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开发既没前途也没钱途啊。”CC说这句话时,我原本想安慰几句,想了想,先作罢。
他的处境有几分尴尬。
一毕业做程序员,3年多后发展不顺心转去做市场。偏偏性格与岗位八字不合,一年多下来奖金寥寥无几稳居部门垫底。又回归老本行,做外包企业的技术经理。
不料公司业务收缩,技术岗绩效与营收挂钩,CC的荷包又自动播放《凉凉》了。
有钱途的工作哪里找?
咳咳,我没水晶球,没法预测未来什么样的工作风光无限。最近周围朋友包括我自己,职场上都遇到一些挺值得反思的事情,借机捋一捋。
先看行业。
实际上大家把全行业平均薪酬拖出来,很容易看出趋势:
OK,互联网和金融算持续热门的行业。从我了解到收入情况还不错的案例中,多数也集中在这两个行业中。
不仅因为金融有资源、互联网人才缺口大,更关键的原因在于:
二者具备极强的跨赛道能力。
我原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左左,从游戏行业跳槽至零售超市领域,跳得够猛吧?还是向下往传统行业蹦跶。但完全不影响他在新赛道继续如鱼得水,他反而一路晋升成为新零售团队Leader。
我另一同事小Z去了更传统的行业——黄金珠宝。公司过去10多年一直做传统门店,现想转型线上,于是小Z负责电商系统的渠道推广。
技术形成的壁垒,它是一块有弹性的橡皮模块,能快速嵌入不同行业形态中。
哪怕再传统的行业,有的日趋夕阳,有的枯树逢春。只要该行业需要信息化、需要数据分析、需要科技助推,互联网专业人才到哪个领域几乎都会被亲亲抱抱举高高。
就拿左左所在的零售商超看:
去年马爸爸224亿收购大润发,而大润发在2015、2016两年均力压华润、沃尔玛、家乐福于中国零售商综合排行榜排名第一位。
不少人感慨,实体超市大势已去。
可互联网技术一旦被需要,便可形成降维攻击的姿态,快速渗透不同行业。
这正是其厉害之处。
接着看岗位。
前面CC的窘境并不在于行业,恰恰在于岗位。你知道,同样叫“程序员”,工资有3K也有3W+,差距到底在哪里?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曾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以作为宏碁的策略方向。
一个人犹如一家公司,含金量由附加值决定。
研发设计与品牌运作,两端向上,附加值最高。
以CC为例。
1、虽做了3年多开发,然而接触的始终是内部运维系统,技术单一、模块化开发,本质等同“零件生产”。
2、后来转岗销售,在微笑曲线中的位置并未上升,反而由于自身不善言辞、不懂市场,削弱战斗力。
3、转而回归技术岗,公司是承接二级运营商开发项目的外包公司,说白了算“贴牌企业”。
技术上无优势,品牌上无亮点。一不留神就往谷底滑落。
而同是互联网从业者,前面提到的左左是数据分析师,业务部门每季度要根据他的分析意见去调整战略;小Z负责渠道推广和构建品牌——
都处于扬起“微笑”那高高的两端。
再看个人。
讲两个真实的职业轨迹。
开发A:毕业做维护->脚本开发->系统开发->数据库管理->架构设计->项目规划->新业务孵化团队。过程中自学项目管理、敏捷、ITIL、市场营销、商务谈判、金融财务。
开发B:项目1后端开发->项目2后端开发->…项目N后端开发,大量代码复用,每个项目几乎都是上一个的翻版。做了9年,是部门年纪最大的开发人员,同级员工全部90后。
到了有前途的行业、有前途的岗位,并不意味着拿到盛宴的入场券。你以为走到转角即将扶摇直上,但其实,它还是一条并无起色的直线。
你的认知如果没扩大,行动的方向和投入的力度必然停留原地。
认知力是啥?
面对同一件事,别人有一说一,你却能透过面向抓到通用的底层逻辑,以一抵十,再在执行力的捶打下,让一个人变成一台智能永动机,你就是攻啊!
长板不够长、短板倒一堆;知识更新迟缓、技能老旧过时,没等行业淘汰你,自己就已变成一个不合时宜的边缘人。
事实上,很多人在钱途上迷路的原因是挂在第一步:不愿尝试。
习惯性张口就问,“做什么最赚钱啊?”“月薪上万我就干!”“哪个行业工资最高?”却忘记问自己:
你喜欢做什么工作?
你擅长做哪些工作?
蒙着眼睛听着耳边张三李四指点江山的声音,谈不上职业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就这么逐渐迷失了自己。
还有人总抱怨缺少机会、错失风口。
哎,机会这东西就是临门一脚,不少人都堆在后场晃悠,好歹也要冲到前场禁区才有资格抢机会吧?
总是以保守+防守的姿势站在角斗场,即便背后有风呼呼地吹也只会下意识地裹紧身上的衣服,嘟囔句“风咋这么大啊”,这就是大部分人不知不觉把钱途浪没的原因。
作者简介: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简书经管类优秀作者、蚂蚁财富/招行/雪球等平台特邀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欢迎来留言#
对此,你怎么看?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