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机器之心发布百页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智能战疫」与「疫后经营」调查报告

2020 年 5 月 22 日 机器之心


2020 年 2 月份,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及领先的生态服务机构,机器之心发起「智能战疫联合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号召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研究机构、产业方、服务机构等联合起来,将各自技术、解决方案、研究成果、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等进行有效整合配置,促进各方的优势互补和密切合作,通过技术力量和产业合作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共同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行动」共吸纳 160 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研究机构、产业方、服务机构加入,参与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四大都市圈,覆盖企业服务等多个行业。

在「行动」开展的三个月间,机器之心密切跟踪并传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抗疫现场的最新进展、效果与成绩,10 家联合「行动」企业创始人亲自出马参与机器之心线上分享,为前线抗击疫情与科学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建议。作为「行动」的发起方,机器之心牵头发布 50 余篇专题原创报道;联合「行动」参与企业发布 900 余份「智能战疫」动态,推送 30 期「智能战疫」动态日报,上线近千条「智能战疫」智能化解决方案资源数据,完成数十项「智能战疫」智能化解决方案供需匹配对接服务。在所有参与机构的支持和努力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效果。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地企业正式复产。为明确疫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经营现状与发展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机器之心邀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细分赛道代表创企参与问卷调查,针对人工智能企业复工复产程度、业务受疫情影响程度、应对手段与反思感悟、疫情后企业经营重点、对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机遇的判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得到了 141 家企业的积极反馈与支持。

基于外部产业环境变化和本次调查反馈,机器之心将「智能战疫联合行动」升级为「产业智能联合行动」,转向重点关注科技企业复工复产时遇到的切实需求与长远规划,继续为已加入企业提供更多服务。机器之心「产业智能联合行动」将通过联合技术公司、产业方和服务机构,促进各方产业协同与商业合作,提高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协助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业务升级,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为「智能战疫联合行动」的尾声,同时也是「产业智能联合行动」的序幕,机器之心特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智能战疫」与「疫后经营」调查研究》报告,供人工智能企业了解同行现状、认清行业位置,恢复生产运营,回归发展快车道;供智能化产业链企业了解人工智能厂商经营稳定性,便于更好指定采购、战略合作、投资等商业决策;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公共部门了解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疫后经营现状与发展需求,辅助决策参考。



报告三大板块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智能战疫」经验,解读人工智能产业「疫后经营」情况,展望人工智能产业「疫后发展」机会,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疫后经营」情况调查

2020 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让民众生活的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企业经营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基于机器之心 2020 年 5 月份对 141 家人工智能产业细分赛道代表创企关于「疫后经营」与「疫后发展」情况的问卷反馈,机器之心总结发现:

  • 九成以上参与调研企业已完全复工并恢复至正常产能,仅有极少数企业存在寻求或出售资产等维稳现金流行为

  • 绝大多数参与调研企业表示能承受疫情造成的损失,并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轻负面影响

  • 约四成企业认为疫情对公司运营产生了正面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对疫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均持乐观态度

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战疫」场景研究

在政府部门协同下,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快速响应,针对疫情特殊场景应用与需求,根据已有技术优势及行业经验,加班加点研制出一批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对机器之心联合参与「行动」的百余家企业共同发布 的 900 余起「智能战疫」动态及近千条「智能战疫」数智化解决方案资源数据分析,机器之心总结发现: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战疫」方案分「战疫防疫」与「复工复产」两大板块,集中于十大场景

  • 「战疫防疫」板块方案集中于智能体温检测、智能肺部影像诊断、疫情监测分析与发布、疫情排查、新冠病毒与药物研究等五大场景,其中智能体温检测方案为「战疫防疫」方面最大场景。

  • 「复工复产」板块方案集中于智能云办公、智能获客、无人配送、数智化复产、远程诊疗与咨询等五大场景;其中智能云办公在疫情期间市场扩展显著,其中智能云办公方案为「复工复产」方面最大场景。

  • 疫情期间,具有以下两类特征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显著优势

  • 能够基于传统 IT 软件,提供叠加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其功能边界的企业。

  • 应用场景清晰,为行业直接提供垂直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

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疫后发展」机会展望

疫情防控与疫后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抗疫情、稳经济、促就业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成为此次战疫制胜的关键力量,但同时在「战疫」实战中也遇到了更多新困难与挑战。针对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产业业态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机遇,机器之心重点回访了 28 家参与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企业表示:

  • 后疫情时代具有优秀技术实力、产品能力、政府关系、公司治理能力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将获得加速发展

  • 疫情创造的线上线下商业机会将持续,战疫场景中的智能解决方案将在疫后得到更持续的应用

  • 新基建大政策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将全方位迎来高科技政策扶持

  • 重点关注传统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无人化战略等主要产业趋势


 一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疫后经营」

调查总结与发现

参与调研的 141 家人工智能企业中有 114 家企业人数在 10-500 人之间,为中小企业,约占总调研企业数量 80%。员工数量在 501-999、1000-5000 人的企业均有 11 家,占比 7.8%。员工数量 5000 人以上的有 5 家。

