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074天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从来不缺少机会。
01
前两天,我在自媒体人粥左罗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做商务的人——暂且称他为小A,两年内经历了月薪从3万降到5000的过程。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开始,小A负责的业务是广告投放,即一头服务公众号主,一头服务品牌方,赚中间的差价。
那时候正是自媒体广告崛起的时候,业务增长很快,半年多,他的月收入就从5000涨到了3万。
后来,公司发展壮大,也来了一些新人。
领导找小A谈话,调整了他的绩效和提成算法,说白了就是限制他的收入继续增长,差不多稳定在2-3万之间。
小A听后很生气,认为自己加班加点开拓客户,努力了大半年,现在好不容易业务做牛了,公司却要限制他涨薪,这种做法很不人道。
一个月之后,他就辞职做起了自由职业者。
刚开始,他凭借自己手里的品牌方资源和号主资源,接了一些单子,赚得也不比以前少。
但慢慢地,老客户又流向了公司。
新客户的拓展也越来越难,因为任何一个品牌方和号主都觉得,跟一个大平台合作远比跟个人靠谱。
无论他如何努力,工作仍然举步维艰。
小A不服气,一年后便注册了一个公司,拉了几个人组建团队,开始公司化做这个业务。
这次他更努力了,结果三个月后公司还是关门了。
无奈,半年后他又去了一家公司做商务,工资回到了两年前的5000块。
小A的故事不是个例,很多人在职业生涯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开始赚了一些钱,却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赚来的。
由于归因错误,吃了许多亏,兜兜转转,最终只得接受降薪的命运。
那么,导致小A们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撇开性格等个性方面的因素,我们来谈谈3个错误的思维。
02
把平台当本事
很明显,故事中的小A是把平台光环当作自己的本事了,认为自己能够赚到钱,完全是因为自己开发客户、积累资源的能力牛逼。
却没想到,如果没有公司为他背书,给他兜底,很多交往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因私欲被赶出乔家,后投奔对手钱家时说:“乔家的生意是我做的,我也可以帮你达盛昌把生意做大。”
钱家对孙茂才说的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这番话也印证了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话:别错把平台当本事,没有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有句话说得有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功,需要99%的个人能力,和1%的平台能量,但那1%的平台,比那99%的能力更加重要。
因为好的平台意味着好的圈子、好的资源和成熟的系统,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抓住机会,直奔成功。
但你要明白的是,平台并不是你的实力,一旦离开“公司”这把梯子,你就会寸步难行。
就像吴军博士说的:
一些人对某个问题有深入思考,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离开平台自己做事情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势能打响第一炮,但是也只有第一炮,因为很快那点积累就用光了。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开始建立摆脱平台、且属于你自己的优势,你才能走得更远。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从大平台走出来成功创业的人,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大都有一定的看家本领。
比如,从著名媒体中走出来的罗胖、马东以及虎嗅、《我有嘉宾》的几个创业者们。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就是能将别人而不是自己塑造成明星,从而凭借自己的本事和影响力,打造一个新的平台。
即便脱离了过去的平台,因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路也照样越走越宽。
那么,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优势?这就要从第二个错误思维说起了。
03
在一条线上死磕
许多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怪圈:越努力,越不幸。
就像开篇故事中的小A,刚刚入行做商务,月薪三五千,经过不断努力,技能越来越熟练,没多久月薪就涨到了3万。
接着继续拼命,然而老板调整了提成算法,不论如何努力,工资都很难再涨。
为什么更努力,反而更差劲了?
因为你的业务水平虽然没退步,但公司来了一些应届生,跟你一样能干,还比你便宜,老板为什么要用你呢?
这就是许多人越努力越不幸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想要在高考上考出好成绩,并不是死磕一门学科就能达到目的,还必须兼顾其他学科,各科成绩都好了,你的总成绩才会好。
同理,一个人想要收入更多,不是死磕一条线,而应该在差不多的时候找第二条线、第三条线努力,进步才能维持线性增长。
生涯规划师古典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横向二八”的模式。
二八法则很多人都知道,花20%的努力,收获80%的成效。
那么,什么是“横向二八”呢?
古典举到一个例子:如何把一支20元的钢笔卖到200元?
普通人的思路可能是:
原来是20元投资,卖80元的价格; 现在就再花80元打磨这个产品,然后买最好的钢笔、最好的工艺。
但这个钢笔可能也就卖100元。
这是二八法则的最基本用法,花20%的钱,做80%的好钢笔,如果要做100%的好钢笔,就需要投入100元。
但提高价格,就会跟LAMY、派克这些钢笔冲突,鉴于它们的品牌影响力,你的钢笔一下子就没了优势。
这时候,你就可以换一条线来努力。
在笔本身的投入上很容易饱和,你就把另外的80元花在包装、宣传和礼品上。
比如:
①订购一个漂亮的包装,做成铝合金外盒,里面镶棉,再镶黑色的天鹅绒。
②打造一个极其漂亮的小宣传单页及视频。(如果一年卖1万支钢笔,那么你可以花2 万元找一个设计师和视频制作团队)
③给钢笔配备一个精致的小礼品,如一盒中等的碳素墨水、质量很好的笔记本、笔架等等。
这个时候,你送的就不是一支笔,而是一件精美的礼品。
280元标价,228元促销,销量不会差。
这虽然是一个纯商业案例,但放在个人身上同样适用。
比如小A想做好商务,就要明白一个优秀商务所具备的要素。
拓展客户的能力只是其中之一,他还可以在扩充自身知识面、提升个人魅力和谈判技巧等要素上多下功夫。
在其他要素上都做足了努力,就会在同事间形成一种多维竞争优势,资源也自然会朝他倾斜。
因此,要想建立自己的优势,当我们找到一个目标,下面有多个要素时,应该尽可能在每个要素上做20%的努力,而不是在一个地方做出100%的努力。
04
不注重个人品牌
前面说到,错把平台当本事,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一旦离开平台,就会寸步难行。
而如果你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即便离开了平台,也能越走越远。
自媒体人Lachel提到一个“心智空间”的概念,他说:
我们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品类,我们能够记住的品牌数量,不会太多,一般就是3个到5个之间。
当我们产生需求的时候,我们通常只会在自己“心智空间”里面的品牌进行挑选。
大公司大品牌花大价钱砸广告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抢占受众的心智空间,让受众记住他们的品牌,以便在需要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的产品。
个人品牌也是如此。
你加了10个保险销售的微信,其中9个都是每天在朋友圈发广告,除了和你沟通保险方面的问题,其他一概不闻不问。
但其中有一个人,从不发广告,出去旅游回来还会给你带些小礼品,你有问题,对方也积极回复,即便是与业务无关的问题,也都耐心解答,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
不用说也知道,这10个人里面,哪一个占据了你较多的心智空间。
这就是个人品牌的魅力。
你的个人品牌越鲜明、越突出,你就越容易出现在老板同事和客户的心智空间中。
当有项目要求的时候,他们就会第一个想到你。
日积月累,你能够接触到的业务就越多,得到的锻炼也越多。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318:个人品牌》中说到:个人品牌,是每个当代人有必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很容易逐步丧失竞争力。
因为个人品牌就相当于一个贴在你身上的标签,时时刻刻在告诉大家:你是谁,你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价值。
只要这个价值不可或缺,你的不可替代性就一直都在。
自媒体作者陶瓷兔子说: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从来不缺少机会。
但每一个机会的半衰期都很短,培养自己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私以为,跳出这3个思维误区,学会卓有成效的努力,才能发现和把握住机会。
关联拓展阅读
318:个人品牌72:二八法则338:影响力640:优势802:多维竞争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