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烈:施雅风——地理科学和冰冻圈科学研究的帅才丨科学史

2019 年 3 月 20 日 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施雅风(1919.3.21-2011.2.13),中科院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家。他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培养出一大批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员。今天是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日前,中科院院士孙鸿烈为《施雅风年谱》和《施雅风手迹》作序,全文如下:


施雅风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学、泥石流等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岁月流逝,山河永存!施先生已离开我们近八年了。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深深缅怀一代宗师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做出的卓越成就与贡献,为他那崇高的爱国情怀,对科学的执着、奉献与创新精神所敬佩。


施雅风先生始终忧国忧民,1947年,在南京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冒着极大风险,把主要精力投入了革命工作。施老在南京解放前夕保护原中央研究院研究所和相关人才,使他们留下来做出了贡献。施老是地理所的一位老成员,195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成立时担任所务秘书,他参与创办《地理知识》(现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并为该刊撰写了发刊词等文。施老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20世纪50年代参与全国第一次科学远景规划的编制和中国地形区划的研究。从1958年起开拓了中国现代冰川研究,1960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积雪冻土研究所(筹),领导和开辟我国冰川、冻土学、泥石流、干旱水文研究新领域,并积极领导和推动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先后任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和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英国皇家地质学会名誉会员、国际冰川学会、国际冻土协会理事、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名誉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等。


我和施老接触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青藏高原考察和我在院部的工作。在与他几十年的交往过程中,我深感施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科学家,也是位优秀的研究所所长和许多重大研究项目的组织者和学科帅才。


首先施老作为一个的科学家,不墨守成规,不断开拓、不断地创新精神。他善于把科学研究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与目标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和扶植新学科生长点。施老开辟、倡导和推动了我国现代冰川学、冻土学、泥石流、寒区旱区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中国冰川学理论和实践。施老组织领导了一系列冰川科学考察和研究,阐明了中国现代冰川特征、区域分异,填补了中国冰川科学的空白,完成的《中国冰川概论》和《中国冰川与环境-现代、过去与未来》两部专著标志着中国冰川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成熟。施老组织领导的《中国冰川目录》的系统编制工作,历时24年,完成《中国冰川目录》12卷23册,获得了近5万条冰川30多项参数的系统信息,摸清了中国冰川资源家底,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冰川大国中唯一全面完成冰川编目的国家。成果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冰川资源现状、变化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施老的领导和推动下,他创建的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为我国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已成为国内有科研实力、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兰州已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三大基础之一(北京、南京、兰州)和国际冰川冻土研究中心之一。中国冰川学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些方面在国际上还是做的领先成果,这与施老多年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施老对我国冰川研究锲而不舍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和扩大其研究范围,在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方面也有出色的贡献。施老与刘东生先生首先提出开展“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作为领导者之一组织了其后的一系列考察研究活动,完成了系列性的总结,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了新的科学高度,对我国青藏高原研究领先于世界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气候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也被广泛重视。施老学识渊博而具有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在全球变化研究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完成了多项有影响的成果。他主持的“中国气候、湖泊与海平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项目完成系列专著5本是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为提升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末,施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近十几年出现的气候及环境变化情况,敏锐地觉察到西北干旱区气候可能正在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为此,他不顾年逾80多岁的高龄,亲自到新疆考察,并组织专家研讨,于2002年提出了“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在学术界和国家决策层面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施老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他最先确认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与末次冰期遗迹,并通过深入考察,广罗证据,与合作者共同提出多次冰期划分意见,明确地提出了古冰川存在的范围和冰期环境,在其代表性著作《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中纠正了已被认为是“定论"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古冰川的误解。施老还组织力量对中国以西部高山为主的第四纪冰川研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出版了《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专著,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二点就是施老的研究工作始终以国家需求作为首要的出发点,这是我觉得是值得我们科学工作者很好学习的。施老在从事地理研究工作时感觉冰川对水文、对各个方面的影响,他虽已人到中年,仍奋起研究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冰冻圈,创建冰川学研究。不管是泥石流、冻土、冰雪灾害及古气候研究,还是气候变化、环境的研究,施老都是从国家的需求出发,抓住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施老的很多工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很多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他还写了一些关于科学咨询报告直接上报中央,很多报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施老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寒区道路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其中河西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冰川资源对水利水电工程影响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冰雪灾害防治技术、青藏输油管线建设、兰州—西宁—拉萨光纤工程建设、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前缘中巴公路修建方案、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巨大。鉴于施老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施老在人才培养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都有着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实践,非常注意人才的培养和不同学科人才的引进,这对我国的冰川冻土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他亲自培养和选拔的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有李吉均、程国栋、秦大河、姚檀栋和丁德文等,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施老言传身教,鼓励了几代人的成长。


施老对年轻人是真正教导,我每次有问题向施老请教,都是非常耐心地、仔仔细细地讲,使我很深受教育。施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舆论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完全不顾个人得失。他对一些不良现象,敢于仗义执言,狠狠地批评,疾恶如仇的高风亮节,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总之,施老兢兢业业,潜心学术研究,卓越的领导才能,为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学等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愧为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冻土学的一代宗师,是我们尊敬的导师、学习的楷模。我们纪念施老百年诞辰,要学习他给我们留下的不断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和与时俱进的优秀学风,勤奋刻苦、谦虚谨慎和平易近人、为人谦和、胸怀宽广的高尚品德,正派为人、淡泊名利、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等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施雅风先生的奉献精神、优秀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情操传承下去,促进我国地理科学和冰冻圈科学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综述,2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19年9月24日
重磅发布|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7+阅读 · 2019年9月2日
上新 | 《中国地理必修课》,让孩子更懂中国
罗辑思维
3+阅读 · 2019年2月25日
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与建设热点回眸
科技导报
4+阅读 · 2019年2月14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10000个科学难题 • 制造科学卷
科学出版社
13+阅读 · 2018年11月29日
【深度】谭铁牛院士谈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Object detection on aerial imagery using CenterNet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7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重磅发布|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7+阅读 · 2019年9月2日
上新 | 《中国地理必修课》,让孩子更懂中国
罗辑思维
3+阅读 · 2019年2月25日
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与建设热点回眸
科技导报
4+阅读 · 2019年2月14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10000个科学难题 • 制造科学卷
科学出版社
13+阅读 · 2018年11月29日
【深度】谭铁牛院士谈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