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创业邦连续第十年推出“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也是创业邦首次把“30岁以下创业新贵”的舞台交给年轻的90后和00后们。在市场风云骤变,竞争局面更加暗潮涌动的情况下,通过解读这些年轻的创业新贵们,展现他们在各种前沿技术中的探索、深耕,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意识,将如何影响并改变这个时代。这是本系列 第 5 篇 报道。
继无界空间和优客工场合并之后,经历过风口创业的万柳朔这次将精力聚焦在,鲜有人问津的公装(公共建筑装饰装修)赛道上。
inDeco领筑智造是一家研究技术型的装修公司,提供空间设计、施工建造、软装配饰、办公服务等一站式商业办公空间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互联网思维自研SaaS系统解决装修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利用AI 技术赋能公装流程,解放在装修流程中的个人生产力。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inDeco目前已服务超1500家客户,包括字节跳动、美团、小米、拜腾新能源汽车、美菜网、如涵文化、斗鱼、华米360金融等新经济企业。且自成立以来inDeco不仅实现了年对年的超预期增长,今年还有望实现全面盈利。
从无界空间到inDeco,不到5年历经2次创业,万柳朔——这位今年刚刚满30岁的90后创业者,对“创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创业令人着迷”
创业最吸引万柳朔的是,它就像一个升级打怪的游戏,身在其中不断自我迭代、挑战上限,而有机会用新技术改造行业这件事让他最感兴奋。
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万柳朔从小就对创业“很着迷”。他父亲16岁考上西安交通大学,22岁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6岁当上副教授,却放弃了安稳的职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而他外公也是不怕折腾的人,做了几十年的中学校长,70岁退休后又借钱自己盖了一所私立学校,如今80多岁了还奋斗在教育一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万柳朔一直抱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初中的时候,万柳朔就尝试和朋友一起写了很多博客,靠广告费来变现,当时日活跃用户一度达到几十万。像这样的“小折腾项目”在万柳朔的成长中还有很多次。
2012年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万柳朔曾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留在美国继续创业还是回国发展。那时候,他和4位同学在旧金山租了一个两房一厅的房子,刚刚开启“车库创业”。这是一个类似“礼物说”的项目,基于Facebook上的信息,向用户提醒朋友的生日日期,并根据其朋友的社交喜好做相关礼物的自动推荐。
思索再三,万柳朔觉得他还年轻,应该在正式创业前,去大公司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人脉和资源,于是,他回国加入BCG咨询公司,同时在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
2015年共享经济风口正盛,看准机会的万柳朔从联合办公赛道切入,正式成立无界空间。名校海归的背景让他在创业之初就获得了多家资本的青睐。在之后的厮杀中,万柳朔也带领无界空间迅速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在2018年3月与优客工场合并之前的三年时间里,无界空间在全国布局了23个空间,总面积接近10万平方米,服务700+企业。
无界空间和优客工场合并之后,万柳朔便将全部精力投入inDeco中,开始了一段新创业。
inDeco最早是在无界内部孵化的一个项目。因为在无界空间创立之初,场地装修是令万柳朔最头疼的事,占公司的成本开销也最大。在不断“被坑”过程中,万柳朔逐渐了解到公装市场的乱像、低效,为此他特意在内部组建了一支小团队,探索用新技术改变这个传统行业的可能性。2016年底,这块业务正式从无界空间独立出来,发展为现在的inDeco领筑智造。
据险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装修行业规模达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家装3.2万亿元,公装3万亿元,然而目前行业仍处在原始阶段。万柳朔希望通过新技术提升现有公装市场的效率,并以装修作为切入点,不断推动大建筑行业的发展。相比上一段风口上的创业,万柳朔认为,“这是一件可以持续为之奋斗20年的事。”
最初inDeco的种子客户,大多也来自无界空间的资源。很多无界的客户因为喜欢空间的设计风格,在搬离出去装修自己的办公室时,会找inDeco进行合作,也会帮忙推荐给其他有需求的合作伙伴。靠老客户的复购和口碑推荐,inDeco一点点在业内打出了知名度。
用技术撬动公装万亿市场
传统公装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对人的依赖程度高,同时又面临工人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二是信息化程度低,所有施工管理过程基本上靠手动填写表格来完成,人效和管理边际成本无形之中增加。这两个问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较低且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inDeco领筑智造的互联网公装解决方案本质是降本增效,利用技术手段赋能生产环节,解放个人生产力。而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因此第一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给客户定制化设计的同时,确保供应链又是标准化的。
