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院士 数字化企业
导 读 ( 文/ 中国科学院 梅宏院士 )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梅宏院士为《企业软件化》一书写的推荐序言,分析了“软件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其带来的软件“基础设施化”,阐述了“软件定义”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无所不在的软件
软件定义的时代
体系结构设计决策问题。软件定义本质上需要对其管控的资源进行抽象,因此需要在体系结构角度来合理地划分和选择受管元素的“粒度”和“层次”。特别地,随着软件定义的泛化,如何界定软、硬件的功能划分并组装、配置相应元素,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系统质量问题。软件定义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之上加入了一个虚拟的“软件层”来实现对资源的灵活管控。这就需要合理平衡管理灵活性和“虚拟化”后带来的性能损耗(如与直接访问原系统相比)。同时,还需要考虑降低“软件层”的复杂性和故障率,并在故障发生时高效精确地定位故障并进行快速修复,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特别地,软件定义本质上实现了应用软件和底层资源在逻辑上的解耦,还需要保证在运行时刻这两部分可以分别进行独立的扩展和演化,并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
系统安全问题。软件定义使得资源管理可编程,在带来开放性、灵活性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工业控制等安全攸关领域来说,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带来难以难以估量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因此,如何保障软件定义后系统的安全性,是软件定义的方案设计、实现和部署实施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轻量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实现了对硬件资源的软化,是软件定义的基础技术,但现有以虚拟机为单位的技术过于重载,应用于大量新型设备(如智能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后,难以满足性能和实时性要求,就需要发展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已有的一些进展,例如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可以对现有主流的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形成重要发展和补充,可简化对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原有系统到软件定义系统平滑过渡。为了使得原有系统能平滑过渡到软件定义的系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大幅度的改造,甚至需要安装新的硬件和需开发新的管理系统。这就面临着人力、时间、经济、风控等因素。因此,实现这个平滑过渡也需要合理的方案。
高度自适应的智能化软件平台。从软件技术角度看,未来人机物融合需要高度自适应的智能化软件平台。目前的平台大多是以硬件资源为中心的,如果基础设施层发生变化,软件平台就必须发生改变,平台上运行的应用往往也需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一个理想方式是,未来的软件平台具有预测和管理未来硬件资源变化的能力,能适应底层资源的变化而不改变自身和其上运行的应用系统。学术界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例如,2014年美国DARPA宣布支持“可运行一百年的软件系统”的研究项目,希望构造出能动态适应资源和运行环境变化的长期稳定运行的软件系统(Resource Adaptive Software System)[6]。
展望与寄语
新书推荐|《企业软件化》
《企业软件化》一书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组编《软件定义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著作,由杨春晖、谢克强、黄卫东编著.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为丛书作长序推荐。
《企业软件化》一书尝试在“软件定义”的背景下,对传统行业的企业强化软件实力踏上由“硬”向“软”转型之路变身“软件企业”这一现象与趋势进行研究,从企业进化的角度切入,系统性地回答企业软件化“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怎么评”、“怎么看”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企业通过软件化适应新环境,培育新能力,取得新发展。希望能给企业在“软件定义”不断延伸和泛化的变革浪潮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温馨提示:《企业软件化》已在京东等各大网店预售中。可在网店上搜索“企业软件化”或作者姓名。
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加入知识星球“产业智能研究院”:先进制造业OT(自动化+机器人+工艺+精益)和工业互联网IT(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产业智能化平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