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认为,物联网技术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场景。
文| 铅笔道 记者 吴晓宇
“雾霾猛于虎也。将PM2.5、二氧化碳关在门外,大口呼吸室内氧气,成了都市人们新的理想生活。
传统空气净化器只能完成室内空气循环,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新风系统运用正负压原理,可以让室内室外空气实现循环:机器抽取室外空气并净化和释放到室内;室内气压变大,可将脏空气通过缝隙排到室外。
而目前,我国空气净化设备家庭渗透率不足1%,发达国家已超20%。新风净化机因功能优势将代替传统机器成为主流,市场够大。王睿认定此片蓝海有待突破,团队自主研发了新风净化终端设备“小速新风”。
在120平米的房间内,一台机器可让PM2.5的数值低于10ug/m³,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在500 PPM以下,每小时可让100 m³的空气换气一次以上。
“小速新风”选择用智能“分时租赁”模式撬开市场。用户在提交500元租金后,按不高于1元/小时的使用费支付。同时,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做到智能家电产品按需消费模式。
去年11月,项目完成天使轮融资。12月,终端新风机与中控云平台研发完毕。现在,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
注:王睿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做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录音速记。
2015年,O2O浪潮正劲。技术出身的王睿辞去上海五百强高管的职位,回家乡成都创业。
彼时,他的选择是做一个家电O2O上门服务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会售卖一些产品,空气净化器位列其中。
然而,O2O模式到底是块“难啃的骨头”。盈利难、服务标准化难等问题接踵而至,项目发展遇瓶颈。
但王睿并非一无所获。经年累月地售卖空气净化器期间,让他摸透了用户的“脾气”:新风设备价格昂贵(客单价约7000元)、安装净化器需打洞会影响家居美观、频繁换滤纸颇为麻烦……由于以上痛点存在,跃跃欲试的消费者望之却步。
但是,雾霾的肆虐早已唤醒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追求:“三个爸爸”上线京东众筹1个月后,囊收1100万元;资本渐入空气净化领域亦是大势所趋:“空气堡”获得真格基金、光速中国注资。
王睿认定,新风净化领域还是一片有希望的蓝海。他们需做的,是另辟蹊径、斩除消费者的担忧处。
首先,他们摒弃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于消费者而言,空气净化设备价格高昂,用该模式很难打开市场。”
租赁模式由于存在无法让人们“按需使用”的弊病,同样未得团队青睐。“比如,用户租赁设备后却临时出差,机器闲置家中,租金仍需照交。”
就在此时,共享项目的崛起启发了王睿。 用户只需缴纳少额押金(500元)便能租下设备,使用时按不高于1元/小时的价格计费。此模式扫除了用户价格和售前售后顾虑,能迅速打开空气净化市场。
想好模式,王睿决定再做一回创业者。去年年初,“小速新风”项目正式启动。
租赁模式的关键在于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的精确。对此,王睿调侃着做了解释:“用户充一块钱,设备只能运转一小时。净化的空气越脏、费率越高,使用频率越底、费率越高。真正做到了收费合理。”
而实现此种效果需要硬件和物联网的完美配合。硬件工厂在深圳,平台研发在成都。2017年前的11个月,他成了两头跑的旅人。
市面上的新风设备体积偏大(“三个爸爸”设备长770cm),不便于运送和安装。研发伊始,王睿定下了硬件产品长、宽均为320cm的目标。
然而,体积小的同时,风量却达不到。调整内部结构、进行风量测试、噪音测试……团队多次修改后,“小速新风”在体积370cmx370cmx10cm的情况下,达到了最大平衡值:净风量300~400m³/h、噪音约为35分贝,每小时可让100 m³的空气换气一次以上。
“小速新风”采用粗滤、初效、中效、高效4层hepa过滤层,全物理过滤掉PM2.5等空气污染物。在120平米的房间内,一台机器可让PM2.5的数值低于10ug/m³,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在500 PPM以下。
用户通过官方App,能实时了解室内空气数值、计费情况。物联网的设备云可收集终端设备数据和下放控制指令;业务云则能完成智能控制终端、CRM管理、终端健康监控以及业务数据分析等。
去年12月,“小速新风”产品研发完毕,进入测试阶段。此时,王睿已完成了2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天使投资人。
随后,创始团队对接了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政府、公寓运营平台等渠道,受到成都市政府、新希望地产、中海物业等企业的关注。
据了解,“小速新风”正在寻求1000万元Pre-A轮融资,计划用于设备生产。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杨 茅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yangmao-71,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铅笔道DATA看更多项目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