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避免独居女性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日本一家公司设计了“窗帘上的男友”,通过一个由智能手机控制的投影仪,把一名男性的动态剪影投射到窗帘上,从窗外会看到一个男人的形象,以此假装不是独居,也不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设计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而且如果整栋楼都是同样一个男子的身影,那场面将相当尴尬。
但因为大多数日本人不太喜欢和室友同住,很多年轻人都是独居。因此这个设计也被称作“最孤独的设计”。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日本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在日本,至50岁都未结过婚的人群中,男性占比23.37%,女性为14.06%,再次刷新“不婚率”的纪录。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日本的这种低欲望也反映在各方面,比如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甚至谈恋爱都觉得麻烦,上超市也觉得多余。在日本的一则街头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一个人的感觉太好了。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但是中国80、90后与日本新一代有不乏相似之处,似乎不再像父辈一样,将奋斗、拼搏看做人生意义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人看来,二战后日本社会走过的路,中国正沿着部分相似的轨迹行走。作为一种“富贵病”,中国真的会将步入低欲望社会吗?
“孤独经济”
随着单身人群的增多,单身经济也就是“一人”文化在日本已经流行了很久。一人火锅,一人拉面,一人学生食堂,一人咖啡,一人卡拉OK……日本的“一人文化”衍生出的“一人经济”,或者可以称“孤独经济”,已经成为岛国逐渐普及的业态。
日本有名的一兰拉面,特色就是用隔板将座位分开。
日本的单人卡拉OK店,房间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客人可以一个人尽情唱歌,没有被问“几个人”时的尴尬,也没有抢歌的烦恼。
日本的夜行巴士每排都只有两个或三个座位,还有许多公司会将座位间的过道上设置帘子,这样乘客就会有充分的自我空间。
在这些寻常的商品服务之外,京都一家名为Cerca Travel的公司还为单身女性提供举办“单人婚礼”的机会——顾客可享受全套婚礼服务,身着白婚纱完成婚礼仪式,唯独没有新郎参与。而在推出这项服务一年内,就有超过百名女性体验了这种单人婚礼。
小确幸和断舍离
去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预计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届时超过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萎缩。随着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
这一点仅仅在“穿衣”上就表现的十分明显。相比于各种奢侈品,日本人更倾向于极简的无印良品,甚至是“断舍离”。
日本某街拍杂志的主编青木正一曾发出过感慨:“原宿正在消失。年轻人不太有想穿的好看这种想法了。”而他主打的日本年轻男性街拍杂志《TUNE》一年多以前就因为拍不到合适的人宣布停刊了。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缺乏社会活力。如今很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对自己一眼看到人生尽头的失落感。也就有了从村上春树小说里翻译而来,在台湾以外走红的“小确幸”。相较于父辈的价值观,日本年轻人更愿意开一间小面包房,做一个发型师,或者自由职业者。
他们对从寻求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的价值观感到厌恶。年轻人失去了对物质攀比的兴趣。在东京,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
而这种低欲望的社会风气成为了日本人不喜欢创业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劳动力短缺和“鬼城”的蔓延。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承诺要解决人口减少的问题,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目前在日本一些农村地区,超过65岁的人口占了当地居民总数的大多数,空房子如瘟疫般速度蔓延,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东京的的人口却在迅速膨胀。东京爆满,乡村“鬼城”,这一现象可能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困扰日本的怪病。
低欲望社会的前世今生
日本的“团块世代”就是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这代人直接支撑了日本的经济。到了7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相当繁荣。全世界都在震惊日本的发展速度。据说,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家门口的垃圾堆前,扔的都是近乎八成新的冰箱或家电。
在日本经济发展最鼎盛的时期,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占美国逆差超过40%。到了1980年代后期,美国和日本高技术制造业的分工与竞争关系引起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问题担忧,美日贸易战爆发了。
总之,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整个日本社会是一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状态。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经济开始走下坡路。80、90后这代人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在走向社会时,遭遇到“就职难”,收入也不高,对未来心怀茫然。
从80年代之后,日本出现了“御宅族”,就是喜欢宅在家里玩游戏、上网、看动漫、科幻小说,这些人沉迷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买房子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
低欲望社会是发达社会的普遍现象,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日本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过,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得到维持,也间接表明它代表的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以及更多价值观的选择。虽然日本的经济不景气、消费需求刺激不起来、年轻人进取压力大,但是并没有形成大范围的生存恐慌。
中国会步入低欲望社会吗?
尽管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日本当年的程度。日本年轻人追求“小确幸”是因为见识过了父辈们巨幅之后而回归的自得其乐。最重要的,日本一直以来都是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
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进入日本式“低欲望社会”的条件。在中国的社会构成当中,中产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阶层,财富分配的结构上,则是呈“金字塔型”而非日本的“橄榄球型”。不论低收入阶层还是中产阶层,年轻人都有着极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物质和自然的“欲望”,还包括非经济层面的“需求”,比如对尊严的需求、对安全感的需求、对公民权利的需求、对法治的需求等等,而后者的满足情况才是决定中国能否进入或者顺利跨过“低欲望社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