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宝钢股份公告称,宝钢股份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子公司投资设立宝方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议案》(下简称《议案》)。《议案》称,宝钢股份为践行中国宝武新材料产业战略,利用各方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化工”)与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炭素”)共同出资设立宝方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开展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建设。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其中宝钢化工现金出资6.63亿元,持股比例51%。
项目选址为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可研总投资27亿元,计划2018年当年开工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投产。
据记者获悉,早在今年4月26日宝钢化工与方大炭素、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在中国宝武集团签订《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议》。拟在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投资建设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27亿元,分2期实施。协议约定,项目的具体建设实施由宝钢化工与方大炭素共同出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作为建设主体,承继双方权利义务。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中国宝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德荣,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出席签字仪式。
陈德荣总经理在签字仪式上指出,中国宝武集团高度重视、明确支持与方大集团的合作,特别是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对接下来的合作、对到兰州投资非常有信心。陈德荣总经理介绍了宝钢、武钢的发展历史,以及合并后的中国宝武集团在产能、效益、企业定位、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陈德荣总经理指出,方大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有着新材料方面优势,双方合作高度契合,同时也非常符合中央关于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探索的要求。陈德荣总经理强调,中国宝武集团与方大集团友好合作,既有产业上协同,更有体制上优势互补,双方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好的发展前景。陈德荣总经理对此次三方合作充满信心,指出中国宝武集团把碳基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是未来中国钢铁工业从量的保障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绿色制造钢铁、短流程炼钢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中国宝武集团一定全力以赴,打破常规,大步推进,把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和打造。
陈德荣总经理对方威主席提出的新企业新体制新机制的建议深表赞同,并指出协议的签订只是三方合作的开始,希望今后借助方大集团的民营体制机制,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行新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终把中国宝武集团与方大集团的合作打造成中国钢铁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板和典范。
6月29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纪超一行到访方大集团总部。集团总裁闫奎兴热情接待,方大炭素领导党锡江、孙宝安、刘晓峰等陪同会谈并交流。闫奎兴在介绍炭素板块时指出,方大炭素是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炭素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较好的全工序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多、种类全,年产能达到25万吨。方大集团一向注重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工作,长期坚持对炭素新材料、特种石墨方面的投入,不计经济得失支持国家炭素工业发展,为国家作贡献。闫奎兴强调,受益于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政策,以及国家关停中频炉等环保举措,2017年炭素行业供需发生根本变化,市场“久旱逢甘霖”,产品价格回暖上升。宝武集团是国家钢铁行业的一面旗帜,与方大集团有着广泛的合作,宝钢股份与方大炭素更是具有十几年的合作基础,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为战略级合作伙伴关系。今后,方大集团将继续为宝钢股份乃至宝武集团做好全方位服务,全力支持宝钢发展,延续并深化深厚友谊及合作基础。会谈中,双方重点就如何在量价平衡、深化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共同携手,实现长期友好、战略级协调合作,促进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7年1-12月石墨电极产量为59.09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71%。石墨电极销售量59.17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9.88%。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产销量相对于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2.64%、42.24%。石墨电极库存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1.6%。此次方大集团和中国宝武强强联手,投资设立宝方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对上次签订协议、考察的更进一步推动,也是对未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市场看好!下面我们坚定了解下宝钢股份宝钢化工和方大集团方大炭素的概况。
宝钢化工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化工)是资源利用型产业,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业发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化工以冶金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为主营业务,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化工精品,形成苯类、萘类、酚类、沥青类、炭黑类等五大产品系列。这些化工精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亚非欧美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农药、塑料、燃料等行业。
围绕化工主业的发展需求,宝钢化工还着力发展相关多元产业,重点围绕化工产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及行业地位,形成了贸易、物流、电商、环保等相关产业,并与化工主业协同高效发展。
宝钢化工前身是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焦化厂,1985年9月一期工程与宝钢同步建成投产,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拥有遍及华东、华南、北方等区域的4家直属厂(室)、1家分公司、8家子公司、1家海外代表处(东南亚代表处),具有4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115万吨焦油、25万吨粗苯的年处理能力和24万吨炭黑的年生产能力,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煤化工企业的规模优势。
宝钢化工纯苯特号、精萘等产品多项指标世界一流,持续荣获市优、国优品牌荣誉称号,纯苯特号、精萘产品连续5年荣获上海市、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纯苯特号、精萘产品获评上海市名牌产品,苏州宝化宝马牌炭黑获评江苏省名牌产品。
新一轮规划期内,宝钢化工将持续推进“做大化产规模、做强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择机发展新产业、谋求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道路,坚持真诚、友爱、创造力,与各利益相关者构筑共享价值。
宝钢化工作为宝钢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定位于从冶金煤化工到新型炭材料的转型发展,稳步构建石墨材料、碳纤维材料和聚酯材料等新型炭材料产业链。截至2017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56亿元,拥有165万吨焦油加工、35万吨粗 ben加工、24万吨炭黑、35万吨改质沥青的生产能力,焦油加工能力国际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
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炭素)总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公司旗下拥有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抚顺方大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方大喜科墨(江苏)针状焦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产业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公司炭素制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万吨,原料生产能力20.4万吨,其中石墨电极19万吨、炭砖3万吨、炭素新材料1万吨、煤系针状焦6万吨、低硫煅后石油焦14.4万吨。产品分为4大系列,主导产品有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用超微孔、微孔、石墨质、半石墨质、高导热炭砖,铝用普通阴极、大截面半石墨质阴极,石墨化阴极和镁电解用石墨阳极以及各种矿热炉用内衬炭砖、高档炭糊;特种石墨制品(等静压石墨、冷压石墨)、核电用炭材料(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生物炭制品、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碳纤维、炭毡和炭/炭复合材料等炭素新材料产品;煤系针状焦和低硫煅后石油焦等炭素制品生产用主要原料,其中多项为国内首创并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生物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素制品生产设备。先后从美国、日本、德国引进了电热混捏机、二次焙烧隧道窑、电极清理机、高压浸渍、振动成型机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性设备,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全自动配料、40MN立捣卧式压机设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大规格电极生产装备之一,还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内串石墨化炉和20000KVA直流石墨化炉。
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瞄准“产业报国,打造世界炭素强企”的企业发展目标,遵循办企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利的企业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的经营理念,践行“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企业责任宗旨,依靠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装备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做优做强做精石墨电极、炭砖和炭素新材料三大拳头产品,形成优先发展炭素新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电极,稳定发展炭砖、主要原料的整体发展思路,不断延伸炭素产业链条,加大融合力度,走以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国际化发展之路,争创中国炭素工业新的篇章。
2017年年初以来,受益于地条钢取缔增加电弧炉取代需求, 以及环保限产、生产周期、原材料供应限制三方面原因带来的供给瓶颈,导致石墨电极供需面持续偏紧,相关产品提价速度和幅度超市场预期,石墨电极价格去年一度涨幅超过十倍。在此背景下,2017年方大炭素实现营业收83.50亿元,同比增长248.6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20亿元,同比增长5267.65%;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4.96亿元,同比增长17573.71%。预计 2018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1.25亿元到 32.0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659%到 679%。
— 相关书籍推荐 —
相关阅读: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来稿邮箱mse_material@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讨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