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 2017 — 为什么我要坚持写技术博客?

2017 年 12 月 30 日 开源中国 wier


原标题:2017——关于坚持了一年的事情


摘要: 2017,你对自己成长负责了么


其实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坚持一件事的心得,但看惯了网上大v的方法论,以及遇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之后,我便不敢妄下结论进行自行分析,以免使用不当,带偏了一批听信我的人,而这份信任异常难得,被辜负十分可惜。


不过最近看到的二爷的专栏,让我略有启发。


二爷和池大一样,也是一个惜言的人,虽然已有成就,但依然没有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去教导别人,从它的专栏中,你可以看到他的克制,一般都是提供观点与大家探讨,从不刻意去说教别人该怎么做,这对于我而言倍感赞同和支持。


我在想,既然自己反感说教,那自己写出的东西也一定不能把说教放在第一位,而是讲出来一些好的方法,提供一个交流的契机,把我知道的,所深刻思考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如果能够对此有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也是深为有益的。


以下就是我想分享的几个知识点,若有不足之处,期待能够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本次分享的内容主要覆盖以下几点:


1、为何要坚持写blog

我会从个人成长、快速学习、以及个人品牌打造3个方向进行叙述


2、给我带来的哪些收获

今年的收获


3、如何来坚持

主要从《刻意练习》《习惯的力量》《GTD》提炼的相关方法来分析坚持的方式。


一、带来的收获


今天大概统计的了一下,截止到今天为止,我在个人公众号上,大概发表了12w字的内容,其中技术文章34篇,观点类文字11篇,书评5篇,这些内容是已经超出了年初制定的10w文字输出的目标了,看到这些很让自己略有成就,今年总算做了一件让对自己成长负责的事情了。


另外还收获了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目前的技术文章,每篇发表之后,都会被开源中国推荐在首页,从9月份开始已经是开源中国的推荐博主;关于《王者荣耀》技术分析系列文章,被各个技术大号转载,目前阅读总数达到了10w+左右的数量,也是自己第一篇达到10w+阅读数的文字,其中关于《游戏服务器架构》的文章,被infoQ中国采纳发表,这些意外的收获,都让我始料未及的。


我原本的打算,就是想培养一种写blog的习惯,然后顺便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没想到坚持将近1年之后,带来的预期要比我起始的高,让我很受鼓舞。这种正向的反馈,也会让自己明年会持续的运营这个公众号,做一些更有意义和帮助的文字,来回馈大家,下一步如何做,我们明年且看。

 

二 、我为何要做

 

1、ABZ计划


我是12年读到《拆开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之后,才接触到个人成长的概念的,之后又陆陆续续读过很多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书籍,大概有了些自己的轮廓。



在没接触个人成长之前,我一直把职业发展当成自己的唯一成长机会,如果在企业内部,职能稳定之后,成长达到了瓶颈,我自己也会出现瓶颈。之后发现原来个人成长也可以脱离外部环境的制约,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来发展,就像这个样子。


如果你持续的投入在个人成长上面,在职业瓶颈期,是能够帮你突破这个下滑的趋势,让自己的第二职业又更好的发展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做好个人能力投资。


LinkedIn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有一个ABZ理论,他认为,你在任何时刻,手中都需要有三个计划:A计划、B计划和Z计划。


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一份你现在正在投入和从事的工作。


B计划,则是一个A计划以外,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简单说,因为无所不在的变化,你虽然有了A计划,但却不绝能仅满足于此只考虑A计划一件事,否则很可能有一天你会被其他人或人工智能所替代。


因而在A计划之外,你还需要广泛给自己培育某些B计划。B计划是那些当下看起来还不足以成为你职业,但你对其存有兴趣或长远看好,值得去长期投入和关注的事情。它们在经过你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后,很可能会在某一天可以让你以之为生了。这个或许是你的创业计划,或许是你某个让之着迷的兴趣爱好,总之能够让你在工作之余,能够持续投入的事情。


培育B计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比如我目前的公众号运营计划,写文字在前期就是提升和加强个人能力的一个契机,当我能力足够能够影响更多人的时候,我会将其运营成一个游戏开发者的个人品牌,帮助更多的游戏人成长。


