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桌
这是我们第36次圆桌会议,会议记录共3860 字。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初夏到溽暑,立项、组队、发问卷、做采访……南京大学数以百计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忙碌着,身影遍布南北东西,项目主题从环保、民生到爱校荣校、“一带一路”都涉及。除却完成课程任务,他们也在试图用另外一种眼光理解世界。
▶ 受访者
@蓝 来自溯水小队(选题名称:“水往何处”——南大仙林校区污水处理及水环境调查 项目主题:环保节能)
@西西嘻嘻 来自悦读者团队(选题名称: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实施的进展跟踪与效果评价 项目主题:爱校荣校)
@陌北 来自竹编文化团队(选题名称:竹编文化:任尔东西南北风 项目主题:文化传承)
◣“我想搞点事情,刚好你们也想”◥
竹编文化团队里,每个成员无一例外都来自扬中,而“老乡团”的组建其实纯属偶然。@陌北看到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之后,“随口在南大16届扬中群里说了一句,要不我们回扬中实践吧,就实践竹编文化”。短暂的冷群过后,这个团队建成了。
“仿佛很有默契,我半开玩笑似的提出了课题,大家半开玩笑似的接受了。”@陌北坦言,当初并未将回家做实践更轻松作为考虑因素,“如果说有什么初衷,大概就是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点理想主义,都想认认真真为我‘大扬中’做点事情。没什么‘虚套子’,也许正是玩笑背后的默契所在。”
而溯水小队的成员虽不同乡,却都来自化学化工学院。项目负责人@蓝将通识课“水与废水处理新技术”作为灵感来源,确定大致方向后,他发现校内就有多种废水处理的形式,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查场所和调查素材。
@蓝坦言,“一开始计划从环化生三个院进行团队组建”,很显然,他低估了本院同学对这个项目的热情:“有一点先到先得的感觉”,@蓝笑说。
溯水小队团队合照
以“爱校荣校”为背景,悦读者团队将关注点放在了与大多数本科生息息相关的悦读经典计划上。谈及初衷,@西西嘻嘻说:“一方面是通过采访的呈现,让同学们知道南大其实有那么多的优秀教师资源,另一方面是增进对悦读经典计划的实施进展和效果的了解,为教务处改进该计划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南大的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是悦读经典计划的意义,也是悦读者团队的起点和终站。
◣ 一路磕绊,一路高歌 ◥
被拒绝似乎是每个实践者的必经之路。在扬中现在唯一的竹制品交易市场金苇桥竹编点,卖竹编的老人起初拒绝了竹编文化团队的采访,而拒绝的理由却满是心酸:“他说自己接受过许多电视台的采访,但是没有用,竹编还是明显衰落了。”团队成员说明了自己南京大学学生的身份之后,老人态度缓和下来,最终接受了采访,还和同学们相谈甚欢,“他说,在我们身上看到了他上初一的孙女未来的样子。”
而最令人感到无奈的,往往是来自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溯水小队起初计划以化学楼前的河道为重点来调查校内河,不想暑假期间恰逢化学楼前的河道施工,于是这一部分的调查不得不取消,他们也要临时调整实践策略:“将实践的重点放在对废水处理的调查上来,校内河方面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调查。”
由于不能进行水质采样,独立走访调查的结果与预料相差甚大,“令我们意外的是,我们在调查餐饮和生活废水的情况时,相关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校内河的管道情况。”最终,小组成员也基本完成了计划中校内河结构的有关调查。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去基础实验楼进行调查的时候,溯水小队发现那里的废水处理系统是坏的,需要维修,因而他们也无法从那里取得数据。
化学楼旁正在改建的河流
而预料之外的,可能是意外,也会是惊喜。调查校内河时,他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范围很广的植物,“我们认为它是入侵物种”,@蓝说,但通过求教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他们得知这其实是一种有益的水生植物。
在悦读者团队的实践过程中,问卷发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虽然在前期已经预料到问卷发放的难度大,但实际回收数量和预期还是有较大差距。”@西西嘻嘻说。目前来看,回收的问卷数量太少,仍是他们实践的一道难题。
而实践中,动人的故事也时有发生。竹编文化团队的同学记得扬中竹编大师耿月新先生的热情和耐心:“按照他的编织速度和创造的价值,我们估计他每小时的收入应该在260元左右。”@陌北说,可叨扰半日,耿先生没有丝毫厌烦,“临走的时候,他还给我们团队一人赠送了一个缩小版的鱼篓竹编工艺品,作为纪念。”竹编团队去老干部局时,原党校校长郑云和原文化馆馆长梅仁寿都年事已高,仍然为了这个课题,特地翻出了文化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原版文件资料;竹编团队调研东阳竹编时,一向深居简出的何福礼先生破例接受采访,还在他的展厅里,一件件地把作品介绍给实践队员。“后来,他还主动提出带我们到东阳东风竹编厂去看一看。”
竹编文化团队与耿月新先生的合影
南大工作人员的热心,也令@蓝在实践过程中印象深刻。溯水小队在调查废水排放的管网时,相关工作人员亲自为他们讲解构成,还带他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实践中我们接受到了很多这样的热心人的帮助,这也使我们的调查虽然有很多不符合预期的结果,但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依旧顺利地完成了实践。”@蓝说。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跳出历史书、跳出许多沉重的背景,自有其万钧之力。
