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而此时此刻的阿茂只想说:“ 我养了一年多的猪,从风口上掉下来了,摔死了 ”。
作为众多 80 后中的一员,阿茂对创业也抱有梦想和情怀。2016 年初,他怀揣着对理想的憧憬,在创业之都深圳的一家创业园安身。“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第二次我选择同样是风口的直播但最后并没有成功。去年初,我真的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款 APP 上 ”。
在杂乱的办公区域,我们见到了这位曾经热血的五好青年。而此时,他的员工们正在收拾和变卖物品,正式结束经营了。他苦笑着说:“ 满心希望的来到这里,现在又要搬走了,真的有点感慨,可惜已经租不起了 ”。
APP 是阵狂风,将一头头猪吹上了天空,但是风总会停,无数狂奔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倒在了风势减弱的时候。创业至今一年多,两轮融资最终也没把阿茂的 APP “ 烧 ” 起来,和许多互联网企业一般,烧钱火拼之后只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结局。
是什么导致这么多 “ 猪 ” 死在了 “ 风口 ” 上?
“ 我本身就是个「码农」,但是给别的公司码( 代码 )真的太辛苦了,所以才想自己搞 ”,原本是一名程序员的阿茂这样说。他和许多 IT 人一样,都深藏着一颗想要自己创业的心。在经历了第二次创业失败之后,阿茂就和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
“ 一开始不是互联网 + 什么都能火嘛,我们也就想当然的互联网 + 做菜,做出了现在这个( APP ),毕竟「美食杰」、「豆果」这些只是给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文字做法说明而已 ”。阿茂的合伙人津子告诉我们,他们开发的是一款做菜教学的 APP ,通过类似游戏的模式,寓教于乐的教学,教会用户做菜的方法。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 APP 而不是公众号或者短视频,阿茂的回答是:“( 自己是 )开发出身,门槛低 ”。
在 2016 年中,虽然互联网领域的创投资本相较 2015 年明显 “ 冷静 ” 了,但是机会还是很多的。在一次区政府组织的创投路演上,阿茂很得意的与资本 “ 牵了手 ”。
“ 对方觉得我们的模式新颖,而且也有一些知名大厨和品牌餐饮连锁做背书,所以我们很快就拿到了 300 万的天使轮( 融资 )”,津子说。拿到这笔融资之后,他和阿茂租了现在这一层逾 200 平米的办公区域,开始大量招开发、运营、UI 等方面的员工。
看着公司一步一步走进轨道,阿茂和津子都觉得十分欣慰。“ 本来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自己也磨砺出经验来了,所以这次感觉一切都顺风顺水 ”,阿茂说。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因此整体开发节奏很快,APP 很快就在应用宝上线了。
然而随着 APP 的上线,阿茂和津子就发现了新的困难。“ 下载量很少,而且投放了很多渠道的推广后都石沉大海 ”,津子说。阿茂是程序员出身,他是 UI 设计师出身,合伙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 “ 技术流 ” ,懂市场的一个没有,因此市场的调研、布局、推广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尽管一直寻寻觅觅,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懂得市场运作的高管加入进来。
“ 到底是针对主妇、白领还是懒癌一族( 推广 ),成了我们那个时候经常纠结的问题 ”,和其他创企一样,前期缺乏市场调查,抓不住用户定位的他们,很快就在内容上摔了摔了第一跤。
“ 为了追求精致和经典,我们许多菜谱都是高级餐厅的合作伙伴提供的,现在看来做法确实复杂了,一个( 做菜 )小游戏下来更难以理解了。并不是日常家庭都会用「初加工食材」来做法国大餐的 ”,他们坦言,APP 上线之后三个月所沉淀 “ 用户数 ” 和 “ 留存 ” 少得可怜。
三个月之后,iOS 版本的 APP 也顺利通过测试了,只不过这时 APP 在安卓平台的下载量合计还不过千。后台注册用户还不足 200 人。“ 我感觉大多数注册用户还是在科技园路边送小礼品换来的。根本没有活跃 ”,阿茂说。
这时,作为创始人的他们以及团队逐渐慌了阵脚。“ 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开会寻求解决推广问题,但依旧没有很好的成效,内容也因为前期定位和合作关系,调整变得十分艰难 ”。
互联网企业 “ 最值钱 ” 的就是用户数和留存率,也是未来变现的基础,津子无奈的说:“ 看着同一层楼做APP的创业团队相继离场,他们的确也充满了危机感,不想烧完天使投资就( 宣告 )失败 ”。
