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Live / 实地探访 / 热点探秘 / 深度探讨
最近,华为遭到美国政府封杀,多个海外高科技公司对华为“断供”震惊了全球。与此同时,任正非就美国禁令、5G、芯片等热点问题的万字访谈刷爆了朋友圈。
当记者问到,任正非对于“自主创新”的看法时,任正非说,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是,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
关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没有哪里比全球创新之都硅谷更值得关注。在这个聚集了全球的科技人才、创新资源的地方,人们从世界各地带来“前人的果实”,通过这里的创新生态体系里让其生长,开花与结果。
那么,如何在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中,形成有助于创新的机制,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创新?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硅谷洞察创始人及CEO李攀于5月16日在香港大学SPACE商学院私董会做了深度分享,通过剖析硅谷创新生态中的核心要素、核心机制,来回答自主创新应该如何达成的问题。
(图为李攀在分享)
首先,硅谷的创新力体现在哪里?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Amit Seru在他的论文《Measur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ver the Long Run》中将专利数据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一个指标。
如果以专利作为一个视角,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硅谷呈遥遥领先之势。硅谷的专利注册数一直占全加州乃至全美的重要份额。
根据硅谷著名智库 Silicon Valley Joint Venture数据,2017年,硅谷(包含旧金山)的专利申请数占了全加州的53.7%, 全美的14.9%。此外,在过去的20年中,硅谷的人均专利注册数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
(硅谷申请的专利比例占加州和全美的比例)
专利的蓬勃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兴盛。紧跟着科技创新而来的,是资本。2018年硅谷初创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占整个加州的风险投资额度的79%,占全美的45%。
(硅谷获得的风投金额占加州和全美的比例)
那么,硅谷蓬勃的创新力的背后是什么?李攀在分享中对硅谷的创新要素一一道来。
硅谷的创新生态闭环
首先,硅谷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创新栖息地”,自身气场就“与众不同”。李攀将硅谷的气场总结为:注重实效的英才教育,鼓励冒险、容许失败的文化,强大的市场,宜人的生活等各种“软件”,以及数个重要的创新节点,将创新的精神落实为实践。
这几个创新节点分别是:大企业、孵化器、投资机构、高校以及专业的基础服务机构。而一个个节点又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
大企业引领创新
硅谷诞生了无数的改变世界的创新商业模式。当中很多都成长为了举世瞩目的大公司。
但是,在成为巨头后,这些企业并不敢放松,而是继续保持自己的创新力,时时对后来的颠覆者保持着警惕。
以Google 为例。2010年,Google成立了自己的创新部门Google X,致力于探索和研发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产品。近年来,Google X孵化了Google Glass谷歌AR眼镜、Waymo无人车、还有Project Loon热气球互联网计划等明星项目。
Google X是谷歌内部创新的一个落点。在这里,工程师的潜力被激发,将突破性的技术用来攻克难题。一个项目从诞生到最终从Google X毕业的过程,或许就是非常好的体现Google“自主创新”的案例。
首先,Google允许员工可以自我分配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寻找兴趣点。当员工确定其希望解决的问题后,便可以向上级提案;提案如果被通过,员工就可以开始做自己的项目。
同时,Google还会给到雇员指标,让该员工在企业内部招募并组建自己的团队,去实现产品原型的开发。而原型完成后,通过Demo展示,如果原型获得创新部门的认可,该项目就被会招入Google X,甚至发展成为Google的新业务,并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这样层层递进的创新生态,使得Google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创新力,源源不断的为世界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技术突破。
投资机构支持创新
硅谷可以说是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第一战线。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自从2012年来,硅谷的科技类风险投资交易数量达到1.2万笔,涵盖7000多个公司。其科技类风险投资交易数量超过了美国所有其他大都市地区的总和。
投资机构在这里,不仅带来让创新项目存续和成长的资本,还积极的提供服务,给创新者以资金以外的阳光和雨露。
关于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所提供的创业者服务,李攀分享了硅谷创投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Draper创投生态体系。
Tim Draper是德丰杰(DFJ)投资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曾投资了百度、特斯拉等知名企业,被列为哈佛大学最杰出校友中的第46位,福布斯迈达斯名单中的第7位。Draper家族是VC世家,凭借着对创业者的充分理解,Tim Draper打造了硅谷最全面系统的创投生态。
