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与钟扬老师的点滴交往

2017 年 12 月 27 日 科技导报 张宁


2017 25 日,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他走得这么突然,就好像一段交响乐到了高潮戛然而止,一个海浪到了潮头突然平静,一颗明亮的星辰突然黯淡。

   

我不是钟老师的嫡系弟子,彼此的交集也不是很多,但我对钟老师印象很深。

   

最早对钟扬老师的印象可以追溯到他翻译的美国科学院院士Masatoshi Nei 的著作——《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这是分子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入门书籍。当时我还是一名植物进化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因为书里有很多数学知识,所以对这本书似懂非懂。后来陆续听几位导师讲述过钟扬老师的一些奇闻逸事,比如他是一个奇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毕业,本科时学的是无线电专业;他凌晨两点回到学校还要召集课题组的人开会;他睡觉时鼾声如雷……这些“八卦”更增加了他在我心中的神秘感。

   

第一次遇到钟扬老师是在2005年早春,我当时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带我们去复旦大学参加钟老师组织的一个小型计算生物学会议。印象最深的是吃饭时,基本都是钟扬老师在讲故事和笑话。他嗓门大,我们不在同一张桌子吃饭,也能很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大家都很认真地听他讲故事,情绪和身体的姿势不断跟着他的故事节奏起伏,自然地作出各种反应。这次我虽然见到了钟扬老师,却由于害羞没有勇气向他打招呼或者问问题,所以当时也只能算是仅有一面之缘。

   

我和钟老师的缘分在我博士毕业后继续延续,他慢慢地走进了我的生活,并显著影响了我的学术轨迹。我博士毕业后,到了复旦大学做博士后,指导老师是时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马红教授。马老师那时刚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全职回到复旦大学任教。我是他在国内招聘的第一批博士后,钟老师则是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于是我和钟老师有了直接联系。

   

当时我在复旦大学研究的课题是利用核基因从事被子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人质疑我这个课题。首先,当时全世界的植物系统学研究者都只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重建系统发育关系,没有大规模使用过功能核基因,主要原因是利用PCR 方法扩增核基因非常困难;其次,马红老师不是做系统进化发育研究出身的,因此指导我做这个课题显得缺乏研究基础;当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大框架即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系统已经更新到了第个版本,被认为基本成熟,没什么研究价值了。所以,我当时面临的压力很大,自信心也不足。第一次直接面对钟扬老师是我作博士后开题报告。怀着忐忑的心情陈述完,评委老师大都不太看好我的课题,说没什么新意,这使我心凉了。钟扬老师虽然也说我的课题新意不大,但他还是给予了一些正面评价:“国内的植物系统进化研究很少有从被子植物这个尺度来研究的,大都是聚焦在某个科甚至某个属,大的系统框架都是国外的研究者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课题还是有价值的。”听了钟扬老师的点评,我和马老师悬着的心和紧张的神经都稍微松懈了一点。这也稍微坚定了我对这个课题的信心。后来钟扬老师还陆续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帮我们采集一些植物材料,我参加中期考核的时候他也提供了很多建议。最后,我们的研究成果证明了马老师和钟老师的学术直觉是十分准确的。

   

第二次正面遇到钟扬老师,是复旦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邀请他为博士后特别基金申请者作一次经验座谈。那次讲座中,钟老师依然是谈笑风生,故事一个接一个。他对基金申请的理解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认为申请基金就是靠一个好的科研点子。但钟老师说,申请博士后特别基金的时候,任务书里描述的70%将要完成的任务应该已经完成了,“评审专家绝对不会只因为好的点子支持你”。听了这番话,我豁然开朗,后来这条原则就成了我写基金申请书和创业计划书的指导方针,即证明自己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并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会后,我改变了原本设计好的题目,把课题换成了博士期间课题的延续,后来真的申请到博士后特别基金。收到申请中标消息后,我给钟老师发了一封感谢信,他只是很简单地回复了一下。

   

我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期间还去“蹭”过钟扬老师的生物信息学课。他总是把知识和故事结合着给学生讲,这样听课就变得很有意思。他总能想到一些新奇的主意,比如熊猫的基因组刚被别人公布的时候,他就提出熊猫不吃肉改吃竹子可能是熊猫抑郁了、控制多巴胺分泌的基因丢失了等等。虽然这个想法至今没有被证实,但钟老师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就足够使我佩服。钟扬老师和马红老师在我的心目中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但风格截然不同。钟老师是纵横驰骋、天马行空,马老师是严谨认真、谦虚儒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勤奋。这对我后来的行事风格影响很大,我慢慢也变得勤奋起来。总觉得,自己本身的智慧就比他们差很多,再不比以前勤奋些,估计一辈子真的就碌碌无为了。

   

钟老师离我们去了,让人觉得那么突然,就如同他的思维方式一样急速转折。虽然我和他只有几面之缘,但钟老师的精神将润物无声地影响我的一生。 


(责任编辑  李娜)


作者简介: 张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search Biologist。

本文发表在2017年第23期《科技导报》,欢迎关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事宜未及落实,欢迎图片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学术会刊

联系电话:010-62194182

欢迎投稿:lina@cast.org.cn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新书】图神经网络导论,清华大学刘知远老师著作
专知会员服务
361+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0年3月4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复旦大学邱锡鹏老师
专知会员服务
117+阅读 · 2019年9月24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清华美女学霸数学笔记曝光, 精美程度无与伦比
算法与数学之美
7+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清研实践|清华深研院师生赴澳洲墨尔本六所高校开展数据科学访问
如何从零到一地开始机器学习 ?(附思维导图)
THU数据派
6+阅读 · 2018年4月17日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相关书籍点评
算法与数学之美
9+阅读 · 2017年8月11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Arxiv
11+阅读 · 2019年6月19日
Arxiv
19+阅读 · 2018年6月27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4月19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清华美女学霸数学笔记曝光, 精美程度无与伦比
算法与数学之美
7+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清研实践|清华深研院师生赴澳洲墨尔本六所高校开展数据科学访问
如何从零到一地开始机器学习 ?(附思维导图)
THU数据派
6+阅读 · 2018年4月17日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相关书籍点评
算法与数学之美
9+阅读 · 2017年8月11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