如果有一天你的B机会被培育成熟,甚至已经胜过了A时,你可以随时把你的B转换为A,然后再另外去培育新的B机会。


最后是Z计划。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比如:假如有一天,你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败或失效了,你应该有一个可以保证自己生存底线的计划。Z计划的意义就是用来应对你的职业生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好比对我而言,假如我当前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效,我也失业了,那么靠着银行账户上之前储备过的少量积蓄在家先捱上个半年就是我的Z计划。


在你的生涯里,你也需要不断去储备和巩固你的Z计划,在危急时刻,它能帮助你顺利重启,重装上阵。


无论你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Hoffman的ABZ对你都会极其有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参考和深思的东西。就好比今年特别流行的《中年危机事件》以及《40岁以后的程序员被抛弃》事件,特别是最近的中兴前辈,由于离职事件导致的悲剧,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以及长久的去实践它,那么至少你手中一定不会缺少机会和选择的余地。

 

2、个人品牌打造


我在17年初的时候,在公司年会上,听到产品总监关于公司定位的一个概念,当时听后感觉很受启发,觉得可以应用到个人身上。那么如何把自己打造为一个个人品牌,这个是我当时思考的内容,也是基于这个想法,我开始写文字,做公众号运营。


  • 如何有机会在该领域做到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壁垒


在互联网混沌的那几年,我相信很多coder都经历了身兼数职的全栈工程师的经历,哪里需要补哪里,没有清晰的工种定义,如今因为项目规模以及流程正式了,工种定义清晰。那么现如今你如何能够在你所在的领域做到最好,是否有能力去做到最好?


这种最好的定义并非总是行业的推进者和引领者,而是你能在所在的圈子保持一定的辨别度和标签率。比如在做此项业务的项目的时候,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你;你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对方面试官一看到你的简历,就知道你在某方面技能能力很强。如何打造你的属性标签,自己擅长于那些方面,能否发展到极致,这些都是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 如何保持可持续积累的能力和经验


找到自己标签之后,要有持续的积累能力和经验。我见过一些紧跟热点的同学,眼见那个热点行业起来了,立马去学习新技术,然后去换行业工作,薪资是水涨船高了,但最终是哪个行业都是在做新手的工作,那个行业都是涉水不深,了解的一知半解。没有去关注自己技术上可持续积累的能力,会让你的后期很被动,让你无法持续回馈你的标签,辨别度持续下降。


  • 如何有足够新颖的关注


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个是IT行业的常态,前几年pc互联网流行的时候,谁都没有预测到后期的移动互联网会如此火爆,没有及时做好相关行业变革的企业更是被冲击的七零八散。个人亦是,要时时关注新的技术热点,和自己所擅长业务挂钩,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个占用自己的20%的时间即可,不必太过于激动。


个人定位就是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个人品牌,品牌辨识度越高,被市场认可和热捧的机会越大。在你构思好着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我相信你对自己要如何定位,以及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方案就会层出不穷,只要大方向对,各种方案的优劣都不会差太多。

 

3、高效率学习


我之前很疑惑自己学习效率,因为之前看过的书籍或者应用过的知识点,过一段时间不应用,就会忘记的有80%左右,这个知识的丢失率很是严重,让我很焦虑。之后对于这一点,我看是寻找一些解决方案,期间找到了几本书,发现对自己收获很大。


主要推荐这三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

《如何高效学习》


在读完这些学习方法论的书籍之后,我发现学习效率慢,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

 

  • 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脱节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容易忽略,比如我们看书,很多人喜欢被书上某个观点所吸引,或者感觉就是这么回事,从来没有去深度思考一下,对于我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应该怎么应用,仅限于知道了怎么回事。

 

  • 知识网络过于松散


买了很多本书,从来没有系统的归纳过知识的梳理,每次遇到了问题,需要再返回重新看一遍书的内容,或许压根就找不到。知识点过于独立,可以复用的知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通关系,没有去疏通,导致知识不够系统,无法举一反三。


而这两点都能通过写作来完善,比如对应一个知识点的吸收可以通过写作再深耕,对于应用,写作可以帮你还原应用场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知识网络的搭建,每个月通过一个系列的写作整理,可以把相关知识点都梳理进来,如此对于某个知识从点到面的知识架构就梳理完成了。


