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90后"土博士",一毕业直接当上985高校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

2019 年 10 月 21 日 算法与数学之美

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最后一批 90 后也早已进入大学了。而第一批 90 后,除了在朋友圈出家、脱发、离婚的,经常被刷屏的就是“90后”当教授、博导的新闻了……

其中,最火的莫过于23岁就在Nature发文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还有浙大90后博导杨树等等他们当中许多人拥有欧洲、北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经历,在CNS(Nature, Cell, Science)上发表多篇一作文章,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年纪轻轻就当上名校的教授、博导……


左:刘明侦    右:杨树

最近,又有多名“90后”博士被聘为985高校教授。相比之前报道的大多数“90后”教授,这些青年教授除了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外,均没有出国留学经历,而是国内博士毕业,直接被高校聘为教授、博导。堪称地地道道的“土博士”,在海外留学经历受追捧的今天,实属不易。

这几位“90后”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姗、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李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万龙、湖南大学李东有没有发现,他们4个里面三个姓李?

左起:李珊,李琳,李东,万龙


在我们还在挣扎发paper的时候,他们竟然从博士直接变成博士的导师了……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看到这些 90 后成为教授的新闻,我突然觉得自己正在被同龄人抛弃...



李 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1990年出生



李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李姗,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09-2012.07月 本科就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12.09-2018.12月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傅向东研究员。2018.1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授。2018年8月16日,由李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平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且获选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也是获奖进展中唯一一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

25岁结婚,28岁独立一作发Nature,博士毕业即任教授,这个学神有点牛

28岁,国科大博士毕业;

28岁,任高校四级教授

28岁,以独立一作身份在 Nature 杂志发表长文;

28岁,其参与的研究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28岁,与初恋步入婚姻已经3年。忙碌的毕业季,论文、工作、结婚……

最年轻的南农教授

2018年底,李姗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赵云德团队,被评为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年纪轻轻便担任教授,李姗表示,自己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她说:学校没有嫌弃我没有海外经历,博士毕业后能够直接把我引进,这是南农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

“文章只是一个敲门砖而已”,对于经常被问到拿到教授的职位是因为发的文章的问题,李姗如此回答。

“这女孩白白胖胖的,能下地干活儿吗?吃得了苦吗?”李姗说这是从师兄师姐们那里听来的导师傅向东对她的第一印象。“哟,李教授回来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薛勇彪研究员见到李姗时如此打趣。

在大部分同龄人还没有摸清未来的头绪时,李珊已经完成了从国科大的博士生到李教授的身份转变。

这转变快吗?快。从1月到4月,不过4个月。也不快。从2012年到2019年,整整7年。
“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回来做实验。” 李姗说到。
李姗觉得自己2018年太幸运了。她不止一次地向周围的朋友、老师、同学甚至是各种到访的陌生人提及“运气”一词。

今年3月是李珊第一次招生,一共收了一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当问及挑选学生的标准时,这个尚未完全适应身份转变的28岁年轻教授笑着说,“兴趣和忠诚。


李姗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1、Shan Li,Yonghang Tian,Kun Wu,Yafeng Ye,Jianping Yu,Jianqing Zhang,Qian Liu,Mengyun Hu,Hui Li,Yiping Tong,Nicholas P.Harberd & Xiangdong Fu.Modulatingplant growth-metabolism coordination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Nature,2018,560:595-600.(IF2018=41.577)(Cover story)


2、Shaokui Wang,Shan Li,Qian Liu,Kun Wu,Jianqing Zhang,Shuansuo Wang,Yi Wang,Xiangbin Chen,Yi Zhang,Caixia Gao,Feng Wang,Haixiang Huang & Xiangdong Fu.The OsSPL16-GW7 regulatory module determines grain shape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s rice yield and grain quality.Nature Genetics,2015,47:949-954.(IF2015=29.352)


3、Shuansuo Wang,Kun Wu,Qian Qian,Qian Liu,Qi Li,Yajun Pan,Yafeng Ye,Xueying  Liu,Jing Wang,Jianqing Zhang,Shan Li,Yuejin Wu,Xiangdong Fu.Non-canonical regulation of SPL transcription factors by a human OTUB1-like deubiquitinase defines a new plant type ric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grain yield.Cell Research,2017,27:1142-1156.IF2017=15.393)


4 Xiangdong Fu,Shan Li,Kun Wu,Yonghang Tian,Yafeng Ye,Qian Liu.Methods of increasing nutrient use efficiency.PCT/GB2019/050376.


5 Xiangdong Fu,Shaokui Wang,Kun Wu,Qian Liu,Shan Li.Rice plants with altered seed phenotype and quality.PCT/US20180020629A1.(Public stage)


6 傅向东;李媚;吴昆;田永航;叶亚峰;刘倩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及其应用,中国,申请公布号CN107937416A.


7 傅向东;王少奎;吴昆;刘倩;李姗控制水稻粒形、外观品质和产量的基因GW7及其应用,中国,申请公布号CN105985965A.




