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为例

2017 年 12 月 21 日 MOOC 张沿沿、张舒予

| 全文共9252字,建议阅读时10分钟 |


本文由《现代远距离教育》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张沿沿、张舒予

摘要

 

参与式教学通过促进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丰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升知识传递的双向性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换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个体体验参与、小组互动参与和共同体实践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媒介体验、媒介解读和媒介应用活动,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参与式教学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得到实现。

关键词: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在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初见成效。时代需要具备媒介素养的人才,视觉文化研究团队开展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一、“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特征分析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激励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1]。传统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发言的机会较少,教师难以及时获取有效的学生反馈。参与式教学能够针对于此加以改善,通过促进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丰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升知识传递的双向性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形成“以学促教”“以学促学”“教学相长”的可喜新局面。  


(一)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以学促教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善教”的努力加上学生“爱学”的状态,教学效益会事半功倍。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指全体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师生之间的默契合作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把控”教学进程和课堂活动。从教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达到了“以学促教”的效果。


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不是少数学生的参与,而是强调所有学生的参与,即“全员参与”[2]。在“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中,每名学生都不能被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能发表意见、表达自我。同时,学生的参与是眼、耳、口、脑的全面参与[3],即“全身心参与”。“全身心参与”不仅要求学生“在场”看到和听到教学内容,更要求学生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互动讨论,踊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引发头脑风暴,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状态使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为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教学奠定了情感与智力的基础。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即参与主要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而不仅仅只有个人的参与[2]。除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小组与团队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参与式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形式。合作过程中的参与者作为共同体的一份子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想法,这样的思维碰撞启发参与者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参与者在合作交往中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开拓眼界,丰富媒介知识,形成媒介观念。以前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现在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从知识的权威发布者转换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唱”,而是师生“合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没有了主动权,教师依旧是这场“演出”的“导演”,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与组织能力掌控整个“演出”朝向正确的方向,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学促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的规律,循循善诱将学习活动始于具体的事物,基于具体的问题,与学生经验水平、认知能力相近,最大限度地利用最近发展区,而后步步提升,促进认知水平发展。教学内容不只来源于教材和教师,学生也成了教学内容的贡献者和决定者。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广泛,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更加立体饱满。教师把学生看作影响教学的主体之一,让学生的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参考因素并发挥作用去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再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学生成为促进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实现“以学促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来源,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参与[4]。“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将学生主动的自我知识建构过程看作最主要的学习过程,根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活动,从个人体验、交流反思、实践操作来逐层细化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师从经验、体验、实验或工具出发设计课堂活动:学生首先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于媒介的基本认知,而后通过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加深对媒介的认知,最后在实践活动中建构起媒介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内容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教材为依托,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学内容在书籍的基础上予以扩充,则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主动思考,这样一来参与发挥的功效才会显著。因此参与式教学没有局限于教材,学生个人的经验和教师储备的知识都成为可以利用的教学内容,并且学生还可利用各种媒介去丰富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得以运用。开放的教学内容立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加科学、广泛。

  

(三)知识传递的双向性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教学相长  


参与式教学中,知识由教师的单向传授变成了师生的双向传递。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言,不仅学生接受知识,获得成长,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进而优化教学。教与学相生相长、相辅相成。


在参与式教学中,知识的传递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不断与教师、同学或媒体进行信息交换、情感交流。这种交流互动过程保证知识的多向传递,学生“各取所需”,根据个人节奏与需要自主建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向教师传达自己的知识和价值观念。教师从来自学生的信息中不断更新、丰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允许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此形成了相对“自然”的培养环境。原来“主客体”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你我关系”。美国学者里德利和沃尔瑟说过:“课堂是真正体现民主化理念的场所,教师是真正落实民主化理念的执行者,学生是真正内化民主化理念的主体。”[5]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民主与平等,学生得到了认可与尊重,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信心。学生勇于发言与质疑,既对自己学习知识有利,又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平等让学生察觉出自己对课堂的责任,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借以改进教学。在这种“自然”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内在素养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形成。  


