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技术论坛 | 新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系统方向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

2019 年 9 月 16 日 中国计算机学会


本论坛将于CNCC2019第一天,10月17日下午,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A106会议室举行。论坛将邀请教育、科研及产业领域多位专家共同论道新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系统方向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敬请期待计算机系统方向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论坛!


论坛引言: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信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肩负着培养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及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后备人才的重任。此次论坛将邀请国内几所高校计算机系统类课程负责人、若干产业界代表、以及知名学者共同论道新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系统方向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与会嘉宾将围绕“如何分层次培养本科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计算机系统类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计算机系统类课程教学效果”、“如何组织和建设计算机系统类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和“产业界需要怎样的软硬件系统人才”等问题,共同研讨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黄金时代下计算机系统类人才培养所存在的机遇、问题和挑战,以期探索一条既符合新工科建设需求、又顺应国际趋势的计算机系统类人才培养途径。


会议程序


时间

报告题目

讲者

单位

13:30-

13:40

论坛开幕致辞

张铭

北京大学

13:40-

14:10

自主创新基础软硬件人才培养

胡伟武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14:10-

14:40

三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基本面分析

高小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40-

15:05

开源生态与计算机系统教学

包云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5:05-

15:20

茶歇



15:20-

15:45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系统人才的联合培养

张承义

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5:45-

16:10

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初探

杨晓晖

河北大学

16:10-

16:35

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与实证研究

邓倩妮

上海交通大学

16:35-

17:00

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袁春风

南京大学


特邀嘉宾


胡伟武



报告题目:自主创新基础软硬件人才培养


报告摘要:我国应该建立新的信息技术体系,目前已取得了不少进展。计算机专业应当教授学生“造”计算机,而不仅是“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教学应当加强学生以CPU和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嘉宾简介:胡伟武, 男, 1968年11月出生于浙江永康, 1986年中学毕业于永康一中,1991年7月大学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随后免试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著名计算机专家夏培肃院士, 1996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现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计算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胡伟武2001年起投身于龙芯处理器的研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第一个64位通用处理器龙芯2号、第一个四核处理器龙芯3号的研制,使我国处理器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龙芯处理器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安全、党政办公、工控、嵌入式等领域,为国家安全和自主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小鹏



报告题目:三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基本面分析


报告摘要: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系统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内众多高校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检验人才培养成效,特设立“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


该赛事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是国内唯一以CPU设计为目标的学科竞赛。大赛已经举办三届,覆盖了大多数省份、累计参赛队伍近300支。报告简要介绍了系统能力培养及赛事,并对三届参赛队伍及其参赛作品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基本分析。


嘉宾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研究工作,主讲本科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组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担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CCF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袁春风



报告题目: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曾经针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能力进行过深入研究,给出的相关研究报告将所有能力细化成具有不同程度要求的能力点,其中,计算机系统能力点占总能力点的75%,由此可见,系统能力培养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报告将从一些简单的编程例子说起,以阐述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何要进行系统能力培养;然后,简要介绍国内外高校在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重点介绍南京大学提出并实施的纵向跨层次、横向跨课程的三纵四横双向关联融合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总体思路和实践成效。


嘉宾简介:袁春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习题解答与教学指导》;主编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计算机系统基础》和《计算机系统基础习题解答与教学指导》;先后获2011年江苏省“质量工程”教学奖励、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系统基础(一)”和“计算机系统基础(二)”分别获2017年和2018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网站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特等奖;所承担的“计算机系统”课程群被遴选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先后承担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计算与并行处理技术、Web信息检索与文本挖掘技术等,在相关领域承担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论文80多篇,两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江苏省优秀软件一等奖。



包云岗



报告题目:开源生态与计算机系统教学


报告摘要:中国很多领域 “卡脖子”问题的根源在于优秀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以芯片设计方向为例,统计结果显示85%的优秀芯片设计人才选择在美国就业,仅有4%在中国就业,差距巨大。本报告将分析当前人才培养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我们认为降低芯片设计门槛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构建开源芯片生态则有望显著降低芯片设计门槛,有助于计算机系统领域尤其是芯片设计教学。


嘉宾简介:包云岗,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8年获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2010-2012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现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了40余篇论文,多次受邀担任ASPLOS、ISCA、MICRO、SC等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相关技术已在华为、阿里、Intel等国内外企业应用,入选华为2015年全球合作五个代表成果写入其年报、获阿里巴巴最佳合作项目奖。曾两次获计算所优秀论文一等奖,获首届“CCF-Intel青年学者”奖,入选2016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大会报告、ARM2018全球研究峰会三个特邀大会报告之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ACM China副主席。



张承义



报告题目: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系统人才的联合培养


报告摘要:目前全国都在聚焦“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的人才培养问题,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飞腾在产学研协同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许多成功经验。报告介绍飞腾CPU发展及飞腾国产平台建设基本概况。针对目前国内计算机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教育现状,飞腾推出了旨在推动国产计算机平台教育生态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介绍这一计划的推进情况和未来规划。


嘉宾简介:张承义,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飞腾公司大学推进计划负责人,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长期从事飞腾系列国产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的研制和推广工作,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预研基金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杨晓晖



报告题目: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初探


报告摘要:作为计算机类教指委第二批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河北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引,秉持“立足系统、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完成基本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为教学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引入“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面向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历经多年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嘉宾简介:杨晓晖,博士,河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CCF YOCSEF保定2018-2019主席;河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计算与信息安全。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邓倩妮



报告题目: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与实证研究


报告摘要: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面对面交互以及在线交互的结合。在“互联网+智能教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混合式教学目前存在实证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落后于应用实践等问题。本演讲将结合“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探讨:如何保证混合式教学的成功开展?演讲将从: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我们发现: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硬环境和软环境要求都高;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有助于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


嘉宾简介:邓倩妮,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首届“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得者,上海市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主要承担者,SIGI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国际委员。把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成果,积极运用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改革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论坛主席



张科

主席简介:张科,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CCF高级会员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委委员,ACM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科院青促会成员,鹏城实验室开源芯片院士工作室成员。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工程实现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等工作。研究兴趣为面向数据中心的异构加速计算及软硬件可编程FPGA云服务系统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项目或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3项美国发明专利及1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近期教学成果发表于国际计算机教育研究领域会议ACM SIGCSE 2019。


魏继增

主席简介:魏继增,博士,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部主任助理,CCF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高能效异构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目前,主讲“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多门计算机系统类课程。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出版计算机系统类教材2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计算机系统可划分为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两大类。
    • 冯·诺伊曼结构
    • 哈佛结构
  • 输入/输出和数据通信
  • 数字逻辑
  • 逻辑设计
  • 集成电路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5月3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0年3月4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国内第一部AI本科教育体系书籍出版!周志华等人著
大数据技术
29+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Arxiv
12+阅读 · 2019年4月9日
Accelerated Methods fo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6+阅读 · 2019年1月10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4月20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