图 1.1.1 参与企业调研人员规模统计

参与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服务于企业服务(10%)、智能硬件(9%)、金融风控(8%)、营销零售(7.5%)、工业制造(6%)、安防(5.5%)、交通出行(5%)、医疗医药(5%)。
图 1.1.2 参与企业服务行业统计
调研所覆盖的一线城市人工智能企业均已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其复工复产率接近 99.1%。因此,也可推断国内市场由于疫情影响对人工智能企业呈现倒逼发展状态,相关智能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调研针对受疫情影响复工有障碍的 1.41% 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复产困难基本集中在线下销售难以进行以及客户关系维系上。
图 1.2.1 参与企业复产程度
虽然有超过 40% 的人工智能企业认为本次疫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也有超过 25% 认为本次疫情的出现将是促进其发展的机遇所在。而基于调研数据不难发现,小于 100 人规模的中小型企业一般由于资金链和技术积累的不充分对此次疫情发展抱有悲观态度,但 100 人以上的中大型企业普遍认为疫情期间的市场拓展利大于弊,且更容易进军以前难以进入的垂直行业领域。
图 1.2.2 参与企业疫情影响程度
参与反馈的人工智能企业普遍认为负面影响一般集中于业务收入、业务拓展与获客、客户支持与维护以及资金问题上,认同率分别为 45.77%、45.07%、37.32%、28.87%。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集中于无法进行面对面销售所带来的一些列恶性循环,但也应注意到随着各中央地区财政部门的补助、税务优惠、关怀等政策的陆续出台,相信对于中小企业的周转压力将会减少,并有可能在第三、四季度迎来反弹。
多数参与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认为自身在本次疫情期间就政府关系建设、产品迭代研发以及科研技术研究方面存在推进作用和正面影响,认同率分别为 41.55%、37.32%、以及 35.21%。这些良性反馈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近期传统企业智能化、数据化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是新基建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带来的成效。
图 1.2.3 参与企业疫情影响分类讨论
机器之心发现目前影响超过 70% 的受调研人工智能企业认为无法当面拜访客户为疫情期间企业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与之相关的业务拓展及获客困难和线下业务受损严重也分裂疫情期间经营问题反馈的前 5 名。另有调研企业也在远程团队管理低效、产品研发进度缓慢、现金流以及供应链与订单领域有所担心。
图 1.2.4 参与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经营问题罗列
机器之心发现参与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已有近 85% 开始使用远程办公软件等相关应用组织员工进行线上工作。而针对疫情期间的保障性技术研发、产品更新迭代与优化服务功能也是创企所关注的重点方向。
参与调研的企业有近 44% 将大力展开线上营销、主动获客作为疫情期间需采取的必要手段,另有 45% 的公司也认为应按照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以迎合疫情期间的环境变化,从而保持竞争力。裁员以及资产出售等被动化应对疫情的经营手段在所调研公司中并不受青睐,占比分别为 17% 与 1%。
图 1.2.5 参与企业根据疫情所采取的措施
经过疫情期间的运营,企业开始明白自身的运营能力、技术底蕴、变革创新功底以及领导团队,才是当家立业之本。根据本次参与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反馈,有近 90% 的企业认为市场的敏感性与商务团队的业务能力是后续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进行投入与建设的领域,因为这种能力将是公司可快速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关键所在。另外,也有近 78% 的机构认为应着重发展自身技术实力以及工程部署落地经验帮助公司夯实基础,从而利用技术与经验的领先在相对困难的市场中抢占商机以及把握主动性。当然,还有部分公司提出企业整个层面的智能办公升级、社会责任的更多关注以及团队鼓励机制的建立也将有益于更快度过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图 1.2.6 参与企业认为疫后公司所需发展的能力

