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领域专家,都具备这5项核心能力

2019 年 8 月 10 日 华章管理


华章妹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从各个渠道获取能为我们所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提升个人的能力,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那么,如何成为成为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你需要掌握五项核心能力。以下,Enjoy:

作者:邱昭良 王谋 

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01 培养成长型心态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在做“如何应对失败”的研究时,曾做过一个试验:她给一群小学生一些特别难的字谜,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


她发现,一些孩子会拒绝面对失败,沮丧地丢开字谜,或假装对字谜不感兴趣;另外一些坦然地承认和接受自己解不出字谜的现实;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兴高采烈地做着这些解不开的难题。


一个孩子快活地说:“太棒了,我喜欢挑战!”另一个则满头大汗,但难掩愉悦:“猜字谜能让我增长见识!”


德维克随即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人能从失败中汲取动力。


他们区别于他人之处,在于其持有的信念——“成功和才能,是在挑战中因努力而获得的,并非固定值。”她将这种心态称为“成长型心态”。


与之相反,另外一种心态,认为“才能是天生具备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特质”,就是“固定型心态”。


面对失败,持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会认为:智力不是固定值,而是可以后天培养、成长和开发的。因此,他们愿意接受挑战与反馈,并会更快地调整。


相反,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面对失败,则认为是自己才能或智慧不够,不愿意承担风险和付出努力。他们把承担风险和努力尝试当作有可能泄露他们缺点的潜在机会。


德维克说,她在20多年关于儿童和成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你所持有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你的生活之路。


那些相信智力和个性能够不断发展的人,与认为智力和个性根深蒂固不可变、本性难移的人相比,会有显著不同的结果。


所以,要想成为终身学习者,你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




02 发现自己的热情


一旦你完成了心态转变,就像给板结的土壤松了土一样,接下来就可以“打理”自己的“心田”。


因此,接下来你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人类无垠的知识海洋,我们到底从哪里开始?


要想打理自己的心田,必须明确你所关注的知识领域,即你希望钻研、有所建树的知识领域。这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点。


只有聚焦到一个细分领域,我们才比较有可能深入,并有所建树。若兴趣点太多、精力分散,没有一颗种子能够成活,因为它们都需要你的呵护,而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的“冥冥之志”,以便“用心一也”呢?


“刺猬理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实践。


英国学者伊赛亚·柏林引用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将学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并以这一结构来解决问题(刺猬);而另一类则会动用广泛而多样的经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狐狸),却没有一个框架或统一的观点。


虽然没有优劣,但在古希腊寓言中,二者高下立见:狐狸很聪明,会很多技能,也善于观察、筹划,能够设计很多复杂的策略向刺猬发动进攻,并且行动迅速,看起来肯定是赢家;刺猬看似笨拙,行动迟缓,但它有拿手的一招——一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立起来,让敌人无从下口。所以,每一次攻防,都是刺猬取胜。


基于类似的寓言,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一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跨越式发展的公司,都坚持了简单而深刻的所谓“刺猬理念”。


具体来说,它们将战略建立在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之上:


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柯林斯认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将这三个方面的理解转化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工作,长期坚持,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虽然柯林斯在这里说的是公司,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首先,很显然,哪怕你不能在某些方面做到世界最优,就算做到超过大多数同行,你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绩效。这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其次,你所擅长的能力应该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创造出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创造价值,仅凭爱好和热情,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也可能是最根本或最为重要的是,你对什么东西充满热情?如果你对那些东西充满热情,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废寝忘食”的“心流”体验,也更容易发展出超出同行的专业能力。



03 构建知识体系


要想实现跃迁,关键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有如下四项行动建议供参考:


1. 找到一位导师


学习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老师或真正有修为的高手(当然,如果这个高手善于教育,便是最理想的)。导师具有整体的知识结构,也会指导你高效地学习。


2. 系统学习


参加一个由权威机构或专家主持的培训或学习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3. 从研读经典开始


如果上述资源都不可得,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那么,比较稳妥的切入点是从研读经典开始,因为经典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一些经典书籍不仅能勾勒出总体框架、提供精华或经过验证的高质量信息,而且会为你指引后续深入学习的方向。


4. 有计划地自学或主题阅读


制订一项系统的学习计划,或者主题阅读计划,即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些相关的经典书籍,进行系统化的阅读,深入地学习,争取把这个主题理解完整、透彻,或者根据指导,参加一个分步骤、分阶段的学习计划。



04 掌握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学习”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词,却没有几个人将其说得清楚,对什么是学习也有很多错误或模糊的认识。因此,很多人根本不得其法,学习效率也不高,事倍功半。


虽然我们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还很有限,但截至目前,总结研究成果,我们仍能大致勾勒出大脑深处学习的基本过程。


人类学习的基本过程


简单来讲,学习是个人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它主要在人的大脑中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大致而言,核心要点包括如下几方面。


