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大会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国内最高层次的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2018年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的主题为“自动化创造智慧社会”,大会将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西安召开。本次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
CAC 2018将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引领自动化、信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CAC 2018专题论坛:智·享女学者论坛的背景,及相应的两位论坛主席与七位报告专家。
(扫一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会)
专题背景
女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她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勇攀高峰,在若干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已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事业和家庭中扮演了多重社会角色,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为此,2018年中国自动化大会特邀请知名女性科技工作者举办“智·享”女学者论坛,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科研喜乐和生活感悟,呈现女学者真实的工作生活面貌和精彩的人生故事。
论坛主席及报告专家
论坛主席
论坛主席简介:陈虹,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在浙江大学过程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作为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7年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极限工况下汽车主动安全协同控制及应用验证”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现兼任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空天智能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IFAC TC Automotive Control 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预测优化控制、非线性控制以及在汽车系统中的应用。
论坛主席简介:阳春华,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于1985年、1988年和2002年在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访问教授,2009年至2010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高访研究学者。
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杰青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厂校合作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现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采矿、矿物和金属加工(IFAC MMM)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报告专家
12月2日下午报告专家
报告专家简介:阳春华,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于1985年、1988年和2002年在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访问教授,2009年至2010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高访研究学者。
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杰青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厂校合作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现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采矿、矿物和金属加工(IFAC MMM)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报告题目:问题驱动求实创新
报告摘要: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个人的科研经历和成长历程,详细报告一个20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的研究案例-锌冶炼生产全流程关键工序的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及工业应用,结合案例讲述如何从实际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创新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取得应用成效?分享科研路上的艰辛和喜悦。
报告专家简介:杜文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化工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研究工作,重点围绕化工过程优质、节能、降耗、减排等优化运行需求,针对乙烯、PTA等炼化生产过程,开展了化工过程混合建模、智能控制以及实时优化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子课题、国家863计划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在化工过程半参数化混合建模、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辨识与控制、工业过程多目标动态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特色成果。相关研究工作在大型石化工业装置上进行了成功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节能降耗效果。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等17项科技奖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项,其中授权29项,1项获得2007年上海市发明专利一等奖;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90余篇。
报告题目:科技女性的社会责任与实践体会
报告摘要:女性学者是科技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到中国诺奖第一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女性不仅在社会生活、也在科技学术发展中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但科技女性在面临性别差异带来的发展限制也是客观情况。这里将从经常困惑女性学者的几个问题出发,例如,如何自我定位在家庭和工作的作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的科研等方面,结合自己实际感受和切身体会,分享一些观点和实践体会,以此为女性学者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提供借鉴参考。
报告专家简介:刘志新,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院,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自2007年起任职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现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赴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多主体系统、分布式滤波等。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等,担任《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系统科学与数学》编委,曾获WCICA最佳理论论文奖(2018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15年)、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旗舰杂志SIAM Review的SIGEST论文奖(2014年)、入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届“陈景润未来之星”计划(2009年)等奖励和荣誉。
报告题目:多主体系统的分析与调控
报告摘要:理解具有局部相互作用的多主体系统如何产生宏观的行为以及如何调控是是系统控制领域的根本任务。 本报告针对几类典型的多主体系统,介绍我们在大群体系统同步、同步的最小容许半径、群体系统的定量干预、刚体系统姿态协调的控制算法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报告专家简介:赵春晖,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2年1月至今为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数据解析与应用、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等。已发表国际知名期刊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授权发明专利14项。近年已主持1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科基金优青、重点、面上以及省杰青、省科技部重点研发、企业合作课题等。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一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曾获全国百篇优博提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一届自动化学会青年女科学家奖、过程控制青年奖等,现为IEEE senior member。先后九次获得控制领域会议的优秀论文奖或提名奖等。担任国际SCI期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与Neurocomputing的AE、国内期刊《控制与决策》、《控制工程》的AE等,担任国际自控联化工过程控制以及Safeprocess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过控专委会与故障诊断专委会等委员。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间歇过程状态监控与质量分析
报告摘要:作为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间歇工业过程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市场对多品种、多规格和高质量产品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使得现代过程工业更加倚重于生产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间歇过程。因此,间歇过程生产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产品的高质量追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报告将从分析间歇过程的具体过程特性出发,介绍基本的过程监测、故障诊断与质量分析技术以及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对间歇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等,并简单介绍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报告专家简介:栾小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0年中国—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江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6年4月至9月阿尔伯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访问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江苏省“双创计划”、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最高荣誉入选者。研究方向为复杂动态系统建模、先进控制与优化,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在Automatica、IEEE TAC、IEEE TI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EI收录20多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0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3项。主持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00多万,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报告题目:科研与生活
报告摘要: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者的生活方式是围绕科研形成的,做科研,要志于斯且乐于斯。真正的学者总是有读不完的文献、想不完的问题、写不完的思想,同时要将科研融入生活,用生活滋养科研。本报告围绕如何从事理论基础研究、如何从理论到应用、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等几个方面,分享科研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酷享学术,在科研中保持工作生活平衡。
报告专家简介:蒲华燕,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机器人灵巧设计与智能控制研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科技英才,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
报告题目:海上智能无人系统
报告摘要:海上运载装备是认知海洋、开发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与保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海上无人系统是海上智能运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能海洋无人艇作为海上智能无人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自主感知与决策能力,并可自主完成目标探测及海图测绘、海洋探测、水下考古、军事应用等各种海洋作业任务,在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加强国防建设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人团队针对智能海洋无人艇研制面临的难点问题,突破了高海况涌流冲击下航迹精准跟踪控制、稳定大视场声纳图像生成方法、复杂背景下立体组合避障、海况影响下自动布放回收、低频强线谱振动噪声的主被动控制、复杂海洋环境下无人艇智能感知与决策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精海系列无人艇,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极地战略、海上重大事故应急探测与救援等。
报告专家简介:朱洪艳,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国际信息融合学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委员以及国际信息融合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等。研究领域包括统计信号处理、多源信息融合、声源定位跟踪、传感器管理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委托项目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报告题目:科技女性与智慧生活
报告摘要:1)简单介绍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方向-多源信息融合以及相关研究内容。2)从自身经历出发,分析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分享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关系的思考。
CAC 2018
与众多大咖面对面,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官微将持续更新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系列分论坛介绍,敬请关注!
(扫一扫二维码咨询大会工作人员)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往期文章推荐
🔗【CAC 2018大会论坛】大咖云集,共襄自动化领域盛举!
🔗【重要通知】2021、2022 年中国自动化大会申报工作通知
🔗【重要通知】中国自动化学会关于征集“典赞•2018科普中国” 参评项目的通知
🔗【CAC2018】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论文及注册相关问题答复(Q&A)
🔗【CAC 2018分论坛】专题论坛:我们的2030——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