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原创 
 
      新智元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今天,万众瞩目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如期举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重磅发布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据悉,鸿蒙是全世界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非常巧的是,今天恰巧是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 50岁生日。
 
      
     
    
   
 
   开天辟地,鸿蒙终于问世!
 
   
 
    
    今天,一年一度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如期举行,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认为—“未来的操作系统应当是微内核架构,可以适配任意终端。” 
     
    
    
    
    
    因此,余承东宣布:发布面向未来的OS——全世界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鸿蒙(HarmonyOS)!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发布鸿蒙,现场掌声雷动! 
    
 
    
   
 
    
    余承东说鸿蒙随时可用在手机上,目前华为手机优先使用安卓生态,一旦受实体名单影响安卓不能用,一两天就可以迁移到鸿蒙OS上来。 
    
    
    
    
    
   
 
    
    
    
    更惊喜的是,余承东还非常骄傲的宣布——鸿蒙OS还是开源的!喊话安卓:鸿蒙更强、更安全! 
     
    
    
    
    而更有意思的是,今天恰巧是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 50岁生日,余承东表示: 
    
   
 
    
     
      
       
       时光飞逝,明天将迎来我加入华为后,自己的第27个生日,50岁生日,年过半百了。 
       
      
 
       
       回首一路走来,记忆最深的,还是从无线至今各个阶段的艰难困苦,成功的喜悦都是很短暂的,而各种挑战总是一个接一个。感谢一直以来各位的支持与厚爱!感谢团队的拼搏与努力,总能克服困难,不断超越,创造奇迹! 
       
      
     
   
 
    
    
    
    接下来,新智元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鸿蒙OS为何将成为智能终端全新里程碑。 
    
 
    
    
    
    
   
 
   何谓“分布架构”呢?余承东解释道,鸿蒙OS可实现模块化解耦,对应不同设备弹性部署。
 
   
 
   余承东说,鸿蒙OS是“真正实现跨终端的无缝系统”。这是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了跨终端的无缝协同体验。
 
   
 
    
   
 
   
 
   分布式架构的应用包括分布式任务调度,分布式数据管理,硬件能力虚拟化,分布式软总线。
 
   
 
   “全场景”,这是余承东在介绍鸿蒙OS时的高频词。
 
   
 
    
   
 
   具体来说,分布式架构可灵活适配全场景的丰富终端形态,不同的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GB级的内存、手表、汽车等MB级的,以及门锁等KB级内存非常小的IoT设备,鸿蒙OS系统都能够根据硬件能力进行加载:一套OS能够在不同硬件能力上部署。
 
   
 
    
   
 
    
    
    
   
 
    
    鸿蒙OS的确定时延引擎带来流畅稳定的用户体验,响应时延降低25.7%,时延波动率降低55.6%。 
    
   
 
    
    此外,提升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对系统性能也至关重要。鸿蒙的高性能IPC使得进程间的通信效率提升了5倍。 
    
   
 
    
     
      
      安全性:“鸿蒙”微内核无需Root权限,保证系统级安全 
      
     
    
    
    
    
    
    余承东表示,自从计算机被发明以来,一直使用的都是宏内核,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时代,在人脸识别、支付等应用上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形式化验证的方式提升系统安全性。通过形式化验证代码从源头上保证系统的有效和安全。但有个问题,一行代码的形式化验证可能就需要100行,如果采用宏内核,这个工作量将是灾难级的,但使用微内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全部的形式化验证。
 
    
 
   “鸿蒙”微内核架构无需root权限,外核服务相互隔离,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钥匙能够开出所有房间的门,从而有效提升系统级安全。
 
   
 
    
   
 
   余承东称,此次不仅带来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的鸿蒙OS,华为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的共享。
 
   
 
    
   
 
   现在各种不同的设备型号和规格,为开发者带来很大挑战,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很多时候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发。
 
   
 
    
   
 
   而余承东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华为的开发环境以及面向多终端开发的IDE,可以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能够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实现跨设备的生态共享。 
 
   
 
   余承东还举了一个开发音乐类app的例子。通过控件标签化以及布局自适应,app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尺寸,自动匹配不同的UI布局。
 
   
 
    
    
    
    
    
    
    
    最后,余承东亮出了鸿蒙OS的架构图,而且是“当前”和“未来”的架构图。 
    
    
    
    较为明显的一个区别是,鸿蒙OS未来的架构欲统一内核,将当前的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和LiteOS整成一个统一的“鸿蒙微内核”!
 
    
    
    
    至此,我们可以重看一下鸿蒙的开发历程,以及未来的路标,不得不感叹,鸿蒙OS的未来更让人期待! 
    
    
    
    
   
 
    
    
    
    准备了十年之久的不仅仅是鸿蒙,还有华为方舟编译器。 
    
 
    
   
 
    
    -  
      
      2009年,华为启动5G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开始创建编译组,第一批海内外研究人员加入。 
     
-  
      
      2013年,华为推出面向基站领域的自研编译器HCC,并正式提出编译器框架构想。 
     
-  
      
      2014年,众多海内外专家加入华为,方舟项目正式启动。 
     
-  
     
-  
     
 
    
     
      
       
       实际上,方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从高级语言到机器码的“万能翻译”,更是一个编译运行系统。 
       
      
     
    
    
     
      
       
       一方面,方舟编译器首次在Java领域将虚拟机干掉了,也是软件史上首次将Java/C/C++等混合代码一次编译成机器码直接在手机上运行,彻底告别Java的JNI额外开销,也彻底告别了虚拟机GC内存回收带来的应用进程掉线,使操作流畅度大幅提升。如果说目前最新的安卓系统是和谐号动车,那么经方舟编译的安卓系统便是高铁,是“复兴号”。 
       
      
     
    
    
     
      
       
       华为手机直接通过方舟编译器替换了Android system-server的所有后台服务,这一项就已经足够让华为EMUI比其他安卓系统更快一步。根据华为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高达24%,系统响应性能提升44%。入手P30系列的用户,应该已经体验到了。 
       
      
     
    
    
    
     
      
       
       
       另一方面,方舟编译器用空间换性能,直接将编译器的代码优化搬到了开发者环境,不再被手机端的硬件资源所限制,为代码优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此外,经测试,新浪微博极速版APP经方舟编译后,操作流畅度提升高达60%。 
       
       
       解决安卓的四大命门,出于安卓,胜于安卓,超越iOS,并且全面兼容安卓,这就是华为方舟编译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