今年在网络上,有很多探讨知识焦虑以及对碎片化知识的声讨,关于这个,我觉得构建自己的知识树最重要,不管是碎片化知识还是重度知识,都可以成为自己搭建知识树的枝叶,关键得看你怎么去梳理和打通,方式不尽相同,而我的方式比较笨拙,就用写作的方式来做。


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应该有如下特点:



知识的前因后果,上下边界构成了一个知识点的立体结构,当你拥有这个知识的整体结构时候,你才会知道每个知识的应用,应该有自己的适用环境,以及适用边界。在某种情况下他的效果可能最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它不适用。就像是物理学中所描述的奇点理论,到达这个奇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


知识也存在这个边界,碎片化知识由于篇幅有限,往往介绍的都是一些是什么,或者是怎么用。但很难告诉你它试用的边界是什么,以及原理是什么,这就造成我们看着很有用却感觉无用的迷茫感。



若果写过程序的人应该知道,每个服务的提供,都是有它的前置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超过了这些,他会失效以及不适用,知识点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当一个知识点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它的起因是什么,能带来什么,以及它的适用边界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而不是一个干撇的应用。


所以说碎片化知识也好,深度化学习也好,都是扩展自己知识树的方式,我们可以用,碎片化知识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度化学习是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丰富这个知识树的过程,如果你有看过我的文字,每个我想要描述的知识点,我都会告诉你原因,以及适用边界,而不是一上来就告诉读者该怎么应用,应用往往是最后一个阶段,前期的铺垫一点都不能少的。

三、如何做


1、持续的正向反馈


我相信《刻意练习》这本书,有很多人都看过,其中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就是关于办理健身卡的例子:


新的一年刚开始时,很多人选择上健身房玩儿两把,这些人深知,刚开始,自己也许经常想着去健身。你确定想让自己身材更好一些,或者想学习弹吉他,或者想学一门新的语言,因此,你开始行动起来了。那令人兴奋。欢欣鼓舞。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成功减肥10千克,那感觉该有多好。然后,过了一段时间,现实打击了你。你很难找时间去锻炼或者练习了,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你开始缺课。你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飞速进步。那不再是件有趣的事了,你原本信誓旦旦想达到目标的决心开始衰退。


到最后,你完全停了下来,不再重新开始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年决心效应”,这正是为什么健身房在1月份的时候人满为患,到了7月份时只剩一半人的原因。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个困惑,我前几年准备些blog的时候,一直有这个困惑,总是坚持不下来,期间由于项目忙或者其他借口,总会在断更一段时间之后,彻底的放弃。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在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例子:


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在东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时,常常与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交臂而过。一连几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识了,相遇时便互相微笑致意,然而因为腼腆,始终不曾交谈过,连对方的名字也一无所知。不过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却是当时的我小小的喜悦之一。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喜悦都没有,要每天坚持跑下来,可不容易。


就如树上春树所说,跑步这件事对他来说真不是意志力这件事能解决的,他在跑步中若是没有这些小小的喜悦组成,可不容易。这些小小的喜悦正是给予他的一些正向的奖励,让他不断坚持下来。


要想让自己坚持下来,需要有不断的奖励自己的机制。


首先,我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就是要打造个人品牌,增加自己的辨识度,这个目标很强烈,促使我发起了这个计划。


其次,我发现对于写作新人来说,没有流量,更没有辨识度,别人并不认可你的文字,没有认可对我来说,就失去了外部的激励方式,我需要一种激励方式来反馈于我。


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加入大量的群,然后不断的推送自己的文字,你可想而知,我得到了一堆厌恶;我尝试追逐热点,不停的针对一些技术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数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内功不够,写不出有用的分析来;还有我尝试,去各大平台发表文章,时间耗费无数,阅读数都是寥寥无几,让我倍感挫折。


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下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太过于着重于外部认可,而没有着重于内容的质量,有些本末倒置,本身自己也没有kpi的追求,何必要把这么着重于阅读数呐,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运作方式,开始着重于内容创作。