谈及感悟,@陌北说:“今天南大学子追索和探求的也不只是竹编文化突围的可能,也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和平共处的可能。这不仅仅关乎传承,也关乎未来。明了‘我从哪里来’,才更清晰‘我要到哪里去’。”
“竹篮子少了,塑料袋多了;竹凳子少了,塑料椅子多了;鱼篓子少了,尼龙网兜多了……”市场经济给竹编产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地震”——篾匠转行、竹编贩子出走,如今在扬中,从事制作和贩售竹编的人数不足一百人,而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变小;不仅如此,这不足一百人的群体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通常,他们以个人为单位成立工作室,主营工艺品,人即工厂。慕名造访耿月新大师时,竹编文化团队发现,他的工作间及作品展厅都在他自家三层楼的住宅内,而全部的工作人员也只有他一个人。在与竹编文化团队的交流过程中,耿月新先生透露自己也曾经有过公司化的想法,并且参股过镇江银河竹艺有限公司,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而最终分道扬镳。目前,他还是以个人为单位,依靠慕名而来的订单以及各方面的授课邀请而获得收益。
在扬中竹编渐趋没落的背景下,竹编文化团队发现东阳竹编的生存现状整体尚属乐观,以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东阳竹编,更多生产生活用品,特别是一些融入民俗的竹制品借助于民俗文化得以保存。而同样是制作工艺品,何福礼先生的工作室隔壁,就是他任董事长的竹编工艺场。
何福礼先生与他的作品
扬中竹编将何去何从?在竹编文化团队的同学看来,将东阳竹编的模式引入扬中竹编未必是良策:“第一是可能割裂竹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把竹编的独特艺术性给抹杀掉;第二,扬中这个地方的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如今并不能吸引到一部分工人去进行竹编的流水作业。”
经过实践调研,竹编文化团队将这一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归结于文化。“因为当初扬中竹编之所以能够在市场当中占得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有文化作为依托,东阳竹编其实也是这样,在东阳,他们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会要求十里红妆,要用的盒子都必须是竹盒子。这种文化,可能会对竹编行业的传承更有好处。”而在这个过程中,引进专业人才来带动产业发展自然也必不可少。
东阳东风竹编工厂正在工作的工人
“餐饮废水学校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处理,通过隔油池实现油污分离后,进行多段沉降,之后与生活污水汇合排往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而雨水则直接通过管道排入校内河,这也是校内河河水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实验废水,产生废水的基础实验楼和部分理科院系楼都有一套自己的处理设备,处理结束后水质可以直接达到标准;而像化学楼产生的特种废水需要送给专业机构处理……”实践结束之后的@蓝对这一切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通过实践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他说。
学校的废水处理系统相对完善自然是好事,但对实践团队的成员来说,“也会让我们很难拿出有决定性的成果。“
而针对仍然存在的不足,例如废水处理利用率不高,以及基础实验楼的设备问题等,@蓝和其他队员们仍在设计改进方案,等到实践完全结束之后才能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不过当前比较关键的一点还是建议把基础实验楼的设备修好。”
基础实验楼的污水处理设施
而这次实践对溯水小队而言,“不仅仅是那一张废水处理的方式图”,还有有关成长的体会在其中,无形却有力。“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面临困难时的压力,也体会到了成果超出预计的喜悦,我们学会了灵活调整策略,也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遗憾,也有着些许的混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西西嘻嘻对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老师的一句话记忆犹新:“高中的读书是让你阅读理解,大学的读书是为了在书的基础之上进行思想的再创作。”读书和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便也在于此——“大学里的读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思维的锻炼,我认为这一点和通识教育的目的和理念是相通的。”@西西嘻嘻说。
经过对其他高校阅读经典开课情况的了解,悦读者团队发现,南大引导经典书目阅读的步伐确实走在全国前列。“虽然其他高校也有意识地在通识课程中融入经典书目的阅读引导,但很少有大规模地明确地将经典阅读单独列为必修课程。相比之下,南大悦读经典计划更加有可操作性、引导性,但它的目的性、强制性也会带来为学分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等与计划本质相悖的行为。”
更理性客观地分析悦读经典计划,又对读书怀抱更深的热忱,实践中的“悦读者”们,已有几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主人翁”姿态。
无论过程坎坷或顺利,结果尽如人意或略有纰漏,在这个弥漫着暑气的夏天里,每个实践者都在开拓,在挑战,在推翻。不再旁观,而是质疑,是追问,是参与。
暑期社会实践,其实是一扇虚掩的门,推开走入,是新的视角,新的天地。
采访 | 王子萌 陶欣园 王洁蓉
文 | 王洁蓉
美编 | 罗昊
责编 | 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