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钹院士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科学家!

2019 年 11 月 20 日 学术头条

11月18日,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决定授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以表彰他在搜索、规划和问题求解等领域建立形式化理论和高效算法做出的卓越贡献。


(图片来自人工智能学会官网)


据悉,此次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评选委员会邀请陆汝钤院士、吴澄院士、李伯虎院士、周寿桓院士等15位院士专家对被提名人组织评选,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决定对获奖人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018年,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授予了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汝钤,以表彰他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出的系统和创造性工作,以及在大知识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之一,张钹院士获奖被认为是实至名归。


与人工智能结缘


他是中国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见证并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日益繁荣之势;如今,他依旧身体力行地依旧活跃在人工智能的最前线--亲自担任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在国内国际各大会议舞台上发表演讲,带领着后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者在人工智能这条道路上不断结出硕果,并为他们指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清华大学师资简介,张钹院士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1953年张钹考入清华大学;1958年自动控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2014 CCF终身成就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当时中国相关研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得以开展。


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上,报告了光学文字识别系统、手写体数字识别、生物控制论和模糊集合等研究成果,中国人工智能在生物控制和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已开始起步。不过,当时还未能直接提到“人工智能”研究,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禁区有待进一步打开。


为加强计算机学科建设,张钹所在的清华自控系更名为计算机系,张钹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选择:既可以调整到精仪系与新成立的自动化系,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系里,但必须改变专业转到与计算机相关的方向。


经过一番抉择,张钹选择留在计算机系,并与石纯一和黄昌宁等老一代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选择“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作为新的教学与科研方向,开启了建设“人工智能”的新历程。身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在计算机都非常罕见的年代里,他与人工智能的渊源是“先结婚后恋爱”。


1978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生,1983年成立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983年在国际人工智能大会(IJCAI)上发表我国第一篇学术论文,1984年获得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国际重要奖项,1987年第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生毕业,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有关人工智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最近成立的跨系的交叉研究机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由于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步比国外晚了20多年,张钹和同事们努力地追赶着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经过40年的努力,张钹和同事熬过了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的冬天”,抓住了改革开放与中国崛起的机遇,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很大发展。


基础理论扎实是张钹的学术研究特色,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他积极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张钹在学术研究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问题分层求解的商空间理论,通过代数的方法,系统地解决了不同层次求解空间的问题表达、复杂性分析、不同层次空间之间信息、算子及推理机制等的相互转换关系。


根据 Google Scholar,张院士引用量最高的研究论文主要关注于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等,它们都是在深度学习崛起之前做的研究,由此可见张院士是较早研究这种层级表征模型的研究者。


60年杏坛生涯


作为一位教育家,张钹院士自 1959 年走上清华大学教师的岗位后,便一直为教育事业耕耘至今,如今已是桃李满天。对于教育,张钹院士一直秉承着严谨而诚恳的态度,他曾公开提及自己的教学之道:对于每一堂课、每一次报告,甚至会议上的发言,他都会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让听众有所收获,并且还需要坚持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上,不断向周围老师和学生学习,这样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人师表。


几十年来,张钹在人工智能领域硕果累累,大大小小的荣誉数不胜数。如今的张钹早已功成名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为了绝对的权威。虽年过花甲还坚持写第一作者论文,年逾古稀还撰写专著,所有报告的PPT都亲力亲为。甚至在75岁的年龄,也会抽空做一些数学练习题。


他的一生,不仅是醉心科研的一生,更是与教书育人的实践紧密联系。从1958年留校任教算起,整整过去了60年。60年来,他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为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培养了大批人才,尽管当年英气勃发的年轻教师如今也已白发苍苍,但他仍忙碌在教学第一线。


在张钹60年杏坛生涯中,共培养了77名博士研究生,堪比“孔门72贤”,听过他课的本科和硕士生更是不计其数。张钹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视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和朋友。


张钹培养的学生中的大多数留在国内工作,奋斗在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企业等各种工作岗位,也有少数牵头创业。张钹的很多学生也做了老师,他们中的很多人放弃国外的高薪和优厚待遇,选择做一名和导师一样的教书匠,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沿用张钹的方式,培养更多更年轻的学生。


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将于月底在苏州召开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人民科学家、人工智能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之一,每年评奖一次,该奖项获得者将授予100万奖金。 


作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主题配套活动,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苏州举行。此次会议将集闭门研讨、荣誉表彰、高端论坛、产品展示、报告发布和项目路演等六大板块于一体,旨在充分发挥获奖团队及项目成果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供给和高端资源集聚,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前沿交叉领域的学术、应用、资本与产业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行业赋能。


届时大会组委会将邀请200余位权威学者、顶级专家,举办58场主题报告,9场尖峰对话,交流17个核心话题,吸引近2000名业界同行共享科学思想盛宴。本次大会还重点聚焦知识智能及其应用、5G+智能芯片、智能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和智能金融等优势产业,探讨人工智能在深度应用场景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路线,交流人工智能在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领域的落地环境,为振兴和发展产业创新生态,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

(本文综合整理自科学网等)


大家都在看:
AAAI2020放榜,审稿遭疯狂吐槽!八篇入选论文提前看!
ICCV2019 | 旷视提出轻量级目标检测网络ThunderNet
ICCV2019 | SinGAN: 从单幅图像学习生成模型,可应用于多种图像处理操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更多新闻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张钹,1935年3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福清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历任清华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知识工程与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个人主页: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9%92%B9/4140426?fr=aladdin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张钹院士: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附报告全文)
走向智能论坛
13+阅读 · 2018年7月1日
谭铁牛院士:人工智能的春天刚刚开始(附PPT)
走向智能论坛
17+阅读 · 2018年5月29日
【深度】谭铁牛院士谈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The Measure of Intelligence
Arxiv
6+阅读 · 2019年11月5日
Arxiv
26+阅读 · 2018年9月21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2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6月8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2月14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