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访吴建平院士:揭开下一代互联网的面纱

2017 年 11 月 29 日 中国自动化学会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已在全球许多地方开始应用,但对许多人来说,似乎仍隔着一层面纱,看得不太清楚。对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以及中国相关发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日前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时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什么是互联网核心技术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学界、业界、公众却可能会给出各种答案。近日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名人堂”的吴建平院士解释说: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最核心的是CPU(中央处理器);对软件来说,最核心的是操作系统;而对互联网来说,最核心的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在互联网掌握更多话语权,就需要更多参与体系结构中的相关标准制定”。

互联网体系结构中,最核心的是网络层。利用网络层,互联网将所有通信技术统一起来。吴建平介绍说,真正的网络层是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传输格式,因为互联网的初衷是用互联网连接所有的通信系统和网络,所以它的标准传输格式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转换方式,互联网之所以在众多的网络和通信技术中胜出,最重要的是采用了无连接分组交换技术,也就是IP技术,有这个技术才能够去使用和包容所有的通信和网络手段,这是它最成功的方面。此外,互联网把数据从一端送到另一端是靠中间的路由控制算法。


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


40年前,卫星、电话拨号、光纤等各类通信设备已大量存在,但急需一种网络把它们都统一起来。这首先要有统一的数据格式,也就是说各方的“语言”要通,“有翻译就不能叫做互联网。联网、统一,正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所在。”吴建平说。

1980年,由来自全球各地工程师组成的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制定出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v4相关标准,定义了传输格式。这个格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地址,即网络空间编址。当时设计中网络空间编址为2的32次方,最多能提供40多亿个网址。在当时,“40亿空间已经大得不得了。没想到互联网急剧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数量级并不能满足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设计下一代互联网,同时试图修正IPv4中的不足。从1992年到1997年,多国专家提出了32个方案,最终综合形成了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将地址空间扩大到2的128次方。“这个空间大到无法想象,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都可以有10的26次方的地址,甚至可以分配地址到空中的尘埃。”吴建平说。

吴建平表示:“IETF将IPv4到IPv6的变化称为下一代IP,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下一代互联网。”


中国掌握了多少核心技术


IETF将互联网核心技术以标准形式固定下来。2003年前,国际互联网标准约有3000多个,其中,中国只有一个。“而就这一个还是国际合作的,关于中文编码在互联网的转换标准,这也并非是核心内容。”吴建平说。

但自中国开始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后,国内发起不少相关研究,中国开始逐步参加标准开发和制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从2003年到现在的约14年间,中国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是非常有成效的。现在国际互联网8000个标准中,中国已经有80多个,也就是说从1/3000变成1%了。近年来,中国在标准化制定中,清华大学和华为公司参与程度最高,”吴建平说,“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仍然是一个初学者。”

吴建平说:“中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比如,中国提出的旨在将互联网与各种传统领域融合的互联网+概念就让世界大为惊叹。总体来说,下一代互联网带给中国的未来是乐观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吴建平,男,汉族,1953年10月山西太原出生,山东巨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和系主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网络中心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和IEEE Fellow。曾任亚太先进网络学会APAN主席。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我国互联网工程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05、1997)和三等奖1项(1997)。还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何梁何利科技奖(2008)、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乔纳森·帕斯塔尔奖(2010)和入选ISOC国际互联网名人堂(2017)。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6+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BAAI|2019】类脑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鲁华祥(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新智元
24+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肖仰华 | 知识图谱与认知智能
开放知识图谱
15+阅读 · 2018年4月5日
【院士讲堂】谭铁牛:生物识别是未来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3+阅读 · 2018年2月5日
甲子光年 | 为什么知识图谱终于火了?
开放知识图谱
5+阅读 · 2017年11月28日
你不得不看的六篇知识图谱落地好文
AI前线
29+阅读 · 2017年11月19日
漆桂林 | 开放:知识图谱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知识图谱
7+阅读 · 2017年6月28日
Arxiv
10+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6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1月2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6+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BAAI|2019】类脑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鲁华祥(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相关资讯
消失的千人计划
新智元
24+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肖仰华 | 知识图谱与认知智能
开放知识图谱
15+阅读 · 2018年4月5日
【院士讲堂】谭铁牛:生物识别是未来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3+阅读 · 2018年2月5日
甲子光年 | 为什么知识图谱终于火了?
开放知识图谱
5+阅读 · 2017年11月28日
你不得不看的六篇知识图谱落地好文
AI前线
29+阅读 · 2017年11月19日
漆桂林 | 开放:知识图谱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知识图谱
7+阅读 · 2017年6月2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