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系的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里刷屏猎豹最新发布的“小豹翻译棒”。还有文章称,“傅盛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波AI+硬件的超级大风口”。
其实,回顾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创业导师”的傅盛近十年的创业经历,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从软件到硬件,从新零售到人工智能,你会发现傅盛其实是个追风少年。因为基本上市面什么业务火爆,什么是风口,他就做什么项目。“做风口上的猪”是傅盛的导师雷军提出来的,但傅盛做得显然更为极致。
好奇心大起,复盘一下那些年傅盛追过的风口,以及那些项目的现状吧。
【PC时代“学习老周好榜样”】
PC时代,傅盛在其长期口诛笔伐的周鸿祎麾下时,赶上了两个风口:3721时期,抓住了浏览器风口,一款小小的插件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插件时代;奇虎时期,360安全卫士迅速发展成为和QQ齐名的客户端软件。
不过,从严格意义说,这两个风口不是傅盛自己抓到的,而是沾光到的。毕竟那时候傅盛还是打工的,无法决定产品的战略走向。根据双方嘴仗时的曝光,他是个项目负责人和产品经理,傅盛甚至痛陈连360的管理层例会老周都不让他参加。因此,江湖传言,当雷军挖墙脚时说了一句“让你做自己的主人”。加入金山网络后,真正单干的几个PC项目才是真正自己的项目。
当傅盛把360的整体套路几乎全数复制了一遍,才发现风口真有时效性,过了就是过了,抄一遍的做法并不能奏效。360安全卫士成了入口级产品,流量雄厚,再通过浏览器间接导入网址导航和搜索引擎,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和清晰的商业模式。
同样的套路,在猎豹前身的金山网络上却不能奏效,为什么?安全软件和操作系统一样,具有强烈的排它性,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做得和市场第一一样好,用户凭什么要折腾自己选择你?而安全软件站不稳脚跟,浏览器和网址导航就更是空中楼阁了。
所以,尽管猎豹前身的金山网络曾一度在3Q大战之后抓住了机会——在腾讯360之间,在雷军和周鸿祎之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由于金山安全产品曾经一度成为腾讯的“铁裤衩”,和腾讯电脑管家一起共同对抗老东家360,因此获得腾讯巨大流量和战略支持,但最终还是没有大成。商业的角度讲,就是并未靠此核心业务单独上市。
【移动时代抓住了“清理+海外”】
猎豹能够独立上市,客观说得益于在移动时代做了一款很好的产品“清理大师”。而清理产品能够做大,关键有两点:第一个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清理需求。第二是避开了老对手360的国内市场,进入了海外市场。
清理功能,从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安全功能,充其量是个安全辅助,但确实是移动时代早期的刚需。
长期以来,手机的内存一直非常昂贵,苹果甚至为不同存储量的手机单独设定不同的价格。100G的存储差距,反映在价格上往往是上千元的区别。手机清理可以迅速腾出大量空间,避免存储空间的不足,成为解决手机内存不足的替代方案,从而一炮而红。这是傅盛成功抓住的风口,没想到,这几乎也是唯一成功的。
手机清理应用的成功,把猎豹送上了纽交所。但风口如此短暂,清理的刚需经过数年已经不那么迫切。比如,主流旗舰手机的存储量已经高达256G,堪比笔记本和电脑,表演艺术家罗永浩在最近一场发布会上声称要做1T手机。同时人们使用手机最高频的拍照和视频,并不需要被清理,用3G流量下载的资料也舍不得删掉。
猎豹的清理功能大本营,还遭遇到国内对手的强悍冲击。比如360就把清理模块拆分出来,形成独立APP;华OV米前四大国内手机品牌,除了小米可以内置猎豹清理(小米8内置的是腾讯手机管家),其他三大手机商都有独立的安全模块。
面临老对手的进攻,手机厂商的蚕食,甚至同属一个阵营的腾讯手机管家都将小米安全中心的珍贵宝地给占了,猎豹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尽快将流量变现,猎豹还涉足了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业务,转型做内容和个性化信息推荐。问题同样接踵而来,一款安全软件如何说服用户,他们的信息流比今日头条好?难道仅仅为了商业模式?用户未必买帐。
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已经过去,傅盛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新零售搞无人货架惨遭滑铁卢】
新零售无疑是这两年电商圈子里最火爆的概念,马云造风口确实牛逼。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线下电商企业赋能,成了电商大佬们的新主张。猎豹一直都是工具软件,如何在大佬云集的电商行业里找到切入点呢?
