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准大学生们准备迈出人生重要一步,因此,我们代他们向杜老师请教了一些问题。
致高考考生
(师生问答)
Q1
现在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说,他们可能拥有大致三个月的“空档期”,您对他们利用这个空档期有何推荐?
杜骏飞:
好好休息。
注意,首先,不是好好学习。太年轻的时候,如果满脑子只有学习,内心会日渐封闭,精神难以舒展。
其次,也不是好好玩。紧张的复习考试之后,突然堕入激烈的娱乐,尤其是那些高强度无脑娱乐,人的心智容易退化,且在再次切换为学习模式时,会出现应激障碍。
好好休息,就是要舒缓下来。1、看看风景,2、读读闲书,3、和父母、至交谈谈心,4、做做公益,5、发展一点有品味的业余爱好,6、从事一点体力劳动,7、体验一下基层社会生活。然后——从中升华自己,感悟生活,并思考一些人生的大问题。
Q2
考试中的失利很常见,如果学生在高考中出现失利的现象,他们该怎么面对?是选择复读还是上一所没那么“优秀”的学校?
杜骏飞:
选择复读,还是选择将就,这个我不好回答,答案因人而异。
如果你足够自信,足够乐观,足够有能力,足够自律,那就复读吧。否则,就要谨慎。
其实,办学水平很差、环境和文化也很差的学校,是少数;极其优秀的大学,也是少数。剩下的大部分大学里,都走出过无数优秀毕业生,造就过很多社会精英——前提是,你本人确实很优秀,虽然高考时没有发挥出来。
Q3
从高三紧张的学习环境到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环境的断裂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产生荒废时间的现象。如何尽可能避免这种选择?
杜骏飞:
我记得在杜课里谈过这一类话题。一些中国大学的主要问题是,给了学生一个弱竞争、轻负担、高风险的学习环境。事实上,等学生到了大三就会发现,原来,前途的竞争如此残酷,而且,往往已来不及改变结局。
这时,你会希望能回到过去,告诉那个过去不懂事的自己,要醒来啊,好好规划自己,好好珍惜时间,不能温水煮鱼。
Q4
围绕志愿填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数千到数万,且有火爆之势。您认为这是否反映了“孩子没主见,家长没主意,只能找专家”这个恶性循环的现象?您曾说过,家长在给孩子做志愿参考的时候,着重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天赋。那对于还没有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同学,学生和家长该以什么为重心选择专业?
杜骏飞:
我不了解填志愿的技巧,也不知道如今的专业行情。但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否则,一个家庭必会为此付出代价。
Q5
明年开始江苏高考改革,从19年开始,英语考试改为全国一卷,20年开始,语文数学改成全国二卷,取消本一本二之分。改革是为了减缓江苏考生的压力,改变理科普遍弱势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一改革?
杜骏飞:
最近,江苏教育出台了不少得人心的拨乱反正政策。这些“德政”固然可喜,但我内心首先涌起的感情,并不是感恩戴德,而是对从前教育部门那些“乱作为”感到悲哀。
十年,伤害了多少学生,多少家庭!耽误了多少杰出的人才,埋没了多少可能的精英。在我们为德政叫好时,难道不应该为过去的悲剧追责吗?
一个政府部门,如果不以服务社会利益为本,一定走向傲慢、无知,给它所服务的地区、阶层和行业带来悲剧;一个政府官员,如果对民众缺乏深刻的同情心、怜悯心、责任心,一定会落入自私、自负、昏聩、无能的陷阱。他们也许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文精神,什么都能看见,就是看不见人。
中央多次讲,警惕权力膨胀的“大政府”,为什么?因为这种体系高能低效,还容易滋生更多弄权的官僚。权力本位的行政,即使不走向腐败,也会走向愚蠢。
我对大学了解得多一些。常有人问我,对于高教系统,是秩序管理重要,还是创新管理重要?是定性管理重要,还是定量考评重要?是西式管理重要,还是中国特色重要?
如果你体察大学精神的本质,就会知道这样一个答案:其实,没有那些无谓的管理更重要。通读几本大学史,你会深信,把大学权力还给大学,大学更容易成为好大学。
最近,教育部部长讲话,大学要以本为本,也就是大学要把本科教育作为根本,教师要以教学作为根本。他的话很精彩,也符合教育常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这二十年大学评估的乱折腾,这些理念,原本就是大学的悠久传统,哪里还需要今天再来矫枉过正?