二、“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参与式教学实践之VR体验课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一直紧随媒介发展的脚步,致力于让学生在媒介形式日新月异的现实背景下接受全新且全面的媒介素养教育。那么课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是如何开展的呢?这里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体验课为例,分析学生的参与形式和参与过程,了解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机制。VR作为目前教育领域新兴的技术媒介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化学生对于VR的认识,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虚拟世界学习之旅——VR体验课。  


(一)参与式教学主体参与形式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通过引导、鼓励或总结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如图1所示,学生主要有三种参与形式:个体体验参与、小组互动参与和共同体实践参与,其中个体体验参与是获取媒介知识的基础途径,小组互动参与是促进媒介解读的有效方式,共同体实践参与是提升媒介利用能力的合理保障。


 

1.个体体验参与:获得媒介知识的基础途径


媒介素养本身复杂的特质及媒介无处不在、媒介环境庞杂的现实,使得完全借助于媒介素养理论知识学习来提升媒介素养品质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6]。而具体体验是个体对于信息进行个性化生成与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媒介环境中通过总结“媒介”的个性经验,整合形成对于媒介的基本认识[7]。参与式教学通过个体体验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建立起媒介初体验或刷新体验。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造VR使用的机会,关于VR的个人体验给学生提供了切身参与VR的真实感受。学生建立起的关于VR的感官体验不是来自头脑中的想象或教师播放的视频教程等抽象知识来源。当然体验的方式不止一种,在其他媒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验操作、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关体验。个体体验参与可以触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为获取媒介知识减少障碍。


2.小组互动参与:促进媒介解读的有效方式


小组互动参与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建立媒介知识,全方位解读媒介的有效方式。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在一致的目标驱动下开展头脑风暴。学生提出各种观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指正,丰富思考的内容。在小组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新观点的产生,无论观点正确与否,都能引发他人的思考,形成新观点,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或理解问题提供更多途径。这个过程如同连锁反应,迭代循环之后形成大量的新观点。学生则借助各种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去验证这些观点或假设的真伪。小组互动参与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层次地解读媒介,使学生多一些自己独立的思考,少一些被动的塑造过程,减少盲从的学习过程。


3.共同体实践参与:提升媒介利用能力的合理保障


媒介素养学习是一个从获得具体经验开始,不断观察思考、形成抽象概括,最终达到在实践中行动应用的循环过程[8],实践应用是一个循环过程最终极的学习目标。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9],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的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建构起对世界的总体性认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的媒介素养基本知识、媒介素养基本选择能力、认知能力、质疑能力和判断力等进行深度整合,与媒介环境进行互动来领悟媒介效应,实现媒介运用和媒介创造。除了课堂上的实践参与,课外的共同体实践参与是参与延续的合理形式,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后的实践活动,形成课内课外连续的参与式教学。在常规的巩固性练习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兴趣表现,设计一些创新性的活动让共同体通过实践一起参与。共同体的实践参与为学术性、专业性的交流提供了渠道,学生利用媒介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诸如学习心得、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文字作品,抑或是动画、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作品,其制作过程都能够提升学生利用媒介的能力。制作是学生不断思考、改进的重复过程。正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瑞妮·霍布斯(Hobbs,R)所言,媒介素养就是从基本的能够使用媒介到思考分析、再到利用媒介参与创造的过程[10]。  


(二)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核心理念开展教学实践,这里我们对课堂上的实际过程记录进行概括描述。整个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以媒介体验为起点,以媒介解读为提高,以媒介应用为重心,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步都需要前一步作为基础,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1.媒介体验为起点:感性认知虚拟现实,习得媒介知识