 二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战疫」
场景研究与发现
1、 中国「智能战疫」行动企业分布情况
参与「智能战疫联合行动」企业近 80% 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并分布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四大都市圈与沿海城市。
图 2.1.1 参与企业地理区域分布
从参与「行动」的企业产业链多选分布结果来看,近 60% 的企业主要是以软件供应商为主,其次是方案集成商。不难看出疫情期间围绕下游应用层经营终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或产品的企业,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以提供疫情相关的支援活动。
图 2.1.2 参与企业供应链类别分布
本次参与「行动」的企业大部分位于企业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传统性服务领域,其次是健康医疗、金融、科研教育、工业制造以及通信及信息技术等行业。从机构分布的结果来看,目前参与活动的机构都正在向跨行业融合性多维度的方向发展,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往往涉及多个行业维度。
图 2.1.3 参与企业所处行业分布
由于疫情期间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化的需求剧增,人工智能化已成为多个智能领域落地相关应用的标配。本次参与「行动」的企业也可以看出,近 45% 的企业涉及智能企服与智能制造领域赛道,而剩余主要聚焦于智慧金融、医疗、社会、城市、交通以及通信等传统赛道。
图 2.1.5 参与企业智能应用领域分布
目前,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物联网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还是本次参与「行动」的人工智能企业擅长之处。多模态、神经计算、知识表征、监督学习也在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迭代与发展方向。不难发现,本次参与活动的近 70% 公司都在提供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服务。
图 2.1.6 参与企业优势技术矩阵图
2、「智能战疫」十大场景及代表案例
本次行动中,机器之心总计搜集并整理发布 486 家机构的 861 个智能战疫解决方案资源,主要集中于疫情防控、疫情信息、新冠诊疗、新冠病毒与药物研究、医疗系统保障、战疫物资保障、复工智能化、远程诊疗与咨询等八大主场景、24 个细分场景。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体温检测、智能肺部影像诊断、疫情监测分析与发布、疫情排查、新冠病毒与药物研究等五大战疫防疫场景,以及智能云办公、智能获客、无人配送、数智化复产、远程诊疗与咨询等五大复工复产场景,应用效果较出色。
图 2.2.1 智能战疫解决方案场景矩阵图
场景一:智能体温检测
为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阻断病毒传染、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全国各地在疫情期均采取最严格的发热人员排查措施。从春节开始,在政府协同下,各类安防、检测技术企业加班加点研制出了一批全新的智能测温解决方案,例如只需一个红外摄像头加电脑就可组配好的单机体温筛查系统、测温速度更快可将通行人员信息与体温数据逐一匹配记录的测温闸机、轻巧使用方便的头戴式 AR 测温眼镜、配合 5G 技术的测温巡逻机器人等,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公共场合及各类通道出入口、政府大楼、社区、写字楼、户外等场景广泛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这些解决方案还可在人群带口罩的前提下定位额头并确定旅客体温。
代表解决方案 1:海康威视 人体测温手持解决方案
代表解决方案 2:百度 AI 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代表解决方案 3:智慧眼 智能体温监测管理平台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智能体温检测」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二:智能肺部影像诊断
新冠疫情爆发量大、传染性强,各大医疗机构针对发热症状患者或疑似病例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策略,新冠肺炎诊断工具在短时间内面临极大需求。核酸检测是患者确诊的最重要依据,但存在疫区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医疗机构太少、核酸检测盒子供应不足、核酸检测审批流程太长、检出率过低(不过 30% 至 50%)导致形成大量假阴性等问题。
胸部 CT 是诊断肺炎的常规工具,检查速度快,影像可用于肺炎病变检出、性质判断、累及范围和诊疗评价等多方面用途;同时本次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感染变化很快,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外带分布、多叶段、磨玻璃间质性改变,两三天就出现变化,因此各家医学影像诊断公司快速开发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远程 CT 扫描系统、智能影像诊断平台、方舱 CT 等各类形态的肺炎影像诊断系统,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和准确地直接识别病灶。利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智能影像诊断平台,可实现精准提取重点病灶区域和纹理特征,识别多阶段病变症状、评估并预测疫情进展。
代表解决方案 1:推想科技 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
代表解决方案 2:依图科技 胸部 CT 新型冠状病毒智能评价系统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智能肺部影像诊断」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三:疫情监测、分析与发布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在疫情溯源和监测、疫情态势分析和研判、疫情防控和部署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大缩短了政府部门与防控组织的防控决策制定时间,并为其制定有效决策提供量化数据参考;也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态势、主动配合防控工作;更作为关键手段,让社会各级各类反映疫情与支持防疫的「人」、「机构」、「物资」、「事件」等维度数据经过多层打通,有组织、系统性地进行汇集融合,并分别沿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式正向有序流动,高效地建立起信息流动闭环,直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落实。
目前市面上已有众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系统集成商与技术公司推出上百余个疫情防控监测、分析和发布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服务于重点传染源 (人员) 的筛查、追踪、控制、隔离和疫情发展趋势预测等,为疫情防控应急分析与研判提供科学、精准的支撑。
代表解决方案 1:数梦工场 智能疫情态势感知平台
代表解决方案 2:医渡云 城市疫情大数据展示平台
代表解决方案 3:追一科技 疫情机器人
代表解决方案 4:京东 京东智能疫情助理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疫情监测、分析与发布」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四:疫情排查 
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帮助各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广大城乡社区排查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按照市委、市政府「基础数据全掌握、动态情况全摸清」和「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在每个村落、每个楼栋,逐家逐户排查疑似感染者,提交发现报告、协管防控。
各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疫情直报系统、社区防疫管控平台、健康码等出行凭证系统、疫情通知回访系统、智能外呼机器人等解决方案的应用,极大减轻人工录入与整理数据、电话通知与沟通、制作报表等汇报材料、层级汇报、调查流动人口背景等排查工作所需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了一线排查工作者压力,提升排查效率,让疫情监测、预警效果更科学。
代表解决方案 1:旷视科技 发热及潜在被感染对象识别、追踪与分析系统
代表解决方案 2:明略科技 疫情防控智能服务平台
代表解决方案 3:来也科技 RPA+AI 疫情管理机器人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疫情排查」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五:新冠病毒与药物研究
本次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爆发初期,业界对该病毒的形状、结构、组成成分和特征需要重新研究并认识,同时也不存在特效药和疫苗,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测序、快速检测、药物靶点研究、药物筛选与新药研发等工作争分夺秒。国内各大高校、研究所、企业快速组建研究团队进行攻坚。其中对疑似病例的病毒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预测病毒 RNA 三维结构、从已知数据匹配病毒靶点 3D 结构与药物作用模式、模拟病毒靶向蛋白与上亿小分子化合物作用过程、预测药物毒性副作用等研究任务涉及大量数据,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或超算资源支持。
