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世界正在进入智能万物互联网时代,也称为人机物三元计算时代.一个主要特征是,“计算机”不只是PC机、智能手机,也会具象成为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智能物体设备(物端设备).未来的全球智能万物互联网将拥有万亿级物端设备,它们需要多种多样的控制策略,去满足各自的创新自由度、安全隐私保障、依法依规治理、良好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需求.一套控制策略难以满足全球智能万物互联网的多样化需求,但可将全网划分成多个域(称为控域),每个有自己的控制范围和控制策略.
本文借鉴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和REST体系结构风格的经验,提出一种面向控域的体系结构(zone-oriented architecture, ZOA)风格.它的基础技术包括:以控域为元素并含有4个算子的控域代数、3个范式和5个体系结构设计原则.最后讨论了面向控域的体系结构针对的5个问题,并通过一个车联网场景显示了该体系结构风格如何有助于现有研究,提出了开放研究问题.
徐志伟,曾琛,朝鲁,彭晓晖. 面向控域的体系结构:一种智能万物互联的体系结构风格[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 56(1): 90-102.
Xu Zhiwei, Zeng Chen, Chao Lu, Peng Xiaohui. Zon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 Architectural Style for Smart Web of Everything.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9, 56(1): 90-102.
主编寄语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已经走过六十年,在开启下一个甲子新征程之际,我们将把六十甲子作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除报道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和综述外,更加关注具有技术突破的实践文章,鼓励提出新颖的学术观点。
本期特刊邀约了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文章13篇,从各个角度对计算机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未来的关注方向。
本期特刊既是《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创刊六十周年的一份纪念,更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开篇。我们将传承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办刊传统,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发展”的内容特色和反应快、传播广的服务特色,把握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新机遇,将《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打造成为展示和交流我国计算机领域创新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更好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
1、韩栋,周聖元,支天,陈云霁,陈天石. 智能芯片的评述和展望
2、陆游游,杨者,舒继武. 闪存存储的重构与系统构建技术
3、余子濠,刘志刚,李一苇,黄博文,王卅,孙凝晖,包云岗. 芯片敏捷开发实践:标签化RISC-V
4、戴华东,易晓东,王彦臻,王之元,杨学军. 可持续自主学习的mic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平行学习架构
5、吴松,王坤,金海. 操作系统虚拟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6、施巍松,张星洲,王一帆,张庆阳. 边缘计算:现状与展望
7、徐志伟,曾琛,朝鲁,彭晓晖. 面向控域的体系结构:一种智能万物互联的体系结构风格
8、罗军舟,杨明,凌振,吴文甲,顾晓丹. 匿名通信与暗网研究综述
9、曹珍富. 信息安全的新发展——为《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创刊六十周年而作
10、戴望州,周志华.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综述
11、夏清,李帅,郝爱民,赵沁平.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几何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2、彭宇新,綦金玮,黄鑫. 多媒体内容理解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3、郑庆华,董博,钱步月,田锋,魏笔凡,张未展,刘均.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点击文后“阅读全文”,可至官网免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