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诚聘电气工程教师、博士后
近期学术会议公告,欢迎参会
详情请按下方导引查阅,戳!戳!戳!
/ 陈皓勇教授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三级)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陈皓勇教授团队面向国内外长期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除电气工程专业外,特别欢迎信息/通信、优化/控制、系统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和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跨学科推免或报考。
陈皓勇教授简介
陈皓勇,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IEEE高级会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90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1995年7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2000 年6 月博士毕业(师从王锡凡院士)并留校任教。2006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以复杂(大规模、随机性、分布式、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优化与控制)为核心学术领域,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新能源并网与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综合能源系统等方向的基础前沿研究和教学工作。基于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广泛采用信息/通信、优化/控制、线性/非线性系统、网络理论和经济管理的前沿方法和先进技术,着重电力(能源)系统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近年来主持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高渗透率间歇式能源的电力系统鲁棒调度理论及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最优协调电压控制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多类型新能源发电综合消纳的关键技术”(子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和综合资源规划的协同进化算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等,另外主持和参与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EI收录论文100余篇。英文专著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Approaches已于2016年8月由国际权威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 IEEE Press出版,是国际上第一部从大规模复杂系统方法的角度阐述电力系统优化方法的专著。所发表论文被国内外电力系统、信息控制、人工智能、经济管理和量子物理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广泛引用,2篇论文入选F5000(领跑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此外,还在《经济日报》、《中国能源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国能源产业经济最权威媒体)等上发表一系列电力市场改革评论文章,得到中央决策部门的关注。获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的最优决策模型及算法研究”)、2017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类型新能源发电综合消纳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以及中国电力创新奖、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其他行业组织和企业奖励。担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综合能源与再电气化学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系统专委会委员,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13年至2014年IEEE-PES亚太电力与能源工程国际会议(IEEE PES APPEEC)技术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多个IEEE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任《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PCMP)、《电力自动化设备》、《分布式能源》、《电力大数据》等多家重要期刊杂志编委。创立“全球华人电力与能源协会”(香港)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嘉奖。
1
陈皓勇教授个人简历
职称:
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及所属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学科
行政职务/社会兼职:
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IEEE高级会员
教育经历:
▷1990.9-1995.6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本科
▷1995.9-2000.7 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王锡凡院士
工作经历:
▷2006.12-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
▷2000.6-2006.12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2015.3-2016.6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Olin商学院,访问学者
▷2012.12-2013.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气工程系,访问教授
▷2008.7-2008.8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教授
▷2007.2-2007.5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访问教授
学术领域:
以复杂(大规模、随机性、分布式、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优化与控制为核心学术领域,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新能源并网与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综合能源系统等方向的基础前沿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要社会职务: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英联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PCMP)、《电力自动化设备》、《分布式能源》和《电力大数据》等期刊编委
▷The 5, 6th IEEE PES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2013, APPEEC 2014) (Hong Kong) 技术委员会主席、多个IEEE PES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页面介绍
https://yanzhao.scut.edu.cn/open/ExpertInfo.aspx?zjbh=MpGa8!!BegubyYCsv2DwtA==
媒体报道:
<人民周刊>
陈皓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http://www.peopleweekly.cn/html/2019/kexue_0315/1218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今日中国>
陈皓勇:为华人科学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sh_4980/201812/t20181207_800150977.html
<人民日报>
华南理工:探索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12/17/content_1511309.htm
<中国科学报>
电力科技追梦人 能源创新开拓者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6/288020.shtm
<中国科学报>
陈皓勇:为了祖国的电力与能源科技事业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10/278880.shtm
2
研究方向
复杂(大规模、随机性、分布式、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优化与控制
3
主要科研项目及科技奖励
4
原创科研成果
1998
提出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退火选择遗传算法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退火选择遗传算法
(《电网技术》1998年第2期)
△成为后续进化算法研究的基础,至今仍在应用。
1999
提出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的系统进化(协同进化)算法
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的系统进化算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第12期)
△电力系统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全面推广到电力系统规划、无功优化、频率控制、电力市场模拟等多个不同领域。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2002,2006,2007,2009,2012)。
△引起包括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雅典国家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个研究小组的关注和跟进。
△由美国、英国、德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已找到自然界协同进化(Coevolution)的基因学证据并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2015年7月7日)
△进化计算被认为是继深度学习后最有前途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0
建立基于拉格朗日松弛法的电能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统一框架
基于改进拉格朗日松弛法的电能成本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6月)
△揭示电力市场短期和长期资源优化配置的本质机理及定价机制
△为当前电力市场中长期与现货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2003
率先探索电力市场竞价机制设计的拍卖理论与实验经济学方法
《拍卖理论及其在电力市场竞价设计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第3、4期)
△是电力市场竞价机制设计的核心理论
△目前已应用于贵州、河南、湖南和南方区域等省区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
2004
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实验经济学平台及实验方法
发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上迄今为止唯一一篇论文
基于Java的电力市场竞价实验平台设计、实现及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第17期)
Strategic Behavior and Equilibrium in Experimental Oligopolistic Electricity Markets
( IEEE Trans. Power Systems , 2007年第4期)
△被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大学和美国惠普实验室的多个权威学者所引用
△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西北电力市场综合模拟系统”和“国家电力市场仿真系统”的开发