国内各家云计算服务、服务器、GPU 厂商立刻推出面向科研计算的算力服务解决方案,同时多家科研团队、人工智能企业也基于自研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使用短期「老药新用」、长期「创新疗法」等研究策略,将深度学习算法及药物分析融入药物虚拟筛选过程,进行超大规模模拟实验和数据训练,支撑药企更快速、高效研发药物。
代表解决方案 1:华为 华为云 EI 医疗智能体平台(EIHealth)
代表解决方案 2:百度 RNA 二级结构预测项目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新冠病毒与药物研究」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六:智能云办公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加强疫情防控、减少人员群聚、避免交叉传染,「远程办公」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国外互联网企业中,「远程办公」模式已比较成熟,甚至代表「效率更高的分工模式」,员工可以将业务部门工作线上化、数字化,通过各种云端工具与协作工具来促进远程协作与沟通,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共享程度,节省了办公费用,实现办公无纸化、信息共享化、决策科学化。中国远程办公普及率相对国外较低,市场在短期经历疫情期催化呈现爆发式增长后仍具备长期增长的动力,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应用功能的不断完善、企业与用户习惯逐步养成、互联网与科技巨头的重资加注、产业链跨地区及全球分工趋势加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新数字基建建设对远程办公需求增加等驱动因素将持续推动市场增长。
现有市面上智能云办公软件主要包含五大类:综合协作平台、云音视频会议系统、文档协作与知识共享、文档存储与传输、任务管理。提供这些解决方案的厂商有来自知名互联网巨头、企业服务软件创业公司、由传统音视频会议设备转型做新型和集成通信服务的企业、传统协同办公软件厂商、IT 服务供应商。每个厂商的定位不同,在面向客户方面也不同,软件产品特色功能也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绝大多数都是标准化的 SaaS 服务,提供免费及订阅会员制服务,也会有部分针对企业客户定制化需求进行额外开发。
代表解决方案 1:腾讯 企业微信
代表解决方案 2:字节跳动 飞书办公协作平台
代表解决方案 3:阿里巴巴 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智能云办公」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七:智能获客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全国多个城市封城,人员流动与聚集活动被限制,社会经济活动与发展严重放缓,无数企业也陷入停摆状态并面临严重经营与现金流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在「防疫不松懈」、「客户见面难」的大背景下,企业在市场营销、销售、客户管理等业务仍面临巨大挑战。
现有市面上已有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智能营销获客软件、云平台 SaaS 服务,可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方式,帮助解决大部分企业客户生命周期管理难题,主要可实现以下功能:营销广告智能投放、海量机构数据池、优质客户搜索与定位、精准潜在客户推荐、智能外呼筛选高意向客户、客户行为分析与预测、交互式电子宣传资料与名片、企业营销数据打通实时管理和评估营销推广效果、实时管理和评估营销推广效果、辅助营销工具。
这些智能获客解决方案按获客方式及适用营销场景,主要分营销云、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大数据线索挖掘获客解决方案、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智能名片,五大类。绝大多数都以软件即服务(SaaS)形式交付,解决方案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企业可根据获客方案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家订购应用服务,按订购的应用软件版本模式(免费、付费和增值)、订购使用时间(月、年),或服务规模(投放资源人数、流量)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应软件服务。厂商也会按照不同细分行业的市场特征与营销策略,提供专门的解决方案,比如适用于快消、电商、生活服务、家装建材行业等。
代表解决方案 1:百炼智能 B2B 营销自动化解决方案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智能获客」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八:无人配送
疫情爆发后,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的无人配送又因可直接降低病毒人际传播的潜在感染风险,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时间无接触送餐车、无人消毒车、无人快递配送车、无人巡逻车、无人售卖车、配送无人机等针对不同任务目标的低速自动驾驶设备轮番上阵。无人配送车辆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大致与自动驾驶的相同,结合使用云端或本地软件与激光雷达等硬件传感器,能实现环境感知、车辆定位、路径规划与决策、车辆控制等功能,同时还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总部调度系统,按照分配到的已优化的配送路线高效地完成订单配送任务执行。国内外电商、快递物流、外卖等互联网企业早已有将无人车应用到物流配送的尝试,目前国内主要在疫情期间制定医院、隔离观察点,以及一二线城市郊区的别墅区、产业园区、厂区、校区等人口密度低、交通场景相对简单的限定区域、低速运行条件(20km/h)内、配送范围约在 5km 以内的快递、外卖等日常服务配送中落地。
代表解决方案 1:达闼科技 5G 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
代表解决方案 2:美团 无人配送车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无人配送」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九:数智化复产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复苏,各类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数据智能技术能力、提升智能制造生产水平的复工复产智能化解决方案功不可没,包括促进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化部署的云服务,面向中小企业的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资源共享与互补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各类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智能营销、商业分析和数字化管理等可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企业服务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协同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实现敏捷制造、精益管理生产资源与能力的工业软件,智能化与自动化制造设备及生产线等。
代表解决方案 1:开放智能 智能电梯 AI 语音命令控制方案
代表解决方案 2:华宇信息 云间-法律视频云平台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数智化复产」解决方案集合
场景十:远程诊疗与咨询
在疫情爆发期间,武汉市等城市面临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医疗卫生资源紧张、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同时全国各地众多有疑似症状的患者又急需专业自测指导、病症咨询与求助,各类由政府部门联合防控中心、全国重点医院、医生集团、高校研究所、学术团体、互联网公司等合作组建的国家级或企业级远程诊断会诊平台、公共健康知识咨询平台、在线心理咨询与援助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以便更好组织全国上下的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等等临床专家资源为全国及海外华侨同胞提供针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智能自测评估、智能预检分诊、智能辅助诊断等医疗服务,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远程多学科会诊、远程影像联合判读、协同治疗、远程查房、精神卫生咨询、心理治疗与援助等服务。同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可将官方发布与专家提供的知识制作成专业知识库,并通过文字客服机器人、虚拟仿真数字人等形式,对患者症状信息进行初步问诊,进行分析总结后交由医院各科专家进行线上问询,或者替代专家回答部分答案相对明显且固定的咨询请求,帮助患者更快速、及时地获得专业指导,也可更有效地分配医疗专家资源。
代表解决方案 1:思必驰 疫情健康心理干预机器人
附战疫行动参与公司「远程诊疗与咨询」解决方案集合