关于内容定位,就像耗子叔所说的,要写文章就写没有人写过的,比如我的《从王者荣耀来聊聊游戏的帧同步》获得了(总共)10w+的阅读量,若是别人写过的,我能写的更好,比如我的《深入理解游戏中寻路算法》,文章通过js代码的gif图示例,从算法的基础讲起,深入浅出,也获得了圈内不少的好评。


另外还得去学习好的文章写作方式,我也专门的深入分析目前阅读数高的技术文章,我发现,好的文章一般排版上都是井然有序,特别是开篇,会告知读者,会有哪些内容,如何阅读,同时内容上都是深入浅出,示例丰富,再加上图文并茂,让读者读技术文章的时候一点也不累,有种清晰了然的感觉。


关于文章的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我也在努力加强,你知道,要把一个复杂的知识,讲解的通俗易懂,也是一个挺难的加工和整理过程,所以我单篇技术文章的耗时都在8个小时以上,目前我也在想办法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这方面时间。好文章带给我的反馈也好,目前我的单篇技术文章,基本发表在开源中国之后,每篇都会被推荐到首页。


我写作的坚持,源于自己对内容的深耕和高质量的控制,从而得到了更好的反馈,这些反馈又促使我持续的写作,如果非要说写作是一件意志力的事情,我觉得起码我是做不到太好,有一个强烈动机,着手启动,再加上一些顺应自己本性的方法,我相信坚持也是自然而然的。

 

2、找到自己的节奏


这一章节推荐两本书,我所要讲的,都在这两本书里面有。《精力管理》《习惯的力量》


找到自己的节奏,很重要,我们还是从一个例子来讲起。


1、一个月之后,不多不少,正好减肥20斤!还有隐隐若现的6块腹肌。

2、都说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身体的强健之外,我还热爱读书写作。白天上班,晚上看孩子,我只能在深夜与清晨伏案写作,每晚12点、1点睡,早上5点半起的生活,我觉得赚翻了。

3、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我则进入了疯狂复习的状态。白天上班不能打折扣,下班之后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跑到家附近的图书馆,一看就是一晚。


这是我从一篇关于自律的公众号文字中摘取的,首先声明,我对这篇文字没有任何偏见。我觉得多数人看到以上几个片段,会被打鸡血,觉得自己也得拼一下,严格要求自己,不然自己总是这样坚持不下去一件事,一事无成。


鸡血打完,你尝试一周如此的自律之后,发现坚持不下去,又不愿意放弃,于是在不断地自责与愧疚中习以为常,放弃自己,觉得自己意志力太差。


那么我们是否有想过一件事,是否我必须要做到早起晚睡这种苛刻的方式,才算是真正的自律?或者说,如果我不像作者那样早起晚睡,而是每天晚睡晚起,每个月只读完一本书而非一周一本,这种不和自己较劲方式,就不叫自律?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持续的去执行。


你应该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模仿适应别人的节奏,自律并不是非要执行一些高标准的要求去约束自己,而是要顺应自己的习惯,找准自己的节奏,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持续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之中,如此才是你的自律,而非别人的。


关于自己的节奏,《精力管理》这本书有很多介绍,我们分两部分来介绍,一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达成自律,另外是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3、自律达成的方式



  • 认知自己


认知自己属于自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步。这就是为何你用到的别人介绍的方法,却很难做到,原因之一就是你没有去先了解自己而去盲目的执行。


自己是怎样的,适应什么样的强度,以及那个时间点对自己合适,都需要自己来慢慢探索,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高估或者低估自己,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做出改变前,先给自己一个测试期,了解自己的临界点在哪里。


  • 找到节奏


在认知自己的部分,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适应怎样的训练,而节奏就是自己确定训练的频率和状态,这个可高可低,并非固定不变。你可以在前期的时候采用低频的方式进行,然后逐步加强,也可以在有重要事情处理的阶段,放低这个频率,给自己更多精力去处理其他事情,同时还可以在稳定期,分阶段保持一个固定频率不变,总之它并非一个固定值,让你死守,而是基于自己当前的情况可以动态改变以及跟踪。


比如我自己,我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周更新3片文字,我通过第一月的测试,发现自己在有技术积累以及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每周3篇,但是这两个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只能高质量的完成一篇,于是我给自己改变了输出方式,每周1-2篇文章的更新,而这个节奏,我保持到现在,也是持续的输出。