媒介体验是参与式教学顺利开展的起点与基础。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较大,课堂中自由性也高于以往。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对大学生的课堂更加难以把控。在课堂中,学生身体的参与不是真正的参与,让学生的思想参与才是课堂应有的状态。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教师课堂开始之初的重大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它可以为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了解到VR概念的引入对于学生而言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他们的VR体验少之又少。教师对VR的发展历史、原理、特征、应用等内容给予简要介绍后,戴上VR眼镜体验虚拟现实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进行了射箭、打僵尸游戏与深海场景虚拟漫游三种体验。通过虚拟环境里的音效、空间、互动、听觉反馈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学生获得了个人的VR真实体验,对VR有了区别于以往的个性化认识。在学生体验时,围观的同学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真人在虚拟空间中的体验场景,实现更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多角度思考。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其他同学体验结束被“拽回”现实时的情绪变化,大部分同学表现出的不情愿让学生若有所思。另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场景模拟:首先模拟了VR体验进行时火灾险情发生,体验者毫无察觉;然后模拟坏人侵害,体验者也没能做出及时反应。以上都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疑惑的种子,为之后教学内容的开展做铺垫。


2.媒介解读为提高:理性分析虚拟现实,更新媒介观念


媒介解读是参与式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第一步的提高与拓展。有了场景模拟作为情境导入,课程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合适的规模分成小组,这样既保证了讨论可以深入进行,也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确定“VR解读”作为主题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一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且客观地认识VR,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教师通过启示、点拨、解惑、总结等形式给学生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肯定学生的新观点与新视角,引导学生反思有待改进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注意到学生讨论VR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VR可以在教育中应用,可视化教学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医学应用如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实践,减少资源浪费;航天应用如虚拟驾驶;娱乐应用如探险旅行;……”。但是教师也发现有质疑的声音,如“VR真的那么好吗?虚拟的媒介会不会像网络游戏一样让人上瘾,无法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会不会加剧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呢?”有学生提出问题就有学生借助网络搜索答案。讨论期间组与组之间还会互相交流意见,给出自己对于问题的解释。这是基于现实理性分析的结果,更正学生对VR的片面理解。有学生认为“在这节课之前我一直以为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优势远远可以掩盖它的弊端,但是现在想来新的媒介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媒介”。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控制不当会造成危害,但这不是我们放弃新媒介的理由。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问题,规避问题”。


3.媒介应用为重心:系统构建媒介内容,创新媒介知识


媒介应用是参与式教学的最后一个过程,是整个实践过程的目标与重心。认知的过程即为不断地理解、实践、进一步理解,循环往复[11]。将媒介知识内化为素质修养,理性地运用于生活与学习当中,构建出新的媒介内容才是真正实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学生个人拥有VR设备不具有现实性,但可以在生活中留心关注VR的发展以及发展背后的基础,思考自己在未来使用VR时充当了何种角色,如何规避VR可能的侵害,纠正错误的影响。在课程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VR发展历史,找出VR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解VR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反思并总结本节课课程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或是具有新的学术视点的论文。写作内容可以围绕“VR使用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应对策略?”“VR的应用领域创新”“VR利弊的系统化阐述”等方面。通过系统的媒介内容建构,达到深入挖掘媒介知识或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媒介知识的目的。实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来充分了解共同体实践的全过程,并根据实践结果给予总结和拓展延伸。  


三、“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参与式教学实践价值  


课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兼顾“讲授式”与“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赋予了学生媒介责任;学生不仅“接受”知识还会“质疑”知识,批判思维得到培养;学生确立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双重身份,强化了参与意识。这些都有效地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也正是参与式教学实践的价值所在。  