 三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疫后发展」机会展望
1、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实力,紧贴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技术方案
参与机器之心调研的 141 家人工智能企业中,有近 60% 选择将「加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实力」作为疫后下一阶段经营战略重点。同时,其也表示依旧注重加强企业经营基本策略,市场营销、客户拓展与服务、团队建设以及媒体宣传与品牌还是大多数参与调研企业经营策略中的重中之重。另外,与疫情密切相关的资源对接和政府园区政策补贴方面也正逐渐成为疫后部分企业经营所关注的热点。
图 3.1.1 参与企业疫后经营关注重点
2、疫后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市场业务机会或将增加
后疫情时代较 97 年亚洲金融风暴、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等时期的状态不尽相同,目前市场还处于相对稳固的状态,全球流动性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给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化的转型提供了窗口期。这种转型不仅将追寻更高的利润与效率,还将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安全。
参与本次调研人工智能企业有近 80% 认为,受疫情影响传统行业将重新审视自身产业链,并开始倒逼自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化转型,从而以应对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革新产业。还有近 60% 的公司认为,上述的倒逼性质发展将开拓更多的人工智能相关市场加快部分应用落地。同时,超过半数企业也认为产业的机遇将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速度的加快和普及程度的迅速扩张。不难看出,疫后各政府所落地的相关性政策都基本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核心,而随着国内新基建这种大战略的出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也有了伴随基础建设升级进入传统赛道的突破口。
图 3.1.2 参与企业疫后机遇关注重点
3、新基建热潮推动虚实融合,智能物联网或成潜在发展机会与落足点
新基建的政策逐步升温。新基建覆盖了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近 65% 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认为新基建相关领域将成为后续几年当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行业争先进入智能化、数据化等转型赛道,半数参与调研的机构认为智能物联网(AIoT)也将后续成为热门发展方向之一。当然,传统人工智能强势赛道如企业服务、医疗、教育、零售、安防以及工业制造也依旧为参与调研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方向,而与之对应的产业链市场规模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也将随着支持性政策和补助的落地得到稳步提升。
图 3.1.3 参与企业疫后重点关注行业
4、代表人工智能企业「疫后发展」机会展望
工业和信息部日前发布的通知,要求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从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疫后企业所在业态发生的改变、面向机遇将采取的措施,参与本次调研的机构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建议。
数据中台
后疫情时代,对于企业是危中有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实现内生和外延增长的必然选择,通过智能技术,能够让组织更高效运转,让社会更透明、公正。明略科技通过数据在线、分析洞察、闭环智能「三步走」来分步骤的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营销由于其天然具备数字化基因,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入口,相信未来很多客户会在营销、运营的数字化上投入更多。明略科技将继续坚持「打造智能时代的企业中台」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聚焦新一代数据中台和营销智能平台。
——吴明辉 明略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疫情之后我们收到了更多的关于线上化转型的企业需求。那些较早布局线上业务的企业在疫情中受到了较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疫情这个「黑天鹅」看到了线上化布局的价值,尤其是一些线下零售很成功的企业。我们通过智能引擎比如推荐系统、搜索系统、智能推送系统、智能客服等能更快更好地帮助企业做好线上化运营这件事情。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企业建立流量运营的能力是比增长能力更加具有战略性的事情,竞争优势的天平会倾向于那些重视用户运营和用户体验的企业。
——周开拓 第四范式业务产品负责人
智慧医疗
在疫情紧急情况下,有雄厚技术积累、医工结合较好的医疗 AI 企业,真正与临床场景结合,能迅速崛起,获得市场认可和资本青睐,也将加快商业化突破。比如,数坤在疫情第一周,紧急研发,推出新冠肺炎 AI,并投入武汉、北京等医院使用,已经累计完成数万患者病例的筛查与救治,得到了医院、政府部门的认可。
数坤是首个进军心血管 AI 的公司,并保持着市场独占。经此一「疫」,数坤 AI 的实力被市场熟知。我们也已经向心脏、神经、肿瘤等器官多向扩展,预计今年各方面均将取得不错的成绩。
——郑超 数坤科技 CTO
过去,一个全新的产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触达到客户。疫情爆发后,我们合作过的近百家医院、平台厂商都在向我们询问是否有新冠肺炎相关的 AI 产品,不到 2 个月的时间我们 2 款 AI 产品在短时间快速地落地应用。用户从此前的被动接受 AI 产品到现在的主动提出需求,这意味着用户对医疗 AI 产品从认知层面逐步迈向认可层面,进而让医生建立了使用习惯或者使用依赖。这次疫情之后,AI 在医院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这次疫情为医疗 AI 临床应用提供了一次绝佳的试炼机会,但并不会打乱我们企业发展的脚步,我们一直坚持医疗 AI 的技术创新,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推出好用的产品。第一是把现有产品做好并实现规模化销售,第二是做更多的产品并复制模式。我们相信,拥有真正的好产品好技术,商业模式能得到验证,且公司的价值和价格相匹配的项目,才能继续得到资本的认可。
——肖翔 视见医疗 COO 兼 CMO
全民抗击疫情的战争仍在持续,而在疫情之下,中国居民保障意识提升成为行业共识,保险保障、健康险、重疾险等关键词热度激增,而疫情对消费者在健康险领域的需求刺激,进一步利好行业。同时也给健康险产品近一步完善提供了指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产品创新,成为关键。目前我国健康保险产品中护理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占比很小,特别是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几乎为零。在本次疫情之后是大好商机。
——刘戈杰 栈略数据 CEO
智慧地产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重点城市房地产成交规模降至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头部开发商纷纷紧急启动线上营销策略,一方面加强线上售楼部建设,为线上营销提供数字化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营销中台建设,提升线上获客能力。
随着供需关系反转,客户争夺线上化并向营销前端转移。思为科技一方面开放思为云创平台,向行业提供规模化的线上售楼部建设能力,可将行业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另一方面,加强营销中台建设,为行业提供楼盘数字化、场景线上化、数据资产化、流程自动化的营销闭环。通过小前端+大后台组织模型,从营销侧到管理侧赋能开发商。
——彭双全 思为科技创始人兼 CEO
智慧城市
迈入新基建时代,重大利好。杭州城市大脑模式受中央认可,数梦工场作为杭州城市大脑的创始成员单位和金牌合作伙伴,参与了杭州城市大脑 V1.0、V2.0、城市大脑综合版以及「城市大脑中枢系统」的建设及设计工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运用大数据、数据智能技术,发挥数据要素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大数据的场景化落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抓住新基建的时代机遇,迅速发展。
——吴敬传 数梦工场董事长兼 CEO
