中山大学的陈小舒教授、杨建荣教授等。暑期学校的三位学员王晗、孙平平和李艳文,十年前以研究生身份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认识到计算生物学研究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十年后他们三位在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计算生物研究所。在生物信息领域,很多同学也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的于吉洋同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王吉光同学。生物信息在产业界也有着广阔的舞台,在当下大数据和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生物信息专业的学员们得到了空前的机遇,如彭滔同学加入创业公司医渡云致力于医疗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分析应用,更有4位暑期学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包括WeGene公司的创始人陈钢同学,苏州吉美瑞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张婷同学等。
十年前暑期学校刚刚结束时,受到了广大学员与教师的一致好评,获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十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对这一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建立和加强了与多学科、多院校同行的交流。这些为后来他们加入生物信息行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奠定了基础。暑期学校的十年回顾,让我们更加有底气的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暑期学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婷婷,2007年暑期学校学生,现为北京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