李 琳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1991年出生



李琳 

南方医科大教授


李琳,1991年出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10年9月-2014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2014年9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BIOPIC中心,博士;2019年7月至今: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PI。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在Cell(2015,封面文章)、Nature Cell Biology(2018)、CellResearch(2017,封面文章)发表学术论文,其中Cell工作荣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中国生命领域十大进展”。实验室利用前沿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围绕生殖系细胞的发育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展开研究,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奠定基础。

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

据悉,南方医科大学针对优秀学术骨干的待遇与支持条件包括: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提供人才过渡房;必要的科研、办公条件;根据水平聘任教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科研助手、研究生及博士后招生计划;规划统筹科研及人才项目申报;协助办理配偶工作调动及子女户口随迁;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按政策要求纳入事业编制。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  Lin Li*, FanGuo*, Yun Gao*, Yixin Ren*, Peng Yuan, Liying Yan ,Rong Li, Ying Lian, Jingyun Li, Boqiang Hu, Junpeng Gao, Lu Wen, Fuchou Tang and Jie Qiao.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Nature cell biology20(7):847-858.(2018)封面亮点
2、  FanGuo*, Lin Li*, Jingyun Li*, Xinglong Wu, Boqiang Hu, Ping Zhu,Lu Wen,FuchouTang. Single-cell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Research27(8):967-988.(2017)封面文章
3、  FanGuo*, Liying Yan*, Hongshan Guo*, LinLi*, Boqiang Hu, Yangyu Zhao,Jun Yong, Yuqiong Hu, Xiaoye Wang, Yuan Wei, Wei Wang, Rong Li, Jie Yan, XuZhi, Yan Zhang, Hongyan Jin, Wenxin Zhang, Yu Hou, Ping Zhu, Jingyun Li, LingZhang, Sirui Liu, Yixin Ren, Xiaohui Zhu, Lu Wen, Yi Qin Gao, Fuchou Tang, andJie Qiao.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Germ Cells. Cell161(6):1437-52.(2015)封面文章


万 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990年出生



万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一名90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技术,打破国外对中国近20年的技术封锁。这名90后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他已留校任教,成为哈工大长聘教授。

个人简历显示,万龙1991年生,是江西南昌人,本科、硕士、博士均在哈工大就读,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3篇论文为《Mater Des》、《J Mater Sci Technol》热点和《Sci Technol Weld Joi》主编推荐亮点文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

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计划,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恰佩克杰出青年创业者奖等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

2015年,响应党中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号召,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发起成立哈尔滨万洲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将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化。

针对取得的成绩,万龙这样说:

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

大学本科时期,我们这所实验室的创始人吴林老师来作讲座。吴老师说,有人说一种焊枪只有国外才能做出来,中国人做不出来,但是后来中国人也做出来了。

这给我很大触动。我觉得虽然国外有领先我们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客观认识自我,不能妄自菲薄,然后沉下心去,在这个领域做点什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新经验、创业心得分享给更多学生,同时继续做科研,推动产学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李 东

湖南大学教授     1990年出生



李 东

湖南大学教授


出生于1990年、2018年刚从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的李东就被湖南大学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正高)、博士生导师。


根据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李东2009年进入同济大学就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并于201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李东的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博士期间总计发表SCI论文17篇(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曾获得校级奖项四项,被评为同济大学学术先锋。


李东教授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另据同济大学校友会官网介绍,李东在攻读博士期间,提出了场效应光电子晶体管和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一体,研究结果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响因子:38.986)以及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评价为重大的突破。

————

编辑 ∑Gemini

 来源:浙大学报英文版


泰勒定理的奇闻轶事

丘成桐:漫谈微分几何

Leibniz 如何想出微积分?(一)

线性相关和秩的物理意义

数学史上你认为最丑陋的公式是什么?

陶哲轩谈什么是好的数学

田渊栋:数学的用处(下篇)

你绝对没想过原来数学家这么流氓,一言不合就进行暴力证明

世界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数学中有哪些巧合让人眼前一亮?

算法立功!清华毕业教授美国被抢车,警察无能为力自己用“贪心算法”找回

学术史上的奇文:怎样用数学抓狮子

台大教授的反思:最难的一课 我们却没教给学生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学习指导—— 怎样做研究生

☞分享 数学,常识和运气 ——投资大师詹姆斯·西蒙斯2010年在MIT的讲座


算法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涉及数学、物理、算法、计算机、编程等相关领域,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math_alg@163.com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李东博士是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副教授。他是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并行架构、系统和算法实验室 (PASA)的主任,也是高性能计算系统和架构组的联合主任。此前(2011-2014 年),他是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的研究科学家。在此之前,他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 的副主编。董博士的研究重点是高性能计算 (HPC),并与计算机系统保持密切相关。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3+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翟天临博士所发论文涉嫌抄袭(附各路证据)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0年3月11日
Arxiv
14+阅读 · 2020年1月27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1月1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3月17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