最早inDeco仿照家装推出类似“爱空间”的套餐模式,采用平方米报价,提供一站式全包服务(从毛坏到精装,包含设计、施工、主辅材等),后来发现这个模式很难跑通。因为在公装领域,不同的客户对每个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功能区等的需求都不太一样。
紧接着,inDeco又尝试了“套餐+定制”半包模式,基础定价450元每平方米,定制的部分再单独收费,发现效果依然不好。
最后才形成了如今“ku+模块化定制”的思路。具体来说,是把一间办公室拆分成100多个模块,如沙发、地毯、地板等,每个模块再设置30~40个不同的sku,最终生成3000~4000个标准化sku,像拼乐高一样可以自由组合,从而实现空间设计的工程化转型。
同时inDeco还将sku库里的每个模块都和建材供应链打通,以F2C模式直接与厂商和一级代理合作,突破传统多级供应商代理的机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这就在模块化定制的基础上,也实现了供应链的标准化。而一旦模式跑通达到一定规模,供应链的集采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解决了供应链标准化的问题后,下一步是如何将管理数字化,以降低对人的依赖,从而提升服务标准化和效率。万柳朔告诉创业邦,这个行业有点“负规模效应”,随着管理的项目越多,涉及的细节越多,越容易出现问题。
2019年,inDeco上线了“内部BIM“系统,开始将线下成熟的业务流程线上化和信息化。包括商务系统、工程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成本系统等,实现一键式报价,一键式发包等的业务动作,同时解决因为项目服务流程长、时间长导致的前后信息不一致。流程线上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繁杂的项目管理,摆脱对人的依赖。
而通过线上化在系统中沉淀了数据之后,inDeco又在加速研发公装一站式自动化方案,覆盖整个公装服务链条,从自动化输出设计方案,到自动化施工图,自动化报价,自动化排期等多个环节。
比如,在生产环节,尽可能利用自动化技术,解放纯机械性或纯体力工作。在设计环节,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将客户需求转化成设计语言,在后台跟供应链系统打通,系统根据客户喜欢的风格自动识别材料,提升设计师选型效率。据悉,用AI辅助技术代替人工设计,inDeco可以用半天到一天时间完成传统公装7~9天的设计工作量。
此外,后期inDeco还将布局智能硬件领域,实现传统行业中的“去人工化”。这一趋势已经逐渐显现,智能硬件可以代替其中部分工作的基础环节。比如,在场地测量环节,相较于传统量房模式,依靠3D扫描设备可以节约2个人力和一半的时间,测量结束后同步生成图像,并在后期直接与供应链打通,快速进入生产。
万柳朔告诉创业邦,目前inDeco的人效已经达到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而未来inDeco还将把这套数字化管理的内部SaaS系统对外开放,从而赋能整个行业。
借用inDeco投资人源码资本执行董事张星辰的话:“inDeco领筑智造从组织、产品和系统都贯彻了‘智造’的基因。”而不断迭代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和复制,也使其成立三年完成3倍业务增长。据万柳朔透露,inDeco预计今年营收会在7亿元左右,并有望实现全面盈利。
二次创业心得
90年出生的万柳朔今年刚好满30岁,从无界到领筑智造,创业这些年,万柳朔也经历过创业最开始的“兴奋、盲目乐观”,以及“遭遇与预期的落差、自我否定”的阶段。
在做无界时,万柳朔一度压力大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吐”,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四个月。那段时间他经常自我怀疑,甚至想要放弃。“但熬过去就好了,回头看其实那时的压力比现在小很多。只是当时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本质上压力来自发展遇到瓶颈,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和发力。回看上一段创业,万柳朔也有了更多的反思。“第一次创业比较容易着急,而且容易被资本牵着走,每次想的东西都是围绕着下一轮融资”。
在他看来,年轻的创业者常常容易在资本的“关怀”中迷失自己,从而忘记掉创业的初心。但一个公司最核心的还是要赚钱,回归到核心竞争力上。如今万柳朔已经越来越能把握好创业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按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创业状态可以用“平静”一词来形容。现在再碰到想不通的事,万柳朔就会去跑步释放压力,在跑步的过程中重新梳理思路;或者是干脆给自己放一天假,完全放空,不碰和工作相关的事情。
心态上的转变,也让他对待创业“耐心”了许多,能够更着眼于对行业产生长远影响的事情,以此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为下一轮的融资。
这反而让inDeco受到了更多资本的青睐。inDeco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几乎每年一轮。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完成2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斯道资本领投,两家全球500强企业,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和建筑材料企业圣戈班集团跟投,老股东源码资本、高利盛竹继续加码。
虽然经历过多次创业尝试,但万柳朔还是建议,决定创业前要慎重考虑,“这真的是九死一生的事”。而一旦决定了,就要坚持,并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