说远了,回到你的高考话题:恭喜江苏考生,愿你们从此与外省考生平等,愿你们生活在一个有常识的社会,并就此拥有本该拥有的人生。
往期精选
关于高考
高考,是一个复杂问题集,很难用三言两语评价。高考制度不完全等同于选拔制度,自然,公平的高考制度也不等同于公平的选拔制度。今天的高考,已经最大程度做到了它自己的公平;只是,公平如它,也并非阶层拔擢的最科学的途径,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为何如今“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难如登天?推本溯源,还是因为今天的科举更突出系统考察、更强调全面素质的训练,这就使得家庭出身、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效应被日渐放大了。从前,考生只需考虑题目怎么解,甚至只需懂得文章怎么写,因此,不论贫富贵贱,智力和努力本身就能成为晋身的钥匙;但如今,高考日渐突出素质、阅历、思维、知识结构,更偏向于在高维度上架设“悬空立体”的测试,对于低社会阶层的子弟来说,难度自然增大了。
关于专业
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在孩子报考大学的时候,所填志愿并没有完全考量孩子的天赋和爱好,很多时候还是家长在帮孩子们做主。而他们选择的维度是孩子上什么专业比较有前途,换言之他们是以价值来衡量的。但是事实上,一个人能不能做好一个职业,在一生当中无怨无悔,形成自己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因此,在同学们改换专业这个问题上,我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够记住这一点。
如果试图尽早学科定型,那么报考大学的时候,无论如何要把专业选好,这比把大学选好还要重要。这里所说的专业指的是孩子心仪的专业以及ta擅长的专业,家长要客观一点,为孩子着想,比起为家庭增添价值着想,更像是爱。
关于城市选择
回到你自身。如果政策仍然没有变革,而你是那个不堪负重的年轻人,你就需要量力而行了,还要注意差别竞争。
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有一批年轻人成为“自愿不买房”一族;有人笃信生活除了房子,还有“诗和远方”;有人把买房的钱拿来创业,以换取“更理想的未来”;有的人则不愿用掉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换取一套房,“年轻的日子这么短,我不想人生只有一种可能性”。
你也可以思考自己的所有可能。
“逃离北上广”成为社会流行语。白领返乡潮与民工返乡潮同时发生,我们突然发现白领和民工原来是同一回事。北京的出租屋有胶囊公寓,深圳的“出租屋”有住人集装箱——当住在集装箱里的蚁族不是小说而是现实,这个社会就有了一种荒诞的喜感。
远离荒诞,这本身就是成功。因为,你回归了本质化的现实:有尊严的存在。
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小城镇。
为此,你要斟酌自己。你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情,也不是盲目的坚持和忍耐,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适合自己的地方,才是你的城市。寻求安定的幸福,也是幸福。不管身处何方,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宋人岳珂 说:“至於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且做一条鱼,饮水后,选择冷暖。
杜骏飞《你为什么去北上广?又为什么回家乡?(杜课150期)》
关于学业规划
第一,取决于你读书是否认真上进。如果你在读书期间精神荒废,虚度青春,那读研也是枉然。当然,我见过有几位同学在读研期间突飞猛进,读书通透了,技艺精湛了,业绩积累也很卓著,连气质都变好了,他们可以说人生完成了一次瑰丽的升华,与周围那些同学产生了鲜明对比。这就是个体的差别。
第二,取决于你将来要从事行业的准入标准,有一些行业要求你是研究生毕业,有些是要求在专业水准上比较专精化,那么你读研深造、积累、专业化之后就有更多机会跨入这个行业。
第三取决于你的心智成长水平。如果说社会和就业要求的心智成熟度,你在本科毕业时没有达到,那么读研是必须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社会的阅读积累得更为丰富,同时也能够对自己人生的方向有所把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扬长避短。你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在你所掌握的所有技能当中,强化属于你的优势,将其最大化。
理论上说,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真的什么优势都没有,那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人生了。也许,是你选错了专业。又也许,是你的生活方式从来不是一个学习者。
总体来说,你有时间焦虑,还不如早点知耻而后勇,抓紧补课,勤苦练习,最大程度提升自己。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听歌 | 苏菲 · 珊曼妮的歌与人生|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说话的权利:读伏尔泰|独有爱莲人:叶嘉莹的人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杜骏飞:父亲|一个没有作家的中国|谈“地域黑”|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中学的《1984》|童心说|这一课,讲崔永元吧|谈“内卷人”|“中才之人”生存守则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知音说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罗嘉珍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