(著名的Draper University前台有台劈成一半的Tesla汽车,这是几乎所有来Draper U的人都必拍照留念的地方。图自网络)
首先,培训机构 Draper University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每年招收几百位准创业者,进行为期5个星期的创业特训,帮助学员快速获取融资知识、商业模式、原型设计等能力。
与之并行的Boost VC则是孵化器,由Tim Draper的儿子Adam Draper主导,定期招募创业团队入驻,并提供资金、资源、导师的支持。
此外,Draper生态还有一系列的基金可以支持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项目,包括种子基金Draper Associate,风险投资基金Draper Dragon和DFJ,以及PE和成长型基金DFJ Growth。
可以说,在创业的各个节点上,Draper都给予创业者帮助。而Draper也打造了硅谷最大的创业网络,并不断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
顶尖高校和产业紧密合作
硅谷鹤立着多所世界顶尖名校,例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高校被认为是硅谷创新力的源泉。
高校不仅仅为创新生态输送人才,其与产业界在人才互动、联合研究方面也有有着突出的作为。
一方面,顶尖高校与业界在研究课题方面保持着频繁的互动。高校从业界了解市场需求,获得研究经费,也确保着科研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轨道上推进。另一方面,高效的教授和学生也是创投界的一大主力。硅谷的顶尖高校在这方面体制灵活,鼓励自己的雇员或学生中止工作/学业,投生创新。
例如,斯坦福大学前校长John Hennessy曾在多个企业任董事;而硅谷的早期天使投资人David Cheriton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投出了Google,VMWare等公司。
与此同时,不少工业界的资深人士,会带着教书育人的情怀回归校园。
李攀分享到,硅谷洞察的顾问和导师Lake Dai,曾经是阿里巴巴的第84号员工。后来,Lake 在硅谷成为投资人,目前担任LDVP基金的合伙人。正是因为她在产品管理和科技领域投资方面的丰富经验,Lake受聘成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客座教授,参与了产品开发及前沿技术领域的教学。
全球顶尖孵化器:连接创新生态的节点
除了大公司、创投机构与高校,硅谷还有一批各类型的全球顶尖孵化器,连接着顶尖大学、投资人、创业者和企业;在充满活力的硅谷创新生态中,意义非凡。
首先,孵化器连接着全球最顶尖的高校。
大家或许不知道,斯坦福大学旗下就有着一支孵化器——StartX,从 2010 年成立,至今已有九年,主要关注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硬件等多种题材的初创公司,以医疗科技(称为StartX Med Project)为主轴。
StartX 无条件支持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者,不仅不占股份,还为初创企业提供内部强大的人际网络、优秀导师和孵化课程。
背后的斯坦福大学如何支持 StartX 呢?从最初每年投资 120 万美元支持孵化器,到初创公司找到投资后,斯坦福大学也会跟投,以及还有强大的斯坦福教授、风险投资家,以及斯坦福毕业的创业成功者组成的超过100位免费导师的网络。
其次,孵化器还连接着“求创新若渴”的企业。
Alchemist Accelerator 的创办者恰好也是斯坦福大学教授 Ravi Belani。从 2012 年成立之初,Alchemist 就定位于针对企业客户打造。
2013 年底,Alchemist Accelerator 与全球顶尖软件服务提供商 Salesforce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Salesforce 为该计划提供足够资金到 2017 年;2014年,又与思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 Alchemist Accelerator 13个活跃投资方当中,包括西门子、Salesforce、思科、世界最大的电气、电子元件制造商和服务商 Tyco、爱立信等多家顶尖企业。
针对企业需求,Alchemist Accelerator 推出特别孵化计划,比如针对思科打造了物联网初创公司孵化计划。合作企业的 CEO 也会成为 Alchemist 的孵化导师。正如Alchemist Accelerator的创始人和CEO Ravi 教授表示,“导师通常是至少价值1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或领导者。”
总而言之,类型各异的孵化器、加速器,作为硅谷创新生态的节点,为不同行业、阶段、类型的初创企业提供着成长的支持,也连接着硅谷创新生态的其他节点。
在演讲的最后,李攀分享到,硅谷洞察(原硅谷密探)作为连接中美的一个桥梁,自成立起三年多来,团队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的科技行业报道,对硅谷技术专家、企业高管、顶尖实验室负责人、创业者等进行访谈,举办峰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
2018年,硅谷密探品牌升级,成为“中美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力争成为国内产业与硅谷资源寻求合作的第一入口,提升中国产业的创新力。
作为中美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一环,硅谷洞察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资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助力。例如,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将要举办的创新谷2.0活动,硅谷洞察就将荣幸的成为联合主办方,与来自海内外的创业者共话创新。
你觉得国内创新能够向硅谷学习什么?欢迎留言讨论!更多关于创新谷2.0活动报道,欢迎关注硅谷洞察后续报道。
近期硅谷洞察对硅谷大企业、初创企业、高校教授的报道,可点击此前文章:
这份时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领工作,会被AI抢走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