此次疫情的防疫工作以社区/园区/楼宇等为基本元素,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在此前提出的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的一次全社会的演练,虽然这次目的在防疫,但也为社会精细化治理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不过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靠人力,此前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程度总体达到较高水平,但细致到社区这种社会基本细胞层面,仍稍显不够;智慧化程度亦有不足,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应用仍不充分等。在过去的这段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家提出的新基建思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大方向,政府将在交通、城市治理、社区管理、安监等诸多方面都会加大投入,这对文安智能等智能技术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文安智能在相关方面拥有充分的技术积累与成熟的产品方案,将助力政府部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与民生体验。
——陶海 文安智能董事长兼 CEO
格灵深瞳的客户主要覆盖金融、零售、安防等行业。疫情加速了银行业务的线上化,同时推动了营业网点的功能转型,我们将有针对性地跟进客户新的需求。疫情对线下零售行业打击较大,导致客流量大幅减少,基于此我们会更加聚焦特定的细分场景,将更多资源向有更强付费能力的客户倾斜。而安防行业,虽然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减缓了推进速度,但受智能测温、社区防疫科技化等新需求的推动和新基建的利好,也加速刺激了行业复苏,我们会抓住这波红利,推进产品的推广和落地。面对疫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拥抱变化,对市场动态保持更加敏锐的感知。还有一点就是,练好内功很重要。
——赵勇 格灵深瞳创始人兼 CEO
在疫情期间,一览群智的业务,在销售、POC、交付等环节都受到了影响。政府客户需要面对面沟通或者驻场实施的业务都搬到了线上或者延后。金融行业的大客户,首先商务沟通受到线上沟通影响较大,其次,Demo 演示和项目 POC 也会被停滞。但是,疫情催生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公共事务指挥作战系统、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一览群智调整战略方向,将产品和业务聚焦在细分领域。对于此次疫情,一方面公司参加了北京疫情防控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预测动态并为决策服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公司在产品线上作出调整,借鉴此次疫情经验,优化产品应用,让产品在更多的业务场景上落地。
——胡健 一览群智 CEO
新冠疫情肆虐,对公共设施提出了新要求,最大程度隔绝病毒的传播途径,尤其是电梯如何按键防感染,曾一度成为网络话题。因此在公共设施领域,乃至家庭环境中,如何运用语音技术替代原来的开关、按钮,避免接触,不仅仅具有提高生活便利的意义,也具有了防疫的必需性。探境科技在一周内的时间就研发出了语音电梯方案,目前已经实现了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的多地落地。
疫情带给我们的启发是:AI 芯片公司必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平时多技术积累,危机到来才能急速应对,才能加快实现落地。未来在电梯、智能电灯、智能开关、空调遥控器等多人共用的产品,都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无接触操作。事实上,这样的刚需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陆续开展,我们的语音智能分类垃圾桶方案,也受到了合作伙伴的认可。
——宋健 探境科技研发 VP
智慧金融
疫情推动无接触服务兴起,无接触服务优势凸显,线上零售业务正逐渐成为拉动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时代的线上零售业务,不仅要构建专业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更要打造多渠道一体化、差异化、线上线下协同的运营模式。
顶象拥有复杂逻辑处理速度仅 20 毫秒的 Dinsight 实时决策引擎、支持多语言融合开发模型且零成本部署上线的 Xintell 平台、行业内首个能精准分析定位团伙欺诈的关联网络、支持 17 类代码混淆加密并自带「蜜罐」的端安全、支持 iOS/Androi/WEB 的设备指纹、有效识别阻断 99.99% 批量机器行为的无感验证等。覆盖全流程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晋梅 顶象技术方案中心/首席业务专家
智能企服
此次疫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较大,但对智能客服整个行业的影响有限。随着疫情的出现,无人化、线上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更加旺盛,企业对线上化智能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言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公司的智能文本客服,智能语音客服产品已帮助众多大型企业降本增效。在疫情初始阶段,我们公司就通过疫情回访电话机器人帮助政府机构、公益组织、医疗机构完成了数十万通的疫情通知和调研工作。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加关注适合发展线上化服务的行业和领域,以帮助这些行业更好的完成数智化转型,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客户服务体验。
——周柳阳 智言科技创始人兼 CEO
竹间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新机遇,疫情将催生以 AI 为核心的新应用场景,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AI 技术将不断渗透到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竹间智能在本次科技抗「疫」的行动中,通过自身擅长 AI 技术,担起了社会责任秉持着「科技向善」之心,助力政府和企业共同战疫、复工复产。针对此次疫情,竹间智能通过疫情防控情感机器人、人脸情感考勤系统及 HRbot,帮助企业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复工复产。使企业管理和服务员工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能够尽快地动员和宣教,并能及时发现风险。人脸情感考勤系统能够在员工戴眼镜、口罩的情况下识别出员工身份,实现无接触式打卡。HRbot 则帮助企业 HR 部门人员在招聘和应聘咨询环节疏导流量,提高招聘效率。
未来竹间也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里乘风破浪,同时帮助更多的企业伙伴通过智能化转型实现企业效率和价值的提升。
——王桉 竹间智能市场部 VP
智能制造
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巨大需求;工业互联网转产、无人化生产等抓住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产业转型的机遇,形成发展新动能。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研判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经营策略,持续加大市场开拓,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化危为机。一方面深挖钢铁智能制造升级需求,以千亿级国企钢铁厂为重点目标客户,提升项目拓展成功率;以疫情对人工作业的模式影响为翘点,推动企业无人化系统上线;建立产业生态体系,从技术、产品、服务等寻找长期合作伙伴,加快项目落地。
——苏鹏 赛迪奇智公司常务副总
受疫情影响,抢装潮下的新风场建设严重延期,加剧了风电业主降低风场运维成本的迫切需求。风机叶片的实时运行状态监测,是一项长期以来持续关注、却未有成熟完整技术方案的领域。天泽智云自研的叶片卫士 BladePredict™,通过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对风机运行时叶片的「声音+振动」信号进行全方位听诊和感知,通过融合领域知识与叶片机理的工业智能算法,实现涵盖叶片气动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叶根螺栓状态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因叶片故障造成的大修更换成本与停机发电损失,避免因叶片问题导致的倒塔等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已在多个风场应用。
——金超 天泽智云工业智能实验室技术研发副总裁
智能教育
最直接影响就是在线教育的普及度和认知度大幅提升,市场教育大大加速,给在线教育带来巨大的流量,公司新注册用户出现巨幅增长。
为了在用户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确保良好用户体验,公司在硬件和技术的投入方面也有相应程度增加。疫情防控时期,我们在保障井然有序备课、开课的同时,督促所有教师科学做好自身防护,并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加强与家长沟通,希望发挥在线教学高效、便捷的优势,帮助中小学生在家也能安心学,帮助家长更好陪伴成长。
疫情之后的发展还是要看企业的运营能力、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内功」,在这些方面表现优异的头部企业将会获得持续性发展。一直以来,学霸君也坚持在技术、师资、教研、运营等教育核心环节深耕细作,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家长、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宋超 学霸君副总裁
