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技术迄今为止最典型也最成功的应用, 得益于区块链分布式共识与去中心化信任的技术优势, 也促使了区块链技术与经济活动的深度融合, 并由此改变了数字社会的组织方式. 近年来,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实践应用发展方面, 数字货币均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态势. 本文从技术创新、机制设计以及风险监管三个角度梳理了数字货币主要研究问题, 详细阐述了基础支撑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共识机制、激励机制、币值机制、发行机制、风险分析、监管考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致力于为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随着银行在17世纪诞生, 货币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工具, 逐步进化成为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 维系社会协作关系[1]. 19世纪中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 指出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认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货币发展历史中, 金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充当了货币, 直到因为携带和交易方便需求被票据和纸币所替代. 20世纪30年代,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 货币开始进入“法定货币”时代,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货币体系. 20世纪初期, 奥地利经济学派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提出了非国家化货币的构想, 指出可由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2], 但这一构想在法定货币发行体制下是难以实现的.
进入20世纪末, 互联网兴起促进了数字化社会和无现金社会的发展, 也为私营竞争性货币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 形成了数字货币诞生的土壤. David Chaum 在其1982 年发表的论文“盲签名技术实现匿名的网络支付系统”中提出了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的概念[3], 并于1992年基于盲签名合约创立了具有匿名性的数字货币实体E-Cash. 1997年, Adam Back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发送了一封主题为“A partial hash collision based postage scheme”的邮件, 其中提到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技术. Stuart Haber以及Scott Stornetta则提出了时间戳(Timestamp)和Merkle树的想法. 1998年, 戴伟发明了B-money, 强调了点对点交易以及分布式存储问题; Nick Szabo 发明了比特金(BitGold), 使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 在这些技术探索的基础上, 中本聪于2008年发明了比特币, 它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4], 依托区块链这一底层技术, 实现了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两方交易模式. 它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哈耶克的货币竞争性和中立性设想, 引发了一场"多元货币竞争理论"的社会大探讨[5].
目前, 数字货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定义.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数字货币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 采用去中心化支付机制的虚拟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数字货币称为价值的数字表达; 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数字化的人民币, 其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一般地,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采用了密码学原理来实现货币的发行与交易确认, 可以将此类基于区块链及相关技术支撑的数字货币称为加密货币[6,7].
近年来, 加密货币发展势头迅猛. 截止到2020年底, 全球共有超过8000种加密货币, 总市值超过8600 亿美元, 能够在世界各国2019年GDP排名中占据第18位. 其中, 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比特币供应量(即已经挖出的比特币数量)已经超过1800万枚, 总市值已突破5000亿美元. 尽管频繁波动的币值为数字货币投资者带来了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但也导致它们的价值尺度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影响了市场对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在此背景下, 能够通过特定的机制设计以保持币值稳定的数字货币, 即: 稳定币, 应运而生[7]. 2019 年6 月, 以Facebook为首的全球28家金融支付巨头共同研发的Libra(2020年底更名为Diem)白皮书发布. Libra 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的数字货币, 是在世界货币体系及金融资源匹配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下提出的非主权国家货币, 它的出现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热烈讨论[8].
与此同时,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国家主权信用背书的、具有法定地位的数字货币也备受关注. 不少国家已经开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的发行实验工作, 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1. 中国早在2014年就开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 并将其提升至国家级战略高度, 目前已经进入公开测试阶段. 尽管目前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 而仅仅借鉴了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理念, 但是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业务角度, 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运营, 是CBDC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是应用创新驱动的新型智能系统和去中心化商业模式, 目前已经发展至稳定币及法定数字货币阶段, 正逐步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排斥的因素以及数字社会的重要基础, 将为金融、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带来重要的变革.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出现催生了新的研究问题、新的管理视角和新的实践需求. 该领域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其展开系统性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是密码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其在安全性、稳定性及持续性方面的设计需求对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必将加速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 第二, 尽管数字货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但仍旧存在理论发展不完备、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现状. 本文对技术、机制及监管等方面的逐一梳理将有助于推动重点方向的发展, 以对数字货币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积极而有效的支撑. 第三, 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典型的应用, 其得益于区块链的技术优势, 又反过来促进了区块链的技术发展. 因此, 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不仅推动数字货币应用问题的解决, 还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升级. 鉴于此, 本文着眼于数字货币的核心科学问题, 从技术创新、机制设计、风险监管等三个方面梳理数字货币的理论发展与应用现状, 讨论已有成果, 现存问题以及未来重点方向, 以期为数字货币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图1所示. 其中, 第1节从基础支撑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两方面讨论数字货币技术创新; 第2节梳理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关键机制设计问题, 主要包括共识机制、激励机制、币值机制以及发行机制; 第3节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从技术理论发展与政策措施实践的角度介绍了数字货币监管问题; 第4节总结了本文内容, 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专知便捷查看
便捷下载,请关注专知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专知关注)
后台回复“数字区块链” 就可以获取《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发展现状与展望》专知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