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这一技术飞跃要求军事指挥控制文化进行相应的演进,以重新定义预期,拥抱一个更现实的未来,其中人机协同将最大化战术权威、作战完整性和战略主导权。
当代作战环境充满了战场自主武器系统正在改变作战行动的例证。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在2025年7月期间向乌克兰目标发射了破纪录的6,245架远程(LR)单向攻击(OWA)和诱饵无人机(UAV)。在2025年9月6日至7日晚间,俄罗斯发动了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向乌克兰发射了805架无人机。数个专家消息来源推测,俄罗斯可能很快能够每天发射两千架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除支持远程打击外,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将无人机用于战术精确打击、以反无人机系统(C-UAS)能力拦截其他无人机、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及指示目标、中继指挥控制信号以扩展战术无人机航程并通过“母舰”无人机将其投送至更纵深区域、提供战场后勤支援、布设和清扫地雷,以及对固定防御工事实施爆破作业。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集成到这些自主系统中,我们最近见证了真正蜂群式袭击的出现。
美国是几十年前首个开始使用无人系统的国家,但其认为在转变如何将这些能力用于作战方面进展缓慢。直到最近,这些令人垂涎的精密系统往往仅被用作支持关键任务的国家资产。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不久前呼吁对军方无人机战略进行激进的全面改革,强调现代化、放松管制和加速生产。这明确传达出对半自主和自主系统现已成为跨域动能和非动能交战核心的认可。这一战略转向被视为战争本身特征的一个明确转变。
无人系统(UVS)的使用,包括消耗性无人机,在过去二十年中显著增加。最近的冲突已成为经验实验室,用于测试“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无人机蜂群以及小型消费级无人系统的有效性,这些系统只需最少的技术投入、经济投资和时间即可被武器化。无人机在针对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情报监视侦察(ISR)和电子战任务中的使用,均已证明了这些消耗性平台的多功能性和多维度的成本效益。
当前无人系统(UVS)的技术现状强调定向蜂群技术,即无人机专为特定任务(如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精确打击或海上巡逻)而设计,并与人类操作员协同以实现任务目标。与通用平台不同,每个无人系统(无论是空基、陆基还是海基)都在特定角色中表现出色,其技术源于针对性农业无人机或配送系统等商业创新。近期报告凸显了俄罗斯计划每次任务部署多达2,000架无人机,这强调了对强大指挥、控制、通信和网络安全(C4)能力的需求,以确保执行特定任务的无人机能够协调一致地运作,不损害任务完整性。这种植根于人机协同的定向蜂群方法能够产生可扩展的多维效应,但需要先进的网络安全措施来对抗对手干扰,从而为下一代自主系统奠定基础。
当今的无人系统依赖于规范性决策技术,即系统在工程约束内(例如预编程飞行路径或蜂群协调协议)执行严格定义的指令。这些刚性框架确保了可靠性,但限制了在动态战场上的适应性。美国未来愿景要求的是自创生系统 [即能够自主执行认知工作的自组织和自我复制的系统] —— 具备自我演进决策和适应威胁的能力,同时仍从属于人类的最高权威。此类系统将利用先进人工智能来预测对手战术并优化作战行动,但同时会纳入责任架构以确保与人类意图一致,特别是在武器释放等关键行动中。开发这些技术需要投资于机器学习算法和网络安全以防止被利用,确保无人载具系统在人类监督下可预测地演进。
图:自创生无人系统是能够自主执行认知工作的自组织和自我复制系统
稀土矿物(REM)对磁铁和传感器等组件至关重要,关乎着无人系统制造的供应链稳定。为缓解稀土战略脆弱性,美国认为,未来技术必须通过国内开采(例如扩大像芒廷帕斯这样的美国矿山)和推进从报废系统中回收材料的先进回收方法,来减少对外国稀土的依赖。
消耗性无人机在归因和升级管理至关重要的行动中具有独特优势。其易于快速部署和低信号特征允许在监视、试探性攻击和打击任务中实现推诿否认。这种归因的模糊性可提供战术灵活性和战略优势。国家行为体利用这一点,可向代理人武装提供无人机用于袭击石油设施、航运通道和联军基地,而无需承担直接责任。随着更广泛地使用无人机,必须预见到对手将如何利用相同技术来创造战略叙事优势并扭曲升级阶梯。可以肯定的是,使用低归因特征的无人机会加剧“战争迷雾”,助长不信任,模糊问责制,并挑战国际交战规则以及反应的正当性与相称性。
图:消耗性无人机易于快速部署和低信号特征允许在监视、试探性攻击和打击任务中实现推诿否认
为穿透无人机作战的迷雾,必须提升预测性情报能力并优化无人系统(UVS)的自主决策水平,同时通过一体化指挥控制来维护人类意图。利用人工智能建模对手无人系统战术(例如使用代理人无人机进行可推诿的打击)的先进预测分析技术,能够预测威胁并减少归因的模糊性。为以时间、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开发此类系统,规模化决策周期应具备更大灵活性,以更切实地满足面向作战使用的人机混合系统在设计、构建和评估方面的需求。这种混合方法应利用自动化(及迭代式自主性)进行快速数据处理和蜂群协同,同时在动能行动中保留人类对火力控制的监督权,以确保符合战术具体性和战略目标。为在对抗环境中保持态势清晰和任务能力,应发展强大的反无人机技术,包括实时信号干扰和归因取证,以压制对手的无人系统并削弱其战术优势。
图:规模化决策周期应具备更大灵活性,以更切实地满足面向作战使用的人机混合系统在设计、构建和评估方面的需求
美国防部门正推进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自创生、自演进平台发展,首先将“人在回路内”架构转变为“人在回路上”架构(即人类监督而非直接控制系统功能),并最终发展到共生式人机协同——建立一种动态伙伴关系,使无人系统能够以最少的干预预见并适应人类意图。
此外须建立一种责任架构,以确保自创生无人载具系统可预测地运行,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减轻认知负担,并培养对网络安全的系统的信任。这一技术飞跃要求军事指挥控制文化进行相应的演进,以重新定义预期,超越对难以驾驭的机器自主性的反乌托邦式恐惧,拥抱一个更现实的未来,其中人机协同将最大化战术权威、作战完整性和战略主导权。
图: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自创生、自演进平台,首先推进从“人在回路内”到“人在回路上”架构的转变(即人类监督而非直接控制系统功能),并最终发展到共生式人机协同——建立一种动态伙伴关系,使无人系统能够以最少的干预预见并适应人类意图
参考来源:madsci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