(一)兼顾“讲授式”与“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赋予媒介责任  


参与式教学让每个学生认为自己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人”,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负责任地使用媒介的习惯,摒弃“无所谓”的媒介参与态度。近年来,在英国脱颖而出的“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该以辅导者的身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而不是绝对权威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判断和体验代替受众的判断和体验,而是应该在双方互动交流与学习中共同理解媒介内容与影响,帮助受众发展一种认识媒介、建设性使用媒介的能力”[12],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 pool)高级研究员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形象地将这种媒介素养理念的变化称为从“家长制”到“赋权”的过渡[13]。“媒介妖魔化”的刻板印象[14]使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认为应该尽可能避免学生接触媒介,以免被媒介“荼毒”。在这种“保护主义”思想贯穿的课堂中,学生很难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媒介素养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缺乏参与意识和经验。“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应用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摆脱了以往“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方式。教师一方面进行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启发、鼓励与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我,以形成可以容纳支持、质疑、批评的环境与机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责任感是完整的人的重要品质[15]。树立责任感就必须有承担事务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因而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二)实现“接受”与“质疑”的统一发展:培养批判思维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媒介信息,也会产生质疑。媒介素养格外关心的问题之一正是受众如何处理所接触的媒介信息(特别指向是否具有质疑和批判意识)[16]。人们的固有观念认为学生不具备判断能力,所以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媒介素养课堂上学生被假设为易受媒介“迷惑”的个体,教师的作用被放大,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真理的“源泉”,是避免学生被侵害的“保护伞”,学生缺乏批判的主权和机会。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学生比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想象的成熟得多,是具备评价能力的受众,至少不是一无所知[13]。现在的学生表现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主见且观点明确。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不是全神贯注地听教导、记笔记,而是热衷于参加课堂讨论、提出质疑,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单向地去接收,而是讲求在吸收的过程中质疑、分析、评价与反思,是对于思考的思考。明朝学者陈献章说的“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也肯定了质疑的价值。当然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通过自己合理的分析与评估做出更好的判断。参与式课堂中学生处于一种有好奇心的状态下,不误导他人也不会受他人误导地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理解。当然,教师也不是一味地听信学生的“一面之词”,他们通过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导与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反思与优化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学习效果。  


(三)树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双重身份:强化参与意识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媒介内容,还可以摆脱媒介的控制创造出新的媒介内容。长期以来,学生一直是媒介产品、媒介资源与媒介信息的“消费者”,习惯性拿来使用的“消费者”身份减少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也弱化了学生在媒介环境中的角色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与媒介内容生产没有关系,我只是使用媒介”。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媒介生产意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思维,使学生树立起“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双重身份。在实际的媒介环境中,学生利用自己分析媒介内容的能力,认识媒介产业的社会功能,更新媒介知识,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媒介环境里进一步创造媒介知识,无疑是使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最有意义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来丰富的媒介资源(如论文、报道、论坛资料等),创造的生成性资源(如对特定文本内容的解释、小组讨论内容、互相答疑内容、学习反思等)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学生俨然具备了学习资源“生产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习资源的主要“生产者”。


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养成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除了作用于课堂中,还会渗透到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媒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持续地创作媒介作品和撰写主题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自觉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提高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基本素养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功。总之,在当今媒介环境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符合时代需要,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提供了实例参照。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成员将继续探索、不断反思,使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更加完善。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从共享到共生: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转型研究”(B-a/2011/01/02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张沿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自:《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年第5期

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说明:12月21日发布的头条《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一文中,由于小编的疏忽,将图1误放置成表1,特此更正,给作者及各位读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调查问卷】“屏幕时代,视觉面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你看对了吗?》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握MOOC国际发展前把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IEEE虚拟现实会议一直是展示虚拟现实(VR)广泛领域研究成果的主要国际场所,包括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3D用户界面中寻求高质量的原创论文。每篇论文应归类为主要涵盖研究,应用程序或系统,并使用以下准则进行分类:研究论文应描述有助于先进软件,硬件,算法,交互或人为因素发展的结果。应用论文应解释作者如何基于现有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以新颖的方式解决有趣的问题。每篇论文都应包括对给定应用领域中VR/AR/MR使用成功的评估。 官网地址:http://dblp.uni-trier.de/db/conf/vr/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模型优化基础,Sayak Paul,6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0年6月8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89+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行为大数据可视化研究
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
MOOC
7+阅读 · 2019年3月20日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析
MOOC
12+阅读 · 2019年3月16日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
MOOC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8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模型优化基础,Sayak Paul,6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0年6月8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89+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