1. 高效地接收信息


要建构知识,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而获取信息会受到专注力、动机、意图、方法、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对此,要想高效学习,第一关就是保持好奇心,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而有效地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2. 激活已有知识,消化、吸收新信息


接收到高质量的新信息,个人将其充分消化、吸收,真正理解,是建构知识的第二关。


这一步虽然需要全脑的参与,但概要而言,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叫作“工作记忆”的区域。按照目前的了解,工作记忆处理速度很高,但容量有限,即同一时间能处理的孤立的信息数量有限。


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必须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并联系实际,提高对信息的解读、赋义能力。


3. 组块、连接,间隔重复,提高和强化记忆


如上所述,被存储进“长期记忆”的信息,当需要时,能否被有效地提取出来,是影响新信息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


按照现代脑科学研究,这些信息的“提取度”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关,因此,通过关联、比喻等方式把相关的信息组合起来,可以加快信息的处理。同时,通过间隔重复等技巧,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提高记忆率,防止“遗忘”。


4. 学以致用,及时复盘


如果只是把信息记忆住了,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如前面所述,知识是与行动相关的。


当个人通过主动地获取信息,基于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信息处理),理解并记住了一些特定的规则(类似“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做是成功的”),当以后遇到类似情境下的问题或挑战时,就可以指导自己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个人行动的效能。这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


因此,学习不只是“学”,一定要包括“习”。在某种意义上讲,“习”重于“学”,因为只有通过“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学”到的信息,并通过实际行动结果的检验,验证建立起来的规则的真伪。


整天在网上看一些信息,或者到处听各种讲座,并不是在学习——那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主动的实践,对那些信息不加分析、验证,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习就不会发生。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或生活,将所学付诸应用,之后再进行复盘,这样不仅会发现可复制的成功,而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 善用“心智模式”


如上所述,伴随着学习和应用,个人会形成一些“心智模式”,也就是一些固定的模式,来加速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制定。按照詹姆斯·马奇的说法,这可能是藉由“试错”或模仿他人,甚至是“自然选择”形成的复制过去成功的行为模式,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毫无疑问,心智模式的形成会加速信息的处理。因此,高效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心智模式”的存在,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有效地应用心智模式,使其加速且不妨碍学习。 



05 长期坚持刻意练习,循序渐进地积累


面对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要想精通,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开始。这里面有方法和技巧,但没有捷径可走。


1993年,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很多领域的专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他们的技能,一些所谓的“天才”其实是10年以上高强度练习的结果。


他们让一些音乐家回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累积的练习量,估计得出:一些最有才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演奏家往往是从4~6岁就开始练习,到20岁时平均已经积累了近10000小时的练习量。这一研究成果就是广为人知的所谓“一万小时定律”的出处。


尽管严格说起来“10000小时”并不精确,它只是一系列研究得出的估计平均值,不同人成才累积的练习量事实上差异很大,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也不是说只要你练习到了10000小时就一定能够成才,但是,毫无疑问,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


而刻意练习效果与有效练习时长、教练指导效果、对训练规律的理解等有关,也离不开机遇。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一位适合的好教练,有时候可能可遇不可求。


但是,正如西方谚语所讲: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因此,如果个人能力强、成就大,相应的整合资源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包括遇到好教练的机会都会增加,从而形成驱动成长的良性循环。


关于作者:邱昭良,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国际人才开发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家(PMP),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学术委员,《培训》杂志专家委员。

王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组织经验萃取与课程开发实战专家。

本文为“华章管理”(ID:hzbook_gl)原创,摘编自《知识炼金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



「延伸阅读


《知识炼金术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推荐语:基于华为、联想、万达等数百家企业咨询经验,梳理知识萃取的4项策略、18种方法,让你在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学习、思考、萃取知识,提升个人和企业竞争力!


猜你想看👇 


◇   最低效的思维陷阱,是不会找问题
◇  能抗事儿,才是你最了不起的才华
◇   当领导,无非就这3件事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

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拉姆·查兰 | 团队 | 时间

隐形冠军 | 马利克 | 领导力 | 演讲表达

柳井正 | 技能学习 | 个人成长 | 逻辑思维

稻盛和夫 | 书单 | 复盘 | 陈春花 | 决策力

职场提升 |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 | 定位

300000+人已关注我们

 

 


👇 听说这里更有料~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打怪升级!2020机器学习工程师技术路线图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20年6月3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Gartner:2020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 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3月10日
【2020新书】数据科学:十大Python项目,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12+阅读 · 2020年2月21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理解五个基本概念,让你更像机器学习专家
云栖社区
5+阅读 · 2018年11月29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投资,重要的是未来
雪球
5+阅读 · 2017年12月17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打怪升级!2020机器学习工程师技术路线图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20年6月3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Gartner:2020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 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0年3月10日
【2020新书】数据科学:十大Python项目,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12+阅读 · 2020年2月21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理解五个基本概念,让你更像机器学习专家
云栖社区
5+阅读 · 2018年11月29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投资,重要的是未来
雪球
5+阅读 · 2017年12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