 

4、精力分配


每个人每周每月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时刻都是满血状态,这是很难达成的,除非你有强烈动机的支撑,否则,最终很难达到。


如果每天我们给自己的精力设置为100分的话,你应该合理的分配这些分值和比例。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高精力的时段来做。


比如我的情况是,早上精力最充沛,占比30%左右,接着是上午占比20%左右,还有午休之后,占比40%,剩余的在晚上9点以后,可以占比10%。如果我给自己设置的重要任务在晚上的话,我会效率十分低下,如果在早上的话,会效率很高。


我给自己写作的时间是放在早晨起床后,如此能够保证清晰的构思,和足够的精力来应对这种需要高度专注的事情。


而在读书的时间模块,一般都放在早晨上班期间,此时在车上,我有有独处时间,又足够的完整,所以读书效率也蛮高。


实践练习模块,我放在晚上,晚上精力不足,我需要补充之后,通过动手来加强自己的精力关注度。


规律的休息,以及运动,都是恢复和增加精力的方式,把握好自己精力时段,耗精力的房子精力好的时间做,更容易坚持。

 

5、成年人学习应该了解的方式


在学生时代,我们习惯于阅读书籍或者有老师知道来获取知识,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到工作中,我们虽然保留了阅读的习惯的,但知识的获取载体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获取方式也多样性,如果还保持着学生时代的逐字逐行理解,会出现接受慢,接受过多无效知识的焦虑。


成人学习,应该着重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内在的驱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全盘吸收知识。


比如,我最近在数据库上的索引上遇到了问题,发现自己遇到了瓶颈,我会通过这个问题,询问身边的高手,以及数据库书籍的相关章节来升级我这个知识点缺陷,而不是选择某个月份来阅读相关仔细的学习这些书籍。


遇到问题,通过问题来聚集解决方案,然后构建这个这个知识点的知识树,然后再回归到问题,关联到现有经验。如此一个知识点对我来说更加深刻。


如果我花费固定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一方面是我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是无法理解到使用场景,很难关联到自身的学习经验,最终效率并不高。无法解决到我实际的问题。


当然了并不是说花费固定时间学习的方式不好,而是想说明的是,对于实用类的知识学习,一定要学会关联自身经验来加强,如果你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可以把不断的通过现有的困惑,来发掘或者发散自己的知识点梳理,通过资料的整理,来熟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带着问题来回归知识的本身,会让你的学习效率成倍的提升,这就是通过自我导向来获取知识的关键。



推荐阅读

最热开源静态网站生成器 TOP 20 揭晓!

HTTP 超文本协议,让 HTTP 不再难懂(一)

HTTP 超文本协议,让 HTTP 不再难懂(二)

谁说 Java 要过时?2017 年 Java 大事件一览及未来前瞻

搭建 Keepalived + Nginx + Tomcat 的高可用负载均衡架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47+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打怪升级!2020机器学习工程师技术路线图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6月3日
【论文扩展】欧洲语言网格: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推荐10个技术公众号
架构文摘
5+阅读 · 2019年4月24日
年薪48万的程序员,他究竟做对了什么?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12月28日
推荐10个优质科技类公众号!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你用 Python 做过什么有趣的数据挖掘项目?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4+阅读 · 2018年2月11日
2018,这9个优质技术公众号,你不能私藏!
码农翻身
9+阅读 · 2018年1月31日
刚刚,阿里发布了一个技术重磅炸弹!
数据分析
6+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Arxiv
11+阅读 · 2019年6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月23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18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为什么所有人都报了这个虐人到哭的训练营?!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推荐10个技术公众号
架构文摘
5+阅读 · 2019年4月24日
年薪48万的程序员,他究竟做对了什么?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12月28日
推荐10个优质科技类公众号!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你用 Python 做过什么有趣的数据挖掘项目?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4+阅读 · 2018年2月11日
2018,这9个优质技术公众号,你不能私藏!
码农翻身
9+阅读 · 2018年1月31日
刚刚,阿里发布了一个技术重磅炸弹!
数据分析
6+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