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在暴雨如注、硝烟弥漫的密支那人字形战壕里,曹越华给心上人王德懿写下了一封信。一个从未摸过枪的复旦大学尚在读书就被调任翻译的男孩,被推向了极致的考验,仅存的思维里只剩下了恋人、家与生死。
“我将筑起一个小小的城堡,让我们相偎守着炉火。”刻在了弹子石老街一块铜碑上。《A Song for You》是沙宝亮为他们演绎的情歌,这故事曾在电视节目上感动过许多人。6月1日,102岁的大小姐王德懿和101岁的丈夫曹越华,一起回到了这小小的“城堡”,祖宅王家大院。
曹越华的战地情书
枝繁叶茂的王家,是弹子石老街历史的最好的见证人。谦泰巷42号的王家大院依旧守护着精美的“花朝门”。弹子石老街的传承者请来南派雕刻大师复原了“丕振家声”的老匾额。这里连接了靠山的弹子石正街和靠水码头的王家沱,是今天弹子石老街整体的关键节点。
王家大院
老街如歌,王家是这首老歌的副歌。复原一个院落不难。今日依旧动人的,是被还原的重庆人的真实的家传故事。站在弹子石,正对朝天门码头, 1891年重庆海关在弹子石成立,开埠使重庆的近代工业就此萌芽。对于王家大小姐,对于重庆开埠、民族工商业和水码头形成的城市形态,这些穿越了炮火、政治和时空的情感,需要一个归处。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承载历史,正是弹子石老街的传承者香港置地和招商蛇口希望为重庆这样积淀深厚的历史交出一份时空的答卷。在设计师们拿着一厚叠资料第一次参加弹子石老街开发的座谈会时,第一个遭遇的问题是“你是哪里人?”“你知道弹子石老街对于重庆意味着什么吗?”
80米的建筑高差,在重庆,建筑物的高低,从山到江往往有其独特的历史空间逻辑。这两家百年企业在这条蜿蜒的路上思考了9年。如何以规划、建筑的物质形态表达深刻、久远的,独属于重庆这个城市的精神含义?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老街的老,并非物质之老,而是灵魂之老。尽管历史典故掌握的足够丰富,然而出现在设计师眼前的画面却是杂糅的。谁曾是这条街上最灵动的身影?英勇的川军将领石青阳,勇敢的走出重庆去上海考大学的大家闺秀,把现代制丝工艺带入弹子石并营造了西南第一所工业丝厂的民族工业带头人,开船前来并开设保险公司的英国冒险家……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仅存的历史建筑,和经历沧桑已经湮灭的故事,在复建过程中往往使人一筹莫展。不少文史专家来提过建议,然而真正在物质层面进行建造,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重庆的自然地貌,形成了多雨雾,高差大,平地极狭小的生存空间。设计师们走遍了重庆地区的蜿蜒老街,重庆至今市内依然很容易走到这样的老街,一眼望不到劲头,只有蜿蜒的石台阶,布满青苔的说不清是几层的木制、砖混的吊脚楼,只有古老的挑夫在按照自己缓慢的节奏,一点点的腾挪。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放缓节奏,历史元素不仅不再有距离感,而且开始被刻入现代人的理解。这两家百年企业一个个的寻找石刻非遗传承人、周围石雕、木雕、石刻的老匠人,测量尺寸,保留比例,突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又自然的穿插商业与人文。
老街石刻
一条老街最热闹的地方,一定是那极珍贵的一点点坝子(平地)。一棵自然生长的巨大黄桷树,其下的老年人对江而坐,喝茶聊天,自成节奏。于是弹子石生长出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坝子,形成了十二级的阶差,每个节点,各有自己的形态,既有原汁原味的王家大院,也有游人如织的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有山头上那个最好吃的“熊牛肉”,也有精致典雅的“大众书局”。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契约精神、商业文化、城市雏形,一百多年里,浓缩了重庆历史的弹子石,在不断的生成、繁衍、推翻再创新。今天的老街从江边开埠的建筑开始,越往上走越看得到川东民居,青砖、穿斗和石榴树式的细节。乍一看杂糅的风格里,实际上是对重庆深厚历史的理性的穿透。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开埠以来繁华的南岸商业的代表弹子石,需要一个对得起重庆的“新生”。香港置地和招商蛇口作为深耕重庆的百年字号,看到的是重庆开埠以来,近百年来的文化,穿越时空的能力。“院落的家族史、开埠史、渝商的文化,这些历史发掘以后,弹子石就很容易呈现出核心的面貌。”
我坐在弹子石老街的江边,听着王家30年代的家族往事,正对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朝天门。夜色渐深,“孤帆远影”形制的江北大剧院,以灯光换演重庆的山水,和背后的摩天大楼,眼前的滚滚大江,形成时髦跳跃的动态之美。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望江夜景
处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弹子石老街,依然是一个初形态。重庆人自己的故事,将超越网红的所有介质,继续下去。
注:文中图片版权所有为香港置地和招商蛇口
作者:Xmer
微信编辑:张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