疫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用户的内容消费。在疫情期间,知乎用户搜索请求峰值达平日 60 倍,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需求也相应增加。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让内容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是知乎在内的各大内容平台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此,知乎紧急成立「新型肺炎战时指挥部和专项工作小组」,在内容生产端,第一时间收集、追踪疫情动态,与权威机构、专业用户合作产出内容;在内容消费端,从智能搜索、内容个性化推荐等多个技术领域,将优质内容精准、高效地提供给用户,在疫情这一特殊节点和重大场景中,提供更好的内容消费体验。截至当前,疫情相关内容总浏览量已经超过 50 亿次。
——李大海 知乎合伙人、CTO
智能文娱
疫情对线上线下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实体经济从线下往线上转移,线上线下的融合将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在我们关注的文娱、游戏领域,用户量和人均时长都显著增加了,一些学术会议、毕业典礼甚至也搬到了游戏环境里进行,可见虚拟世界对现实的渗透是在增强的。
这样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基于 AI 能力让虚拟世界更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的决心。我们会持续关注基础能力建设和产品能力打磨,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技术前沿性,为客户和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刘永升 超参数科技 CEO
智能法务
在经历疫情后,华宇所服务的法律和政务领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开展工作,无论是法院庭审、检察院接访,还是劳动仲裁或是法律援助等依然在延续疫情期间的复工模式,疫情过后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或将长期存在。华宇洞察到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强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研发。在智慧政务领域,运用人工智能、5G 等重点打造一批基于「信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政务客户在工作中的应用痛点;在法律科技领域持续加强法律人工智能平台的支撑能力,为法律行业注入更多动力。华宇期望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更好的服务于疫情后的法律和政务行业。
——米坤 华宇信息副总经理
智能物流
疫情带来的无接触配送需求,客观上加速了 B 端对于配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疫情发生以来,YOGO ROBOT 的无人配送订单上涨了 5-10 倍,全国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已经超过百台。YOGO 机器人作为末端配送中,与客户接触最多的高频入口,用户满意度达到 97.3%。
机器人配送只是第一步,YOGO 无人配送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楼宇的跨楼层服务,同时通过群体机器人配送缓解了高峰期的紧张。在未来 2-3 年内,机器人与智能柜、无人零售等更多的楼宇配套设备打通,也将成为末端智能化的一部分。在 5-10 年里,YOGO 预期在机器人上搭载更多的智能服务,去解决不仅限于室内的配送问题。
——蔡晓玮 有个机器人联合创始人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无接触」一词成为高频使用词汇,无论是专业的医疗领域还是日常生活场景,减少人员接触都成为了「抗疫」必要措施,各行各业对无接触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呈现一个峰值,投射到资本领域,短期内集中出现的融资事件也侧面反映了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火热。
普渡在「技术抗疫」期间顺势而为,拓宽了机器人落地可能性,推出进一步适应医院场景,提高消毒效率的智能消毒机器人「欢乐消」,同时还对旗下机器人「欢乐送」进行升级,研发模块化封闭舱体结构,提升了配送的密闭性和卫生标准,降低配送过程中的潜在污染。长期来看,服务机器人势必会融入日常生活,疫情无疑催化了它的发展,深处产业浪潮中的普渡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普渡的机器人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持续落地,今后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真正实现普渡「机器人,让人类生产生活更美好」的创业初心!
——郑志斌 普渡科技市场部市场总监
智能硬件
因为黑芝麻智能科技主要处在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从这两个领域来看,疫情使人们的工作和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很多原来需要用人来进行操作的地方受到了影响,通过技术的手段,特别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让更多原来需要依赖人来完成的工作减少对人的依赖成为主要的需求,新基建很多的领域也是围绕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展开,所以短期看疫情虽然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些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我们所在的领域技术落地会加速。
——杨宇欣 黑芝麻智能科技 CMO
2020 年由于疫情影响,多家自动驾驶、机器人企业遭遇冲击。星秒专注于激光雷达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作为上游产业链的供应商,虽然受到影响较小,但新市场的信息明显减少,基本都是基于此前已合作的客户。不过特殊时期,也对新兴行业的掘起提供了机遇,消毒防疫机器人陆续在各大商场应用,也为我们拓展了新的市场。疫情逐渐稳定后企业将采取保守形式来挖掘(潜在)客户,结合线上线下展开活动。
——刘洹桓 星秒科技市场部 商务专员
智能营销
受疫情影响,不少营销人士陷入焦虑状态。其中,对营销行业影响比较大的如广告项目停滞,原本积压的营销项目方案已不适用当下消费环境;消费市场变化,报复性消费降低,人们的消费观趋于理性;营销线上数字化,直播成为品牌带货营销的重要手段等。在此环境下,时趣通过 AI 工具「时趣洞察引擎」,精准洞察消费者在疫情环境下的心理变化,帮助品牌发现产品机会和营销推广机会,赋能品牌制定营销策略并执行落地,同时用 AI 大数据进行内容方向推荐和营销效果预测,充分应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数据洞察,帮助品牌主们提升营销效果,共渡难关。
——赵伟 时趣 CTO
疫情推动了「通讯+AI」在各行业的渗透。尤其对信息建设较早,信息化相对陈旧的大型企业、央企、国企等,提高通讯能力的意识在疫情中逐渐增强,这对包括容联在内的云通讯服务商而言,是普及和渗透智能化改造的好时机。
举例来说,疫情期间,智能 AI 远程坐席替代部分传统职场坐席,通过全渠道+AI 机器人的远程坐席解决方案,能够随时随地搭建企业客户服务中心,消除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手机、pad 等移动终端与 AI 坐席的人机协同,大幅度提升客服和营销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熊谢刚 容联云通讯 CPO
「平台化」能力是疫情下智能客服企业突围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行业内企业更加关注的趋势和机会。
什么是智能客服的平台化?首先,算法做到泛化适配;其次是能快速实现横向场景延伸和纵向技术拓深,包括在行业需求链上提供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丰富领域知识库。
快商通一直在加强自身的平台化建设能力,基于「快商通智能客服云平台」帮助企业打通「营销投放→售前转化→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营销闭环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服务前端+数据中台营销诊断能力,为企业集成营销引擎能力,加快智能化营销的步伐。
——刘晓葳 快商通执行董事
智能零售
零售消费行业是观远重点服务领域,疫情之下,该行业「人货场」格局再遭重构,受挫严重。而我们发现,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普遍表现更加出色,其中一些甚至超过了预期,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面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疫情之后,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尤其是数据智能将被大范围释放。观远数据也会抓住这波市场红利,坚持「AI+BI」的产品服务模式,提高产品能力,丰富场景化服务,帮助更多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用数据洞察业务,赋能决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苏春园 观远数据创始人兼 CEO

