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到,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开启无现金日营销活动,火力全开抢占线下市场。羊毛你薅到了多少?
雷锋网报道,在近日微信智慧工坊 PRO 版公开课上,微信支付团队公布,第三个“无现金日”活动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8月1日至8月7日期间,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可领取并累计鼓励金,还可额外随机获得现金红包、专享代金券,然后在8月8日鼓励金可以进行一次性抵扣。
与此同时,近期以来,支付宝也锲而不舍地联合各地政府、企业、商家推进“无现金社会”。而业绩一直不温不火的Apple Pay,甚至PayPal和百度钱包等都谋划以优惠活动的方式血拼移动支付市场。
根据各方调查报告都显示,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中最为主导的玩家为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和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最近,蚂蚁金服在杭州、武汉、福州、天津和贵阳等地掀起了一股建设无现金城市的热潮。而在昨天的微信智慧工坊 PRO 版上,腾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调研机构益普索则共同发布了《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城市、行业、用户维度,揭开移动支付全景图的同时,提出“智慧生活”的目标理念。
早在2014年,微信红包的流行和滴滴打车的合作,使大众开始了解、接触微信支付,从此消费有了新选择。当年3月,微信支付向商户全面开放。8月,微信支付推出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从此,无论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商业环境,支付宝、微信支付便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对劲敌。
不过,虽然两家都要涉及公共设施和商业社会,但随着“公众号+微信支付”模式的形成,至今又加入了小程序、社交广告、会员等营销能力,微信支付拓展品牌商家的打法越来越明显;而与此同时,支付宝与各地市政机构展开“无现金城市”活动从上而下进攻。
所以可以看出,各家正根据自身基因优势,发起不同的攻击方向,一边是微信支付依靠社交属性从消费生活进行自下而上升维攻击;另一边是支付宝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具有征信强相关数据的公共设施场景和企业合作开始降维,逐渐服务于其信用城市、普惠金融。
雷锋网不止一次地指出,支付本身不产生价值,因为支付和交易行为建立的连接才是支付事业的价值所在。有账户连接,有持续交易便会产生数据,而关键在于如何让数据发挥价值。
微信介绍称,微信支付生态四年的发展,凸显了四大发展趋势和商机。首先,从“面对面账单”、资金流系统、微信找零到“微信买单”,从“单品识别”到“支付+会员”解决方案,随着支付能力一同升级的,是商户对深度运营的巨大需求。同时,借助微信支付、会员、社交广告、企业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和电子发票等微信生态的综合能力的融合,深度挖掘线下流量。
再者,借力第三方服务商,以及跟随跨境旅游脚步带来的流量,微信支付进一步通过大数据、会员运营等能力挖掘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巨大空间。
支付不仅仅是支付,而是连接的开始。微信支付第三方服务商曾向雷锋网表示,当获得一定量的消费数据后,未来都可以形成一个一个的商圈,比如在金融领域尝试,为商户、消费者做信贷等。不过,至今微信支付没有直接表现出数据与微信理财通、微粒贷等业务的资源共享计划,但微信支付目前很明确的是,作为大数据营销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事实上其商业变现模式尚不明确。
不过,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不管是将支持消费信贷,还是其他金融业务,这些都是正在探索的方向。可见,营销只是一个过渡。腾讯互联网金融一直缺乏的是,强金融属性相关的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路径曲线救国合情合理。
与此同时,支付宝的路径则清晰得多。因公共设施获得的水电煤交易数据,以及停车场、医疗等场景的数据来源,与其所倡导的信用城市(大数据征信)都体现出闭环;而因为社交属性的弱化,附加的营销能力也是后话。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和交易是生活基本需要,因为技术的发展,这些生活需要就可以被无条件地挖掘所谓商业价值?在自身数据和隐私公开的问题上,即使所谓授权,也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功能,要么用,要么不用。
另一个公平问题是,通过补贴、优惠等方式参与无现金社会的支付服务竞争,这对原本正常运营的银行卡体系,容易产生不公。商家是否有权利因此而拒绝其他支付服务呢?近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外都表示,移动支付不是要消灭现金,无论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被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移动支付只是作为其中一种可以提供便利,打造新型智慧生活状态的手段的补充。这些态度和过去呼喊“消灭现金”相比,显然是监管介入下各方沟通的结果。
所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科技在把传统金融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普惠的同时,我们是否要开始考虑什么才是一个健康的支付体系、金融设施?
——————————————————————
CCF-ADL在线讲习班(第80期):区块链—从技术到应用
顶级学术阵容,50+学术大牛
快速学习区块链内涵,了解区块链技术实现方法
课程链接:http://www.mooc.ai/course/113
金融科技团队招募全新启动!
金融科技栏目·采编:金融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超乎想象,当几乎所有最权威最老牌的金融媒体都在头版头条讨论人工智能时,需要另一个角度的声音来阐述fintech的技术、行业动态以及对金融业务的影响。金融媒体已经纷纷建立了面向科技业界读者的栏目,但科技媒体面向金融读者还是一片荒芜——于是雷锋网先行。
我们需要有金融及经济学知识体系,对证券、银行等资本市场熟悉,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有浓厚兴趣的观察者、写作者,加入雷锋网fintech报道团队!专业不限,工作地点深圳、北京可选,简历投递至 wenxiaohua@leiphone.com。
我们可以提供:
与人工智能业界、学界鳌头,金融等行业翘楚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
让你在一线城市过得有尊严的报酬;
一个热情、敬业的良师益友团队;
点击「阅读原文」,读懂Fintech。长按二维码,关注雷锋网旗下「AI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