在阿茂和津子所在的整个创业园里,互联网企业有近 300 家,其中做 APP 的就占了 1/3 ,而且天使期和 A 轮的累计融资比例达到 60% 。但很多都是 “ 昙花一现 ”,起步快、融资快、死的也快。
对此,创业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 现在看来,如果一款APP产品不能快速的积累大量的用户基础,而且找到一条赚钱的变现之路,注定是活不久的 ”,他透露。在帮助互联网创企对接人才时发现,市场和营销人才是他们最急需的,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更是被定位和推广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就像互联网 1.0 时代,许多团队纷纷扎根做 “ 网站 ” 一样。创业门槛低,初创成本少,APP 成了不少程序员以及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但是由于欠缺对应用市场需求的调研,缺乏对于营销推广的认知,也抓不准自身的定位和变现法则,让许多 “ 头脑发热 ” 的初创团队在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就摔了个 “ 嘴啃泥 ” 。做一个 APP 并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和过硬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更多的是市场需求、受众定位以及充分的营销推广共同缔造出来的一个 “ 爆款 ” 。
“ 曾经有一次机会,我们可以自救 ”,阿茂说。曾有一位前辈看过他们所研发的这个 “ 做菜 ” APP 后,严肃的跟他说,做 APP 不是展示技术有多牛多主流,而是要注重交互体验,“ 应用应用,有对应的客户用了才叫应用 ”。
这位前辈以自己的 “ 前车之鉴 ” 指出了阿茂他们在用户体验上的疏忽。如果在注册和获取资讯上显得复杂而繁琐,再好的内容也会被用户摒弃。
“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位前辈的企业也刚刚结束,是一为 Loser( 失败者 ),所以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阿茂懊悔的说。他并没有太多在意 APP 上的用户体验问题,以至于连有的菜谱在部分机型上的 “ 教学 ” 过程出现闪退毫无发觉。
在创业园的一块展示栏上,密密麻麻的贴着许多二维码。据负责人介绍:“ 这是园区入孵企业的产品二维码,上面是公众号,下面是一些 APP 企业的应用下载( 二维码 )”,园区将所有企业产品进行了一个集中的展示。
我们随机扫码下载了几个应用进行了一番体验。发现几款应用无论从用户界面还是响应速度来说,都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寻车位的 APP ,等待了 30 秒的白屏之后才进入主页面,而且在注册上的体验十分繁琐,无论是微信还是 QQ 快捷登录,都要多一步手机验证,验证码的刷新也很慢。
在知乎上有一项调查显示,单单是验证码这一项,如果验证码显示超过 60 秒,就有 63.13% 的用户对 APP 失去信心;能够等待超过 90 秒的用户,只剩下不足 4% 。所以体验不好是导致用户流失重要的一点。更有知乎网友表示,如果一个 APP 闪退、卡死、白屏超过三次,就 “ 秒删 ” 。用户是很没有耐性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这几家 APP ,除了寻车位这家公司之外,其他都已经离开了创业园,有的是倒闭了,有的是搬去了其他的办公地点。
“ 除了交互,其实「颜值」也很重要 ”,在创业园另一家做职业教育 APP 的公司 CEO 杨柳说。他们曾经以为 APP 应用简单实用就好,所以一切都做的简单,尤其界面是素色风格,简约的按钮,一键微信登录等等。但是后来发现用户并不感冒,下载、注册量、留存也是很低。在遭遇瓶颈期,杨柳果断做了新的尝试,丰富了 APP 的整体设计和色彩搭配,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效果。
“ 在背水一战之后,我们获得了一定效果,也发现除了内容和功能,UI 的设计也是吸引用户好感度的一个因素。而且不同的客户群体,所倾向的颜色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他总结道。
交互体验是许多技术大牛在做 APP 时所忽略的,以为 “ 烧 ” 钱( 送补贴和小礼品 )就能把用户烧起来,就像阿茂说的那样,“ 许多靠小礼品和小奖金‘圈’进来的用户,也在一两次体验之后就成了僵尸粉 ”。
但并不是所有创企都像杨柳那样幸运,在意识到客户体验出问题之后还可以 “ 背水一战 ” 。许许多多的内容创业的 APP 就是在用户体验这一步流失了大量用户,在烧光了资金之后,成为 “ 僵尸应用 ” 。
“ 一个月租金、管理、薪资等基本上要消耗差不多 65 万左右,其实那个时候( 天使轮 )烧差不多了 ”,在危机面前,阿茂做了一个 “ 圈内 ” 都会做的决定 :“ 刷!刷下载,刷注册用户数 ”。
绝大多数做内容的 APP 项目,下载数据、点击量、注册用户数嗖嗖的上涨,其实都是背后所谓的 “ 推手 ” 在 “ 刷 ” ,不是骗补贴就是骗资本,这在创业圈并不新鲜。