△当前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电力市场模拟仿真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0
率先研究含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鲁棒调度
多风电场并网时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的混合整数规划解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第5期)
Key Technologies for Integration of Multityp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Research on Multi-Timeframe Robust Scheduling/Dispatch
(IEEE Trans. Smart Grid, 2016年第1期)
△首提“极限场景”概念,已被广泛接受
△首次建立多时间尺度(日前、日内、实时)的鲁棒调度方法并应用于海南智能电网示范工程
△已成为含间歇式能源的电力系统不确定性调度方法的主流
△为后续鲁棒输电网规划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
提出基于经典博弈和微分博弈(动态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频率协调控制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第20期)
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的多区域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第19期)
电力系统二级电压控制的合作博弈模型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第15期)
Cooperative Control of Power System Load and Frequency by Using Differential Games
(IEEE Trans. Control Systems, 2015年第3期)
△“博弈控制论“已成为控制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程代展教授2018年指出)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控制等方面得到应用
2014
基于热力学、电网络、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建立描述多种能源耦合系统的能量网络理论
能量网络的传递规律与网络方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入选F5000)
时变能量网络建模与分析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2018年12月网络首发)
△强调㶲效率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
△引起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已被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应用(基于能量平衡的暖通空调系统故障检测方法,清华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分析、规划与运行奠定了基础
△搭建了一座从能源电力技术到基础科学的桥梁
2016
建立电力系统分布式信号处理(状态估计)的模型和算法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融合的分布式电力系统动态状态估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第8期)
采用有限时间平均一致性协议的电力系统分布式状态估计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年第8期)
复杂电力(能源)系统的分布式感知与协同估计/检测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年第18期)
△有可能成为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与泛在能源(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晓东教授密切合作
2017
率先研究含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区间无功电压控制
Solution of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Including Interval Uncertaint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IET Gener., Transm. & Dis., 2017年第15期)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under Interval Uncertainty by the Linear Approximation Method and its Modified Method
(IEEE Trans. Smart Grid, 2018年)
An Interval Power Flow Analysis through Optimizing-Scenarios Method
(IEEE Trans. Smart Grid, 2018年)
A Multi-Time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under Interval Uncertainty of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by an Interval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Method
(IEEE Trans. Sustainable Energy, 2018年)
△有可能成为含间歇式能源的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的主流方法
2018
建立连续时间商品模型的电力市场定价理论
基于连续时间商品模型的电力市场定价理论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8年10期)
△为新背景下的电力市场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5
英文著作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Approaches
Haoyong Chen, SCUT, China
Honwing Ngan, APRI-SGRE, Hongkong
Yongjun Zhang, SCUT, China
6
影响国家电改决策的媒体文章
<< 滑动图片查看下一张 >>
7
广东省政策扶持
< 1 >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7年12月底发文告知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
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实现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动、服务好”,集聚一大批优秀拔尖青年人才,为实现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机制
1. 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每人给予50万元生活补贴。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向项目应加大对博士和博士后的支持,其中自由探索项目中安排30%至50%专门面向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的博士和博士后,并逐年扩大资助规模。
2. 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每年选派200名优秀博士、博士后赴国(境)外开展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派100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作为访问学者赴国(境)外访问进修、合作研究,派出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
3. 提高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资助标准。执行国家在站博士后日常经费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省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中央驻粤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生活补贴由省财政负责,其余由各地财政负责。入选“扬帆计划”博士后扶持项目的,可同时享受上述生活补贴。
4. 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出站博士后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经用人单位考核成绩优秀的,可直接认定为副高或正高职称。
二、创新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进机制
5. 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优化“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工作。省财政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出站后留在我省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6. 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由各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中央驻粤单位和部属、省属单位由用人单位负担)。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对国(境)外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另给10万元生活补贴。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7. 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支付的住房补贴、安家费及科研启动经费,扣减财政支持部分后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国有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经费视同考核利润。对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所发生的人才引进成本由财政按核定金额的2%进行奖补。
8. 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整合我省海外工作站点资源,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收集当地人才信息,发布我省人才政策和人才需求,举荐海外人才,省财政对每个人才工作站给予50万元建站补贴。打造离岸研发中心、海外孵化基地及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吸纳优秀博士和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举办海外博士、博士后招聘活动,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每年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邀请100名代表来粤交流,每人给予5万元补贴。
三、改革博士和博士后流动激励机制
9. 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保障制度。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统筹使用机制,预留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专门用于保障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人才的引进、培养、流动所需编制。此类编制专项用于有关事业单位及其博士工作站的博士和博士后,经机构编制和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后,实行实名制管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探索实行员额制管理。
10.创建博士工作站。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创建博士工作站,支持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成长性高新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的博士工作站与我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在站博士由设站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统一纳入事业编制保障管理,5年内保留事业编制人员身份。在站博士的工资待遇、保险缴纳由设站单位予以保障。给予每个博士工作站建站补贴50万元,省财政负责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市)设立的博士工作站,其余由各市财政负责。
