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正在与各种互联网科技公司高度融合,在享受各种数字化服务的同时,我们在这些平台上留下了清晰可见的痕迹,数据让我们毫无遮拦地暴露在虚拟世界中。
而当前有一个更加显著的趋势,那就是我们的数据越来越集中在极少部分的科技巨头公司手中——腾讯、阿里、谷歌、脸谱网等等。这些公司无不掌握了庞大到无法估量的用户数据,并借此逐步构建起了数字霸权。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互联网巨头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的霸权地位;作为个体使用者,我们在数字霸主面前太过弱小无力。个人信息被储存在哪里?可能被谁拿去做了哪些分析处理?我们常常一头雾水,一无所知。
《未来简史》作者、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新作《今日简史》中讨论了当前数字霸权的问题。尤瓦尔讲到,当掌控大数据算法的权利集中在一小群人受众时,我们面临着数字独裁的威胁。我们正在与算法绑定,被看透,被掌控。数据在未来应该由谁掌握,目前我们对此的关注和讨论还远远不够。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8月新书《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参与文末留言分享活动,就有机会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哦!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定价:68.00元
我们尚未意识到数据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一直没有弄清楚数字霸权是如何出现的;为何数据在这批强大的科技公司手中,能转化为难以置信的财富和统摄力。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据的价值。在这个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就好比农耕和工业时代的土地和机械,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古代,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一旦太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贵族和平民。到了现代,机器和工厂的重要性超过土地,各种利益集团转为争夺这些重要生产工具的控制权。等到太多机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但到21 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超越土地和机器,于是新的斗争就是要争夺数据流的控制权。等到大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部分群体将一跃成为新的"统治阶层",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当下人类可能已经完全和计算机融合,一旦与网络断开便无法生存。在接入数字设备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监控,被记录,被分析。这些数字巨头完全可以通过算法摸清你的脑子在想什么,甚至更进一步与你的意识同步,预测并干涉你的思维和选择。
我们已经沦为数据巨头的商品
数据和算法的威力超乎人的想象。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目前是以谷歌、脸谱网、百度和腾讯等数据巨头为首。到目前为止,这些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attention merchant)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然而,这些数据巨头掌握的数据远比任何广告收入更有价值。我们不是他们的顾客,而是产品。
DeepTech深科技曾经发布过一篇报道,讲述为何像苹果、微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它们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
"这些数据的详尽程度是过去其他公司难以想象的,它们可以帮助巨头公司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反过来又为它们增添了新的用户,获得更多数据--又是一个良性循环。谷歌通过用户点击习惯,不断地改进搜索结果和广告服务。亚马逊、Netflix和苹果通过挖掘用户数据来优化个性推荐算法,让自己提供的产品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举个例子,也许你很久前看过一部片子,早就忘记了大半情节,但你的观看数据会被Netflix、亚马逊或任何拥有这套电视算法的人记录并分析,它们将会知道你的性格类型,也知道怎样能触动你的情绪。有了这些数据,Netflix、亚马逊会帮我们挑片挑得精准无比。你对这些完全一无所知,但算法对这一切却了如指掌,而且这些信息可以卖几十亿美元。
该由谁拥有数据?
越来越多的数据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流向企业和政府的数据接收器,而一般人会发现很难抗拒这种过程。至少在目前,人们都还很乐于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换取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可爱的猫咪影片。
这有点儿像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部落,不经意间就把整个国家卖给了欧洲某国,换来各种颜色的珠子和廉价饰品。如果大众未来想要阻止数据外流,可能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甚至医疗保健和生命延续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想要阻止一小群精英分子垄断这种神一般的权力,关键的问题就是:该由谁拥有数据?关于我的DNA、我的大脑和我的生命,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我、属于政府、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全体人类?
授权让政府把这些数据国有化,或许能够对大企业发挥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舆论管控。而把数据交给如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能最终又会转手变卖给第三方公司。
"把数据所有权握在自己手上"听起来更有吸引力。当前,我们普遍的经验通过各种网站和服务商的授权协议,允许这些组织收集使用我们的信息。比如注册淘宝时,我们被要求同意《淘宝平台服务协议》及补充协议《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但实际上许多用户对数据授权协议只是一扫而过,甚至忽略《服务协议》或《隐私声明》的具体内容,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共享或转卖。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用手机安装、打开第三方应用程序时,仅28.9%的受访者会仔细查看授权列表,52.4%的受访者会大概看一眼,17.1%的受访者基本不看。而即使认真查看细则的人,后续也极少追踪组织对自己数据的使用情况。
这反映出我们对保护个人数据严重缺乏经验,从思想意识到技术操作还远远没有跟上现实的要求。
讲到要拥有土地,我们已经有几千年的经验,知道怎么在边界上筑起围篱、在大门口设置警卫、控制人员进出。讲到要拥有企业,我们在过去两个世纪发展出一套先进的规范方式,可以通过股票的买卖,拥有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一部分。但讲到要拥有数据,我们就没有太多经验了。
这是一项更为艰难的任务,因为不像土地或机器,数据无所不在但又不具真实形态,可以光速移动,还能随意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副本。举例来说,能不能用算法形成网络,支持全球人类社群,让所有人共同拥有所有数据,一同监督未来的生活发展?这种建议是否可行?
尤瓦尔在《今日简史》断言,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将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他呼吁所有政治家、企业、科学家、律师,甚至哲学家,加快脚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送书福利
想要立即获得本书?那就快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前去购买!
在本条推送下留言,谈一谈你对数字霸权的看法,更有机会获得我们免费送出的《今日简史》哦!活动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10日中午12点,一共5本,快来加入我们的留言互动吧!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哈佛歧视 | #MeToo | 高盛新CEO | 饿了么3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