“ 面临危机,我们感觉政府科创补贴明显门槛太高,所以只能向投融机构寻求资金渡过难关 ”,阿茂说。经历了这几年的创业项目洗牌,很多投融机构显然已经知道互联网企业 “ 数据造假 ” 这一通病,投资也很谨慎。
显然,APP 除了注册用户数之外,还有留存率这个硬指标存在。他们没想到刷注册用户数较为简单、成本也低,但 APP 留存率的问题随之像噩梦一样到来。
“ 为了赢得资本青睐,留存率也不得不刷,现在行业内的报价是是安卓 7 日留存 20 元一个人头,iOS 7 日留存 7 天是 35 元一个人头,而且这是最保守的价格 ”,阿茂坦言。如果是一万用户的 7。日留存,就要花费将近 40 万。
“ 所以我们周围的部分创企都选择了第二条路,去搞定投融机构的项目经理 ”,他透露。许多大型投融机构的投资审查机制漏洞百出,项目经理如果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应用中仅有注册用户数和少量的留存也是能够过关的,“ 像VC、PE要 30% 佣金一样,这些人( 项目经理 )也要 30% ”。
依靠这种方式顺利拿到 A 轮 800 万资金后,除了送出那 “ 灰色 ” 的 30% 之外,阿茂和津子又茫然了。
由于前期的数据都是 “ 造 ” 出来的,所以基本上 APP 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言,所以他们的方向又回到了最早的模式:补贴、送礼、投广告以换得新的用户增长。
“ 虽然我们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无奈的继续 “ 烧 ” 用户,这已经成了最没风险的习惯性选择 ”,他强调。几乎所有的 APP 创企都逃不开这条路,怕改变后带来新的危机,只能不停地 “ 烧 ” 。
或许除了 BATJ 体系内的创业企业,很多垂直领域的 APP 一开始都是在 “ 烧 ” 用户的 “ 泥潭 ” 里不断挣扎,有的则越陷越深。
于去年底 “ 散伙 ” 的 “ E 路宝 ” APP 团队创始人丘峋告诉我们,他们团队所做的是一个车险比价 APP ,且不说在平台上购买强险、商业险的人有多少,单单投游戏内嵌广告、头条、平台推广等等,平均下来每获得一枚注册用户的成本就是 36 元。
“ 我两轮融资只够 “ 烧 ” 16 个月,经过一轮扩张,钱就没了。做 APP 应用除非被( 巨头 )收购,不然想用钱 “ 烧 ” 起来压根没戏,像这里( 创业园 )也 “ 烧 ” 出过几款快速走红的 APP ,但最终没有等到巨头收购,也没有抓住可持续变现的模式,在一夜之间就去向不明了 ”。
丘峋说,许多 APP 创企一开始都是自信满满,但最后都活得十分艰难,“ 有些公司前期用户注册数比较真实可观的,( 烧完融资 )为了养活那几十号人,已经沦落到要靠卖注册数据为生,有的则会( 作为第三方 )为传统企业开发 APP 、网站或者小程序以求生存 ”。一番话,无疑透露出了 APP 领域 “ 骨感 ” 的现实。
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 “ 助燃剂 ” ,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暂时的安逸与膨胀的野心,在这种盲目 “ 烧 ” 钱扩张中,许许多多危机被创始团队所忽略了,而最终成了无法逆转的致命 “ 过失 ” 。
“ 不想再谈情怀了。经过这一次( 失败 )之后,我可能会选择继续到互联网企业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不会这么疲惫,成家了,也要对家里人负责 ”,阿茂感慨地说到。
对于资本来说,投了足够多款互联网产品之后,只要有一到两款抓住了变现的机会,被吹成 “ 风口的猪 ”,那么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对于另一部分 APP 创企来说,烧完这一轮热钱之后的,要么被大企业收购,要么抓住一两个可盈利的点还能维持公司基本的开销运转。
但更多的是像阿茂和丘峋那样最终解散团队,黯然离场。 “ 猪 ” 毕竟是少数,更多曾激情四射的 APP 创业团队都因为诸如定位、体验、内容、市场拿捏不恰当等原因,成了风口 “ 炮灰 ” ,被深深埋在互联网 “ 战场 ” 的沙尘之下。甚至在这个 “ 战场 ” 上还不曾露面,就已经消亡。
或许应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究竟是想做一个创业项目,还是为了做一个APP而做APP?
责任编辑:李雨侬
关于 EGO极客邦科技旗下的高端技术领导者社群,汇聚全国超过 400 位技术大牛,其中不乏「饿了么」、「知乎」、「同程旅游」、「得到」、「喜马拉雅」、「新浪微博」等著名企业的 CTO 及技术 VP 。EGO 致力于组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技术领导者社交网络,联结杰出的技术领导者学习和成长。
第二季会员招募现已结束,欢迎添加 E 小欧( EGOWinner )微信了解第三季会员招募及更多 EGO 详情。加入 EGO ,与更多技术领导者同侪学习。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