这次猎豹依旧直接切入了新零售的风口,进军与无人超市有异曲同工的“无人货架”。“豹便利”不但是母品牌的延伸,也折射出猎豹扩张的速度和野心。猎豹官方在2017年底定下了宏伟目标:“今年底冲击1万个办公室点位”。
然而,2018年3月豹便利全面停止了铺货,项目所涉及的货架、设备等等全部折现出售;相关人员也在3月份被相继遣散。“豹便利”成为新零售创业阵亡名单中的一员。
追风少年抢占风口的思路也许没有错,但是不顾自身优势的劣势强行跨界追风的后果,往往并不那么美好。阿里和京东的线下无人超市都不敢大张旗鼓扩张,只是零星的实验,豹便利的这次失利,显然有些操之过急。
有评论指,“豹便利是傅盛创业以来最大的滑铁卢或者失街亭事件”。其实并不是,因为下面还有。
【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红秀】
与豹便利低调地无疾而终相比,傅盛在人工智能领域则更像是一场秀。
今年的“321机器人之夜”(不知是否有3721情结),傅盛的跳水表明了决心,也让现场感受到了近乎表演的味道。现场对友商毫不留情地Diss,几乎所有机器人产品都被傅盛贬得一无是处,索菲亚语音机器人成了“变声器”,波士顿、Asimo机器人毫无用途。毫不意外,傅盛的一番言论在机器人圈子里引发了不少口水和抨击,不少批评者直指“作秀,网红”。
猎豹现场发布的五款产品中,儿童机器人和智能音箱已经早有同类产品,而和小米智能音箱和百度音箱相比,猎豹的两款产品并不具备价格优势。同时,豹小秘、豹小贩以及机械臂产品都是toB场景。
这次发布会,除了不留情面地对行业的批评和自家产品的动情煽情之外,并没有为普通用户带来太多价值。某种程度上,傅盛和他邀请的罗永浩、高晓松一样,更像是网红,而非产品经理。
回到开头,在媒体上大肆推广的“猎豹翻译机”用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翻译技术,从严格意义也是人工智能产品。但很多人只看到产品时尚和小巧的噱头,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使用场景。
我用过搜狗、百度、科大讯飞的同类产品,猎豹的体验还赶不上。一些用户也在社交网络吐槽,猎豹翻译机需要下载独立的APP,这意味着,即便身处国外产品必须连接手机才能使用。由此带来两方面问题,一个是身在海外时,从云端下载数据时,手机不得不承受昂贵的流量费;另一个是,旅行中一旦手机没电,翻译机也就成了摆设。
【创业导师的是与非】
最近,区块链圈子里,币圈李笑来大佬一段满是粗口的录音被曝光。他爆出一个雷人的观点:“想要在币圈割韭菜,首先得当网红;只有有了影响力,才有追随者和那些不断进场的韭菜。”
也许话糙理不糙,在移动互联网和直播网红时代,这样的知识网红越来越多。罗振宇,罗永浩,papi酱,李叫兽都是网红。而IT圈里知名的导师则有李开复,雷军、董明珠,还有刚过40岁生日的新晋网红傅盛。至于BAT马云马化腾李彦宏、TMD张一鸣王兴程维,真心不需要的。
其实,把CEO包装成网红,为业务和产品导流带量,本无可厚非。既然能够在一个领域独树一帜,有所建树,成为意见领袖,传播经验本是好事;但如果脱离脱离了具体业务、变身创业导师,比如认知三部曲、机器人思维,以及豹变等新词汇,那就难免有些刻意。而一旦网红套路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就会陷入太多的变数之中。
也许,是在360时期被周鸿祎压制太狠,傅盛一直想出人头地。而雷军风口猪的成功,则让他心动。而猎豹清理大师的风口成功,让他执着于重复抓风口,豪赌下一次成功。
【结束语】
清华校训“厚德载物”,要求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才能承载常说的福报。中国还有句类似的古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旦福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德少而名旺,违背自然规律,就可能遭遇灾祸,或者埋下隐患。老祖宗的智慧,言简意赅。
过去十年,傅盛的确追上过不少风口,也凭借清理大师和进军海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登陆资本市场。但也在一些项目上,如豹便利上经历了无疾而终的惨淡。
刚过完40岁生日的傅盛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现在看,外界对他的印象是更热衷于扮演网红和导师的角色。这些对于一个刚过40岁的创业者,也许太早。
当然,评论总是容易的,做事情很难。对于傅盛也许苛责了一些,毕竟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各有各活法。客观说,傅盛还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和战略思考者。希望他能稳住心态,好好做出下一款好产品。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红包赢了,我们输了|互联网红利在消退|中国互联网20年|硅谷发展史和KK|重启技术理想主义|再见双十一,你好O2O|小米被华为超越真相|李彦宏本命年危局|马云的生态系统|马化腾的连接器+IP|头条要和微博开撕?|美团少年王兴|滴滴程维为何战胜Uber?|危险敌人刘强东|你不懂周鸿祎|好人张朝阳|被低估的曹国伟|丁磊的阴阳师|最有故事的王峰|APUS船长李涛|少数人的唯品会|红烧肉和王石落幕|忍辱负重杨元庆|致创业爱好者们|罗辑思维分手幕后|互联网必读10本书|大佬联袂推荐重创新
扫码关注。预告:中国创造破局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