11. 健全企事业单位引才用才工资激励机制。对博士和博士后占科研人员比例3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核定工资总量予以倾斜;对关键岗位、贡献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绩效工资分配予以单列核发。单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所得收益用于科研团队(人员)的奖励部分、单位承担的各类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部分暂不列入绩效工资调控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海内外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可根据市场标准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方式确定,其薪酬在单位工资总额内单列。根据博士、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业绩和创新贡献,建立自主决定其绩效工资的分配机制。
12. 推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选拔。选派优秀博士、博士后参加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服务。面向省内外选派优秀博士、博士后参加“科技专家服务团”,到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挂职服务,服务期限一至两年。对接粤东西北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一批博士和博士后到粤东西北地区柔性服务。鼓励支持专业性较强的机关、参公事业单位从紧缺急需专业的优秀博士、博士后人员中选拔考录公务员。
四、搭建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13. 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省财政投入10亿元,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贷款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机制,支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有条件的市可参照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
14. 加快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对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站单位分别给予不少于50万元、50万元、30万元建站补贴,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省财政负责,其余由各地市财政负责。推进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公共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支持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创新平台在对社会开放共享的基础上优先对博士、博士后人才开放使用,优惠减免相关费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博士和博士后工作协调机制。支持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建设。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在博士和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
15. 加快博士和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编制博士和博士后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蓝皮书,每年遴选100项转化成效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省财政给予每个项目事后奖补50万元。创办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博览会。在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开设博士和博士后专场。建设区域性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收益或作价投资形成的股权,用于奖励作出重要贡献的博士和博士后等人才比例不低于60%。建立博士、博士后科技工作容错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
五、加强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服务保障
16. 建立博士和博士后服务管理智慧体系。建立省博士和博士后服务管理数据系统,对在粤博士和博士后进行动态管理。省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平台设立博士和博士后服务专区,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广东人才网即时发布博士和博士后政策和需求信息。定期分类举办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现场引荐会。
17. 优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公共服务。制定落实博士和博士后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或租住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引导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购房新机制,妥善解决博士和博士后的安居问题。博士毕业生报到证办理时限延长为5年。博士和博士后随迁子女入读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由实际居住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妥善安排就读。允许博士和博士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随其迁移入户,在各级人才市场设立博士和博士后集体专户。博士和博士后配偶愿意在粤就业的,由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协调安排工作。来(留)粤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在限牌地区购车可享受一次性小型汽车免费上牌指标。
18. 加强组织保障。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省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博士和博士后管理工作。建立落实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政策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博士和博士后国情教育培训,激发爱国报国情怀。加强博士和博士后联谊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承接政府部分博士和博士后服务职能,推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的联谊交流。
< 2 >
广东省财政厅
为支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广东省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其中,省级财政2018-2022年预计投入63亿元,人均投入约12万元,支持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支持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
一、支持强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机制
1.支持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每人给予50万元生活补贴。
2。支持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
3.提高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资助标准。全省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
二、支持创新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进机制
4.支持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优化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出站后留在广东工作的,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5.支持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对国(境)外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另给10万元生活补贴;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6.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对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所发生的人才引进成本由财政按核定金额的2%进行奖补。
7.支持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整合海外工作站点资源,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对每个人才工作站给予50万元建站补贴;打造离岸研发中心、海外孵化基地及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吸纳优秀博士和博士后,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每年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邀请100名代表来粤交流,每人给予5万元补贴。
三、支持改革博士和博士后流动激励机制
8.支持创建博士工作站。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创建博士工作站,支持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成长性高新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给予每个博士工作站建站补贴50万元。
四、支持搭建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9.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省财政投入10亿元,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引导撬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参股投资、贷款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机制,支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10.支持加快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对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站单位,分别给予不少于50万元、50万元、30万元建站补贴。
11.支持加快博士和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编制博士和博士后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蓝皮书,每年遴选100项转化成效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事后奖补50万元。
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欢迎电气工程、信息/通信、优化/控制、系统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和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推免或报考。
-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南理工大学官网陈皓勇教授信息
👇👇👇
欢迎朋友圈转发
欢迎评论区留言
推荐阅读
欢迎分享您的优质资源
投稿邮箱:xionglians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