机器之心产业智能联合行动介绍
「产业智能联合行动」是机器之心发起的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运营效率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参与的各类人工智能相关机构提供资讯、数据、研究智库和产业对接等专业服务,将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产业方和服务机构等联合起来,促进各方产业协同与商业合作,提高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以协助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业务升级;帮助技术公司实现产品拓展和业务增长;以共同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实际经济价值产出。
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产业智能联合行动」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查看完整报告及数据附录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0年3月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8+阅读 · 2019年5月18日
重磅推荐:中国人工智能趋势报告(完整版)
人工智能学家
18+阅读 · 2019年2月27日
【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产业智能官
15+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7+阅读 ·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19+阅读 · 2018年7月17日
【行业报告】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互联网金融
5+阅读 · 2018年4月7日
《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附下载
人工智能学家
17+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5大商业模式
产业智能官
16+阅读 · 2017年10月16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4月4日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Graph Neural Networks
Arxiv
21+阅读 · 2019年1月3日
Arxiv
31+阅读 · 2018年11月13日
Arxiv
19+阅读 · 2018年6月27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0年3月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相关资讯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8+阅读 · 2019年5月18日
重磅推荐:中国人工智能趋势报告(完整版)
人工智能学家
18+阅读 · 2019年2月27日
【物联网】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产业智能官
15+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7+阅读 ·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19+阅读 · 2018年7月17日
【行业报告】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互联网金融
5+阅读 · 2018年4月7日
《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附下载
人工智能学家
17+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5大商业模式
产业智能官
16+阅读 · 2017年10月1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